“啟稟將軍,前方發現異常!”

曹仁率領大軍疾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正當這時,前方探路的斥候匆匆的策馬來到曹仁跟前彙報訊息。

“去看看!”

曹仁大手一揮,一行人馬向前疾馳而去。

行了將近五里的路,來到斥候發現異常的地方,只見地面上到處都是屍體,略微計算了一下,大概有將近四千人左右。顯然,這四千具屍體,便是張闓所率領的人馬。

“以此地為中心,搜尋方圓十里範圍內,看看是否還有活人。”

曹仁沉聲下令道,眨眼之間,所有士兵在各自長官的指揮下,向著四面八方散去。看這支士兵的執行能力,便能看出他們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啟稟將軍,正南方向發現有屍體,計有一百零五人。”

“啟稟將軍,西南方向發現有屍體,計有八十三人。”

“啟稟將軍…”

片刻的功夫,從四面八方都有士兵向曹仁彙報訊息,每個方向都有死人,加起來的人數,大致有一千人左右。而再加上這裡的四千人左右,總數就是五千人左右了。顯然,這些屍體是誰,曹仁也已經明白了。

“叔父,他就是張闓。”

曹安民也在場,看著一具穿著精緻鎧甲的屍體,曹安民向著曹仁大呼到。張闓殺了曹安民的父親、母親、祖父等親眷,曹安民見到仇人自然是怒火上湧,從身旁士兵手中奪過長刀,對著張闓的屍體就是一陣劈砍。只是眨眼的功夫,張闓的屍體就被曹安民砍得七零八落,看不出這傢伙到底是誰了。

雖然曹安民的行為很殘忍,但是,大家也都理解他的舉動。自己最親的人都被對方給斬殺了,做出這種舉動也在情理之中。當然,理解並不代表認同,這年代畢竟是死者為大,如此對待一具屍體,還是讓大部分的士兵眉頭直皺。

“安民,夠了!”

曹仁一直都在注視著曹安民,對曹安民的做法他也是理解。不過,作為一名將領,他必須顧及到士兵們的情緒,當士兵們都生出一股不滿的情緒之時,曹仁也見機制止了曹安民的舉動。曹安民是曹操的侄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曹操,若是因為曹安民的舉動影響到士兵們對曹操的看法,那曹安民的罪過就大了。

對於威嚴的曹仁,曹安民還是有點畏懼的。因此,當聽到曹仁的呼喝之後,曹安民也老實的停了下來,只是跪倒在地,放聲大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曹安民的哭泣並沒有遭到士兵們的鄙視,相反,因為曹安民的哭泣,讓剛才生出不滿情緒的士兵心中產生一絲愧疚。曹安民的親人突然遭遇慘變,人家報仇也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他們卻因此而對曹安民不滿。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若是他們遭遇如此情形,難道就不會做出跟曹安民一樣的舉動?

曹安民哭的昏天地暗,眼淚都已經流不出來了,這才停下,而這期間,曹仁和士兵們都沒有任何舉動,只是靜靜的等待著。

“安民,張闓這行兇惡賊雖死,主謀卻還未除。從這些屍體的傷口上來看,他們已經死了有些時間,如今怕是追不上陶謙了。叔父雖想替伯父報仇,以如此兵力,怕也是力所難及。如今,我等當儘快返回兗州,將此事報知主公,由主公定奪。”

雖然沒有看到殺死這些人的兇手,曹仁只是想一想,也能知道是陶謙殺人滅口。也幸虧曹安民逃過一劫,否則,曹操怕是都還不知道是陶謙下的毒手。

“叔父說的是,此事定要告知伯父,讓伯父率兵滅了徐州,用陶謙那老賊的人頭來祭奠我曹家亡魂。”

曹安民聽了曹仁的話,咬牙切齒的說道。

“來人,將主公親眷入殮,即刻返回兗州。”

曹仁一聲令下,士兵們又開始動作起來。怕是陶謙的這一個舉動,又將會給徐州帶來一場腥風血雨。

……

冀州渤海郡,南皮城內

今天袁常的府內來了客人,而且還不止一個,而是兩個。這兩個也不是陌生人,正是徐州別駕糜竺和太史慈。

“哈哈,不知子仲和子義你二人前來,我府中可沒有備下好酒好菜,你們可莫要見怪!”

袁常大笑著請糜竺和太史慈二人入座,不過,糜竺和太史慈二人卻是沒有落座的意思。對視一眼,二人同時露出一副瞭然的笑容,隨後雙雙單膝跪下。

“主公在上,我二人願意投效主公,為主公效力,還望主公莫要嫌棄!”

