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子,你兒子不幸喪命,難道打算讓我女兒孤寡一輩子?”

“就是,若是我姐姐她替你們王家生有子嗣,呆在你們王家還說的過去,如今未有子嗣贍養,如何不能改嫁?再說了,我爹也說過會照顧你們的下半輩子。”

“哼,想我王家雖非名門世族,好歹也是聖人子弟。入我王家之門,皆是忠貞守節之人,若是改嫁他人,讓我王家顏面何存?此事絕對不行!”

“正是,大哥雖不在,我也能照顧二老。若是嫂子改嫁,令我王家失了顏面,我王家何以在這東平縣立足,此事沒的商量。”

“太過分了…”

“說不行就是不行…”

袁常等人在外面聽了半天,漸漸的也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爭吵的雙方乃是親家,女方於珊乃是東平縣小有名氣的瓷器大師於海之女。後嫁給士子王通,王通之父王德也算是十里八方有名的老夫子,在這東平縣也算是個名人。

於海雖非是士家,不過如今士農工商,身為手工藝者的於海,地位也不會比商人差,而且於海的名氣也不差,雙方結成親家自然也沒有人阻撓。但是,王德的兒子王通,估計是命薄,成親不過一月,就因病過世,而於珊如今不過是個二八年華的女子,若是一輩子守在王家,沒有子嗣的她,會有多悽慘的將來,顯然是可以預見的。

因此,於海便想讓女兒改嫁,免去日後孤苦生活。而且,於海還答應替女兒照顧王德的下半輩子。

但是,王德自認是聖人子弟,且性格執拗,堅決不同意改嫁,認為於珊改嫁了,就是讓他王家丟臉。爭執了好長一段時間,因為之前的縣令被黃巾亂賊殺死,裡正、鄉老勸解也無法解決。所以,在袁常上任之後的第二天,他們便來縣衙請袁常出面。

而現在圍在縣衙外的,自然是雙方的親朋好友,若是處理不當,搞不好會造成兩家極大的矛盾,當街互毆都是有可能的。

其實,現在的儒家思想雖然是正統地位,但是也沒有那麼多的約束,畢竟程朱理學還沒有出現,改嫁也並非什麼大事。否則,劉備當時立吳懿的妹妹為皇后,諸葛亮這個儒家弟子,早就跳出來反對了。要知道,這吳懿的妹妹可是先嫁給劉焉的兒子劉瑁,後來劉瑁死了,才改嫁給劉備。皇后都能是改嫁的人了,可見改嫁並不是什麼大事。

只不過,碰到王德這樣一個固執的人,只能徒呼奈何。

“爾等於縣衙門前如此爭吵,意欲何為?”縣尉何耀不知道何時出現,大聲呵斥互相責罵的雙方,瞪了王德這邊一眼,嘲諷道:“虧你還自稱是聖人弟子,於大庭廣眾之下爭吵,豈不是有辱斯文。”

何耀責罵的極為賣力,要知道這樣的機會可不少。

王德雖然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士子,但是士子的身份,就讓他立於極高的位置。從“士農工商”這一個排位便能看出,“士”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若是有人企圖攪動“士”的利益,那麼他將面對的是天下所有“士”的攻訐,那可是極為驚人的勢力。如今遍佈朝堂上下的,多是“士”的出身,極少數才是寒門子弟。

所以,別看王德沒有官職,但是身份可是不低。若非今天有由頭,而且何耀本身是個縣尉,他又怎敢去冒犯身為士人的王德,那簡直就是老壽星上吊-找死。

“縣令大人來了,爾等還不讓開。”

何耀裝模作樣的掃了掃,似乎才發現袁常一般,很是威嚴的怒喝道,隨後一臉笑容的迎向袁常。

袁常心中暗自冷笑,剛才何耀早就看到袁常,只不過是故意裝作沒看到,然後站出來顯示他的威風,存心在袁常這個新上任的縣令面前顯擺他的威嚴。當然,另一方面也想讓袁常看到他的能力,從而得到重用。

“縣令大人,您一定要為小女做主啊…”

“縣令大人,王家枉為聖人子弟,毫無仁義之心,不顧我姊幸福,只顧自家…”

“縣令大人,我王家乃是忠貞守節之家,若是讓其改嫁,我王家顏面盡失。大人若是不為小民做主,我王德唯有一死以謝祖宗…”

“縣令大人…”

“喝!”

眾人圍著袁常爭先恐後的訴說之時,陡然間一道厲喝聲響起,只見袁常身邊的典韋怒目圓睜,凌厲的掃過眾人。一些膽小之人,更是被典韋的喝聲和瞪視嚇得兩腳直顫抖,差點沒跪倒於地。

典韋知道自己昨天的表現讓袁常不滿,所以此刻第一個跳出來,以圖彌補昨天的過失。然後,看到袁常滿意的神色,典韋知道自己做對了,看來美酒有望。

“爾等如此圍著大人,莫不是意圖不軌。”

典韋過後,何耀也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袁常跟前,略有恐嚇的望向眾人。見到眾人唯唯諾諾的神色,何耀心中極為自得,當個縣尉,果然比當個小小的衙役威風,沒有白費當初的努力。

聽何耀如此話語,眾人這才覺得這樣圍著袁常有些失禮,紛紛退到兩邊,給縣令大人讓路。

袁常瞄了一眼何耀,也沒說什麼,徑直向著縣衙內走去。郭嘉這個師爺自然也跟在一旁,而作為護衛的趙雲、典韋和韓恂三人緊隨其後。

在堂役三擊鼓之後,身穿皂角服的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伺立兩邊,袁常則身穿長袍,頭戴進賢冠,身邊跟著一襲白衫的狗頭師爺郭嘉。作為護衛的趙雲、典韋和韓恂三人,則分立左右,將袁常和郭嘉絕妙的保護在其中,任何對袁常不利的人,絕對都躲不開三人的攻擊。

在唐代之前,縣官的服飾並沒有統一,多是長袍,只要不落了朝廷顏面便可。況且,如今天下大亂,不要說一州太守會隨時更換,縣令更是不會有人在意。就像那龐統,當了縣令,每日只顧喝酒玩耍,整一個邋遢樣,若不是有人舉報,誰會在意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邦建立漢朝,多沿襲秦制,唯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需要在上朝的時候穿戴綠袍、深衣。

在唐代服飾大變革之前,想要知曉對方官階,看對方頭上戴的冠便知道。例如此時的袁常,便是戴的一梁進賢冠。

“升堂!”

袁常一拍驚堂木,在衙役們氣勢逼人的“威--武”聲之下,爭吵的於家和王家被帶到堂前。此刻乃是在縣衙之內,雙方助陣的親朋好友自然不能在場,因此眼前在袁常面前的也只有五人。

分別是於海、於珊還有於珊的弟弟於富,另一邊自然是王家的王德和他的二兒子王達。

雖然在縣衙外面的時候袁常就已經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此刻卻還要讓雙方再次述說一遍,鬧到縣衙的案件都有專門的官員記載,倘若事情嚴重,還要傳達到太守,乃至朝廷。就如袁常穿越前的時代,在法院都有專人把案件給記到電腦上。

當於家和王家雙方把事情說完之後,眾人便把目光望向大唐正中央的袁常。

於家和王家的事是袁常當縣令的第一個案子,他處理得如何,將會影響東平縣百姓對他的看法,此刻縣衙之外,無數的目光盯著他,想來不用多久,這個結果便會傳遍整個東平縣。

那麼,袁常又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