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湖

琵琶湖是倭國最大的湖泊,總面積近七百平方公里,比後世中原的千島湖還要大上許多,做為倭國陸地最重要的水源地,這裡的經濟也極為發達,倭國數百萬人口中,有近百萬居住在這個湖水周圍的城市中,而這個數字在千年後,會達到一千四百萬。

一隻大軍浩浩蕩蕩的沿著琵琶湖向西挺進,路上的農民都畏懼的躲在路邊,這只大軍由於人數太多,整隻隊伍前後近百里,當先鋒來到鏡山安營紮寨的時候,後軍才剛剛從不落關出發。

無論古今中外,行軍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成千上萬人在一起,吃喝拉撒都是大事,古代的後勤又沒有卡車、火車,只能靠牛車或者人背,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每隔一段距離建立一個兵站,然後階梯式運到前方的大軍中,而在這其中來回運輸的後勤民夫,往往數倍於前方戰兵。

如隋末楊廣征討高句麗,就有凡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的記載。

白河的十萬大軍中,真正的戰兵其實只有三四萬人,其餘的都是農兵,也就是剛剛拿起武器的農民,這些農兵的武器往往就是竹子做的竹槍,穿的也是布衣,最多帶上個斗笠,要是穿上竹甲,就已經是農兵中的隊長了。

被白河選做先鋒的是平家的年輕將領平忠盛,平忠盛帶著各國派出的五千輕足,五百武士,一路擊退三支平安京的兵馬,他此時駐紮在鏡山,等待白河率主力前來。

“忠盛,我們已經走了幾十裡了,這一路上都是小股的平安京兵馬,連源家的人都沒有幾個,更別說宋人了,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陰謀啊?”有武士跑來問道。

平忠盛穿著大鎧,騎著戰馬,手裡握著武士刀說道“聽聞平安京中發生了變故,宋人都已經走了,現在的平安京幾乎就是一座空城,要不然法皇陛下也不會出兵了,傳令下去,大家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一定要到達膳所,只要佔領膳所和附近的山林,我們這場仗就贏了一半。”

“膳所?那裡可是距離這裡有足足五十多裡啊,這一天如何能到達?”那武士咋舌說道。

“今晚三更做飯,四更拔營,路上不停歇,必然可以到達,你們不敢想,平安京和源家那些人更加不敢想,傳令吧!”

“嗨!”

——平安京

“要不還是讓宋人回來吧。”鳥羽看著亂成一團的公卿們,對黑著臉的藤原忠實說道。

藤原忠實立刻搖頭道“陛下,那些宋人好不容易被我們趕走了,再請回來,就再難讓他們離開了。

何況那些宋人只是離開了平安京,在瀨戶內海沿海各國都依舊有駐紮,他們的所謂農村合作社在一個月裡就建起來超過一千個,各國的守臣不少都無法離開自己的住所,政令更是不通,那平陰侯對我國的野心就像昔日的司馬昭一般,路人皆知啊。

再者說,我方雖然只有數千武士和常備,但平安京附近人口繁盛,無論是農兵還是野武士都能快速集結,何況還有從各國支援來的兩萬大軍呢。”

在這一個多月中,鳥羽和藤原忠實用政令讓各國派軍勤王,姜德對這些奉令的軍隊和各國守臣統統放行。

畢竟這些人走了,地方才會更加空虛,盧俊義等人才更好行事。

隨著這些人的到來,平陰軍在地方上做的好事也被平安京的公卿們所知曉,但由於平安京並沒有真正的建立政權,所謂的地方農社也都是選舉自治,平陰軍一沒有委派官吏,二沒有收取稅費,這讓平安京的公卿們對平陰軍也說不了什麼。

