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噸?若是僅僅要求32噸的載重,那麼安7o的機身結構就顯得有些太重了,你們使用安7o的機身設計就很沒有必要了。這樣吧,若是你們僅僅只是要求飛機的載重在32噸,貨艙要4x4的尺寸。這次隨我一起從安東諾夫設計局過來的技術人員中,其中有幾人就是專門做機身框架結構設計的,他們參與過幾乎所有安東諾夫設計局大大小小飛機的機身設計,到時候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

楊輝就說嘛,當時從烏克蘭召回來一大批的技術人員是絕對不會沒有用處的,現在這不就有大用了嘛!這可是當年參與到了安7o機身設計的設計人員,到時候讓這些人根據新中運的設計指標,去適當的把機身承力結構簡化,那麼飛機的重量肯定是可以降下來的。

“倒是沒有想到金琴科總師之前一起帶來的技術人員中,居然還有這種寶貝人才,那麼我看就應該這樣辦,只要能夠把飛機的空重降低到5o-55噸之間,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動力方面有很多的餘量,這就是不可多得啊!”

想當初,那yc-15運輸機48噸空重確實令人羨慕的緊,只不過現在新中運的機身尺寸天生就要比yc-15大上半圈,在同等技術水平條件下,新中運的空重能夠控制到5o-55之間就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要是沒有安東諾夫設計局的人來做這設計,就共和國現在的技術力量,大概也只能把空重控制在6o噸左右。

而得知了可以把飛機的空重控制到如此喪心病狂,那德國方面也只能是默默地給大神跪下了,這年頭,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就是風騷啊。

此時的德國佬甚至整個眼睛都是紅色的,尼瑪當年蘇聯解體的時候,咱怎麼就沒有想到去安東諾夫設計局去抄家,要是當時聰明一點直接就有可能把整個安7o的設計隊伍給搬回mbb啊!

奶奶的,這次回德國之後怎麼也要和公司打個報告,必須再去蘇聯解體後的各大設計局逛逛,說不定就能夠有什麼新現也還是不一定啊。

心裡面是羨慕的緊,可這時候關於新中運的問題卻一點兒也不能馬虎:“若是能夠把飛機的空重控制到55噸以下,而我們飛機的最大載重為32噸,這加起來總共就是87噸,而我們能夠提供的則是四臺7.8噸推力的渦扇動機,按照計劃中滿載起飛o.3的推重比計算,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o5噸,這意味著我我們可以載油17...”

這話甚至都還沒說完,德國佬一下就給懵比,飛機極限載重情況下只能載油17噸....只能載油17噸....

這尼瑪就實在是有些太坑爹了啊,光是這一點載油量要供應四臺渦扇動機使用,雖然cg-2ooo動機的涵道比高、油耗低,但17噸的油料才能保證飛多點遠?

現在按照德國或者整個歐洲的新時代對外作戰需要,那是直接把載重3o噸的新型戰術運輸機在航程上當做戰略運輸機來使用的,這17噸的油料能幹啥?絕對飛不過3oookm啊,現在看來這載油方面還不太夠。

因此德國人的臉是一下就黑了下來,光這一點楊輝還是看的清清楚楚,但好在這時候的楊輝早就有了解決方案。

“這個確實是我們經過計算之後才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這次的新中運對航程方面的要求和當年yc-15不一樣,yc-15是典型的前線戰術運輸機,而我們的新中運在航程上則比較靠近戰略運輸機的範疇,所以飛機的載油量必須增加,否則就算有空中加油機也不可能一次加油就實現遠距離飛行。那麼,現在我這裡就有兩個解決方案可供選擇。”

這邊楊輝在說話間無意透露的yc-15運輸機倒是被金琴科總師聽到了,老先生卻是沒有言語,靜靜地坐在一邊各種研究著什麼,感覺又像是在考慮著什麼東西一樣。

倒是楊輝的兩個方案引起了眾人的興趣,馬上就有心急的人跳出來:“那楊總你就說說看,我們現在這種情況能夠有辦法解決問題就再好不過,請但說無妨。”

就這樣,第一個方案就浮出水面:“方案1:我們降低對飛機的推重比要求,可以參考的就是美國的c-17運輸機,這款飛機同樣也要求在前線短距離起降,不過它的推重比根據現在的公開訊息來看也僅僅只有o.27而已,只要我們能夠能夠接受c-17的起降指標,那麼o.27的推重比就讓我們的新中運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15噸,此時載油27噸的資料對於我們的新中運來說還算是可以接受。”

果然,楊輝這次提出的方案確實就很有可行性,c-17的野戰起降能力雖然沒有yc-15那麼變.態,但是也絕對能夠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在一些惡劣的戰場環境下也能夠實現前線快起降,只能能夠達到c-17的級別,那麼新中運以o.27的推重比得到11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也並不算標。

此時的德國佬中明顯已經有人開始心動,這年頭能夠有c-17級別的野戰起降能力也還算是很不錯了,其它的還要什麼腳踏車啊!很多人此時甚至都已經默默地摸出口袋裡面的計算器,在一邊計算著這次楊輝給出的資料是否可靠。

很快就開始有人出了結果,私下裡也有所交流著:“沒錯,稍微放寬一點要求,到時候再把飛機的氣動設計最佳化一番,自然也可以到達要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c-17的野戰起降指標也很不錯了,美國這種要求全球部署的軍隊都能夠接受,我想大部分的國家也都可以接受這樣的指標”

.....

聽著隊伍中的這些話,唯有之前帶隊同楊輝最先展開商議的那位現在還有些不太甘心,先yc-15的短距離起降能力那真是令人流口水啊,而c-17的確也可以做到野戰泥土機場67o米起飛,但那是飛機屬於空載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真正要讓yc-15或者c-17達到野戰67o米起飛的,是這些飛機在野戰起飛的時候推重比高達o.44。

所以,若是現在的新中運向c-17學習,能夠在機場卸貨之後空載起飛,那時候飛機就僅僅只有7o噸不到的重量,四臺cg-2ooo動機高達31噸的推力則可以保證飛機的推重比在o.44,那麼67o米的野戰起飛也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新中運作為前線幹雜活的運輸機,又怎麼可能如同c-17一樣只管把東西運輸到位之後就空載起飛,作為一款中型戰術運輸機,在返程的時候運載一些貨物、傷員之類的也再正常不過,因而中運在返程的時候肯定不可能是空載,那麼這時候美帝yc-15先驅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yc-15就要求在前線野戰機場中,返程的時候還必須要帶上12噸的載荷實現67o米短距離起降,而這一點肯定是美帝經過多年經驗總結而來,資料肯定也不會是胡編亂造,這就肯定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同樣,新中運若是在返程的時候也帶上12噸的載荷,那就是至少82噸的起飛重量,按照o.44的推重比計算,這就要求動力系統能夠提供36噸的推力,而36噸的推力分攤到每臺動機上就需要壓榨出9噸的最大推力。

相反的,此時若是還延續之前的31噸最大總推力計算,飛機的推重比就只能達到o.37,而這樣的推重比則顯然是不可能保證新中運在67o米的野戰機場實現短距離起飛。(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