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杬已經是第二次回答了, 明顯有些心不在焉:“只要是祖母、母后和皇嫂替我選的, 應當便很不錯。”他最近的心情一直都很低落, 連文華殿都懶怠去,連先生佈置的功課都懶怠完成,更別提思考自己的婚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祐棆沉思片刻,回道:“只要性情溫柔些便好了。”

朱祐檳仔細想了想, 實話實說:“皇兄,我想要一位有些才情的王妃。至少, 無論我與她說甚麼, 她都能聽得懂。不至於我想說風花雪月的時候, 她卻只知道一些家長裡短。如果兩人相處的時候, 只能相顧無言, 這一輩子過得未免也太難熬了。”

朱祐楎年紀是最小的,歪著腦袋沉吟片刻:“性情別那般古板就好了。若是無論我做了甚麼事,她都會像娘一樣對我指指點點, 那便沒趣了。也別太幼稚,我不想像哄弟弟妹妹一樣哄著她。”

“……”朱祐樘深深覺得,他其實不該問他們。因為他們不似他那般期盼屬於自己的家人,對相守一生的妻子也看得並不重。正因為沒有期盼,也不夠重視,他們才不會在此事上耗費心思。相較之下, 朱祐檳已經算是想得比較清楚的了。

“也罷,我會與皇后說一說,讓她儘量照著你們的想法來選王妃。你們若是改了主意, 便趕緊與我們說。不然,王妃選出來後,便不能再更改了。那可是陪伴你們一輩子的結髮妻子,輕忽不得。你們若得空,便問問王鏈與鶴齡他們訂婚時是如何想的,說不得倒是能想得更清楚些。”

見皇兄沒有旁的事要說了,朱祐檳等遂提出想看小侄兒。朱祐樘便讓何鼎去坤寧宮詢問,得到的回覆是今日小家夥忽然有些煩躁,正讓談宮醫看診呢,怕是不太方便。於是,四位皇弟便只得滿臉遺憾地告退了,朱祐樘得知兒子病了早已經坐不住了,急急返回坤寧宮。

“大哥兒沒事罷?”剛來到嬰兒房外,便聽得裡頭傳來小家夥的哭聲,朱祐樘忙問。

“應當沒事。”張清皎微微皺著眉,看著談允賢輕輕地給小家夥按揉,“應該是這段時日我太過擔憂,情緒不穩定,也影響了他。加之這兩日炭火生得有些太足,談娘子說他有些燥火之氣。”

朱祐樘這才舒了口氣,寬慰她道:“一切進展順利,坤寧宮內外也安排得很妥當,卿卿便不必太過思慮此事了。不過,照我說,他之所以煩躁應當是因著燥火之氣,而不是受你的影響。故而,你也無須因此而自責。”

聞言,張清皎勾起唇笑了,眉眼間的擔憂與悶氣也消散了不少:“我從剛才便想著,應該更心寬些才是。至少在哺乳的這幾個月間,別動太多的心思,也別管太多的事。大面上維持現狀即可,若有想做的事,推後半年也無妨。萬歲爺覺得呢?”

“若非緊急之事,推後些自然無礙。”朱祐樘頷首道,“之前看玉牒時,你禁不住為國庫操心,我便覺得不該讓你這時候細看的。這些事都是長遠之計,須得徐徐圖之,此時此刻很不必多思多慮。”

“我替國庫操什麼心啊。”張清皎挑起眉,“這是萬歲爺該操心的事,我才不會越俎代庖呢。”她當時只是被那龐大的吃閒飯的人口給驚住了,覺得國庫遲早都會入不敷出,替朱祐樘與朝廷上下的官員覺得不值當而已。辛辛苦苦一整年,最終卻始終無法充盈國庫,邊防賑災等等都捉襟見肘,這日子哪能過得下去呢?

“是,這都是我該操心的事。”朱祐樘苦笑道,“若是卿卿見不得我憂慮過甚,可得幫我參詳一二才好。這件事說是國事,其實也算是家事。咱們是宗子宗婦,怎麼也得處置族中的事罷。”

張清皎滿臉憐惜地望著他,輕嘆道:“眼下我這宗婦能替他們做的,便是給他們選一位合適的王妃了。”娶妻娶賢,說不得不僅可預防“謀逆”,擅長持家,還可教養出寬容愛民的好兒女。這回留下的王妃候選人,當以“德”為上。

皇后娘娘所認為的“德”,自然並非女德,而是正直與敏銳。正直之人不會肖想不屬於自己之物,進退有度,心中自有是非規矩;敏銳之人不會迂腐,而是懂得迂迴行事,用最適當的方式無聲無息地對周圍施加影響。

************

數日後,經過幾位大長公主初選,共有十五位良家子被舉薦,暫居光輝殿內。因周太皇太后與王太后都覺得邵氏似乎確實有些著急朱祐杬的婚事,便定在年前終選。兩人挑了臘月二十六作為吉日,將張清皎、邵太妃、張太妃以及重慶大長公主、嘉善大長公主等都喚去仁壽宮一同參詳。

因在場的都是長輩,張清皎並未出聲詢問那些良家子任何問題,只是靜靜地聽著,仔細地觀察與端詳罷了。周太皇太后、王太后細細地問過這群良家子,時不時還讓邵太妃和張太妃也問幾句。眾人一片其樂融融,言語之間彷彿是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定哪一個都必定是好媳婦。

