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要以美國為敵?希拉剋覺得一定是自己聽錯了。

你們可是一直擔任反蘇政權的扛旗角色,突然來這麼一齣戲,到底要幹嘛?

不過考慮一下德國背景,這種做法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德國內戰之後,聯邦德國勢力已經被狠狠的打壓了一次,現在背後支撐德國發展的德意志民主復興黨,相當一部分人從東德共產黨中脫穎而出。如果不是憑著反難民和人人有工作的口號,凝聚大量的民心之後上臺,他們根本不可能在選舉中鬥得過政治根基深厚的歐洲政治左翼勢力。也正因為如此,克倫茨再上臺之後更要速戰速決,清除掉所有可能反對自己的政治勢力,然後將棋子穩穩當當的插在共和國的內部之中。

“好吧,如果你真的要一直按照自己的標準,組建一個歐洲的大國聯盟……難道不應該率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嗎?讓反蘇的西歐帶頭與蘇聯締結經濟和政治合作聯盟,放下對立成為歐洲的一統發展的組織。不覺得有些不切實際嗎?”

希拉剋善意提醒對方,雖然跟對方幾十年來的宣傳大相徑庭,“西歐幾十年來的宣傳將蘇聯在民眾眼中描述成邪惡的帝國,雖然他們已經失去了擴張的潛力,但是如果你要組建三國同盟的組織,就要考慮到國內的反對派勢力。即便德國宣稱這樣宣稱,還有你們歐盟內部的小弟們肯定不同意你的做法,所以不需要率先的解決掉那些頭疼的問題嗎?”

“這個是德國自己的分內事情,不需要法國方面擔心,我們一向做好了準備。再說當年的法國和德國一樣是世仇和死敵,現在不一樣坐在同一個客廳裡,談論歐洲未來的發展嗎?所有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敵變成盟友,並不是因為傳統,而是因為利益。”

在政治家眼中,利益高於一切。

克倫茨的回答讓希拉剋感到意料之外。尤其是看到對方運籌掌握的模樣,大國背後的內幕交易念頭從他的腦海之中一閃而過。不過反正法國信奉獨立自主的政策,他們背後的交易與自己無關。

正如他所言,一切都是利益問題而已。

不過法國方面還有一個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利益核心。

“就算德國和蘇聯願意組建聯盟,你憑什麼認為,我會同意組建三國同盟這個建議?”

希拉剋之前就說過,秉持的國策應該是獨立自主,加入歐盟和成為地中海聯盟主導都是因為有利可圖,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看不出有哪些利益。

他盯著眼前的克倫茨,表情風輕雲淡,期待著對方可以給出滿意的答案。

“因為我們可以為歐洲提供石油貸款。依照現在的油價標準,這一筆貸款將會成為德國和法國度過經濟危機處境的一張王牌。再加上之前蘇聯在地中海聯盟上的出售闊綽,法國並不會不心動。”

石油是亞納耶夫手中最好使用的王牌,尤其是在這個油價還在持續飆升的時代,還能做到事不關己的冷眼打量西歐的未來。

即便是到大崩盤的時候,亞納耶夫也早已收手脫身,根本不需要擔心最終的結果。

當年希特勒的政策除了掠奪猶太人的資本之外,還有就是發行債券和美國債務緩一口氣。透支運算和高額貸款將德國逼到了奔潰的邊緣。

德意志民主復興黨想要振興低迷的經濟,保證就業,就必須大力扶持實體經濟,並且擴張德國的軍隊實力,他並不介意德國挑起混亂局勢然後大肆的傾銷軍火。

他不怕德國搞亂歐洲局勢,就怕德國不敢動手。

東歐一亂,隱忍多年的蘇聯才有機會大刀闊斧的動手。現在的軍事威懾和代理戰爭都只不過小打小鬧而已,一旦亂到了危及邊境安全問題時,他會毫不猶豫的動手。

這是奧佳爾科夫元帥在退休前為亞納耶夫埋下的最後一道計謀。從在局勢有利的情況下扶持東德反對派,分割政權之後逼迫德國建立親蘇政府,然後慫恿德國擴張武裝力量,刺激軍工,拉動內需,等到最後尾大不掉的地步時,他將會成為歐洲的戰爭導火索。

“並不是德國愚蠢強行製造亂局,而是因為在債務危機的逼迫之下,上臺的德意志民主復興黨為了挽救國家,必定會採取國家控制經濟的政策,再加上我們提供的貸款,一切都順水推舟的具備了先前條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寧可冒著對方賴掉債務的態度來扶持德國的原因。讓他成為歐洲混亂的引子,為我們尋求到格局改變的機會。”

如果不能讓蘇聯從次級的二流走向準一流影響力的國家,亞納耶夫在歐洲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就白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他們把債務抵賴掉的話,我們不是吃虧了?”

考慮到俄羅斯在另一條時間線上做過這種事,亞納耶夫不禁擔心歷史會不會在歐洲重演。

“那亞納耶夫總書記有辦法改變,我們的戰略空間處於一直被壓縮的狀態嗎?如果有更好的破局方法,我想你也不會從執政之初一直困擾到現在吧?”

亞納耶夫一直忘不了自己被奧加爾科夫反駁時所見到的眼神,彷彿一眼就能洞穿人心,“如果沒有辦法的話,這算是孤注一擲的賭博。當然我們也可以同樣利用法國來制裁對方,當初簽訂《漢堡條約》不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的發生麼?有這張保命的條約在手,即便是西歐反悔,我們也不用擔心沒有手段制裁德國。再說如果德國反悔,他們之後的債務問題就將成為雪上加霜的一枚籌碼。”

雪上加霜?

等等。

1998年正好是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開始,如果德國真的反悔,那麼預料到歷史發展的亞納耶夫會在這個時候敲詐到對方骨髓都不剩一點。

亞納耶夫在駐柏林大使與克倫茨會面時所提出的要求,對方原封不動的全部轉達到希拉剋總統的耳朵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