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八大凶地,一共三十一處,相繼開始向周圍擴張,吞沒周邊。”黃安簡而快地道:“同一時間,以儒家為首的百家再起聯盟,伯教自為一派,同時昭告天下,暫時擱置道統之爭,兩邊強者率領的大軍現已奔赴三十一處凶地,將為蒼生抗擊兇潮。”

將讓全天下進入黑暗時代的兇潮,終歸還是來了!

劉恆沉默一陣,才道:“傳命下去,驅逐境內儒生的事情暫緩,只扣押吳氏那三子弟,靜候儒家派人前來領走。”

“將軍英明。”

所有人驚異,隨後齊齊鄭重行禮,由衷稱讚,劉恆卻是意味闌珊,擺擺手不再多言。

剛剛他說的這句話,等若自己違背了自己之前做下的決定,漫說他自己不好受,在場眾多人也是個個覺得分外吃驚,因為這絕對是格外少見的事情。

不過只要想到劉恆因何而改變主意,就都明白了劉恆的用意,對自家主公又多幾分敬重。

嶽州這邊準備和儒家對抗,對嶽州上下來說,絕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然而相對整個天下來說,嶽州和儒家對抗一事再大,都大不過兇潮來臨一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倘若只為自家著想,劉恆根本不該管天下大局如何,該怎麼辦怎麼辦,狠狠鬧騰一次,才是對嶽州最好的選擇。可是劉恆決定改變,將事情大而化小,足見他更多是為天下考慮,而非只為自家。這種捨棄小家、顧全大局之心,說來尤為不智,卻可稱之為大義,最為觸動人心。

尤其是眾人都心知自家主公並非喜歡耍弄心機的人,做下決定大多出於本心,這就更加敬重了。

“如此時局,的確不該再鬧騰,否則即便佔著理,也會讓天下人覺得我嶽州不識大體,自私自利,因而心生惡感,即便最後很可能取勝,一樣得不償失。”邵郡慨然道:“將軍英明。”

劉恆搖頭,“你們不必奉承,兇潮乃是天下大劫,不管儒家和眾學派是否有什麼別的算計,畢竟是奔赴最前方抗擊兇潮了。他們既然還能守護天下蒼生,我退讓一步,理所應當,真真算不得什麼值得稱讚的事情。”

趙奕嘆息一聲,“將軍向來仁德,只盼儒家上下能夠體諒將軍之心才好。”

“只要做事不違背本心就好,至於儒家如何回應,那是儒家的事情,我們管不了,安安靜靜等候就是。”劉恆淡然回應,隨後道:“兇潮來勢洶洶,這必是一場牽動天下人心的大事,連道統之爭這麼大的事都被暫且擱置,註定天下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折騰其他事了。抗擊兇潮一事,咱們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幫不上什麼忙,那麼管好自己就好,最近嚴禁妄言開啟斬斷,我們不去惹事,老老實實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吧。”

“是!”

一眾人聞令,齊聲應諾。

隨後的日子一如劉恆預料的那樣,天下安靜到了極點。不說別的,只說大夏境內,所有戰事無論之前打得如何激烈,如今都已停下。全天下的目光,都齊聚到爆發兇潮的三十一處凶地,根本沒精力折騰其他了。

天下十二大凶地,各有迥異於人世的力量,其威力往往不為世人所認知與理解,也就意味著極難剋制。所以縱觀歷史,乃至如今,世間對於兇潮還是沒有什麼太好的剋制辦法,譬如這一次,百家和伯教都拿出許多新辦法,結果最後依舊是硬抗的老辦法更管用,效果卻總是平平。

無非是參與抵抗的人數夠多,力量夠大,這才勉力遏制住了各大凶地兇猛的擴張勢頭,只是隨著凶地力量不斷復甦,局勢並不樂觀。

劉恆和天下眾生一樣,密切關注著有關抵擋凶地的訊息,聽得暫時陷入僵持,這才略微安下心來。

同一時間,吳氏那邊應該是得到訊息了,也能感覺到劉恆的用意,於是偷偷遣人過來,雖然態度依舊高傲,卻顯然選擇了息事寧人這條路。

在天下共抗兇潮的大勢面前,任何出挑的舉動都會被天下各處視作不識大體,所以無論劉恆和嶽州軍,還是儒家和吳氏那邊,對於此事的態度趨於統一。如此一來,無非是討價還價,爭執再激烈,終歸鬥而不破,各自試探與退讓,漸漸商討妥當。

