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

四樓!

五樓!

……

十樓!

到達這個高度,《臨冬觀河》上升的勢頭才漸漸消止。而它綻放的光華,和周圍的詩文大致相仿,已經沒有之前那麼耀眼了。

“十樓,這成績算好還是算壞?”劉恆有些好奇,側耳聆聽樓內樓外響起的騷動,發現這成績應該挺不錯了。

“上次四公子聚首的小詩會,法陣沒有全開,只開到二十層,卓公子也曾獻詩一首,當時到達六層樓處,今日這首新詩卻直升十層樓,已然大有進步!”

“僅僅相隔兩年就提升了四層樓,卓公子的潛力真叫人不敢小覷啊。”

“誰說不是呢?”

“能留詩在十層樓,說明卓公子如今的文才已經不弱於兩年前的四位公子了,如此實力,直追天下一流的才子了。”

……

天下一流?

劉恆大致聽了一會四周議論,總算略微明白了辭鶴樓對詩文成色的評定。十層樓可謂一道坎,能留詩在十樓之上的,應該就能算靈原一流的才子了。

躍疆城最頂尖的四公子,兩年前留詩就在十樓之上,這卓公子一首《臨冬觀河》,是追上了四公子兩年前的成績。

不過……

劉恆仰頭望去,只覺這高樓有種高不見頂的意味,粗略估算一下,估計都有近百層樓高!

留詩僅能過十樓,這就能算天下一流的文才了?

那麼十樓以上那數以萬千計的眾多詩文,昔年留詩的人們,又該算什麼文才?

一念及此,他微微皺眉,重新品味了《臨冬觀河》這首詩,眉宇又漸漸舒展開來,重歸平靜。

這首詩,好麼?

四平八正,略有意韻,最妙的還是最末一句。這句“南有造化生”的的確確提升了整首詩的成色,讓這首平淡的寫景詩多了一層更高的意境,好似一隻鮮活魚兒盤活了一潭死水,就此多了一點靈性。

但,也就僅此而已。

只能說不算壞,卻也絕不能稱之為絕佳,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水準之上,佳作之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此文才,略超凡俗,依舊還有匠氣,遠遠沒有劉恆曾經學到的詩文那麼各具風姿,那樣的非凡靈性。

“這就是十層樓的成色了嗎?”劉恆喃喃自語,不由細細打量向周圍樓牆上的眾多詩文,挑出幾首來一看,隨後搖頭失笑,“原來如此。”

這幾首詩文,竟還遠遠不如卓公子那首《臨冬觀河》,有些連對仗都毫無工整可言,甚至還有些詞不達意的。

可就是這樣的詩文,居然也能堂而皇之地出現樓牆之上。

要知道劉恆此刻身處三樓,並非最底層,在三樓樓牆上所見的詩文大致都是這樣的成色,二樓、一樓樓牆所著的詩文是什麼成色也就可以猜出來了。

偏偏十層樓下,詩文相互擠得字句都小如蠅蚊一般,光澤最淡,卻也最是密集。如今看來,以前留詩的人應該和今天這詩會差不多,大多是來湊熱鬧和濫竽充數的,有才的人畢竟是少數。

想通此節,這首《臨冬觀河》能留詩十樓也就不奇怪了,至少卓公子還是有些真才實學的。

他在暗暗思忖的時候,卓公子自己也很滿意,再度起身朝周圍恭賀他的看客們一一回禮,面上掩飾不住矜持又得意的笑容,熱鬧好一陣才重新坐下。

由他開了頭,其餘坐客也踴躍起來,有自信者著墨提筆走到堂中巨柱,自覺不如卓公子的則是悄然著墨,就在身邊樓牆直接留起詩來。

隨後,辭鶴樓光華閃耀,不時有好詩文光大盛,沿牆直升。短短時間裡,居然有兩首詩超過了《臨冬觀河》所在的十層樓,一首上到十一樓,一首上到十二樓,又引得陣陣驚呼和叫好聲。

劉恆留意了一下,這兩首詩出自法家的一位年輕女子和巒山學府的一個少年學子,見到成績後都是有些滿意和驚喜,也難掩一絲失望,接著就忙於回禮去了。

至於其他作詩的坐客,多以看客為主,出身法家、巒山學府和百鳴門的弟子只有那兩人率先做了詩,其餘都是端坐不動,很是沉得住氣。

突然,樓內樓外又是一陣驚呼,劉恆還以為出了什麼好詩,誰知一看卻發現有兩首詩衝到九樓就已停下。四周驚呼中還夾雜不少嘆息,他略微聽了一會,才知道這是兩個名氣不下於卓公子的本地才子所作的詩句,如今一出手卻被卓公子徹底比下去了,才響起這麼多惋惜和驚呼。

