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一晃而過,獄中一百多名的犯人,將近有一半的人請求申訴。除了六七個想要渾水摸魚,結果被袁常重重的懲治一番之後,剩下的都是被冤枉或者被陷害的。在袁常和郭嘉的努力之下,都無罪釋放回去,當然,在外人看來,案子如此快速的完成,都是郭嘉的功勞。

“奉孝,子龍,你們此番前去鄴城,萬事都要小心。”

“主公放心,雲定將奉孝完好無缺的帶回。”

趙雲一臉堅定的保證道。

“有子龍保護,我自是放心。”

趙雲的保護能力,袁常絲毫不懷疑。原本的歷史之中,劉備、劉禪、諸葛亮都曾被趙雲保護過,三人從未有過損傷,要是不放心趙雲,還能放心誰?

“主公,嘉定會將文若帶回。”

袁常聽了郭嘉的話,卻是輕輕的搖了搖頭,笑道:“荀文若的性格奉孝你比我清楚,我也不勉強,只要奉孝你和子龍能安然歸來,我便足矣!”

郭嘉和趙雲深深的看了袁常一眼,轉身坐上馬車,灑然而去。

“主公,俺要是出遠門,你會不會想念俺?”

典韋捏著蘭花指,甕聲甕氣的問道。

袁常額頭冒起黑線,一言不發,一腳就把典韋給踹開,怒吼道:“你一個大老爺們,做什麼女兒態!”

“呵呵!”

韓恂在一旁看得笑個不停,不過,因為典韋的舉動,袁常因為離別的憂愁而弱了許多。

“走,我們前往省己村,東平縣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有人來縣衙裡報案,看來可以清閒一下了。”

袁常這句話說的沒錯,知道郭嘉要離開東平縣,最為難過的當然是縣裡的百姓,沒有郭嘉幫忙,他們可是一點都不相信袁常的判案能力。故此,許多百姓有了案子,也都不前往縣衙報案,非要等到郭嘉回來之後再報案。

三人一路慢行前往省己村,因為之前那一次的慘痛教訓,袁常這次可是特意騎馬而來。之所以要慢行,卻是袁常的騎術太過“驚人”,所以不得不放慢速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嘿,本公子就說了,會搞不定你個孽畜!”

袁常拉著馬韁,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不過,他的話音才落下,胯下的黑馬明白袁常的話,不高興的“希律律”嘶叫起來,雙蹄高抬,差點沒把袁常給摔下來。

“再亂叫,看我不抽你!”

袁常惱羞成怒,揮起馬鞭狠狠的在馬屁股上抽了幾下。結果,黑馬吃痛,不停的在原地踏腳,袁常一個沒穩住,當即從馬上掉了下來。

“嘿!”

典韋和韓恂二人見了,趕緊從馬上跳了下來,韓恂去扶袁常,典韋則發力將黑馬制住。在典韋的壓制之下,那黑馬片刻之後便安靜了下來。

“唉喲,我的屁股!”

袁常摸著自己的屁股,齜牙咧嘴的哀嚎著。看的典韋和韓恂二人直想笑,不過他們知道袁常此刻心情不好,決定還是不招惹袁常的好。

“主公,這馬如此暴躁,俺覺得可能是受傷了。”

典韋曾經是在山林中混跡的狠人,覺得這馬有些異常,因此在將馬壓制之後,便檢查了一番。果然,在馬的蹄中拔出一根小樹枝,也正是因為這樹枝卡在馬蹄之中,才讓這馬如此暴躁。

袁常見罪魁禍首竟是這小樹枝,從典韋手中接過,狠狠的砸在地上,還不解氣的踩了幾腳。

重新跨上馬之後,袁常腦中開始思索起來。

穿越前的時候,袁常也曾幻想過騎在馬上馳騁的畫面,因此對於馬有些瞭解。袁常之所以那麼容易從馬上摔下來,卻是因為少了馬必備的三件套中的二件。

馬的三件套包括高橋馬鞍、馬鐙、馬蹄鐵。

在袁常穿越前的那個時代,磚家和叫獸們一直在研究,馬的三件套究竟在何時出現的。

首先高橋馬鞍馬鞍,經過研究認為,應該在是在漢武帝時期發明的。

第一點,秦始皇兵馬俑中具有表現細緻的馬具,卻惟獨沒有高橋馬鞍與馬鐙,而且還因為在兵馬俑戰陣的佈局上,騎兵數量相對很少,且被佈置在遠離主陣的側面角落裡,這說明在秦代以前,騎兵的作用只是偵察、側翼包抄、騷擾遮斷、偷襲和追擊,並不能成為作戰主力,更不用提獨立承擔整個戰役了。