儒家付出一定代價,算作封口費,讓此事告一段落,而得了好處的嶽州軍,此後再不得對外提及此事,並且把三個吳氏子弟交了出去。

三個吳氏子弟被關押小半月,出來時猶自叫囂不斷,根本沒有自己差點闖下大禍的自覺,直等見到來接他們的長輩那張黑漆一般的面容,這才嚇得直打哆嗦了。

可見他們三個,無論是何緣故做下此事,把事情辦得這麼一團糟,回去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了。

至於嶽州軍和劉恆這邊,藉機朝儒家討要了大批糧草軍備,足以讓當前糧草緊缺的現狀得到大大緩解,算是因禍得福,至於是否會遭到儒家記恨,日後會否趁機算計,就不是他們現在該考慮的事情了。

在他們心裡,事情能這麼結束,已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儒家和嶽州軍接觸一事,雖然極其隱秘,可還是難逃有小道消息傳出,哪怕不知道細節,世人總能打聽到此番接觸,是儒家這邊低了頭。如此,嶽州軍的厲害在世人心中,又猛地上了一個大臺階,以至於嶽州周遭的困境,得到了極大緩解。

難得平靜,短時間內也看不出有什麼值得警惕的大事兆頭,劉恆自然再度開始苦心修行。

經過《青蓮渡滅經》之變,他的修行之路徹底變得面目全非了,和世間所有修行者都大相徑庭,踏上了一條特立獨行的修行之路。

個中變數,他和周遊老先生坦言過,可周遊老先生再見多識廣,對這樣的情況依舊聞所未聞,最後苦思良久,依舊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讓劉恆照舊。

所謂照舊的意思,倒不是像從前那樣,哪頭出事顧哪頭,而是從今往後,他必須將橫練、內家、神魂三種修煉保持齊頭並進的姿態,絕不能再有所偏顧,如此修煉一段時間,再做計較。

簡單來說,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待到一段時間後,就能總結出一定經驗,如此才好讓周遊老先生有辦法推演一二,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就在不久前,八大凶地,一共三十一處,相繼開始向周圍擴張,吞沒周邊。”黃安簡而快地道:“同一時間,以儒家為首的百家再起聯盟,伯教自為一派,同時昭告天下,暫時擱置道統之爭,兩邊強者率領的大軍現已奔赴三十一處凶地,將為蒼生抗擊兇潮。”

將讓全天下進入黑暗時代的兇潮,終歸還是來了!

劉恆沉默一陣,才道:“傳命下去,驅逐境內儒生的事情暫緩,只扣押吳氏那三子弟,靜候儒家派人前來領走。”

“將軍英明。”

所有人驚異,隨後齊齊鄭重行禮,由衷稱讚,劉恆卻是意味闌珊,擺擺手不再多言。

剛剛他說的這句話,等若自己違背了自己之前做下的決定,漫說他自己不好受,在場眾多人也是個個覺得分外吃驚,因為這絕對是格外少見的事情。

不過只要想到劉恆因何而改變主意,就都明白了劉恆的用意,對自家主公又多幾分敬重。

嶽州這邊準備和儒家對抗,對嶽州上下來說,絕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然而相對整個天下來說,嶽州和儒家對抗一事再大,都大不過兇潮來臨一事。

倘若只為自家著想,劉恆根本不該管天下大局如何,該怎麼辦怎麼辦,狠狠鬧騰一次,才是對嶽州最好的選擇。可是劉恆決定改變,將事情大而化小,足見他更多是為天下考慮,而非只為自家。這種捨棄小家、顧全大局之心,說來尤為不智,卻可稱之為大義,最為觸動人心。

尤其是眾人都心知自家主公並非喜歡耍弄心機的人,做下決定大多出於本心,這就更加敬重了。

“如此時局,的確不該再鬧騰,否則即便佔著理,也會讓天下人覺得我嶽州不識大體,自私自利,因而心生惡感,即便最後很可能取勝,一樣得不償失。”邵郡慨然道:“將軍英明。”