劉恆對這兩首詩好好品味了下,發現這兩首新詩的確比卓公子所作的《臨冬觀河》略遜一籌。可是三者相差彷彿,都不是什麼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見狀他不由搖了搖頭,興致大失。

他不經意間餘光一掃,恰巧見到旁邊這人玉筆倒是沾了金墨,卻是端坐著沒動,面朝窗外,不知在看些什麼。

“或許在醞釀好詩?”劉恆暗暗嘀咕,沒去打擾。

他看了這好半天也沒見真正的好詩出世,漸漸發現這詩會開端熱鬧是熱鬧了,卻充斥著眾多凡俗之作,連出彩的詩文都鮮少得見,和他預想的詩會有不小的差距。

新鮮勁過了,他更覺無趣,“看大堂的模樣,真正有才的都還不急於出手,若不是想看看他們的表現,我早該走了。”

無趣又不能走,劉恆也深覺無奈,索性學著旁邊那人朝窗外看去,只覺這大河激流奔湧、百舸爭流的場景或許都比詩會有意思得多。

凜冽寒冬,河邊已經有積雪,可是河中浪濤翻卷,掀起陣陣漫天水氣,竟說不清是寒氣還是熱氣,頗為奇異。

河裡除了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的商船,還有不少捕魚的舟船,它們也在為了一天微薄的收穫而努力忙活。

和商船不同,漁船大多逆流而上,船上船伕和漁夫都光著膀子,屹然不懼寒冬的厲風,船伕奮力撐漿,漁夫在努力撒網,竟是充滿了力量感的畫面。

他漸漸忘卻了身處何處,也忘卻了四周嘈雜和吵鬧,萬千人聲一點點遠去,不知不覺看得入了神。

一艘漁船上突然有了異動,吸引了劉恆的注意。

船尾漁夫突兀大喊什麼,兩個撐漿的船伕趕忙湊過來,也來幫忙收網。隨著漁網一點點吃力的收攏,本就奔湧的河面更像是沸騰起來一般,在烈日之下,沸騰河面之上閃過一片片光亮。

那是躍起的魚群,它們似乎生出了極度恐懼和不安的預感,都在奮力彈躍,只為躍出這預示死亡的牢籠。

在這一刻,劉恆心神齊震,突地被眼前這看似尋常的一幕深深震撼了。

他從來沒有這麼清晰地看見過,求生的慾望!

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無論是怎樣卑微的生命,在死亡來臨前,都想拼命活下去!”劉恆失神,心中呢喃,“魚蝦尚且知道求生……我呢?”

我真的想死嗎?

我就真的甘心等死嗎?

他捫心自問,這心聲好似驚雷乍現,突然劃破平靜的迷霧,狠狠敲擊在他近乎死寂的心神上。

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誰會想死?可是希望呢?你有希望嗎?

在他心底,好像忽然多出一個聲音,如若吶喊一般冷笑反問道。

是啊,希望,希望又在哪?

劉恆失神的雙眸猛地恢復清醒,“靈原秘境。”

在他最絕望的時候,在他已經認命般開始數著剩餘壽命過日子的時候,數十上百年一遇的靈原秘境卻將要開啟了,而且他手中還巧之又巧的提前擁有了一枚靈原密令,此刻想來,真真有種天無絕人之路的感慨。

就好似將要合攏的漁網,還留有一片生天。

如果連這號稱天下第一造化的靈原秘境都不是他的希望,什麼才是?

沒有比這更大的希望了。

“就像網中的魚,在即將合網之際,只要勇於拼命蹦躍,總有活下去的可能。可是如果認命了,也就真的丁點希望都沒了,死了活該。”

劉恆觸景生情,突然生出這股明悟,慢慢握住了刀柄,對於這次靈原秘境之行升起前所未有的期待。

“魚能蹦躍,我……有手中刀,同樣可以一搏,不是嗎?”

這次,再沒有聲音回答他,而他也不需要回答了,心中自有答案。

河面上,漁夫和船伕終於合力收起了漁網,裡面大魚小魚無數,收穫滿滿,讓漁夫和船伕都發自心底的露出笑容。

劉恆的目光卻落在船邊,那裡終是有好幾條最強壯的魚兒搶在收網前逃出生天了,又惶急蹦躍幾下,隨後連濺起的浪花都被湍急河水吞沒,徹底消失在河面下。

除了惶急,應該還有劫後餘生的欣喜吧?

