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朗的目光又重新落到柳如煙的爺爺柳宗元身上,看樣子,那時候的柳宗元不過是二十來歲,甚至不到二十歲,不過,最讓徐朗不解的是老人家怎麼梳著一條鞭子呢?自從辛亥革命之後,清朝的大辮子便慢慢的消失不見了,而辛亥革命距今已經一百多年的時間了。

徐朗禁不住疑惑道:“煙兒,你爺爺的年齡一百多歲了嗎?要不然的話,怎麼會有辮子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柳如煙禁不住輕笑道:“哪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爺爺也就是九十五歲,娶妻生子比較晚,所以,我跟我爺爺之間的年齡相差三代人的年齡那麼長,而至於我爺爺的辮子那就更有歷史了。”

徐朗饒有興致的問道:“哦?說說唄。”

徐朗牽著柳如煙的手,坐到了客廳沙發上,聽她緩緩講述了他們柳家人的故事。

原來,柳家家族並非世居江都,而是一個“外來戶”,祖籍山東沂.蒙山區,貧困落後,享受不到朝廷的恩澤,反而是飽受流寇侵擾,居住在那裡的柳姓家人大都想走出大山,另謀生路,然而,華夏人封建守舊的思想,導致大部分人安土重遷,根本不願意離開老窩。

清朝奉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講究孝道不剪頭髮,而山東乃是孔.子故鄉,歷來講究禮儀孝道,所以,保留辮子的風俗更是奉若金科玉律,辛.亥革.命爆發後,提倡新民主,為了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口號就是剪了辮子,很多貪官和豪紳為了保命都將辮子剪了,後期,大部分,超過一半以上的國人都不願意剪辮子,是當時民國政府強制性剪掉的,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出於對清朝的積威,而不敢剪辮子,還保留著剪掉辮子就是造反,是要掉腦袋的思想,沒有真正意識到封建落後的清朝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而生活在深山區的柳姓家人便是安土重遷,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人,直到解放前,沂蒙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後,一夥柳姓家人這才走出了深山,大一點的孩子卻依舊帶著辮子,而柳如煙的爺爺柳宗元便是其中的一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