劉恆搖頭,“你們不必奉承,兇潮乃是天下大劫,不管儒家和眾學派是否有什麼別的算計,畢竟是奔赴最前方抗擊兇潮了。他們既然還能守護天下蒼生,我退讓一步,理所應當,真真算不得什麼值得稱讚的事情。”

趙奕嘆息一聲,“將軍向來仁德,只盼儒家上下能夠體諒將軍之心才好。”

“只要做事不違背本心就好,至於儒家如何回應,那是儒家的事情,我們管不了,安安靜靜等候就是。”劉恆淡然回應,隨後道:“兇潮來勢洶洶,這必是一場牽動天下人心的大事,連道統之爭這麼大的事都被暫且擱置,註定天下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折騰其他事了。抗擊兇潮一事,咱們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幫不上什麼忙,那麼管好自己就好,最近嚴禁妄言開啟斬斷,我們不去惹事,老老實實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吧。”

“是!”

一眾人聞令,齊聲應諾。

隨後的日子一如劉恆預料的那樣,天下安靜到了極點。不說別的,只說大夏境內,所有戰事無論之前打得如何激烈,如今都已停下。全天下的目光,都齊聚到爆發兇潮的三十一處凶地,根本沒精力折騰其他了。

天下十二大凶地,各有迥異於人世的力量,其威力往往不為世人所認知與理解,也就意味著極難剋制。所以縱觀歷史,乃至如今,世間對於兇潮還是沒有什麼太好的剋制辦法,譬如這一次,百家和伯教都拿出許多新辦法,結果最後依舊是硬抗的老辦法更管用,效果卻總是平平。

無非是參與抵抗的人數夠多,力量夠大,這才勉力遏制住了各大凶地兇猛的擴張勢頭,只是隨著凶地力量不斷復甦,局勢並不樂觀。

劉恆和天下眾生一樣,密切關注著有關抵擋凶地的訊息,聽得暫時陷入僵持,這才略微安下心來。

同一時間,吳氏那邊應該是得到訊息了,也能感覺到劉恆的用意,於是偷偷遣人過來,雖然態度依舊高傲,卻顯然選擇了息事寧人這條路。

在天下共抗兇潮的大勢面前,任何出挑的舉動都會被天下各處視作不識大體,所以無論劉恆和嶽州軍,還是儒家和吳氏那邊,對於此事的態度趨於統一。如此一來,無非是討價還價,爭執再激烈,終歸鬥而不破,各自試探與退讓,漸漸商討妥當。

儒家付出一定代價,算作封口費,讓此事告一段落,而得了好處的嶽州軍,此後再不得對外提及此事,並且把三個吳氏子弟交了出去。

三個吳氏子弟被關押小半月,出來時猶自叫囂不斷,根本沒有自己差點闖下大禍的自覺,直等見到來接他們的長輩那張黑漆一般的面容,這才嚇得直打哆嗦了。

可見他們三個,無論是何緣故做下此事,把事情辦得這麼一團糟,回去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了。

至於嶽州軍和劉恆這邊,藉機朝儒家討要了大批糧草軍備,足以讓當前糧草緊缺的現狀得到大大緩解,算是因禍得福,至於是否會遭到儒家記恨,日後會否趁機算計,就不是他們現在該考慮的事情了。

在他們心裡,事情能這麼結束,已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儒家和嶽州軍接觸一事,雖然極其隱秘,可還是難逃有小道消息傳出,哪怕不知道細節,世人總能打聽到此番接觸,是儒家這邊低了頭。如此,嶽州軍的厲害在世人心中,又猛地上了一個大臺階,以至於嶽州周遭的困境,得到了極大緩解。

難得平靜,短時間內也看不出有什麼值得警惕的大事兆頭,劉恆自然再度開始苦心修行。

經過《青蓮渡滅經》之變,他的修行之路徹底變得面目全非了,和世間所有修行者都大相徑庭,踏上了一條特立獨行的修行之路。

個中變數,他和周遊老先生坦言過,可周遊老先生再見多識廣,對這樣的情況依舊聞所未聞,最後苦思良久,依舊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讓劉恆照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