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就在土耳其忙不迭的鎮壓國內的庫爾德人動亂的時候,亞納耶夫趁火打劫的提出了要修改《蒙特勒公約》的要求。這也是亞納耶夫積蓄已久小陰謀,趁著土耳其忙於內亂,把它往死裡搞。

十月革命後,蘇聯宣佈廢除1915年《君士坦丁堡和海峽問題秘密協定》。1923年7月土耳其簽訂《洛桑協議》規定:平時和戰時一切軍艦可自由透過海峽,僅對軍艦的艘數和噸位作有限限制。但是蘇聯政府未批准這一協議。

在土耳其政府建議下,1936年召開蒙特勒會議,討論修改《洛桑協議》。會上,土耳其代表力爭海峽對任何國家軍艦封閉。英國代表堅持要求將黑海視為國際公海,反對對非黑海國家軍艦透過海峽作任何限制。經過激烈爭論後,於7月20日簽定《蒙特勒公約》,規定黑海國家平時有權自由透過海峽;非黑海國家派遣進入黑海的軍艦型別、噸位和在黑海停留時間則受到限制;交戰**艦不得透過海峽;如土耳其參戰或受到戰爭威脅時,有權允許或禁止任何軍艦透過海峽。

1945年8月,蘇聯要求土耳其同意在海峽建立軍事基地以及土、蘇共同組織海峽防禦。然而到了1950年土耳其政府宣佈拒絕蘇、土共管海峽的要求。直到今天,《蒙特勒公約》仍然是關於海峽制度的現行國際公約。

雖然說《蒙特勒公約》規定黑海國家平時有權自由透過海峽,但是對軍艦還是有不少限制,比如航母就必須事先通報土耳其,因此蘇聯當年建造的莫斯科級航母就為了迴避這個問題,而特意起了一個非常奇葩的艦種名目,航空巡洋艦。

而且這個條約還留了一個尾巴,就是土耳其參戰或受到戰爭威脅時,有權允許或禁止任何軍艦透過海峽。也就是說土耳其在戰時是有權利封閉海峽,這樣一來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完全被困在黑海,整個戰略態勢就非常惡劣和被動了。這也是為什麼亞納耶夫對此始終耿耿於懷。

不能穿越黑海海峽就意味著自己的艦隊只能在黑海海域釣魚。一個要讓世界感受到鋼鐵巨浪波瀾壯闊的國家,怎麼可能讓艦隊生鏽在港灣之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面對蘇聯政府的建議,土耳其一口拒絕,黑海海峽是他討價還價的底線。怎麼可能讓人染指。

“我們需要跟美國人做一筆交易,讓他們斷絕跟土耳其之間的交易。前一段時間關於在土耳其建立反導攔截系統的新聞不是甚囂塵上嗎?美國甚至還怕全世界都知道這件事。”亞納耶夫說道。

如果是在1989年到1991年之間建立反導攔截系統,蘇聯可能沒有選擇的餘地,但是1993年的蘇聯經濟開始慢慢復甦,又有了說拒絕的底氣。美國想在土耳其建立反導攔截。除非他希望再來一次古巴導彈危機。

所以美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鋪天蓋地報道之後便偃旗息鼓,亞納耶夫清楚這是對方釋放的一個訊號,我知道蘇聯你有求於美國,現在我就等著你來找我。

想讓美國人鬆口,亞納耶夫就必須找到足夠同等的利益來跟美國做交換,而美國此時最在意的,莫過於當初跟蘇聯進行了一筆交易的伊拉克問題。

美國可不會因為南方守望行動的終止而真的不準備對付薩達姆。事實上雖然軍方沒有在行動,但是中情局的各種勢力依舊活躍在伊拉克的地盤上,進行秘密的情報搜集活動。而美國也如願以償的等到了蘇聯人的開口,亞納耶夫表示我們可以在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問題上做一筆交易。

