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戰時首都

9.1戰時首都

從蘭封到武漢,黃浩然在路上一共走了三天,然後又休息了一天才到他的新衙門去上任。這樣懶散的態度要是擱在以前的黃浩然身上,是絕不可能出現的人,畢竟是血肉之軀,來自精神和**的雙重疲憊,已經讓黃浩然顧不上某些規矩了

黃浩然6月16日走馬上任的當天,他負責的“對蘇綜合辦公室”就被軍委會拍下來的人“拆了招牌”,要不是後來很快又掛了一塊新的招牌上去,黃浩然還以為他這個主任只當了一天就被免職了。

這場小插曲的起因是軍政部的何部長向最高當局進言,覺得“對蘇綜合辦公室”這個部門名稱起的似乎有些不妥,尤其是頂頭的那個“對”字很容易讓蘇聯大使鮑格莫洛夫感到不快。一心指望著能夠多從蘇聯弄到些援助物資的最高當局自然是“從善如流”,換個名字就能讓蘇聯人高興的事情,最高當局還是很樂意去做的

於是,最高當局大筆一揮,黃浩然負責的這個新部門就變成了“援助物資接受辦公室”。

6月的整個後半月,黃浩然在工作閒暇之餘經常會跑到大門口去看掛在牆上的牌,每當看到“援助物資接受辦公室”這個大字,黃浩然都會覺得他是被最高當局發配到了後勤部門。

援助物資接受辦公室主任,黃浩然的這個新頭銜聽起來真像個看倉庫的

軍政部給黃浩然在武漢安排的住處,位於武昌鎮上,是一棟帶院的**小樓。自從到達武漢的那一天起,黃浩然就養成了每天早上準時收聽廣播的習慣。

許是因為聽的時間久了,黃浩然現在已經不再排斥那些女播音員們“有氣無力”的播報聲,有時候他甚至能夠將這種“妖里妖氣”的嗓音當成了一種“特色”來欣賞

結束了連續數月的作戰,從緊張壓抑的狀態裡面一下回到相對和平的後方環境當,黃浩然現在不管看什麼、聽什麼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央社訊息央社訊息我第1戰區全體官兵在程長官的帶領下再次取得數場大捷連續光復牟、尉縣、新鄭等地擊斃日軍數千人,繳獲武器彈藥無算為獎勵前線英勇抗戰的將士,武漢軍事委員向第第第第第24師師長李英四等寶鼎勳章.......”

廣播裡面說的這些勝仗,全部都是真的花園口掘堤之後,漫山遍野的洪水給程潛帶來一些戰機。

牟一帶,土肥原師團的一個混成聯隊、一個炮兵大隊和一個騎兵隊約2千人,最先聽到了洪水驚天動地般的咆哮聲。騎兵隊和混成聯隊配備的10餘輛戰車到底腿長些,連忙掉頭高速向東南退去。泡在最後面的1500多名鬼步炮兵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們剛跑出縣城不遠,便被鋪天蓋地的洪水給堵了回來狼狽不堪的日軍只得掉頭退回縣城內,像瘋似的到處拆門板,裝沙包,這才勉強將牟縣城的四門給堵了起來程潛抓住戰機,急令劉和鼎39軍向牟孤敵發起攻擊。經過一日的激戰,日軍被殲數百,另淹死一百餘名,殘部乘坐搶到的木船逃往韓莊。公秉藩的第34師乘機收復牟縣城。

尉縣一帶,第16師團3千餘人是被洶湧的洪水從夢驚醒的。這些小鬼在戰場上雖然兇狠,可在鋪天蓋地的洪水面前也只能是束手無策退入尉縣的這3000日軍在接到師團部的撤退令之後,四處搜搶船隻、門板、水缸,一切能用的泅渡工具他們都不放過處在外線的第1戰區**隊再次抓住了戰機,四面出擊。程潛命令張瀏尼的第20師,李英的24師猛攻尉縣,斃敵近千名,收復尉縣。

至於挺進到新鄭的日軍騎兵一部約500人,結局就更加悲慘這夥鬼在後路被斷的情況下仍拼死抵抗,知道鬼無路可逃的程潛不慌不忙的調來了重炮,對著這夥鬼騎兵一通猛轟,將他們連人帶馬一起送上了西天。

這些藉助黃河掘堤換來的有限勝利,本不值得像這樣大肆宣傳。但在日雙方互相指責的背景下,卻被武漢政府的宣傳部門當作了分散民眾注意力的法寶

客廳的座鐘敲了八下,黃浩然關掉了收音機站起身來,一旁的衛兵趕緊從衣架上取下了黃浩然的軍裝外套,遞到了黃浩然的面前。

黃浩然衝著衛兵擺了擺手,示意他不想穿上這厚厚的將官制服,7月的武漢已經熱的像個火爐,單穿著一件襯衣的黃浩然都覺的有些喘不過氣來他現在非常想念後世的空調了。

“司令,取車嗎?”

