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的暗中交鋒,除了身處樓裡的人看得心驚肉跳,樓外的躍疆城百姓卻一無所知。

他們只知道外域來的法家最強才子吳素三終於出手了,寫了一首名為《萬里迢迢》的法詩。因為他們之前就對吳素三極其好奇,此刻自然交頭接耳地猜測與議論著,很是期待。

《萬里迢迢》從巨柱壁上隱沒,又出現在樓牆上,綻放出奪目白光,好似平地又生起一輪太陽,要與頭頂烈日爭輝一般。

這光華亮起,樓內樓外所有人都變了臉色。

包括自信更強的長柳、文松和子玄,被這光華一照,也倏然色變,因為這光亮太強了!

甫一亮起,這白光的光亮就超越了《辭鶴明》,超越了《千年記》,甚至還在子玄那首《登辭鶴樓》之上!

它的光芒亮卻不刺眼,平和中正,有種聖潔無暇的意味,卻壓制了一層樓所有詩文的光輝,甚至連二層樓的詩文也深受影響,被壓制得全部黯淡無光了。

此時此刻,十層樓之下所有的詩文,沒有一首的光芒能與它媲美,讓世人眼中除了這首詩外,再也看不見其他任何詩文。

見到光芒,饒是自信非凡的子玄也身心齊震,已經知道自己敗了。他沉默好一陣,突兀開口,“法家最得意的門生,才學心志果然高人一等,貧道服輸了。”

吳素三依舊淡淡一笑,“子玄兄不必自謙,道家本就不以學問為長,子玄兄輸在文采上,誰也不會因此看輕了你。”

子玄嘴角微微抽搐,終是從失敗的挫折感中很快平靜下來,“你說得對,所以等申丕來時,貧道依舊會向他請教道法精妙。”

吳素三一眯眼,又是笑了,“希望到時候,子玄兄不要生出心障才好。”

“結果誰生出心障,到時一會就知。”子玄忽而起身,朝還在發懵的師弟師妹們淡淡道:“走吧。”

見他說走就走,一眾師弟師妹趕忙追上,顯然還是有人不甘心,問道:“師兄,咱們不等結果了嗎?”

“不等了,結果顯而易見。”子玄走得乾脆利落,“輸了就該早早認輸,與其在這裡繼續自取其辱,還不如早早走了。”

聽他這麼說,一眾師弟師妹神色複雜,卻是沒有再多說,默然跟著走了。

這邊出身道門的他們都走了,那邊出身儒家巒山學府的一眾學子可謂敗得更慘。他們同為修學問的,更找不到理由來圓說這次的慘敗,眼見百鳴門那邊一動,這邊長柳和文松也率先起身,先是恭賀吳素三得勝,隨後也匆匆辭行離開。

眼見師弟師妹們都垂著腦袋,失魂落魄或懊惱羞愧,長柳和文松卻很輕鬆,還能談笑開來。

發現他們這麼看得開,師弟師妹們都有些發怔。

“兩位師兄,你們……”

長柳、文松見到他們的模樣,不由相視一笑,“咱們學府在儒家排名三流,和堂堂法家最得意的門生鬥詩敗了,有什麼值得羞愧的?”

長柳也是笑道:“來之前,我們就抱著必嘗一敗的準備,如今看來,沒什麼意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師弟師妹們聞言更驚,“既然明知會敗,那兩位師兄為何還要來?”

文松笑吟吟道:“雖然誰都不喜歡輸,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和當世大家最具才學的弟子們,的確有很大差距。只是我們都想知道,自己和他們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不親自來比試一下,怎麼能知道?”

“現在親身感受以後,即便輸了也覺不虛此行了。”長柳也道。

聽了二人的話,師弟師妹這才恍然大悟,隨即心生欽佩,“兩位師兄的胸襟,實乃我等楷模。”

文松和長柳對視,隨後認真同師弟師妹們道:“這裡敗了,是為了靈原秘境中不再敗,明知實力弱小,失小謀大才是上策,你們真的明白了嗎?”

此言一出,一眾師弟師妹忽而呆住。

這其中的道理,年歲尚小的他們很難真正明白,卻還是有種深受震動的感受。眼見他們露出深思的樣子,文松和長柳齊齊露笑,含笑領著他們走出了辭鶴樓。

此時,很少有人留意到他們的率先離場,大多數人的目光,都在緊張盯著那首徐徐上升的《萬里迢迢》。

十層樓。

二十層樓。

三十層樓。

前面三十層樓沒有任何停頓,它上升得自然而然,又給人一種理所當然的意味。它就這麼輕鬆超越了之前排在最高處的《登辭鶴樓》,《登辭鶴樓》勉強擠上去的三十三樓,它卻輕而易舉站穩了,然後繼續上升。

不多時,它出現在四十層樓處,然後四十五層,五十層。

等到五十一層樓時,它總算漸漸停下了,而這時節,樓內樓外竟是前所未有的安靜,靜可聞針。

“詩過半樓——!”

