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樊稠和張濟四人聚在營中,商議呂布之事。

樊稠率先說道:“呂布勇猛,我軍恐無人可敵。如今我們只要拿下皇宮,呂布是否拿下並無大礙。既然如此,就讓他離去便是。”

郭汜和張濟二人覺得有理,呂布勇猛天下皆知,可在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他們誰也不想去追殺呂布,一個不慎,可能就會死在呂布畫戟之下。如今他們包圍皇城,勝利就在眼前,沒必要為了呂布這樣一個蠻夫浪費時間。

李傕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冷笑道:“呂布一勇夫爾,不足為懼。當日殺害相國大人,呂布亦是兇手,今日我必要斬下呂布首級,替相國大人報仇。”

如今長安已經落入李傕、郭汜四人手中,已經是勝券在握,李傕自然要藉著這次機會和呂布一分高下。

郭汜、樊稠和張濟三人知道李傕一直對呂布不服,既然李傕願意去追殺呂布,他們也沒有多說什麼。反正只要不讓他們去追,他們就無所謂。

“來人,隨我去斬下呂布首級!”

李傕大喝一聲,拍馬舞刀當先騎去,其身後一萬士卒緊緊跟上。

呂布一騎當先,身後數千士卒跟隨,其中還有十幾輛馬車“吱呀”、“吱呀”的緩緩前行著,這些馬車上都裝著蔡邕花費畢生精力收藏的上萬卷藏書。而葉孤城五人此時也都穿著士兵服飾混在軍中,蔡邕和蔡琰二人則在馬車之中。蔡邕年紀已大,蔡琰女流之輩,自然不好步行。不過,在葉孤城五人身邊,卻是多了一個面貌陌生之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葉孤城他們從右扶風找到的馬鈞。

找尋馬鈞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因為馬鈞在當地小有名氣。當然,馬鈞的名氣並非是因為他會發明東西,怎麼說馬鈞也不過是個匠人,地位比之商人還略有不如。而馬鈞之所以出名,卻是因為他結巴的原因。葉孤城他們詢問馬鈞在何處,立馬就有人說了出來。

在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像馬鈞這樣的發明家,放在哪個國家都是寶。想要讓人家出力,都是要大把金錢撒出去,三請四拜人家還不一定答應。但是,如今的時代卻不一樣,匠人卑微的身份,註定他們的出路艱難。因此,馬鈞在聽到有人願意任用自己,自然是異常高興,二話不說就同意跟隨葉孤城他們前往冀州。

對馬鈞而言,能否當官他並不是很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的發明有人能欣賞。就像伯牙和鍾子期,伯樂遇千里馬一樣,士為知己者死!

“呂布小兒,還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

正當呂布軍緩緩前行之時,背後傳來漫天呼喝聲。整個大地都在顫動著,似乎有千軍萬馬追來。

先前他們從長安城離開之時,因為李傕、郭汜四人的人馬都包圍在皇城前,四個城門只有數千士兵把守。人數本就不多,碰到的還是天下聞名的戰神呂布,那些士兵自然不敢阻攔,讓呂布他們輕鬆的離去。不過,自然還是會有人向李傕他們彙報,因此,有追兵前來,也是預料中的事。

呂布勒馬回身,目光淡然的望向李傕,李傕這樣的角色,實在很難提起呂布的興致。不過,呂布也知道,要是不讓李傕知道雙方的差距,相信他會纏著自己不放。

當下,呂布舉起畫戟,遙指李傕,其意已經很明確了。

李傕此次來追趕呂布,為的就是與呂布分個高下,見呂布挑釁的舉動,頓時怒喝一聲,拍馬舞刀迎了上去。

然而,李傕的大刀還在手上,卻只見眼前一閃,而後一道寒芒從眼前劃過。然後,他便看到呂布神態睥睨的俯視著他,畫戟槍尖正抵在他的喉嚨之上,只要向前輕輕一刺,李傕便能夠去見董卓了,一滴冷汗不由得從李傕的額頭之上滑落。

“今日暫且饒你賤命,倘若再犯,我必殺之!”

呂布斜睨了李傕一眼,傲然說道。他要殺李傕就跟反掌一般容易,不過,如今呂布只想著離開長安,前往冀州,沒有心思在這裡消耗。殺李傕不難,但是,這樣做說不定會激起西涼軍的兇性,死纏著他,呂布雖然不懼,卻也怕麻煩。

言畢,呂布收起畫戟,勒馬轉身離去,視李傕如同無物一般。

李傕緊要鋼牙,眼神之中滿是屈辱之色。如今他終於知道自己和呂布的差距,但是,呂布如此高傲的神態,卻是讓李傕心中不滿。更何況如今長安城內有他們四人的十幾萬大軍,呂布竟然還如此小覷自己,李傕頓時心中發狠。

臉上閃過一抹狠色,一柄小刀從李傕的袖口滑下,捏在雙指之間,下一秒,小刀破空而去,李傕臉上閃過殘忍的笑容,似乎已經預見呂布倒在自己的面前。

可惜,李傕註定要失望了。

呂布能被稱之為戰神,不是浪得虛名。若是這樣的偷襲就能要了呂布的小命,呂布早就不知死了多少次。就在小刀快要穿透呂布的後心之時,只見呂布手腕一動,畫戟不知何時來到身後,呂布好似身後長了眼睛一般,準確的擋下小刀的攻擊。而後,呂布手腕再次轉動,小刀猶如閃電般向李傕激射而去。

李傕見到小刀向自己射來,頓時大驚,心中暗道吾命休矣。

“咻!”

