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約翰·梅傑的威脅並沒有起到作用,朱佩認為梅傑首相的內閣地位已經搖搖欲墜,被煽動起來的大不列顛人民就像脫韁的野馬,拉著馬鞍上的倫敦政府往未知的方向飛奔而去,公投不成功的話,英國政府沒有獨立的理由,但是一旦公投成功,那麼等待梅傑首相就只有被迫辭職的命運。●⌒,所以英國一旦選出了新首相,跟法德的那些恩怨也就一筆勾銷。

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朱佩拒絕跟英國和解,同時還拉攏德國一起看熱鬧,笑看英國在公投中手忙腳亂。等待最後致命一擊。

不過歐洲攪屎棍已經沒有精力挑動歐洲局勢的時候,隱藏在幕後的蘇聯就站了出來接替他的位置。歐盟已經離心離德,現在就是亞納耶夫挑撥三個國家關係最好的時機,蘇聯的暗中操作不會停止,英國完蛋之後,下一個倒黴的就是站在邊上看熱鬧的德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最近克格勃的動作沒有停歇,趁著英國公投風波,接二連三的打出各種各樣的手牌,阻攔歐洲一體化。英國出事之後,亞納耶夫希望德國也能跟著同樣倒黴。當然德國的分裂要比英國出事困難得多,只能慫恿東西德加深彼此的成見。

不過顛覆德國的這次行動亞納耶夫不能做的太出彩,甚至必須隱蔽一些,尤其是關於東西德之間的發展差距,經過德國這幾年的發展,他們越來越能夠感覺到西德和東德之間的差距,雖然柏林牆已經倒下了,但是他們心中的那面“牆”並沒有根據歷史的發展而改變,隔閡反而加深。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亞納耶夫在弗拉基米爾的辦公室內部提出了慫恿東德背離西德的計劃,蘇聯並不甘心在德國的失敗,同樣他們也不會讓科爾繼續在西歐一家獨大,是時候該讓德國人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什麼位置上了。

亞納耶夫的底牌來自聯邦德國政府對東德人民的歧視,原本許諾的工作崗位被移民的土耳其人搶走,福利遭到土耳其和難民的瓜分。而作為優越的社會主義國家,東德人民卻發現自己的質量並未隨著國家的合併而改善,反而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因為聯邦政府犧牲東德人來滿足外來的移民,而東德政府部門成員則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和政-治-迫-害。現在的東德呈現出水生火熱的狀態。不但將難民安置在東德地區,還光明正大的享受社會福利,這對東德人民來講,是不公平的。

“不公平就能萌發反抗的念頭,當和平的手段無法解決事情的時候,那麼東德將有可能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暴亂,我想東德人民和蘇格蘭人民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不一樣,後者最多是採用遊行和抗議的手段,前者則有可能發動襲擊。暴力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手段,但卻是最直接的手段。”

東德曾是蘇聯抵抗北約的最前陣線,亞納耶夫也曾看著它在1989年被戈-爾巴-喬夫送給了西德,實現德國的統一。德國的幸運則是蘇聯苦難的開始,自此之後,亞納耶夫接手的蘇聯失去了東歐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

亞納耶夫恍然想起在另一條時間線的2011年,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前任十國領導人已經有八人作古,唯獨剩下戈爾-巴喬夫和前東德領導人克倫茨,當時的戈爾-巴喬夫雖已八十歲的高齡,但仍在忙著掙錢撈金,作為西方國家的常客。克倫茨負債累累,應邀出席北京會議的時候甚至沒有手機,沒有相機,沒有民片,但他心中的內疚和期盼共存。

“東德人民不會傻到進行公投分離,但是他們爭取自身權益的鬥爭可不會停止,我們大可以利用這種鬥爭,重新啟用前東德**的成員,煽動民眾對西德聯邦政府的仇視。”

實際上在1989年並沒有發生過“槍口抬高一寸”的案件,一切不過是某個社會主義大國那一小撮公知為了跪舔西方而編造出來的謊言。但是亞納耶夫想要重新啟用克倫茨,就必須向德國政府進行施壓,現在是克倫茨遭到審判的重要時期,施壓成功之後那麼之前的“殺人犯,操縱選舉,支援恐怖主義”等亂七八糟的罪名都將不成立。

不過如果真的要給予一個罪名給克倫茨,那就是“本來就沒有公平,誰叫你站在冷戰輸家的那一邊。”

克倫茨不是兇手,而亞納耶夫則希望能透過外界壓力迫使聯邦德國政府無罪釋放克倫茨,他需要這位**的前領導人來重新凝聚力量。

“但是在沒有藉口的干涉之下,我們很難對德國政府提出訴訟。”弗拉基米爾對亞納耶夫提出的理由非常難為情,如果說讓他們進行顛覆一個國家還可以,但是與德國政府打交道可不是克格勃擅長的工作。

“沒有藉口干涉?”亞納耶夫的語調頓時抬高了幾分,他望著弗拉基米爾,一字一句的大聲說道,“那麼讓我來告訴他們,我們的理由是什麼!理由就是聯邦德國政府將我們**黨員,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同志,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局委員,一個好父親,而政府以捏造殺人犯和支援恐怖主義的罪名宣佈他有罪!”

“聯邦德國這種政-治-迫-害的行為跟納粹的所作所為有什麼兩樣?”

“我們**的同志可以被審判,被羞辱,但是絕對不會向敵人投降!”

永不投降。

(ps:事實上《陽光**時務*》主編長平在《槍口抬高一點?》一文中就澄清過這件事:在上月的一次訪問中,我們向曾經負責此類刑事審判的前柏林市總檢察長ch日stophshanegen和前高階檢察官bernhardjahntz核實這個故事,他們略作思考之後,斷然否定:沒有這樣一個案子,法官也不會這樣回答。所以說這個故事就跟德國油紙一樣,不過是國內哪個公知瞎編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