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 國朝的每一個角落裡都籠罩著喜慶的氣氛。

當成化皇帝陛下被枕頭風吹得有些飄飄然, 廢立太子的決心正搖擺不定的時候;當太子朱祐樘靜靜地守在清寧宮裡, 平靜地迎來即將狂卷而至的暴風雪的時候;張家人已經辭別了京師,在冬日的蕭蕭寒風中回到了興濟縣。

如同一年前離去的時候那般,車隊碾過路中的碎冰,頂著漫天大雪緩緩駛入張府。張巒剛從車上下來, 張嶽與張忱便大笑著行來,拍著他的肩背引著他去拜見張縉。家眷的馬車則直到內院月洞門前才停下, 出來相迎的是張岐之妻錢氏以及張忱之妻小錢氏。

因天候寒冷, 只簡單寒暄了幾句, 眾人便一同去了正院拜見何氏。金氏只顧著摟住張延齡往前走, 襁褓裹得緊緊的, 生怕他凍著了,將張清皎姊弟倆落在了後頭。張鶴齡一臉豔羨地望著母親懷裡的嬰孩,伸手緊緊地攥住了姐姐的袖角——母親顧不上他又怎麼樣?將他忘在腦後又怎麼樣?他還有姐姐呢!

張清皎感覺到袖角傳來的力道, 低聲吩咐了丫鬟僕婦們幾句後,便笑著揉了揉小家夥帶著絨帽的腦袋,牽著他跟在長輩們後頭。一行人的身影被風雪淹沒,不多時便轉進了旁邊的抄手遊廊。

儘管離開家鄉已經整整一年,張清皎對張府的記憶卻依舊無比清晰,彷彿她們一家人從未離開過似的。畢竟是走了十來年的路, 她甚至能在心裡暗暗算出,眼下還需要走多少步,才能從抄手遊廊轉到何氏的正院裡。再仔細看去, 遊廊兩旁種的花草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就連懸掛起來的紅燈籠也在往年的位置。

入得正房,丫鬟掀開厚厚的綢緞門簾,迎面就有一陣暖風撲來。僕婢們伺候著錢氏與金氏脫下大氅,丫鬟們也擁上前幫著小錢氏和張清皎解下昭君套。金氏小心翼翼地抬眼看了看在榻上端坐的滿頭銀絲的何氏,聲音細細地問候了幾句,又將懷裡的張延齡抱過去給她瞧。

何氏雖然對她頗為看不上眼,但到底上了年紀,尤為喜愛孩子。瞧著張延齡生得白白胖胖,她心裡難免歡喜,忙伸手接過來抱著,輕輕地逗了幾句,小家夥絲毫不怕生,咿咿呀呀地揮著小爪子笑了起來,何氏亦笑得格外開懷。

見何氏心情不錯,錢氏與小錢氏以及張嶽之妻李氏也上前湊趣,分別說了些以前育兒的經驗之談,言語之間也頗為感慨,沒想到金氏竟然在這樣的年紀還能生下幼子。金氏聽了,不免透出一二得意之色,只是礙於何氏的威勢不敢炫耀她又生了個大胖兒子的功勞罷了。

因著無人提起,張清皎與張鶴齡竟然一時被長輩們遺忘了。張鶴齡噘著嘴,只覺得弟弟奪取了眾人所有的注意力,令他非常不滿。張清皎倒是很自在,牽著他主動來到何氏跟前行禮:“見過伯祖母。”

何氏眉頭輕輕挑了起來,打量著姐弟倆,笑道:“不過一年不見,便險些認不出來了。不僅長高了,連模樣似乎都有些變化。皎姐兒越發秀麗,更像是大姑娘了。鶴哥兒瞧著也懂事不少,行禮亦是似模似樣的。”

她話音剛落下,張清皎便笑著讓丫鬟拿來了一個精緻的小箱籠。正要給金氏使眼色讓她出面,誰能料到金氏只顧著抱過張延齡輕哄,根本沒注意到她。無奈之下,她便只得自行從箱籠裡頭取出送給長輩們的禮物,親自奉給何氏、錢氏等人:“這都是京中時興的式樣……臨走前姑母特意帶著我去了一趟銀樓,給伯祖母、伯母叔母、大嫂嫂和姐妹們挑了些首飾。”

“難為你有心了。”何氏瞧著手裡的碧玉鐲子,“水頭不錯,上頭的紋路我也很喜歡。”玉料確實上乘,雕工亦很是難得,整個鐲子上竟是雕滿了不斷的卍字紋,顯而易見是為崇佛的人準備的。由此也可瞧出,挑禮物之人確實用了不少心思。

張清皎笑著給她戴上:“瞧瞧,這鐲子果然很襯伯祖母的膚色。”

“我都是半截身子埋在黃土裡的人了,還有什麼襯不襯膚色的?”何氏失笑,拍了拍她的手,直率地道:“好孩子,你姑母教得很好。”不是她看不起金氏,小姑娘這一年來變得越發落落大方,還真不是金氏能教得出來的。

錢氏、李氏等聞言都笑了起來,金氏掩住心底的不喜,好不容易才擠出一絲笑容——就算這一年她滿心都想著肚子裡這一胎,沒怎麼照顧女兒,張氏也確實時常來往——她聽著這樣的話,也覺得渾身都不舒服。但何氏積威多年,又是長輩,便是心裡再不滿,她又如何敢表露出來呢?

