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從現在的資料以及結構設計方案來看,中推核心機專案實際上也算不上多先進。≥≥,

和f404比,新核心機避開了恐高症,渦輪最高總溫增加了一些;和rd33比,優勢倒也不是太過於明顯,僅僅是少了一級壓氣機,整個核心機的重量有控制。

看起來這款發動機要比f404、rd33都要先進,似乎這就是一款世界領先的核心機,後續以此為基礎研製的軍用中推理所應當的要比這兩款發動機先進。

但這種優勢並不明顯,你一款八十年代末研製的中推核心機,當拿出一款完全體的軍用中推發動機的時候肯定都已經是九十年代,想想一款九十年代才能定型的發動機,拿去和兩款在七十年代定型的中推比。

若是這樣你都還不能比人家都所突破、效能有所增加,那還真就別活了,西南科投資這麼多錢、焦急地等待這麼久還有什麼意義?

毫不客氣的說,等到九十年代拿出完全體的軍用中推之時候,代差就再次出來了,九十年代國際軍用航空發動機出了些什麼東西?

也不多:最牛逼的要算f119,這絕對是妥妥的代差,也許有的人要狡辯說那僅僅只是大推方面,和中推不是一個量級,沒法兒比。

那好,我們看看中推的情況:九十年代通用推出了f404的深度改進型號:f414,推力達到九噸往上,推比也超過了9;歐洲拿出了更加牛逼的神器:ej200。這款發動機在軍用中推發動機中的地位就如同f119在軍用大推中的地位一樣,絕對可以算是第四代航空發動機。

想到這些。楊輝絲毫不覺得新中推核心機就是真正能達到國際前沿水平的中推核心機,往大了說。就算它能比f404、rd33先進半代那又如何,面對著f414、ej200還是顯得有些落後。

現在的進步在於終於將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方法帶進了正途,這絕對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單單是從這一點來說,新的中推核心機又絕對是一款成功的核心機。

為此,楊輝毫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難得啊,就現在看來,這臺核心機已經足以和國際現役的所有中推核心機比肩,f404、rm12、rb199、rd33。這些發動機以前是我們流口水的存在,但現在的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洋人有的,即使我們現在沒有的,我們也一定要有,我們終將擁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直勞心勞力地奔走相呼,多年勞心勞力地苦心科研,不就是為了能有一款自己的先進中推核心機嗎?現在的曙光就在眼前,一切終實現。

吳老這時候也感慨頗多:“對,該有的我們都得要有。現在就看看我們這款中推核心機的全功率效能到底如何,若是成了,我這個老頭子也就不枉此生!”

整個核心機由624所做主體設計,這次中推核心機的總師卻和上一位面中的江和福無緣了。現在的總設計被改為了吳忠華吳老抗鼎任總師,劉大項劉總工任總工程師,整個核心機工程不僅僅是速度加快了。質量也比上一位面的中推核心機要好上太多。

複雜機械專案不僅僅需要設計,製造起來也同樣不能小覷。參與到整個核心機製造的單位高達21家大型科研院所:西南科工負責了大部分製造專案,有旗下460、170、100廠、鈦合金加工基地也有參與。

但其它被西南科工拉攏選上的單位哪一個也不是簡單的:圓弧端面齒輪紅旗廠提供、機匣由錦官城420廠製造。北航材料621所因為高溫材料的使用也深度參與專案,還有專門負責共和國航空發動機精密加工工藝研究的北航625所,更有德洋二重機械廠憑藉整個西南地區獨一無二的大噸位壓機,製造了壓氣機盤、渦輪盤。

還有其他各種參與到整個發動機研製中的科研院校,這些都不再介紹,總的說來,整個專案的研製其實就是典型的大會戰產物,當然,若是硬要給大會戰制度加上一個洋名號:“分工協作、擇優招標”也可以算是這種意思。

當總設計吳老說要準備開始核心機的全功率試車,黑壓壓的一群人都激動了,這一次的試車可不同於前兩個月的試車,這絕對是最考驗人耐力的時候。

劉總工卻在這時候淡定起來:“沒什麼好緊張的,我們有前面一個月的測試打底,冷懸掛、一階臨界轉速都是一次成功,整個核心機運轉良好、振動小,排氣溫度也正常,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大家就放心吧。”

劉總工的寬慰之詞在外人挺起起來似乎就是胸有成竹,完全不需要擔後續的測試,但問題是這次參加核心機點火試驗的無一不是專業知情人士,都明白前面的測試都只是小兒科。

光是前面的那些測試並不能反映出什麼問題,現在要做的測試可是要準備直接裝上高空臺試驗,這高空臺試驗和前期的地面臺架試車可完全不一樣。

地面臺架試車一般只是用來測試核心機結構設計是不是合格,在地面臺架測試的時候,核心機壓氣機進口壓力一般也就是0.,壓氣機進口溫度也就僅僅是430-460k而已。這種測試完全反映不出核心機效能。

只有現在要準備開始的高空臺試驗才是關鍵的一點,透過sb101高空臺的模擬,可以有效的測試出整個核心機在空中飛行中的效能。

高空臺測試中的核心機進口壓力會大幅度增加,最低也是0.56mpa,進口溫度也要增加到600k以上,這種惡劣的工作環境又豈是地面臺架試車可以相比的?

試問哪一位專業人士不會為此狠狠的捏一把汗,這至少要比地面臺架試車工作環境資料惡劣百分之四十以上,只有透過了這一次的全功率高空模擬試車之後才能說初步放心。

示意所有人都到一邊靜靜等候,劉總工讓一旁的高空臺測試人員走上前來,小心翼翼地將核心機臺上特製推車,在眾人的恭送之下,核心機被出室內,往室外的高空臺模擬艙走去。

當巨大的高空臺倉門開啟之後,露出秘密麻麻的管線,其復雜程度絕對又要遠遠超過以工業之花的自居的航空發動機,單是這樣就看地眾人眼花繚亂。

隨著核心機被吊裝起來,穩穩地安放在試驗倉中,這時候才有測試人員爬上人字梯,將各種必要的管線連線上即將測試的核心機,不說其它的,單說這事前的準備就能看出這次測試的複雜性。

半小時的各種聯調雖然枯燥,但沒有一個人表現出任何的不滿,這種測試當然要慎重,若是在測試中出了什麼差池,往只是核心機測試數據不能及時採集,往大了說就是核心機打壞、甚至整個高空倉打壞,那時候才是天大的事。

這就容不得大家不小心翼翼,直到負責聯調測試的負責人檢查了各種事項,簽下了可以開始測試的簽發單之後,這才正式開始進行測試。

“都到一邊等著吧,馬上就要開始測試了,測試大概要持續半個小時,這段時間大家就在一邊耐心等著好了。”

話說完,整套模擬高空臺都開始運轉起來,各種透平機械飛速運轉,就連一向強大不可一世的電流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實在是這套裝置耗能太猛了。(未完待續。)u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