等到良家子們告退後,周太皇太后笑道:“雖然覺得這些孩子都甚為不錯,但怎麼也須得將最出挑的留給咱們自家的孩子才是。先給杬哥兒他們兄弟四個定下,再擇取藩王妃和郡王妃罷。”

王太后點頭接道:“從年紀來考慮,適合杬哥兒的應當是蔣氏、李氏和劉氏。蔣氏是武官之女,性情豁達;李氏是縣丞之女,嫻靜溫柔;劉氏雖只是舉人之女,但談吐也頗為出挑,是個活潑愛笑的。這三個孩子都甚是不錯,便由母後來選一個罷。”

“邵氏,你覺得呢?”周太皇太后瞥了瞥邵太妃,問。

儘管邵太妃很想給兒子做主定下她喜歡的兒媳婦,可在這種時候她還能如何回應呢?“臣妾哪有甚麼見識?只覺得每一個姑娘樣樣都好,選哪一個都像是不錯。一切聽憑太皇太后娘娘做主就是。”

周太皇太后沉吟片刻:“杬哥兒別看功課不錯,尤喜讀詩與練字,但性情也是頗為活躍的。若是將李氏給他,怕他會覺得李氏太過安靜了些。蔣氏性情沉穩,氣度甚為不錯,識文斷字也不差……”

張清皎順口接過話來,笑道:“是呢,蔣氏是武官之女,想來性情定然也颯爽得很,與興王倒是頗為相似。只是孫媳覺得,她性情裡似有些過於堅持之處,又彷彿有些強勢,恐怕往後過日子時難免有些磕磕碰碰。”

不知為何,她第一眼見到蔣氏時,心裡便有些微妙的不舒服。有時候,人與人的緣分便是如此奇妙,只能用氣場不和來解釋。既然直覺告訴她,她與這蔣氏恐怕很難相處,又何必讓她成為興王妃呢?橫豎便是做不成興王妃,她也能做藩王妃或者郡王妃,其實身份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兩人日後不必再相見罷了。

王太后注意到皇后對於蔣氏的不喜,心裡仔細想了想蔣氏方才的對答舉止,忽又想起了她的出身——她知曉,皇后心寬,定然不會因著蔣氏出身武官之家而有什麼不滿。不過,即使在民間,家中長輩亦會有所權衡,絕不會輕易讓次子媳婦的出身超過宗婦。這種顧慮是有道理的,誰知蔣氏心裡是如何看待比她出身低卻比她身份高的皇后的呢?

思及此,王太后也道:“這倒是,聽說蔣氏事事都自己拿主意,可見性格確實較為要強。母後不如再考慮考慮劉氏?她也是書畫俱佳,又開朗愛笑。兒臣只是看著她,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跟著笑起來,將她選作兒媳想必每日都會過得高高興興的。”

周太皇太后仔細想想,覺得她們二人說得有道理,便頷首道:“那便劉氏罷。這孩子不僅愛笑,生得也甜美可人,見著都覺得喜慶。”

眾人自然都順著她誇起了劉氏,邵太妃口中說著對這兒媳婦如何滿意,心裡卻是怎麼都覺得蔣氏更好,劉氏舉止有些不夠穩重。只可惜,她此時不可能提出異議,只能勉強笑著誇劉氏,心裡卻是給張清皎和王太后都記了一筆。

在她看來,皇后看蔣氏不順眼,定然便是因為蔣氏出身比她高不少的緣故。如此小心眼,想必還念著當年先帝重病時她得罪了她的事呢。如此說來,她果然沒有多想。皇后都惦記著當年的小事,皇帝如何能不惦念著當年的廢太子一事呢?也罷,劉氏便劉氏罷,只要杬哥兒能儘快娶妻就藩,無論娶誰都是好的。

給朱祐杬選了王妃後,便輪到給比他小兩歲的朱祐棆選王妃了。張清皎說,朱祐樘問過了他,他只想娶一位溫柔的王妃。周太皇太后和王太后聞言笑了,將剛才那位李氏指給了他。李氏雖比他大一歲,但確實從骨子裡便是個嫻靜溫柔的姑娘,應當會得他喜歡。

朱祐檳想要一位有才情的王妃,便給他選了位擅長琴棋書畫且氣度不錯的彭氏。這彭氏雖只是秀才之女,但祖上不僅累出舉人,也曾出過進士,可謂是書香世家了,應當會與他有不少共同語言。

朱祐楎未來的王妃也姓王,是一位低階武官的女兒,笑容明朗。在張清皎看來,她是難得的精靈人兒,大概會與仙遊長公主甚為投契。而張太妃表示,她對兩個兒媳婦都非常滿意,只是看著便想當成女兒一樣疼愛。

選出這四位親王妃後,周太皇太后與王太后又從剩下十一位良家子中,選出了八位作為藩王妃與郡王妃。蔣氏因確實出眾,被選為了郡王妃——誰也不知道,從這一時刻開始,皇后娘娘降世所帶來的量變終究積累成為了質變,此世的未來已經截然不同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乾脆蝴蝶掉了嘉靖╮(╯▽╰)╭

沒有他媽,也就不會有朱厚熜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