“子仲,子義你二人來投,我是歡迎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嫌棄呢?快快請起,有了子仲和子義幫助,我更是如虎添翼。今日得子仲和子義,真乃幸事。”

袁常聽到二人投效自己,雖知道是情理之中的事,卻也還是一陣激動和興奮。

“來人,傳郭主薄、趙郡尉、典副郡尉等人到我府上議事!”

不多時,郭嘉、趙雲、典韋、韓恂、于禁等人紛紛到來,當得知糜竺和太史慈也都投靠袁常,個個臉上都是一副喜色。在這些天的接觸下來,糜竺和太史慈的為人都讓大家有了好感,如今能夠共事袁常,自然是一件好事。

“大家能夠走到一起為了同一個理想而努力,這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每一個同僚,可莫要互相傾軋,為了我們的理想而奮鬥!”

“我等自當聽從主公吩咐!”

袁常正坐主位,一邊坐著郭嘉和糜竺二人;另一邊則坐著趙雲、典韋、韓恂、于禁和太史慈等人。這麼一看,袁常手下還是文官少,武將多的局面。

郭嘉見到糜竺投效袁常,心中最是高興。袁常的心腹麾下文少武多的局面一直沒有改變,而袁常又是一個甩手掌櫃。因此,大部分的事情基本都是郭嘉在處理,如今多了糜竺的幫助,郭嘉也就能松一口氣了。

在糜竺詫異的神色之下,郭嘉掏出酒壺,美美的飲了一口,暢快說道:“主公,如今總算有子仲助我,減輕我的任務。否則,嘉都在想,哪天是否要偷懶一番了。”

對於郭嘉如此隨意的舉動,糜竺和太史慈兩個新加入的成員顯然很是驚奇,不過,趙雲和典韋等人都習慣了。要是哪一天郭嘉不這麼隨意,他們還會覺得不正常。

“郭主薄說笑了,竺的能力不及郭主薄萬一,有哪裡做不到位的地方,還請郭主薄擔待一些。”

“哈哈,奉孝,怕是要讓你失望了!”

然而,還不等郭嘉高興多久,袁常的一句話,卻是又讓郭嘉的臉跨了下去。而一邊的糜竺,也是臉色微變,心中有些失落。

卻說糜竺之所以失落,是因為袁常的話。

郭嘉說了糜竺要幫他處理政務,然而袁常卻反對,那就是不讓糜竺處理政務,那糜竺還能幹什麼?按照糜竺的想法,當然是繼續做他的商人。雖然說糜家家財億萬,但是,在如今商人地位低賤的年代,在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想當商人從而遭到他人的輕視。糜竺是繼承了祖上的家財,繼續幹著商人的活計,他總不能把祖宗的基業給扔了不管吧!而且,糜竺雖然是徐州的別駕,但是,因為徐州多個世家大族的打壓,以及陶謙的覬覦,糜竺有著別駕的職位,卻沒有別駕相應的權力,說起來,就是個虛職。糜家本就有錢,若是讓他有權了,豈不是對陶謙就更加不利,陶謙若是想打糜家的主意,也就更難了。

糜竺的能力是有的,至少處理一些政務是沒有問題的。按照糜竺的想法,那就是慢慢的轉型,把糜家從商業型家族,轉變為政治型家族,可是,袁常的反對,卻是讓他的想法落空,讓糜竺心中很是失望。糜竺如今已經投效袁常,稱呼袁常為主公,袁常怎麼安排,他當然不能反對。

而歷史上,糜竺跟隨劉備,只是獲得一個榮譽性極高的爵位,同樣沒有實權。之所以如此,也脫不了糜家商人的出身。

糜家本是一個商人家,雖然在劉備落魄的時候給了極大的幫助,從而讓劉備從低谷走了出來。但是,劉備卻不能因此給糜竺太大的權力。否則,別人會怎麼看?一個商人都有這麼高的權力,肯定會讓麾下的人不滿。就說劉備自領漢中王的時候,封五虎上將,關羽因為黃忠是個老頭而不滿,若不是費詩的勸說,估計關羽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意思。關羽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人?因此,糜家終其一生,在劉備麾下都沒能真正的出仕,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他們商人的地位。

“哈哈,主公,你有何妙計可莫要藏著掖著,不然,子仲怕是寢食難安了。”

糜竺的臉色變化,大家也都看在眼裡。郭嘉大笑一聲,卻是催促袁常趕緊把他的想法說出來。郭嘉清楚,袁常賺錢的方法多了去,不可能把糜竺給浪費在這上面。袁常要借糜家賺錢,也不是靠糜竺的能力,而是要依靠糜家的經商線路把自己的商業給推廣。因為糜家經商多年,路子廣,合作的商人多,容易把袁常的商業信息推廣開來。否則,袁常憑藉他的能力,隨便拉個人來,都能夠賺到錢。