第二點,戰國時期的孫臏曾如此評價過騎兵:“一曰迎敵始至;二曰乘虛背敵;三曰追散擊亂;四曰迎敵擊後;五曰遮其糧食,絕其軍道;六曰敗其關津,發其橋樑;七曰掩其不備,卒擊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燒其積蓄,虛其市裡;十曰掠其田野,繫累其子弟。此十者,騎戰之利也。”

由此可以推斷,當時的騎兵還只是輔助任務,不能當做主兵團作戰。因為沒有高橋馬鞍,騎兵在馬上很容易跌落下來。而到了漢武帝時,衛青和霍去病已經能夠以騎兵突襲匈奴,並且戰勝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可見高橋馬鞍應該已經被發明出來了。

在公元一百年左右,匈奴人因為被東漢朝廷大敗,除卻少部分匈奴人之外,大部分的匈奴人都開始西遷。因此,西方史學家在文獻中發現,羅馬人與匈奴人作戰,驚訝於匈奴人奇特的馬鞍。

由此證明,高橋馬鞍在當時是已經普遍存在的。雖然,並沒有確實的文物可以證明這一點。

不過,袁常穿越到這個時代,親眼看到了高橋馬鞍的存在,讓人不得不相信了。

而另一個馬具馬鐙,磚家和叫獸們研究也認為是和高橋馬鞍同時期出現的,不過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當時的馬鐙只是單邊馬鐙,目的是讓騎兵更方便上馬,而非為了穩定性。雙邊馬鐙的出現,則是到了曹魏之時,許多人都認為,當時【虎豹騎】如此厲害的原因,便是因為雙邊馬鐙的出現,使得騎兵的戰力能夠發揮到極致。

姑且不論磚家和叫獸們的結論,至少袁常現在看到的是單邊馬鐙,也就是說雙邊馬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袁常就納悶了,既然都已經知道弄一個馬鐙,為何不再弄第二個?難道是為了偷工減料?

最後一件就是馬蹄鐵了,馬蹄鐵也稱為馬掌。在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說法非常多,有的說是周朝便有,有的認為隋朝初期,有的則認為是在元朝傳入。當然,最讓人能夠接受的是第三個說法,當時蒙古騎兵與西方騎兵交戰,從而知道了馬蹄鐵這一個馬具,這也是後來蒙古騎兵能夠戰無不勝的原因。

而且,在大部分的電視劇中,唐朝時的馬都沒有馬蹄鐵這一馬具。如果少數是這樣,可以說是導演、編劇沒常識,但是,如果說大部分的導演和編劇沒常識,那人家的作品也不會被拍成電視劇了。

之所以西方能夠更高的發明馬蹄鐵,主要原因是東西方路面的不同。

西方的路面多是青石板,馬蹄踏在上面,損傷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馬蹄鐵才被發明出來;而東方的路面多是夯土路,對馬蹄的影響不大。若是東方的路面是青石板路面,那麼馬蹄鐵的發明肯定是東方優先,從東方能夠製造高橋馬鞍和馬鐙這個事例就說明,東方人的創造力絕對不比西方人差。

當然,無論磚家和叫獸們如何爭吵,身處這個時代的袁常是最有發言權的。若是真的有馬蹄鐵,那袁常騎的馬就不會被樹枝卡住,那他也不會被甩下來了。

袁常之所以讓趙雲尋找打鐵大師,其中的一個目的,便是讓他打造雙邊馬鐙和馬蹄鐵。所以,對方的能力必須過硬。因此,在兩天前那個打鐵大師到來之後,袁常便畫了一個齒輪,讓那大師打造,如果對方能做到,那麼能力就夠。否則,袁常就要重新再找打鐵大師了。

“主公,省己村已經到了!”

腦海中思緒不斷的袁常,耳邊突然傳來韓恂的呼喚聲,這才知道不知不覺中已經到達了省己村。而村口,張老根正激動的向他跑來,先前袁常三人到達之時,便有村民去告知如今相當於省己村村長的張老根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