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編輯,你要對你說的每一個字負責任!”

拍著桌子激動站起來的人是申報新聞版的主筆呂一方。他是在申報呆了近十年的老臣,見證了很多申報生死攸關的時刻。1934年11月,《申報》總經理史量才被特務暗殺,呂一方當時就在現場。去年面對日本人的逼迫,呂一方也是強硬停刊表態的堅定支持者。這是一個願意和申報共存亡的人,自然不願意因為刊登一篇尚未核實的新聞,而毀了申報的聲譽。更何況,這篇新聞的內容還是如此的令人關注。

如果報紙刊登出來後卻發現黃浩然沒有殉國,那麼申報就將拜拜背上咒罵抗戰名將的罪名,讀者的怒火可不是開玩笑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難道徐建秋不懂嗎?怎麼可以憑著一封沒有出處的來信,就讓申報背上如此大的風險?

呂主筆的兩眼瞪得就像銅鈴,那表情就像是要將徐建秋生吞活剝一般,瞧的旁邊的主編和幾位主筆不禁後背發寒。他們只能將同情的目光投向坐在呂一方對面的徐建秋。

這個老徐,也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這幾張破紙,要不是上面還蓋著電報局的油印,真像是小日本諜報機關弄出來胡弄中國百姓的宣傳紙。

“負責任……怎麼負?難道要我寫封軍令狀?笑話,我們是報社,不是軍隊!你居然搞這一套……我也不怕告訴你,這位葡萄牙記者是我的朋友,而且上海不止我們一家報社收到了這封電報,如果我們不趕快通知印刷廠,將明天的頭版換掉,那麼我們申報就將是上海唯一一家錯過這個大新聞的主流報紙。呂主筆……抗戰明星隕落,這樣的新聞我們申報都不敢登,還說什麼肩荷社會先驅和推進時代的責任,使社會進入合理的常軌這樣的大話!我看還是把辦社方針和宗旨都改了吧!”

徐建秋一改以前在報社裡溫吞水的性格,表現得異常強硬。甚至不惜開口攻擊申報的精神根本,他這樣做等於是徹底捨棄了後路。

為了達到目的,完成外務省交給自己的任務,小林秋山在徐建秋身上下了血本。徐建秋從愛德華飯店離開時,公文包裡整整裝了二十根金條和一萬元日本軍票。另外,小林秋山還許諾給徐建秋一個上海市偽政府宣傳部副部長的職位。

中日戰爭全面開始後,英美等西方國家在上海的懦弱表現早就被徐建秋看在眼裡。他往日崇拜的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在日本的旭日旗下瑟瑟發抖。徐建秋覺得上海,早晚是日本人的天下,他申報的聲譽做一份投名狀,為自己換份錦繡前程,不虧。

所以,徐建秋現在已經撕掉了全部的臉皮,準備赤身**的為日本人賣命了。

“徐編輯,注意你的言辭!呂主筆想謹慎一些這並沒有錯~”

口無遮攔的徐建秋激起了旁觀者的憤怒。他們可以容忍不同意見的交流,甚至是吵架,但絕不能接受徐建秋對申報的蔑視。

徐劍秋低頭看了一眼手錶,他戴的正是小林秋山愛德華飯店向他展示的那一塊,這也是日本人給他報酬之一,據說市價超過五百美元。

手錶上的指標顯示現在已經是11月7日凌晨三點,這個時間,印刷廠的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早上售賣的報紙正從印刷機上被取下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了,終於忍到頭了,徐建秋決定好,發洩一下他壓抑已久的情緒。

“謹慎,我看他是膽小如鼠吧!也好,我早就想到你們會這樣思前想後,躊躇不前。所以我直接給印刷廠打了電話——明日的頭版將改成將星隕落!除了黃浩然殉國的新聞,我還親自操筆寫了一篇訃告,湊滿了頭版的版面……”

居然先斬後奏!這已經完全超越了一個編輯的權力~申報開辦以來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惡性的事件!在場的所有人除了徐建秋之外,全都怒了!

“你怎麼可以這樣?徐建秋!你這是在胡作非為!我要開除你!”

“快!快通知印刷廠!把頭版改回來……”

一屋子的人都慌了手腳,徐建秋則發出冷笑,靠在椅背上一動不動,從這一刻起,他已經和申報徹底決裂。

改?談何容易!上海淪陷之後,由於市面上講話立場公道的報紙基本都被日本人關閉或被迫停刊。復刊後的申報發行量居然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每期加上副刊,銷量超過4萬。如此巨大的數量,就是開動印刷廠的全部機器,也得花上幾個小時才能印出來。

而最多再過三十分鍾,上海各處的報童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將印刷廠裡印好的報紙全部買走。一旦進入這個最後的流通環節,即使申報的員工全體出動,也絕無能力從上海的上千名報童手裡將報紙如數收回。

日本人的轉載總算是有了出處,小林秋山交給他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徐建秋開始閉目養神,暢想自己當上市政府宣傳部副部長之後的局面。

印刷廠忙碌的機器旁邊,穿著風衣的小林秋山冒充申報的員工在到處穿梭。他一定要親眼看著印有黃浩然殉國新聞的報紙從機器上一頁頁地落下來,才能放心。

“小張!換板子,這一期的申報,全都印完了~”

操作工人的高呼讓小林秋山心裡像喝了蜜一樣,大半夜的忙碌總算沒有白費,有申報這樣的重量級報紙衝在前面,上海的日系報紙就可以全面出擊,不用擔心暴露他們的日資背景。

小山一樣的報紙被搬出工廠進行分裝,小林秋山拿出懷錶看了一眼,然後離開去給中島真雄打電話。日本人的印刷廠裡,無數的報紙正嚴陣以待,所有的頭版上無一例外地註明著,轉載自11月7日《申報》頭版。

“中島君,我們的報紙可以銷售了……”

“吆西!我知道了~辛苦了,小山君~”

兩分鍾後,聚集在《新聞報》、《文匯報》、《遠東時報》、《同文匯報》發行門市部門口的中國報童們驚奇地發現,今天的報紙批發價比往常便宜了1/3,而且,可以賒賬。

就這樣,幾萬份日本人精心印製的報紙被一個個中國報童抱在懷裡,背在肩上,流向上海的大街小巷……(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