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嶽州抵禦住了兇潮、魔潮兩大劫數的無數次衝擊,成為亂世中少有的承平之地,隨著時間推移,對於蒼生的吸引力還在不斷增大。

短短四個月過去,登記在冊的生靈又遞增四成,赫然達到一億四千萬之上,湧來的生靈還沒有衰減的跡象,在可見的將來,沒有其他意外的情況下,只會越來越多。

經過短時間的混亂,還有糧草緊缺的窘困,新增靈田和高效管轄下的牧植產出總算看見成效,讓糧草極度短缺的境況得到極大緩解。當然物資價碼飛漲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在各地縣衙的強制管控下,大族、世家屯糧推漲的情況得到極大遏制,數不盡的人頭落地,鐵血足以嚇住大小勢力的貪婪。這使得普羅大眾的怨憤一直不至於高漲,即便物價飛漲難以避免,相比其他地界,好歹買得到不是?

為讓各地逃難而來的生靈能充飢,各處縣衙強逼當地大小勢力時時賑濟,更廣招工匠與活計,以工代賑,以此又是緩解。多管齊下,讓嶽州因為難民湧入而激發的亂象漸漸平息,倒顯出百廢待興的火熱與生機。

然而即便如此,不乏困苦餓死的生靈,甚或為糧草廝殺的禍亂,難以禁絕,這是劉恆和嶽州上下都已盡力,如此境地下還會因窮餓而死傷的生靈,十有八九因為自家憊懶,否則只要努力總能保一口飯吃。這樣的生靈,便是老天爺再垂憐也無濟於事,嶽州上下自不會過多理會。

難民湧入得太多,缺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處處人手充足,各地都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大建設。大量生靈分佈嶽州各地,在老手們的帶領和農司吏目的指點下開闢荒野,佈置聚靈陣法,種下新靈植的種子,或是畜養靈畜,讓嶽州各處都顯出人氣來。

再就是工坊,得以在普羅大眾中挑選出更熟練的工匠,開闢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實驗室和工坊,其產出之物除卻裝備給軍伍的種種新軍器,也漸漸多出許多方便實用的小物件甚或農具,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漸漸改變著嶽州眾生的生活。

加上各軍鎮開始招攬新兵,以優渥至極的待遇吸引了絕大多數家庭的注意,符合條件的青壯都踴躍報名,參與選拔,這也讓許多家庭不再把太多心念牽掛在物資緊缺、物價高昂之上。

種種處置,都讓眾生有目可睹,眼見無數荒土化作良田,從中生出數不盡的新芽,彷彿承載著未來的希望,民心自會安寧。

民事逐步走上正軌,軍務也沒有拉下。

新的軍器不斷送到軍中,譬如堅固精良的靈甲,犀利鋒銳的靈兵,似是不斷改良的戰陣操演,都在不斷提升著軍伍的戰鬥力。源源不絕的修行資源,加上只要建功就有可能獲取的強大功法,也吸引著將士們為之奮進不息,整體修為都在持續攀升。

直至如今,軍力還保持在三百萬出頭的樣子,可是突破到師境的將士數目卻增加了數倍,從原本的三萬出頭變成了如今十萬開外。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目,聽聞便是儒家,遍天下學士境強者加起來,也無非是數十萬之數,這等於說如今嶽州,在某些方面已經有了和當世第一家相提並論的可能。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看似縮短了一些差距,實則無論聲望還是底蘊,新生不過數年的嶽州軍,遠遠無法和儒家相提並論,便是和最弱的學派,也還有某種不可逾越的距離。

因為深知這一點,所以劉恆並沒有被表象迷惑,他越發迫切期望嶽州軍繼續變強,否則在這亂世之下,依舊危如累卵,旦夕難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憑嶽州地界,無論如何開拓和深挖,總有其極限所在,單憑這點地界想要抵擋重重劫數,還遠遠不夠。”劉恆跟隨一位杜虛閣親信,循著一條密道離開商家聖地,坐上一輛低調寶車,悄然離開,路上忍不住沉沉思索。