目送這幾條魚消失,劉恆無聲笑了。

這時節,他彷彿掙脫了看不見的枷鎖,從死寂般的平靜中尋找到了新生,終於又找回了失去好幾年的那股奮進的勁兒。

不等他更多感悟,就被一陣比之前更大的歡呼和尖叫驚醒過來,他倏然回神,又朝樓裡大堂望去。

原來在他出神這段時間,大多數看客已經出手,包括巒山學府和法家學子,百鳴門弟子,只剩下文松、長柳、子玄和吳素三四人了。

略微聽了一陣四下裡的閒談,聽聞周圍散客中竟真出了兩個一鳴驚人的才子。這二人一男一女,年紀都不大,所作的詩卻都齊齊衝到了二十樓之上!

正因為這兩個意外的出現,才逼得三大勢力的弟子們都坐不住了,紛紛下場作詩。誰想除了法家有兩位學子作詩上了二十樓,其餘竟都被這兩個原本籍籍無名的男女給比了下去。

“今日以後,他們必將一朝成名天下知了。”

“這楚留白和姑蘇姑娘二位,真不簡單!”

“原來看著不顯山不露水,現在才知道才華自醞,不可斗量啊!”

“估計過不了幾天,這天下一流的才子之中,又將多出幾個新名字了。”

……

四周議論紛紛,劉恆忍不住看去,先循聲找到了二人作的詩,細細品鑑了好一會,這才又朝兩人看去。

這兩人都是“外域來客”,沒有坐在大堂,所以也沒有介紹到兩人。只是此時此刻,單憑兩首直衝二十樓之上的好詩,名氣已然暴漲,樓內樓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名為楚留白的才子,坐在二樓側邊。劉恆凝神望去,但見這人文秀俊逸,眉宇微揚,面對四方的議論泰然自若,極其沉穩,卻也能看出幾分傲骨。

而被稱作姑蘇姑娘的女子,恰巧坐在劉恆對面,一襲淡紅籠紗,更映得人比雪白嬌容似花。她並膝正坐,應該是大家閨秀,給人感覺彷彿在那裡靜靜盛放的一朵白蓮。

彷彿感覺到劉恆的注視,她美目流轉,朝劉恆回望過來。

劉恆笑笑,拱手為禮,於是這才女也微微欠身,以做回禮。

“果然山河常有才人出。”觀詩再觀人,劉恆不由暗暗點頭,只覺這兩人無論樣貌、氣度還是才學,都配得上當世一流的水準了。

相比兩人,之前那些卓公子之流真真相去甚遠。

這樣的人物,在他們來的地方或許名氣極大,但突然來到陌生又繁盛的靈原,就變得無人知曉了。不過他們擁有如此實力,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輕易贏得應有的名氣和尊敬,即便在靈原也是這樣。

此時,哪怕兩個法家學子作詩衝到了二十樓之上,最好的一首和楚留白那首《似水》還相差兩層樓,和姑蘇姑娘的《婉流沙》更差了三層樓,僅僅是略微挽回了一絲顏面而已。

而躍疆城的巒山學府與百鳴門,卻無一人的詩能到二十樓,其餘散客就更別提了,堪稱全軍覆沒。佔著天時地利卻得到如此慘敗,躍疆城的人們臉色都有些難堪,於是期望文松、長柳、子玄三位公子出手力挽狂瀾的呼聲越來越高。

眼見將到正題,劉恆也提起了興趣,饒有興致的等待三人出手。

回神之際,他不經意間又掃過旁邊屏風後面,但見旁邊這人依舊擺著原來的姿勢,面朝窗外,玉筆也依舊擱在原處,似乎到現在都沒有動過。

“真是沉得住氣。”

劉恆輕笑,不再多看,因為四周漸漸如潮的呼聲,大堂中三位公子已經沉不住氣了。

到這種局面,他們想不出手都不行了。

四人坐著,目光卻各自交鋒,暗中對峙。隨後還是法家吳素三當先開口,朝巒山學府那邊含笑拱手,“長柳、文松兩位公子,誰先請?”

文松和長柳齊齊皺眉,因為四人中他們兩人修為最低,這裡先天就落了下風。

“正所謂遠來是客,還是吳兄先請。”文松拱手道。

吳素三一眯眼,卻是端坐著沒動,“既然身為客,哪有搶了主人風頭的禮數,自然當是二位公子先請。”

他又是逼迫過來,讓文松和長柳臉色倏沉,然而面面相覷,卻也知道真真吃了修為最低的虧。四人中修為最低的他們若是不動,吳素三和百鳴門子玄更不會動,不知會僵持到什麼時候去。

拖的時間越長,對於有責任代表整個躍疆城挽回敗局的他們越是不利,與其再拖,捨去小局之爭來顧全大局才是上上之策。

“既然如此,某就先行獻醜了。”

見長柳還在沉吟,文松索性朗聲一喝,在滿堂叫好和歡呼聲間,當先提筆朝巨柱走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