糜竺聽到郭嘉的話,這才明白自己誤會了袁常,帶著歉意的目光看向袁常,卻見袁常微笑著搖了搖頭,顯然並沒有在意,讓糜竺心中更是感動。

袁常微笑著看向糜竺,笑問到:“子仲,如今你願意追隨於我,顯然已經知曉劉備當初的做法。劉備這個人是個雄才,將來必定不凡。我之所以沒有讓你幫助奉孝,是因為我想讓你返回徐州盯住劉備一些時間,子仲,不知你是否願意?”

“主公有命,屬下自當遵從!”

糜竺慨然應允到,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糜竺派出大量的手下去調查劉備的過往。發現劉備的作為確實如袁常所說的一樣,因此,糜竺當即就對劉備產生了惡感,對於投效袁常,也就不再猶豫了。其實,劉備的做法可以說是有兩面性。在看好劉備的人看來,這叫胸有韜略,韜光隱晦;若是從另一面看來,劉備就是處心積慮,假仁假義了。因為袁常在糜竺心中種下了劉備惡感的一面,所以糜竺才會有如此想法。不過,袁常也只是闡述了他對劉備行為的看法,也沒有欺騙糜竺,糜竺投效誰,最終還是糜竺自己的決定。而在糜竺的調查中,自然知道劉備一直呆在徐州在撬陶謙的牆角,所以,對於袁常讓他返回徐州,他也就沒什麼驚訝了。

“主公,屬下有一事相求,還望主公應允。”

糜竺看了看袁常,猶豫了片刻,還是開口說道。

“哈哈,子仲且莫要說出來,讓我猜一猜是何事!”

袁常笑著制止了糜竺的話頭,沉吟片刻,隨後自信一笑,說道:“若是我所料不錯,子仲所言之事,怕是為了令弟元芳…呃,子方之事,不知是所言是否正確?”

“主公真乃神人,屬下佩服不已!”

糜竺稱讚了一句,隨後感慨著說道:“屬下雙親早逝,其後屬下接手家中商業,沒有時間管教子方,以致於他變得如今這般品性。只是子方畢竟是屬下之弟,屬下也不忍太過於嚴厲。如今屬下聽從主公之令返回徐州,卻是不打算將子方和小妹帶走,便讓他們留在主公這裡。對於小妹,屬下倒是放心,只是子方,著實讓屬下頭疼不已。”

“子仲且寬心,這不過是一件小事而已!子方如此品性,待讓洪飛管教一些時日,保準他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看著典韋那副兇惡的面孔,糜竺心中稍稍替糜芳擔憂了些許。不過,想到為了讓糜芳擺脫如今的品性,糜竺決定還是不管了。

以前在徐州的時候,糜竺既要管理家族的商業,又要應付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管理糜芳。如今投靠了袁常,他一個人返回徐州,將糜芳和糜貞留在渤海郡,他便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可放手一搏。而糜芳在袁常這裡,還能得到最好的培養。就說袁常麾下的郭嘉、趙雲、典韋等人,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糜竺也不指望糜芳能夠達到郭嘉他們這種程度,只要有他們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糜竺也就滿意了。

“如此便多謝主公了!”

糜竺對著上首的袁常行了一禮,隨後問道:“主公,只是不知屬下返回徐州之後,當如何行事?”

“你什麼都不用做!”

“額?”

聽了袁常的話,糜竺頓時給愣住了,什麼叫什麼都不用做,糜竺一時之間卻是沒有反應過來。

“簡單的說,就是子仲你回到徐州之後跟以往一樣,該如何就如何,不用特意去做什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袁常耐心的解釋到,他讓糜竺這麼做,就是不想讓歷史產生巨大的改變,從而超出他的掌控。能夠知道歷史的程序,對於袁常而言,是一個優勢。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袁常還不想改變這個優勢,至少到目前為止,袁常的實力還是不足的。

“據我所知,劉備將會在不久之後擔任徐州刺史,而子仲你可以假意投靠於劉備。並且在劉備困難的時候適當給他一點幫助,等到時機成熟,子仲你便可以回到渤海郡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業!”

“是,屬下明白!”