徐龍將警衛團帶到第25集團軍的駐地歸建之後便帶著一排的警衛趕到武漢來保護黃浩然。對軍政部提供的那些憲兵,徐龍是一百個看不上,但是卻又不能退貨。最後徐龍只能將這座小院的守備一分為二,小院裡面全部都由徐龍部下來看守,憲兵部隊則全部被安排在了院外。

至於貼身護衛黃浩然的工作,則由汪煥之派來的幾名便衣衛士擔任,徐龍覺得其一個人有些眼熟,如果他猜的沒錯,這些便衣衛士應該都是“隱”的人

徐龍相信,“隱”來到武漢的人馬絕不可能只有他眼前的這幾個恐怕在黃浩然住所的附近,“隱”已經安排了許多的便衣對於汪煥之直接領導的這個神秘機構,徐龍不該也不敢過問他現在只好他的本職工作。

黃浩然站在門廳裡面舒展了一下筋骨,然後轉過身笑著對徐龍說:“今天不坐車了走走吧”

徐龍點了點頭,然後指示部下按照第二套預案對黃浩然進行護衛。下命令的時候徐龍注意到站在黃浩然身邊的幾名便衣衛士並沒有動彈的意思,難道他們不需要通知一下室外的人改變護衛計劃嗎?難道“隱”真的就派了他們幾個人過來?

徐龍心頭的疑慮一直到他帶著警衛排護著黃浩然在大街上走了十幾米之後才被打消。站在黃浩然身邊的幾名便衣衛士也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通知了他們的同伴,徐龍感覺到街面上的商販和行人至少有一多半隨著他們的步伐開始了移動他匆匆的掃了一眼,沒有一百起碼也有八十

“隱”的人藏的可真夠深的要不是今天司令決定步行,徐龍還真不知道宅外面居然有什麼多的自己人不過是匆匆掃了一圈,徐龍就發現了不少熟悉的面孔這些人他都打過交道,卻沒有聞出一絲異常的味道最讓徐龍覺得誇張的是,他每天幫這司令買早點光顧的那家攤主,居然也在移動的人群當

難怪“隱”的人從來都不檢查自己買回來的早點呢!原來是從源頭就已經堵死了下毒的可能徐龍萬萬沒有想到“隱”裡面還有會做早點的手藝人而且做出來的早點味道還相當不錯

天知道汪副司令是從哪裡找來的這樣一批人

民國時期的武漢,在更多的時候被人們稱為漢口。這座城市由漢口、武昌、漢陽這三個隔江鼎立的鎮組成。長江將他們一分為二,漢口、漢陽位於江北,武昌則孤零零地被劃在了江南。

位於江南的武昌,機關樓堂、要員私宅雲集,景點古蹟遍地;江北的漢口,則以其繁華、喧鬧而名噪天下,作為舊國的大商埠,江北的名氣僅次於大上海,因而吸引住了許多南來北住的商旅。至於龜山腳下的漢陽鎮,也同樣是不同凡響漢陽兵工廠雲集了舊**火工業的精華如今**隊手的槍炮彈藥,除了從海外進口的以外,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從漢陽兵工廠製造出來的只要是吃過幾天軍糧的人,就沒有不知道“漢陽造”的

武漢地處長江、漢水交會處,平漢、粵漢鐵路必經此地。可以說是部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被稱為“省通衢”實在是實至名歸

再過幾天,抗戰就將打滿一年隨著諸多大城市的陷落,武漢三鎮已經被賦予了太多的象徵意義現在的武漢,是名副其實的國心臟

由武漢向南,連線著華南地區,國際社會對國的援助,經香港、廣州源源不斷的運往武漢。由武漢向東,直通蘇皖浙,這裡是**隊日後收復失地的橋頭堡一批批攜金帶銀的商賈官吏、絕望無助的難民傷兵,象潮水一樣武漢的大門。政府各部門名義上雖說是遷往重慶,可到了武漢之後,就沒有再向西挪一步

西遷的工廠、學校、民間團體,也都其自然地在這裡扎下腳來。工廠又冒出了煙,商店一家家地增多起來,政府的一些軍事、政治機關也開始運轉。武漢成了國實際上的“戰時首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洋樓私宅、旅館寒舍,只要是個能棲風避雨的地方,都擠得滿滿當當,街巷市面上同樣是人滿為思。房租、糧米菜價,隨著人潮的蜂擁而至,也象是雨後冒出的春苗,“呼呼”地往上竄。大武漢從未象今天這樣,擁擠膨脹得象是要裂開來一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