達到如今的境地,劉恆本已有了一些安穩感,才會放心離開,淬鍊自家實力,可是遭遇了所謂“仙使”,探知到一些史書不載的隱秘後,他倏然驚醒,危機感再度如潮水般湧來。

雖說能夠威脅到賢境強者的新魔光炮已經初具雛形,不日即將面世,看起來足以成為嶽州軍立足亂世的不世基業,可是除卻兇劫,聖爭大劫,還有一個日趨緊逼而來的外世大劫。遠的不提,只說不可一世的前朝大秦,舉一界之力,付出自家顛覆的慘烈代價,才勉強擋住前一場外世大劫,相比昔日大秦,如今嶽州軍又算得了什麼?

他不知道要強大到什麼地步,才能擋得住這次大劫,卻知道如今嶽州軍,差得還太遠。

古話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照說重重大劫,都該由世間頂尖勢力擋在最前方,他不該過於憂慮,可劉恆向來不是喜歡把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的人,再者之前那杜家分家的話事人有句話沒有說錯,如今時局之亂,根本不可能擋得住能讓強秦為之崩塌的外世大劫,劉恆其實也有類似的隱憂。

當今亂世,頂尖勢力莫過於百家,然而且抬頭看看,百家早已顯出自顧不暇的模樣,想要寄望於這等百家擋下外世大劫,實在叫人不敢放心。況且隨著劉恆對百家的瞭解越發深刻,他打骨子裡不信百家真如表面所言那般,將大世與蒼生放在足以捨生守護的位置。以他如今對百家的瞭解,倘若真真事有不協,最先屈軟的恐怕就是百家,史上百家嘴上一套、實際一套的事情,做的可曾少了?

縱觀史書,凡是最後依靠百家的勢力或朝代,結局大多悲慘非常,當面義正言辭,轉頭百家就會把其賣一個好價錢。

劉恆如何敢相信這樣的百家,會為這方大世和蒼生而捨身忘死?

求人,不如求己,與其寄望於他處,不如自強,這向來是劉恆信奉的真理。

“說起來,這場兇劫,百家怕是當不了多久,又該退了吧?”

十二大凶地齊齊暴動,各有迥異於人世的偉力,便是百家有心抗敵,也想不出多少辦法,退走是遲早的事情。事實上別說如今百家,史書記載,便是聖人在世,抵抗兇劫也需拼命,更枉論如今並無聖人撐腰的百家了。

從凶地爆發到現在,已過去半年之久,據凶地附近傳來的訊息,百家死傷不小,面對一日洶湧過一日的凶地暴動,早開始顯出疲態,各學派內人心散亂,誰也不敢保證還能抵擋多久。

劉恆自己估計,百家這段時間竭力抵擋兇潮衝擊,更根本的原因不是為了大世和蒼生,更多當還是為了略作拖延,以求做出更充足的應對,讓相關親眷遷入自家能守護的地界。時至如今,與百家有關聯的大家、氏族乃至生靈,基本都已遷入百家重地,那是即便兇潮亂世也能穩固無憂的地界,這等佈置妥當以後,百家怕是也沒多少心思繼續抵擋兇潮了。

如果劉恆沒有猜錯,百家退軍,將是不久之後將要發生的事情,待得他們一退,這大世就該直面兇潮的兇威了。

劫潮之下,是堅石還是浮沙,就會一目瞭然。

不說還未到來的外世大劫,且說這凶地暴動的大劫,除卻百家和聖人世家外,沒有任何一方勢力有信心說必然能抵抗得住。

虧得如若嶽州軍這個層次之上的勢力,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準備,嶽州軍自然也沒有落下。劉恆有心擴張,並非單單因為受到外世大劫即將到來的訊息的刺激,事實上相關討論,早在嶽州軍內部得出了定論。

要想再度強盛,僅僅醉心於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根本不行,必須爭奪更多地界,更大的佈局方能從容佈置,以期再一次飛躍般的強大。