但是這些公卿們不知道的是,那些所謂的農村合作社將會改變整個倭國的統治結構。

“請陛下放心,我等已經在音羽山和大文字山建造了山砦,又在大本山建立了大本丸,必然可以拒敵於城外。”源為義做為主將出言說道。

“源家的話可真的是讓人心安啊。”藤原忠實笑著說道。

源為義用背叛白河的事實得到了藤原和鳥羽的絕對信任,用他出戰是最為放心的。

——

宣和元年五月,倭國大本山合戰爆發,此戰鳥羽軍合計五萬,其中眾多公卿和守臣聚集出來的武士超過兩千人,常備足輕近萬人,農兵近四萬人,但因為平安京的多年積累,鳥羽軍的農兵也有竹甲穿,箭矢器械更是數不勝數。

而相對的,白河軍近十萬人,其中僧兵近五千,武士近四千,常備足輕超過兩萬人,其餘都是農兵,白河軍的兵力雖多,但軍械比鳥羽軍差了一截,不少農兵都是拿著竹槍,和鳥羽軍人人持銳明顯不一樣。

大本山是琵琶湖下游澱川西部的唯一一座山,他的後面便是音羽山和大文字山。而這兩座山之後便是平安京了。

鳥羽軍的佈陣就是圍繞這三座山展開的,只要白河軍想渡河,就必須先拿下大本山。

大本山上有一座寺廟,名為石山寺,源為義就是以此為根據,擴建了一個可以容納三千軍士的軍寨,又在音羽山和大文字山建造了可以容納五六千人的山砦,再佈置萬人在山後,隨時準備支援,再令三千餘人守住音羽山之南各山的山口,這些山口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三千人足夠抵擋數萬人的進攻。

被令為先鋒的平忠盛發現大本山有敵軍後,立刻紮營下寨,然後蒐集船隻,砍伐樹木,等待大軍到達後開始渡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五月十二日,白河率主力到達澱川邊,平忠盛開始率軍強渡,兩軍爆發激戰,白河軍雖多,但一次渡河的人數有限,初戰丟下數百具屍體後宣告失敗。

接下來三日,白河軍日日強渡,幾乎每天都死傷數百人,十五人,白河軍再次強渡,鳥羽軍按照之前的戰法從大本山上衝下來廝殺,結果突然出現一隻大軍,從南方殺上大本山,主力出寨的大本山很快抵擋不住,原來白河軍前幾日都是在吸引注意力,一隻數千人的僧兵在當地和尚的幫助下在下游淺水處渡河,然後殺了上來,大本山山寨易手。

五月十七日,白河軍開始強攻音羽山和大文字山,兩軍連日廝殺,一個軍力雄厚,一個據險而守,一個軍士精銳,一個軍械鋒銳,平源兩家主將又是互相知道根底,數日下來,都互相奈何不得,只是在這兩座山下留下了數千具屍體。

——租界

平安京的戰亂不但沒有使得攝津衰敗,反而更加的繁榮起來,所有的倭人都知道在攝津有平陰軍在,任何一個倭國勢力都不敢來招惹,這裡是整個倭國最為安全的地方,就連藤原忠實也秘密派人在租界中買了房子,準備一旦不測,就逃到租界中來。

租界守府內,許貫忠拿著一疊書信興高采烈的走進一個房間說道

“主公,平安京來報,鳥羽和白河先戰於大本山,後戰於音羽山、大文字山,兩方死傷已經超過萬人,如今兩軍在兩山之中來回拼奪,恐怕十天半個月都不會分出勝負!”

姜德聽聞喜道“哦?死傷超過萬人,那邊勝面更大一些?”

“自然是白河軍了,白河軍擁兵十萬,又有僧兵、關東武士團相助,關西不少地方都被我軍暗中掌控,其兵械雖多,兵力卻不到一半,而且缺少良將,那源家戰將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都低於關東武士團。”許貫忠坐下說道“我們中原有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說法,但在倭國卻是相反,關西因為經濟繁榮,文化鼎盛,一直都是公卿聚集之地,而關東卻是貧寒之處,倒是多豪邁善戰之人,何況白河老辣,鳥羽輕浮,難敵其鋒芒啊。”

姜德點頭道“許先生這些年在倭國卻是對倭國瞭解甚多啊,我軍如今已經掌握瀨戶內海周圍十餘國的鄉鎮村社,後勤線也已經穩固,是時候將這些倭國權貴一網打盡了!”

