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 朱祐樘與張清皎便奉著周太皇太后和王太后過來了。周太皇太后懷裡抱著小皇子, 正安安靜靜地睡著呢。眾人行禮問安的聲音也沒將他吵醒, 他只是吧嗒吧嗒小嘴兒,便繼續睡過去了。

宴席開始之前,朱祐樘親自舉杯將酒潑灑在地上與空中,象徵性地祭祀天地, 而後說了許多祝詞。他幾乎窮盡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美好祝福與期盼,聽得底下的眾人無不思緒紛紛。張家人自是為皇后娘娘和小皇子感到高興, 王家人亦是如此, 周家人的心情卻是略有些複雜了。回想起當年, 英廟對先帝的誕生可不曾如此欣喜過, 周太皇太后所得到的恩寵亦是遠遠不如如今的皇后娘娘。

無論眾人是否各有所思, 明面上依舊滿口都是吉祥話。這個誇小皇子生得白嫩,那個誇小皇子很是健壯。還有人誇小皇子性情穩重,當然也不乏說小皇子長得像皇帝陛下、小皇子的脾性頗類父母之類的話——也不知他們是自何處看出來的, 大約是小家夥眼下睡得太沉不鬧騰的緣故?

朱祐樘與張清皎自是對這些吉祥話來者不拒,宴席間的氣氛喜慶而輕鬆。中途,幾位親王與長公主都圍過來看小侄兒。朱祐杬等人尚是第一回見到小侄兒,都覺得稀罕極了。如此小小的一團兒,彷彿呼吸重一些都能驚著他,於是眾人都不約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他睡眠沉著呢, 無須如此小心。”張清皎失笑。小家夥躺在她懷裡呼呼大睡,確實沒有半點要醒的意思。吃得香,睡得沉, 若非吃喝拉撒絕不輕易哭鬧。即便偶然無緣無故哭起來,也能以撫琴安撫。據李宮醫等人說,這小家夥已經是相當容易帶的娃兒了。

“我們……能不能摸摸他的臉?”仙遊長公主眨著眼問。

“好啊,只需動作輕些,別將他驚醒即可。”張清皎道,慷慨地將小家夥往前送了送。於是,親王們與四位長公主輪流上前,輕輕地戳了戳小侄兒肥肥嫩嫩的小臉兒。這一戳,每個人的神情都相當精彩,彷彿像是終於如願以償似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遠處的張鶴齡與張延齡看得眼熱,張清皎便召他們過來,也讓他們輕輕地觸了觸小皇子。兩位舅父都覺得很新鮮,回味著指尖的觸感,心底總有種“再戳一下或者再摸一摸”的衝動。兄弟倆回到位置上後,見張巒正緊緊地盯著他們,便趕緊將小皇子如何白嫩可愛、肌膚如何柔嫩等等仔細形容了一番。

張巒被他們說得越發蠢蠢欲動了。就在他決定厚著臉皮過去問安,藉著敬酒行禮仔細看一看女兒與外孫的時候,張清皎派人將他召了過去。他終於得以近距離端詳女兒,見她氣色極佳,身段看著也豐腴了些,外孫更是白白嫩嫩討人喜歡,終是徹底放了心。

因在眾目睽睽之下,張清皎也不好讓自家父親抱一抱外孫,便只得笑道:“既然已經出月,父親便擇日遞摺子進宮來瞧一瞧罷。聽說伯祖母進京,我一直想好好與她說一說話。今日宴席的時辰實在太短,許多話都不方便與她說。”在這樣的場合,也只能說說場面話了。

張巒忙道:“如此,臣這兩日便遞摺子入宮求見娘娘。說來,還有一樁喜事不曾與娘娘說呢。咱們家純哥兒已經與王家定親了,定的是王家二房的閨女,王鏈的嫡親妹妹。”雙方長輩有意,見過兩個孩子後也覺得他們都不錯,此事自然便水到渠成了。

張清皎頗有些意外,笑道:“想不到咱們家居然與母后的孃家成了親家,也算是親上加親了。改明兒我可得請母后將那姑娘召進宮來,讓我也見一見。”如今張巒封伯,張家與王家也算是門當戶對了。雖說王家姑娘是中軍都督同知的孫女,配張純彷彿是有些低嫁。但張家家風好,張純又是張氏未來的宗長,仔細論來這門婚事也算是不錯了。

另一邊,周太皇太后正與眾位英廟太妃說說笑笑,提起小曾孫便是滿臉喜色:“這孩子長得可真快,只是兩三天沒有抱他,上手便已是沉甸甸的了。我這老胳膊老腿的,說不得再過一段時日便抱不動他了。”

“方才看,那小胳膊便如同藕節似的,只是看著便覺得喜人呢。”一位英廟太妃接道。宮裡已經好幾年不曾有孩子出生了,而今終於迎來了下一代,連她們都覺得自己沉寂的生活彷彿多了不少生氣。

“可不是麼?小皇子長得這般好,想來必定會康康健健地長大。而且,萬歲爺和皇后娘娘說不得甚麼時候便會再給他添個弟弟妹妹。這宮裡啊,眼見著便越來越熱鬧了。便是聽著孩子的哭鬧聲,咱們心裡都會覺得妥帖。”又一位太妃道。