張清皎有心替金氏轉圜,便輕聲接道:“姑母教得好,孃親也教得好。”何氏但笑不語,體諒她的一片孝心,也便不再多說了。錢氏與李氏見狀,自然不再笑話金氏,都跟著贊了幾句自己收到的首飾。

張清皎又拿了兩個精緻的小盒子,來到立在榻邊的從姐張清瑜與從妹張清璧跟前,微笑著送上禮物:“這是我特意給瑜姐姐和璧妹妹挑的簪子。一支梅花簪,一支海棠簪,也不知你們究竟喜不喜歡。”

她與兩位從姐妹年紀相近,從小一起長大。但因彼此是隔了房的,父親的功名地位差別甚大,又有親疏遠近之分,互相之間多少有些競爭之意。故而,仔細說起來,她們的關係也不過是平常罷了。當然,便是再尋常的姊妹,明面上還是須得禮儀周到才好。她們的紛爭與矛盾,也很少在長輩跟前表露出來。

張清瑜打量著似乎已經變得有些不同的從妹,隱約感覺到她並不是真的“變”了,只是漸漸地展露出了真實的模樣而已。不知怎地,這樣的發現令她心裡略有些不舒適,於是勾唇笑了笑,隨意挑了一件:“妹妹的眼光,我們自然是信得過的。更何況,還有堂姑母跟著掌眼呢?”

她的態度說不上輕慢,亦說不上親近,張清皎早已經習慣了,自是不怎麼放在心上,只笑著接道:“是呢,就算信不過我,還能信不過姑母麼?”旁邊的張鶴齡模模糊糊覺得有些不對勁,姐姐像是受了欺負,瞬間眼神就變了。若不是比他大兩歲的堂兄張倫纏著他問東問西,恐怕他早就暗自想著怎麼給姐姐出頭了。

張清璧見自家姐姐已經拿了一樣,這才脆聲笑著取了另一樣:“我倒要看看究竟是甚麼樣的花簪。京城裡的式樣與咱們平日所見的到底有甚麼不同。”說著,她便開啟了小盒子,目光頓時被裡頭栩栩如生的海棠簪吸引了過去。

不多時,金氏便帶著孩子們暫時告退,回院子裡梳洗一番再過來陪何氏說話。李氏託辭送她們過去,也帶著張倫離開了。

張清瑜望著張清皎從容告退的模樣,走路時輕盈的步態,眸底微微帶了些複雜。張清璧不似她那般敏感,只顧著拿起她的梅花簪瞧了瞧,低聲嘟囔道:“興濟府裡的銀樓哪有這樣好看的式樣?就這一支簪子,恐怕少說也得二三十兩銀子。”

“花的都是家裡送去的銀錢,她們孃兒幾個倒是捨得拿出來做人情。”錢氏不緊不慢地道,將頭上那根白玉長笄拔了下來。小錢氏輕輕地撫了撫髮髻上的攢珠花,抿著唇,到底沒有接過話再說些什麼。

“銀錢是我給的,怎麼花是她們的事。”何氏倒是不甚在意這些細節,“聽說在京師的時候,中饋是皎姐兒打理的,想來這孩子應該有分寸才是。回頭我便與她說,這些銀錢都算是她的嫁妝,讓她好好經營一番。”

“祖母可真是大方。”小錢氏笑道,“竟然給皎姐兒這麼多銀錢置辦嫁妝,說不得也了卻了二叔父與叔母的一樁心事呢。”誰都知道,金氏不擅長經營。她嫁進張家的時候便沒有多少嫁妝,後來又是揮霍又是貼補孃家,更是不剩下什麼,早便只能靠著府中的月錢度日了。張巒也沒有多少進項,夫婦二人又能給女兒置辦什麼嫁妝呢?還不是指著張府公中的份例,指著何氏大發慈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皎姐兒聰敏乖巧,我一向很喜歡。去了一趟京師,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越發出眾了。這樣的好孩子,我自是不會讓她受委屈。”何氏輕輕轉動著手腕上的碧玉鐲,望向張清瑜與張清璧姊妹,神色愈發軟和,“當然,我更不可能虧待自家的親孫女。你們姐兒倆可是我的心頭肉,給你們備下多少嫁妝都不過分。”