“我們降低對薩達姆政府的支援。你們也停止對土耳其的援助,如何?”亞納耶夫問道,降低對薩達姆的支援意味著蘇聯不再光明正大的援助薩達姆政府軍,同時在伊拉克問題上也不會行使一票否決權,但是蘇聯和伊拉克在暗地裡的交易卻照常的進行。

“而且現在你們也有了出兵的藉口,伊拉克的確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亞納耶夫跟馬里奧總統就關於兩國的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對於蘇聯而言中東問題是戰略利益,而進一步打通黑海海峽的通航權則是眼前的利益。相比起在中東下一盤棋,亞納耶夫更在意將失去了一百多年的榮耀重新拿回。

對於蘇聯做出的選擇,馬里奧總統暗中驚喜萬分。中東國家的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都是蘇聯的盟友。而亞納耶夫卻甘願放棄盟友保全自己的利益,果然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私底下都是同一副嘴臉,國家利益至上。

“但是蘇聯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美蘇兩國必須同時向土耳其試壓。強迫他修改《蒙特勒公約》,只有我們達到目的之後才會放棄對伊拉克政府的支援,這是我們的交易底線。”

馬里奧總統想了很久,並且諮詢了身邊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安東尼·雷克,分析這項計劃的可行性。

安東尼·雷克仔細的思考了一陣子,然後對馬里奧總統說道。“是應該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蘇聯甘願放棄中東的利益來保全眼下的利益是非常錯誤的選擇。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就像一道屏障一樣的保護著蘇聯的中亞加盟國,但是如果伊拉克被攻陷的話……”

“那麼就等同於在這道屏障的正中間開啟了一道缺口,不但分割了敘利亞和伊朗兩個盟友,甚至能夠威脅到中亞諸國的戰略安全發展。所以放棄一個土耳其的海峽獲得整個中東的戰略優勢,這筆買賣還是非常划算的。”

聽到雷克的回答,馬里奧總統的眉頭卻驟然鎖緊,“按道理來講,蘇聯應該不會翻這樣低階的錯誤,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他們到底在謀劃些什麼……”

但是面對這麼大一塊的蛋糕,美國實在是經受不住那樣的誘惑,思前想後他還是答應了亞納耶夫的請求。他實在找不出這樣的大蛋糕後面會隱藏著怎樣層層佈置的陰謀。

“交易愉快,亞納耶夫總書記。”美國同樣為了伊拉克放棄了自己盟友的利益,就跟蘇聯的所作所為一樣。

“美國人自以為獲得了整片中東,其實他們這麼做才是噩夢的開始啊。”亞納耶夫終於將美國人引入了中東亂局的第一步。就如蘇聯分析的那樣,與其跟美國採取長期對峙的方式不如引誘對方主動犯錯。

長期對峙不過是被動的等待對方犯錯,而引誘對方犯錯,卻能掌握主動權。

美國在二十一世紀初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糟糕的伊拉克戰爭,信心滿滿的政治精英們不但沒有在中東建立起穩定的親美政權,甚至引發了一股反美浪潮。

當那些嘗試民主制度的人對自由主義失望之後,伊-斯蘭宗教勢力便在中東不斷地升溫。美國在戰略問題上的失敗影響到了國內經濟問題。雖然政府高層還有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透過石油期貨和軍火貿易賺的盆滿缽溢,但是國內經濟的低迷同樣加劇了貧富差距擴大化。

從美國當前的利益看來,他是最終的贏家,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並且損失慘重。

除非美國能再出現一位裡根式的人物,否則接下來的總統將會一任不如一任,至於到2015年川普會不會上臺?亞納耶夫表示他非常希望川普能夠成為壓垮美國經濟和政治的最後一根稻草。

“推倒之後建立的**無能民主以及國民經濟的糟糕發展,這就是我的目的。當年你在阿富汗的問題上坑了蘇聯一次,那麼在伊拉克的問題上蘇聯也同樣回敬你一次。”亞納耶夫的中東博弈棋局在逐步的完善,美國的也終於準備主動的踏入陷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