然而,閉上眼睛好一會兒,李傕才發現自己安然無恙。而那柄小刀,卻是插在身後不遠的地方。從那個軌跡來看,小刀先前是從李傕的耳邊劃過,僅僅三公分的距離,便能穿透李傕的腦袋。此時,李傕還能感受到耳朵因為小刀快速劃過傳來的些許疼痛感。

呂布轉過身,凜然不可侵犯的雙目瞪著李傕,厲聲道:“再有下次,我便取你項上人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一刻,李傕是真的害怕了。雖然還是一樣的呂布,但是李傕卻是覺得站在面前的呂布無比高大,就好像一座萬仞高山,而他李傕,只是這高山之下的一粒沙子,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

李傕知道,他這一輩子註定只能生活在呂布的陰影之下。

見李傕已經喪失了鬥志,呂布不屑一笑,轉身策馬而去。待呂布回到隊伍跟前,眾人也都動身,李傕絲毫沒有阻擋的念頭。

……

等李傕回到皇城之前,早就恢復了平靜,只不過內心是否如此,就無人可知了。郭汜三人看李傕的神情,自然知道呂布已經安然離去,而他們原本對呂布是否離去沒有什麼意見,此刻當然也不會說什麼。

皇宮之中,年僅十歲的劉協坐在龍椅之上,而底下的大臣們正在勸諫。

“陛下,如今賊勢甚急,陛下可上城樓平息賊亂。陛下有上天庇佑,亂賊們豈敢動陛下分毫。”

“陛下,諫議大夫所言有理。李傕四人雖然叛亂,卻還是陛下的臣子,陛下若是出面,他們定然不敢妄動。”

“陛下,亂賊聲稱為董賊報仇而來,只要我們暫時給董賊平反,他們自是滿意歸順朝廷。待日後時機成熟,可再除去他們。”

大臣們都勸諫劉協出面安撫李傕四人,當然,他們也都存了私心。

李傕四人打的是替董卓報仇的旗號,主要追究的目標就是王允,此刻若是跟李傕他們妥協,王允自然要被推出來。雖然之前董賊喪命的時候,群臣都歡慶不已。但是,現在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候,死道友不死貧道,讓王允出去頂缸,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

王允也明白這一點,不過,卻是什麼話也沒有說。

這一刻,蔡邕當初在牢中和王允說的話,再次在他的腦海之中迴盪。

“子師,想要恢復百家局面,你註定無法做到,因為你不是王者。想要做到這一點,那麼必定是要一個無所畏懼,不受制於人的王者。你要借天子之手完成你的理想,絕對是沒有可能的。”

王允心中長嘆,本以為除去董卓,掌控朝中大權,便能讓雜家再次興盛。然而,蔡邕說的沒錯,他不是王者,想要借天子之手來完成他的理想,是沒有絲毫的可能。正如現在這樣,被亂賊們逼到這種地步,他就要出來頂罪,雖然大臣們沒有說話,卻都是這個意思。他王允卻是不得不站出來,否則,到時劉協出了什麼問題,他就會成為千古罪人。

“既然如此,朕便依各位愛卿所言!”

劉協在思索了片刻之後,也終於做出了決定。至於王允是否有意見,他們也根本沒有理會。

李傕、郭汜四人見到青羅黃蓋,知道劉協來了,當下約束軍士停止呼喝,口呼萬歲。

劉協站在宣平樓上,望著皇城下的李傕、郭汜四人,道:“卿等不候奏請,隨意進入長安,意欲何為?”

李傕、郭汜四人單膝扣地,仰面道:“董相國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但見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此時就站在劉協身旁,大臣們俱是將目光望向他。而劉協,眼中也沒什麼表情。或許,在劉協的心中看來,臣為君死,乃是理所當然的事。王允心中再次嘆息,當初除去董卓的時候,劉協是何等的感恩戴德,大臣們也是恭賀不斷。然而,今日緊急之時,劉協和大臣們都這樣的表現,王允心中極為失望。

不過,王允場面話還是要說的,“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亂賊!”

王允知道,今天他不死都不行。如果他拒絕出面,史官的記載肯定很難看。既然如此,他還不如坦然點,還能在自己死後留個好名聲。幸好早在之前王允就已經將自己一個無人知曉的兒子送走,王家的血脈得以儲存,王允也沒什麼遺憾了。

王允言畢,徑直從幾米高的宣平樓跳了下去,口中大呼:“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四人拔劍,斥曰:“董相國何罪而見殺?”

“董賊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爾等豈非不聞乎?”

李傕、郭汜四人再喝道:“相國有罪,我等何罪,何不肯相赦?”

王允昂首挺胸,高聲怒罵:“爾等為虎作倀,豈無罪乎?逆賊無須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李傕、郭汜四人大怒,手起刀落,將王允砍成好幾截。

四人殺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害。士民無不下淚。當下李傕、郭汜尋思曰:“既到這裡,不殺天子謀大事,更待何時?”便持劍大呼,殺入內來。

然而,樊稠和張濟二人卻是勸諫道:“不可。今日若便殺之,恐眾人不服,不如仍舊奉之為主,賺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後殺之,天下可圖也。”

隨後,李傕、郭汜四人向劉協討要官職,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其餘李蒙、王方等,各為校尉。然後謝恩,領兵出城。又下令追尋董卓屍首,獲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郿塢。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屍首提出棺外。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復如是。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天之怒卓。可謂甚矣!

自此朝廷被李傕、郭汜二人掌控。朝廷但有選拔官員,皆出自二人之口。適時,天下各地黃巾再次作亂,兗州一地最為嚴峻,兗州刺史劉岱死於黃巾賊手。李傕、郭汜二人聽從太僕朱儁意見,傳令曹操討伐黃巾亂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