“是啊,不僅是萬歲爺和皇后娘娘能為咱們皇室開枝散葉,底下的幾位親王也都到年紀了。只要他們陸續娶了王妃,太皇太后娘娘還愁沒有曾孫曾孫女可抱麼?指不定到時候連抱也抱不過來呢!”再一位太妃笑道。

聞言,周太皇太后瞥了瞥她,頷首道:“說來,杬哥兒也確實到年紀了,該給他選妃了。唉,我還記得當年他小小一團的模樣呢,想不到如今也到了娶王妃的時候了。”這大半年來,她最關注的便是坤寧宮,是皇后腹中的小曾孫,倒是有些忽略了其他孫兒。且因皇后忙於養胎之故,將宮中事務都交給了仁和長公主姊妹,也並未顧及此事。而仁和長公主尚未出降呢,哪裡能想到兄長的婚事?

“如今皇后出了月,小皇子也身體康健,倒是可替杬哥兒考慮一二了。”王太后道,不著痕跡地打量著方才那位“不經意”提起親王婚事的英廟太妃。這位太妃是少數對皇后態度平淡的英廟太妃,平日裡通常不與什麼人來往。不過,若是她沒有猜錯,此事必定出自邵氏的授意。

不知邵氏究竟什麼時候與這位英廟太妃走得近了些,雖說她為自己的兒子打算也是人之常情,可王太后卻覺得有些不舒服。畢竟,她是興王的嫡母,興王的婚事怎麼也該由她先提起來才是。邵氏直接越過了她,提醒周太皇太后,難不成是覺得她不會給興王選妃?覺得她不會理會這群親王的婚事?

“宴席結束後,便與皇帝皇后提起此事罷。”周太皇太后道,“總該讓欽天監先算一算,才好確定在何處選良家子。說來,仁和的婚期安排在明年三月,杬哥兒的婚期倒是可提前些,安排在正月裡罷。”

“正月是不是有些太著急了?”王太后道,“選出合適的良家子且須得費些時日呢。”

“我倒是不急。”周太皇太后似笑非笑道,“就怕杬哥兒急著娶妻呢。”她這話也不知是在打趣孫兒,還是在打趣邵太妃。王太后能感覺到此事有些蹊蹺,她當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緣故。雖說這也不算是太出格的事,但她不喜歡有人揹著她行事,且對著她耍心眼。

坐在王太后身側不遠的邵太妃立即垂下首,行禮認錯:“都是臣妾太心急了。這不是見著小皇子生得這般好,心裡也想抱孫子了,這才想出了這等主意麼?都怪臣妾太想當然了,還望太皇太后娘娘與皇太后娘娘見諒。”

周太皇太后神色微霽,和顏悅色地道:“這天底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也不能怪你。”她也喜歡子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將心比心,邵氏也只是心眼多些,慣會拐彎抹角的,也不算是有什麼壞心的晚輩。因此,她對邵氏也並沒有惡感。

滿月宴結束後,朱祐樘與張清皎照常奉著周太皇太后與王太后回宮。回到仁壽宮,周太皇太后便提起了給朱祐杬選妃一事:“他年紀也大了,平日裡卻總有一兩分玩心。若能娶了王妃,指不定性情便能沉穩些了。”

“祖母說得是。”朱祐樘回道,“孫兒此前也曾考慮過此事,本來便打算等皇后出月後,便與祖母和母后提起來。不過,以孫兒所見,底下的弟弟們年紀都較為相近,若是頻繁選親王妃難免有些過於擾民了。不若將祐棆、祐檳、祐楎的王妃也一併選出來,年齡稍有些差別即可。到時候將她們安排在諸王館裡住著,祖母和母后也可派出女官仔細教一教她們規矩禮儀。”

“一次便選四人?”周太皇太后沉吟片刻,想起他用的理由是“擾民”,慢慢地轉著手腕上的菩提珠,“倒也並無不可。以前也曾有採選年幼女孩的先例,養在諸王館裡倒是能多教養幾年。”

“這一回選出了四位候選王妃,邵氏便不必再為祐棆的婚事而擔憂了,張氏亦不必為祐檳、祐楎的婚事發愁。”王太后微微一笑,“只需等到欽天監算出合適的日子,他們便可陸續成婚。之後,咱們便只需等著抱孫子即可。”

周太皇太后覺得她所言有道理,點頭道:“那便照此辦理罷。皇后,著尚宮局擬定懿旨;皇帝,你也發出聖旨。若能在年前便選出來,說不得真能趕在正月成婚。看著你們一個一個地成家立業,我們也能安心。”

這時候,小家夥忽然醒了,哇哇地哭了起來,哭聲穿透力驚人,令周太皇太后和王太后都驚了一跳。張清皎忙哄著他,朱祐樘見他一時半會停不下來,便索性帶著母子二人告退了。周太皇太后聽著遙遙傳來的哭聲,不由得笑道:“不知以後會是甚麼樣的大嗓門呢!”

作者有話要說:  mua,為了回饋大家,明天開始參加萬字更活動

——————————————————————

_(:3∠)_,大家知道的,我是裸更

所以……嗯,我會盡力而為的,握拳!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