張清瑜年後就要成婚,聽了她的話,想起自己的十里紅妝,臉上不由得浮現出兩抹紅暈。張清璧則乳燕投林般依偎在何氏懷裡,嬌聲道:“雖說都是自家姊妹,但到底也有遠近親疏。大姐姐得了這樣的好婚事,從姐在京裡卻說不上人家,指不定心裡如何難受呢。”

何氏戳了戳她的額頭:“你也想得太多了些。皎姐兒一向胸懷廣闊、識情識趣,哪裡會將京中那些事放在心上。更何況,有我在,便不會讓張家的女兒受委屈。”頓了頓,她又笑道:“你姐姐得了好婚事,你必定也不會差,安心罷。”

張清璧臉一紅,被她打趣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只得含羞起了身,躲在了錢氏身後。

************

是夜,因張縉的堅持,張家辦了一場盛大的洗塵宴。五服之內的親眷都接到了帖子,從張府周圍的街巷裡趕來。每個人都穿上了為年節準備的新衣裳,只為在何氏面前露個臉。正院裡坐得滿滿當當,處處皆是衣香鬢影,熱鬧而又喜慶。

儘管絕大多數人都是衝著何氏來的,對金氏不過是寒暄幾句,卻也有好些年輕姊妹對張清皎的經歷很感興趣。好幾位曾經在張府女學中當過同窗的小姊妹都圍在張清皎身邊,滿含好奇地詢問她京城之事。

張清皎娓娓道來,說得生動無比。眾人聽得如痴如醉,彷彿透過她的溫聲言語,依稀瞧見了數百裡外的雄偉京城,親眼看見了延綿不絕的燈市風光,也跟著觀賞了崇福寺裡的香雪海,聽見了那繚繞不去的梵音。

一向是姊妹們裡的中心人物的張清瑜反倒是被冷落了。她漫不經心地吃了幾顆丫鬟剝的乾果,聽著張清皎描述見到御駕的緊張時刻,眸色微微閃爍。張清璧摟住她的手臂,一面輕輕搖著她的臂無聲地替她抱不平,一面又禁不住好奇,跟著張清皎的描述,想象著威嚴無比的御駕、按刀靜立的錦衣衛。

雖說姊妹倆或許不願意承認,但她們心底某個角落卻很清楚,自己也許是羨慕張清皎的。羨慕她能去京城,能見識到她們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的御駕,能走過輝煌燦爛的燈市。而她們就算嫁得再好,也許有機會隨著當官的公公或者相公遷轉,恐怕也不一定有機會去四百裡之外那座繁華盛景的京城。

人的際遇何其奇妙?

此時此刻,這滿房的女眷都不可能想到,那位被少女們圍在中間的秀麗姑娘,日後將會擁有什麼樣的滔天福運。眾人暗地裡傳開的那些京中相看無果的流言,也不過是為她的傳奇人生增添了微末的戲說之語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  張鶴齡:滴滴滴!雷達警報!有人對我姐姐不友好!呵呵噠!

張姑娘:→ →

張鶴齡:滴滴滴!雷達警報!有人對我姐姐翻了個白眼!哼哼!

張姑娘:→ →

張鶴齡:滴滴滴!雷達警報!有人背後八卦我姐姐!!嘿嘿!

張姑娘:→ →,你這是幹嘛呢?

張鶴齡:把對姐姐不好的人都記到小賬本上,等長大了找他們算賬啊!

張姑娘:……別這麼敏感好嗎?

張鶴齡:這可是很重要的事!!

張姑娘:我不想讓你成為熊孩子,但也沒想過讓你成為姐控。來,來,三百千背完了嗎?詩經背完了嗎?

張鶴齡:_(:3∠)_,姐姐,你不愛我了。

————————————————————————————————

入v第一更

咦,感覺上好像有點……平淡?但這是必須的啦,介紹一下張家的各路人物神馬的。女主去了一個新副本嘛,咱們太子殿下則面臨boss的攻擊,正在準備boss戰階段。

大概說一下張家的人物設定:

張縉:伯祖父,張氏張巒張嶽的伯父。好人,把弟弟的孩子當自己的娃養大了。

何氏:伯祖母,很擅長經濟庶務,壕爽,直率。

張岐:堂伯父,張縉和何氏的獨子,青年進士,張巒的人生偶像。被罷官,鬱悶死了。

錢氏:堂伯母,張岐之妻,生了一子二女。守寡ing,很看重自己的娃,對隔房的只有面上情。

張忱:從兄,張岐獨子,讀書不是很靈光,是個好人。

小錢氏:從嫂,張忱之妻,人還不錯,錢氏的嫡親侄女。生了一兒一女。

張清瑜:張岐長女,爭強好勝,很有競爭意識的姑娘

張清璧:張岐幼女,遺腹女,被寵大的嬌嬌女

張嶽:嫡親的叔父,沒工作,無業人員

李氏:嫡親的叔母,和誰都不親

張倫:嫡親的堂弟,挺聽話的娃兒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