原本,在瞭解了劉備的為人之後,糜竺就不想跟劉備這傢伙有什麼瓜葛。不過,既然這是袁常的命令,糜竺也就沒有反對。還有一點,糜竺也很疑惑,袁常說據他所知,劉備不久後會擔任徐州刺史,糜竺就奇了怪了,袁常是怎麼知道的?難道袁常會未卜先知。不過,糜竺看郭嘉、趙雲他們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也就把疑惑藏在心中,沒有說出來了。

很多人都會覺得,既然劉備那麼牛逼,將來會是個勁敵,袁常都知道劉備的存在,為何還不趁早解決劉備呢?

正如袁常所說的,他不想讓歷史太早的發生巨大的改變。

縱觀東漢末年到三國這一段時期,劉備的存在貫穿了整個劇情。無論在哪個地方,都能夠看到劉備的身影,若是劉備不在了,很多劇情必然不會發生,從而影響整個歷史的發展。所以,在袁常的大計沒有完成之前,袁常是不會有太大的動作。而至於袁常的大計,呵呵,暫時還是個機密。

“主公,若是子仲不能助我,我又得一個人勞累了。主公當初說過,要儘早找到人手助我,可是至今還沒有實現!”

等袁常和糜竺談完,郭嘉一臉哀怨的看向袁常,就像個閨中怨婦一般。

“哈哈,奉孝無須擔心。公仁不日便會前來,到時有公然助你,你就可以輕鬆不少了。好吧,看在奉孝你如此操勞的份上,我便送你一罈好酒,可莫要再抱怨了!”

“嘿嘿,如此便多謝主公了!”

聽到袁常要給好酒,郭嘉頓時就改變了臉色。原來,他剛才故意裝出一副哀怨的表情,目的就是為了從袁常那裡索要美酒。郭嘉可是知道,袁常最近又鼓搗出了一些新品種,作為一名酒鬼,若是有美酒而沒能品嚐上,對他而言,也是一件遺憾的事。

“主公,俺不服,奉孝有美酒,俺怎滴就沒有!俺要罷工!”

典韋見狀,頓時眼紅不已,大聲嚷嚷著也向袁常索要美酒。

袁常聞言,當即怒視典韋,大聲道:“洪飛,你還有臉說,你自己說說,你到現在做出了什麼成績?看看人家子龍,做的比你多,比你好,也沒有說出這句話,你忒的臉皮厚,若是再嚷嚷,這個月的份額就給你停了!”

好吧,在袁常的威脅下,典韋頓時就蔫了。

糜竺和太史慈二人見狀,一臉的驚奇之色,沒想到原來主從之間還能如此相處,倒是讓他們大開眼界了。

討論完了糜竺的任務,接下來,便是太史慈的任務了。

“子義,如今我也就一個渤海郡,你也施展不了自己的才能,所以倒是委屈你了。等日後有了更多的領地,再讓你好好發揮,如今你暫且擔任副郡尉,與子龍一道管理渤海郡的兵事,你可莫要嫌棄官小啊,哈哈!”

“主公過譽了,能夠追隨主公,已是屬下的幸事,慈並無怨念。”

袁常如今手下也算挺多了,不過,地盤卻還是只有一個渤海郡,卻是有點小了。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今他還在冀州的境內,總不可能去打袁紹的地盤。所以,攻打公孫瓚,拿下幽州,對於袁常而言,也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想到這裡,袁常便將目光看向趙雲。

“子龍,如今渤海郡的徵兵情況如何?”

“啟稟主公,自從前番我郡閱兵儀式展現了強大的實力之後,入伍參軍的青壯絡繹不絕。不過,屬下等始終執行主公的政策,不合格的青壯絕不收取。故此,到了如今,已經徵收了五萬有餘的兵力,加上先前的兵力,如今渤海郡內已經有了八萬餘的兵力。”

聽到趙雲說出的資料,大家都有點驚訝!

如今這個時代的人口也就一千七百多萬人,分在十三個州,平均下來也就是一百多萬人。即使冀州、徐州、荊州這些人口多的州,也就二三百萬。每個州就按十個郡來算,也就只有二三十萬的人。可是,渤海郡的一次徵兵,卻是能夠徵到五萬多的人,這個數目若是讓其他人知道,就足以讓人震驚了。

當兵並不是一件好事,相反,打戰還是會死人的。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會主動的去當兵。若是沒有朝廷強徵的話,通常有時候郡縣徵兵的時候,還會出現無人應徵的情況。

渤海郡的人口在冀州境內也算比較多,有著四十萬人左右,扣除老弱病殘孕,也不會有這麼多的青壯入伍。而如今有五萬的青壯入伍,卻是因為臨近郡的青壯得知渤海郡的情況,特意跑來應徵入伍。

顯然,渤海郡強大的實力,已經開始向四方蔓延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