許貫忠嘆道“數年耕耘,終到收穫之時,我軍只要一路出海路,從尾張殺向美濃,一路出陸路,直取平安京,便可將倭國七成以上的武士、公卿、軍士全部包圍在琵琶湖附近,只要消滅了這些人,倭國上層就被清掃一空,到時候再分兵取各地,不到三月,倭國可平!”

姜德站起身來道“開始行動吧,擊鼓聚將!”

隨著隆隆的鼓聲,一個個戰將文官走到了大堂之中。

姜德看著下面眾人,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的父親在另外一個時空因為國際大局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這一次他就要做到了!

下面從戰將文官中有宋人,有枯葉島異族,有高麗人,也有倭人,倒是有些東亞民族大團結的意思。

“主公!眾人已至,無一缺席!”許貫忠看了看眾人,然後說道。

姜德點點頭,開始說道“諸君,此時此刻,平安京外,正有十多萬軍隊廝殺在一起,這些軍隊中,有倭國超過七成以上的武士、公卿,有兩個倭王,一個關白,數百戰將,諸君以為此事如何?”

一個倭人出列道“大人,此乃天賜良機啊,倭國朝野無有體恤農民之舉,只有加賦徵稅之行,倭國百姓深受其害,無不盼望天降聖賢以救萬民,如今大人遠來,分田降賦,萬民無不希望大人能主政倭國,如今兩王互爭,陷萬民於水火之中,如大人能出兵鎮壓,天下幸甚!”

姜德看那人,見這人年近三十模樣,穿著黑衣,是個文官模樣。

許貫忠知道姜德對倭人還不太熟悉,輕聲說道“此乃倭人黑田景山,是學堂中的優異者,如今協管租界稅事。”

姜德點點頭,又故意說道“黑田你是倭人,你之言必是倭國百姓心聲,倭國上至倭王、關白,下至公卿,無一有恤民之心,倭國百姓飢寒於野,公卿卻沉醉於詩佛之中,我等雖為外邦之人,聞之亦為涕下,正所謂王師以仁義為本,何為仁義?救民於水火便是仁義,我意出兵討伐擅起刀兵而使百姓於水火的二王!只是我等都是外邦之人,心中忌憚啊...”

當下又一人出列說道“小人乃倭人,卻也聽聞上國之臣勝於下國之君,大人乃上國侯爵,高麗主政,大人既然能為高麗主政,為何不能為倭國主政,大人要是不答應,小人...小人就跪死在這裡!”

說著,又幾個倭人哭著喊著跪倒在地,彷彿姜德不出兵主政倭國,倭國百姓就要全部見不到明年的太陽了。

姜德佩服的看向許貫忠,這兩年的時間,也不知道許貫忠到底是如何洗腦的,居然讓這些倭人如此作為。

其實姜德還是沒想通一點,越是一個勢力的異族,做事就越怕其他人覺得他有二心,明末的洪承疇、吳三桂就是典範,就是國外,也是如此,後世駱家輝被派為美國駐華大使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駱家輝是華裔,必然會帶給中國不少好處,結果呢?無論是去新疆還是去西藏,這個華裔的所作所為告訴所有人,他的國是美利堅,他的家在西雅圖。

太陽底下永遠沒有新鮮事。

姜德看著眾人如此,知道差不多了,便道“也罷,既然如此,天命不可違!許先生,你看此戰如何出兵?”

這是姜德給許貫忠的榮耀,兩年的時間,也該給許貫忠一個滅國之功了。

眾多倭人也收了眼淚,認真聽許貫忠排兵佈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