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航西南旗下和民航業務有關的公司上上下下準備著應對法方的技術資格審查時,遠在共和國沿海的某造船廠在冬季即將到來之際,正抓緊黃金時期完成船塢中軍艦的建造工作。

和隔壁船塢中為巴西建造的兩萬噸級大型綜合補給艦的建造方式不同,那艘綜合補給艦用到了來自黑海造船廠,現在掌握還不太熟練的總段建造法,也就是常說的搭積木造船法,這邊小船塢中建造中的一艘三千噸的軍艦採用的依舊是傳統造船方法。

雖然這方法的度比較慢,但是你架不住建造的軍艦3ooo噸的噸位小啊,再加上造船廠對技術的熟練度很高,因而現在的船體已經大致成型,水線以下早就完成了所有的建造工作,現在正進行著至關重要的動力系統吊裝工作。

來自42o廠的工作隊在此之前早就對船體的動機安裝基座,以及其他的各種介面進行了檢查,一切沒有問題之後還是留在了船體施工現場,隨著動機緩慢地吊裝進行船體,在現場總指揮同外面的吊車操作人員溝通中,最後還是一次吊裝到位。

對第一臺動機進行了固定和安裝之後,第二臺動機吊裝過程就算是有一些經驗了,經過前後兩天時間的吊裝,再加上後期一週多時間的各種介面對接和除錯之後,在造船廠、42o廠、海軍造艦監管部門的聯合驗收之下,最終三方在船體的動力系統安裝部分簽下各自的名字和單位公章。

而這也意味著在不久的三個月之後,這艘帶有濃厚實驗性質的試驗艦就可以下水了,而這同時也就意味著對qc-16o動機正式的海面艦艇動力使用測試即將展開,該型號動機的海軍艦艇服役生涯也將由此而拉開。

整個93年期間,不僅中航西南,甚至整個國內都沒有上馬幾個大一點的專案,不過還好這邊的中航西南有好幾個大專案在手,加上對海外市場的開拓也是不遺餘力,那自然中航西南過的是想當不錯。

cg-2ooo動機在進行最後階段的收尾工作,渦扇12動機則是投入到緊張的測試當中,甚至中航東北那邊的太行動機專案也在624所進行核心機的測試,沒辦法,這624所透過之前的中推核心機專案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現在正是國內的燃氣渦輪機技術尖端,即便是東北那邊拿到了太行動機專案,在這個時候也要求助到624所頭上來。

再加上軍隊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從中調節,現在624所也想開了,因而也就不再抱有門戶之見的情況下則是充分地拿出了自7年前定型了中推核心機的技術方案之後,新研製的所有核心機尖端技術。

你就比如三大部件中的高壓渦輪方面,由於之前中推核心機使用國內現役的3萬噸模鍛水壓機製造的渦輪盤效能不好,所以就必須要改進技術,又考慮到國內正在建造的1.6萬噸油壓機還要等上一兩年才能服役,雖然以後的渦輪盤大規模生產是沒有問題,但現在的核心機研製總需要有成品渦輪盤吧?

因此624所充分揮了其在9o年劉大項總工訪問蘇聯中央航空動機研究院之後建立的人脈關系,讓中航東北方面出了一些錢打點關係之後,用俄羅斯繼承自前蘇聯的裝置進行了新渦輪盤的製造,而新的渦輪盤製造出來之後在耐高溫和可靠性、耐粗暴操作等特性方面比之前中推核心機所使用的渦輪盤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空戰中千鈞一的時候,能經的起操杆粗暴和耐操特性的動機,這才是軍用戰鬥機所需要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相比之下,之前的中推核心機由於研製的時代技術和基礎工業水平所限制,最終研製出的高壓渦輪在耐粗暴操作等方面就有些不太理想,雖然大家心裡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這時候的中推核心機用於民航動機,或者對地、對海攻擊更多一些的過載並不非太變.態的戰鬥攻擊機都可以適用,但要是用作經常進行大過載機動的空優機,那當然還是有些缺陷。

具體怎麼說,大概現在的中推核心機在耐粗暴操作等特性上倒是和美國的f-11o差不多,f-11o使用的核心機是和f-1o1這種用作轟炸機使用的核心機一樣的設計,還在孃胎裡的時候就不是太適合用作戰鬥機的粗暴操作,因而這就和f-1oo動機是差遠了,人家f-1oo一開始就是直接定位於戰鬥機使用的,因而不管是核心機還是其它部件的耐粗暴操作特性都相當不錯,這也是為什麼在f-1oo可靠性上來了之後,美**隊還是要大批量採購f-1oo而非f-11o的原因。

現在的中推核心機確實耐粗暴操作效能不太好,但這總結起原因的時候又還是和f-11o有些不一樣,雖然兩款動機的問題症狀都差不多,但一個是屬於早期孃胎裡帶來的,在設計中壓根兒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因而是屬於先天不足。

而這中推核心機則是因為單純的高壓渦輪製造工藝不太合適所導致,但核心機的設計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而算是後天的問題,只要後期的製作工藝上去了,它完全就可以是一臺潑辣的中推動機,不過這至少也要等到下一次的渦扇12動機改進設計的時候才能解決。

渦輪盤的問題解決了一大半之後,再加上前幾年從烏克蘭那邊挖來的高溫塗層科研隊伍,它們也創造性的利用同樣來自烏克蘭巴頓焊接所的電子束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在dd-3單晶的塗層工藝製備工作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渦輪葉片的耐高溫能力再一次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而該技術在此之前的全世界範圍之內也還從未被利用到航空動機高溫渦輪葉片的塗層加工工藝中,這一技術甚至在後面兩代的單晶上使用都是有奇效的。

而同樣來自巴頓焊接所的電子束焊接工藝,則直接將新工藝制作的渦輪盤和使用新塗層的渦輪葉片透過焊接完成一體化裝配工作,新的渦輪盤在測試中很快就表現出了相當不錯的效能,渦輪前總溫度直接達到了137o攝氏度,這比起之前中推核心機的128o攝氏度高了要接近1oo度,前渦輪總溫已經到了f-11o的同一水平,而且新工藝也完全客服了高壓渦輪耐粗暴性的不足問題。

那麼在這時候,因為太行和f-11o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實際上制約太行後期耐粗暴效能的已經不是工藝問題,反而是設計上問題,不過現在還算不有了轉機,到了624所這邊因為是要求根據國內的具體國情在f-11o的核心機基礎上研太行的核心機,吳總工則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借機會直接對核心機進行了一番大手術,反正對核心機進行國內工業基礎適配的手術量也不小。

因此,這一次在624所進行研製中的太行核心機雖然進來的時候還有濃厚的f-11o影子,但到了出去的時候,恐怕直接就和f-11o沒有太大的關係了,你說是624所這邊打著太行的幌子給了中推核心機的大推放大版也好,還是魔改了核心機也罷,反正這次的太行核心機是絕對的624所良心之作。(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