直到樓裡胖子掌櫃激動不已的高唱,才讓所有人驚醒過來,隨即一片譁然。

詩過半樓!

上次出現過半樓的好詩,還是在數十年前,靈原秘境前次開啟的時候,出現了三首過半樓的好詩。留詩的三人,有一位來自北胡的咒家門生,後來成了如今北胡天神教也就是咒家的大祭司。另一位來自百武,聽聞成了歷史最久的聖地眾神宗的長老,而最後一位不是別人,正是如今那位大夏右相,王時錦!

這三人,如今早就成了當世巨頭,可見能夠詩過半樓者,都是何等人物!

“聽說當年吳素三的座師趙理,因為年紀過了,沒能進靈原秘境,所以不曾來辭鶴樓留詩。看吳素三的樣子,應該有為他座師證名的意思,能教出不下於大夏右相王時錦當年才華的門生,可見左相趙景學問名副其實。”

“近些年生逢盛世,看來法家也出了不少人傑啊!”

“都說法家已經落魄了,現在一看,似乎又有中興之兆……”

一首能過半樓的詩,遠超出一起參與詩會的所有人,而且超越的距離不是一兩層樓這麼簡單,直接超出最高者近二十層樓,這差距已是大得不能再大了,也足以證明吳素三並非浪得虛名之輩。

對於這結果,無數看客唏噓之餘,難免失落。因為代表他們躍疆城最高文采的四公子都接連敗北了。由於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緣故,參與詩會的也屬躍疆城才子最多,可他們也都敗了。

無一得勝,無一能與吳素三相提並論,而且差距大得讓人瞠目結舌。

這種巨大的落差感,實在叫人不太好受,幸好來前他們就有了心理準備,也知道法家得意門生的強,所以期待不算高,此時失落之意也就不算大了。他們很快把心態調整過來,開始品鑑這首拔得頭籌的《萬里迢迢》,議論成敗。

而劉恆,暗暗點頭讚歎之餘,又聽到旁邊那人的低語聲,“這法家,總算沒有太丟人。”

依舊是大得驚人的口氣,尤其如今詩會將近落幕,這人口中只說了法家,對於其餘躍疆城眾多才子,甚至連提都不屑一提的樣子。

劉恆不由又循聲望去,但見這人還是沒動筆,終是搖頭失笑,“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自己卻毫不動作……我只當他是個有本事的人,如今才知道,也是一介凡夫俗子。”

這時節,人人都知道詩會將要落幕,胖子掌櫃笑眯眯地道:“這次詩會,諸位見證了精彩的鬥詩,見識了諸位才子的驚豔之作,想必不虛此行了吧?”

他大聲詢問,人們都忙著議論或是將要起身離去,或是意猶未盡,或是嘀咕詩會的不公,無人應答他。

這次詩會高潮迭起,精彩絕倫。

他們見到了出盡全部才華的各家才子,見到了無數朗朗上口的好詩,見到了勸學的《辭鶴明》,見到了寫盡躍疆城得意事的《千年記》,見到了有成聖自信的《登辭鶴樓》,見到了心懷天下疾苦的魁首《萬里迢迢》!

這一首首驚豔四座的絕唱,包括各家才子之間的爭鋒,都叫他們到現在還回味不斷,哪還有心思理會這胖掌櫃。

胖子掌櫃卻也不以為意,隨後又笑道:“諸位,還有誰沒有作詩?還有誰想一試才學的嗎?若是沒有,本樓就要宣佈法家吳公子為詩會……”

此時,眾人都知道詩會將要落幕,他本是按規矩順口一問,沒有期待誰人回應,誰想話音未落,劉恆身邊忽然有人高聲搶斷,“掌櫃的,這裡還有客官沒有下筆呢!”

劉恆錯愕望去,但見出聲的竟然是那機靈小廝。

眼見自己一句話引得四方關注,這小廝很是得意,忽而指向了劉恆,“先前這位客官進樓時,曾問起能不能參加這次詩會,要是拔了頭籌,能不能得大錢和登頂觀景,如今卻連玉筆金墨都沒要,或許……”

他特意說得意味深長,讓眾人都朝劉恆打量過來,隨後嗤笑者有之,脾氣暴躁的已經被小廝三言兩語勾起了怒意,當場質問起來。

“那廝,前面口放狂言,現在一動不敢動,是怕了還是看不起我辭鶴樓詩會?”