在嶽州軍屬意的幾塊地界,早已遍佈耳目,偷偷丈量風水地勢,甚至佈置下許多伏筆,只等大軍攻克,短時間內就能勾連嶽州的護境大陣,將之納入囊中。

更有內應、暗棋,在譬如宇州聯軍內部施展手段,挑撥、引誘,分而劃之,以降低攻克的難度。可以說單論宇州,當下只需一個契機,有很大成算就能一戰而定。這是劉恆和嶽州軍曾經的定策,原本還有不少人覺得在兇劫即將臨世的當口還挑起戰事,尤顯激進,可如今劉恆一琢磨,反還覺得略顯保守。

單一個宇州,都用了許多謀劃和心力,蓄謀足足數月,要是按照這個速度繼續下去,如何在外世大劫到來之前積蓄到足夠強盛的力量?

擴張的步伐還要更大,更快才行!

乃至於,目光都不能僅僅侷限於大夏,還要更遠!

昔年強秦,一統天下,百家俯首,付出自家奔潰的代價方能擋住一次外世大劫,這就意味著劉恆如果真想擋住下一次大劫,也要擁有前朝強秦的勢力才行,想做到這一步,任重而道遠,他要做的還太多。

這等念想要是讓世人知道,恐怕更多是嘲笑他自不量力,因為任誰看來,這都是絕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說多的,體會過強秦的重壓,百家首當其衝,絕不會願意再經歷那樣的日子,這便是最大的一重阻礙,足以壓制一切試圖效仿先秦的野心家。

此中艱難,劉恆早已有了心裡準備,卻不會因此而退縮。

因為前路本就兇險,去做還能有一絲生機,若是什麼都不做,那就真真只有閉目等死了,這不是劉恆的性格。所以無論將來成敗如何,他都準備放手一搏,這樣便是最後依舊失敗,也不會留下遺憾了。

虧得如若嶽州軍這個層次之上的勢力,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準備,嶽州軍自然也沒有落下。劉恆有心擴張,並非單單因為受到外世大劫即將到來的訊息的刺激,事實上相關討論,早在嶽州軍內部得出了定論。

要想再度強盛,僅僅醉心於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根本不行,必須爭奪更多地界,更大的佈局方能從容佈置,以期再一次飛躍般的強大。

在嶽州軍屬意的幾塊地界,早已遍佈耳目,偷偷丈量風水地勢,甚至佈置下許多伏筆,只等大軍攻克,短時間內就能勾連嶽州的護境大陣,將之納入囊中。

更有內應、暗棋,在譬如宇州聯軍內部施展手段,挑撥、引誘,分而劃之,以降低攻克的難度。可以說單論宇州,當下只需一個契機,有很大成算就能一戰而定。這是劉恆和嶽州軍曾經的定策,原本還有不少人覺得在兇劫即將臨世的當口還挑起戰事,尤顯激進,可如今劉恆一琢磨,反還覺得略顯保守。

單一個宇州,都用了許多謀劃和心力,蓄謀足足數月,要是按照這個速度繼續下去,如何在外世大劫到來之前積蓄到足夠強盛的力量?

擴張的步伐還要更大,更快才行!

乃至於,目光都不能僅僅侷限於大夏,還要更遠!

昔年強秦,一統天下,百家俯首,付出自家奔潰的代價方能擋住一次外世大劫,這就意味著劉恆如果真想擋住下一次大劫,也要擁有前朝強秦的勢力才行,想做到這一步,任重而道遠,他要做的還太多。

這等念想要是讓世人知道,恐怕更多是嘲笑他自不量力,因為任誰看來,這都是絕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說多的,體會過強秦的重壓,百家首當其衝,絕不會願意再經歷那樣的日子,這便是最大的一重阻礙,足以壓制一切試圖效仿先秦的野心家。

此中艱難,劉恆早已有了心裡準備,卻不會因此而退縮。

因為前路本就兇險,去做還能有一絲生機,若是什麼都不做,那就真真只有閉目等死了,這不是劉恆的性格。所以無論將來成敗如何,他都準備放手一搏,這樣便是最後依舊失敗,也不會留下遺憾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