“我看他是看不起參加詩會的所有才子吧!”

“真是猖狂!”

“我看他是嚇傻了吧?”

面對眾人陰陽怪氣的嘲弄,甚或鄙夷的目光,劉恆收起笑容,瞥了眼刻意挑起事端的小廝。他如今的目光,哪怕沒有動怒也有懾人之威,這小廝先就體會過,這時根本不敢和劉恆對視,也先行遠遠避開,可是得意的笑容已然毫不掩飾地顯露出來了。

“心胸狹小如此,難怪做了這麼久的酒樓小廝,卻永無出頭之日。”

劉恆淡淡說道。

他哪還能看不出來,這小廝分明是蓄意報復之前被劉恆目光震懾的羞辱,如今一計得逞,自然得意非凡。

小廝聽到這話面容一僵,有些惱羞成怒,卻又變臉極快,繼續滿臉笑容,“客官,如今樓中沒留詩的恐怕只剩下客官一人了,需要小的為你取來玉筆金墨嗎?”

這小廝不僅刻意擠兌,意圖把劉恆逼到絕境,也是謊話張口就來,連劉恆都不得不佩服這樣的真小人。

要說沒留詩的,不說別人,至少劉恆旁邊就還有一位,豈能說只剩劉恆一人?

不過劉恆當然不會和這種小人比誰的心胸更狹隘,也不想因為自己而牽連別人,更懶得和他計較,“玉筆金墨就不必了。”

“那客官是不願留詩了?”小廝笑容滿面,愈發得意,只等劉恆在眾目睽睽下露出窘迫之色。

“怕丟人就直說!”四周有人不耐煩地催促道:“在四大公子和法家吳公子面前承認不如人又算什麼,別太把自己當大角色了!”

“是啊,早早認輸了就是,別浪費大家時間了!”

“這都什麼人啊?”

有人埋怨,有人笑罵,劉恆還沒開口,旁邊這人輕咳一聲,似乎已經動怒。雖說小廝引得眾人矛頭直指劉恆,可旁邊這人顯然不這麼覺得,他同樣沒有留詩,聽著這些譏諷、謾罵,只覺在夾槍帶棒說他一般,哪裡容忍得了?

“認輸?”不等他說話,旁邊劉恆已經挑眉,四下掃了一圈,又淡淡望向這自覺得計的小廝,“誰說我不願留詩了?”

聽他這話,周圍無數人都是一怔,包括正蹙眉的吳素三。

他才思敏捷,早就察覺那小廝在故意刁難這人,企圖讓這人出醜,剛剛準備開口為這人解圍,誰想這人末了還是沒忍住,搶先落入了小廝的算計。

這人既然開了口要留詩,他總不能再勸人不留吧,未免有打擊別人信心的嫌疑,一時反倒不好再為劉恆說話了。再者,如此淺顯的算計都能中了招,更毫無城府,真真給吳素三一種無可救藥的感覺。

反正不算多大事,藉此長點教訓也是好事。

這麼想著,他靜靜端坐,再沒了為劉恆解圍的念頭。

“客官要留詩?”

劉恆的回應出乎小廝意料,讓他措手不及,不過他也真夠機靈,隨即喜笑顏開,“那小的這就為客官取來玉筆金墨……”

“玉筆金墨就不必了。”

劉恆再不客氣,淡淡瞥他一眼,“同樣的話,我不想再說第四遍。”

此言一出,無數人又是發怔,渾然搞不懂他究竟想做什麼。如果不留詩,的確用不上玉筆金墨,可既然要留詩,不用玉筆金墨怎麼留詩?

小廝則是真真懵了,“那客官,客官要怎麼留詩?”

這也是眾多看客心頭冒起的疑問。

怎麼留詩?

劉恆再不回應,平心靜氣,又向窗外眺望過去。

如果說沒有頓悟之前,他沒有了丁點爭鋒、求生的念頭,心如古井,再生不出絲毫波瀾。那時候的劉恆遇到現在這事,或許只會一笑而過,懶得和小廝多做計較。

然而不久前眺望窗外,那些落網求生的魚兒讓他頓悟,陡然激發出一片生機,他心中鬥志一起,再不願輕易服輸了。

不就是要我留詩嗎?

心頭重現魚兒躍出漁網的景象,劉恆嘴角勾起一絲笑意,倏然……抽刀在手!

嗆——!

鋒芒出鞘聲好似龍吟,清越爭鳴,數里可聞。

“某已久不用筆,既然諸位如此求某留詩,某又用不慣勞什子玉筆金墨,索性以刀代筆,為諸位獻詩一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