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大大西北地形圖,與西夏接壤的是河東路,永興軍路,秦鳳路。河東路主力防禦遼國契丹,正面和党項對峙的是永興軍路和秦鳳路。

自北而南,豊府麟三州是折家傳統勢力範圍,處於宋、遼、西夏三國交界處,目前折家第七代傳人折可大為府州知府,號令三州軍政。

因折可大年事已高,主要由其弟折可求統管折家軍,擁兵三萬,實則不足兩萬,擁有騎兵兩千。炎宋初年,太祖曾允諾折家百年世襲相承,又與楊家將關係密切,故而底蘊深厚。第八代中折彥質、折彥野、折彥文最為出色,後繼有人。

接下來是鄜州和延州,是劉延慶的地盤,劉乃保安軍將門世家,擁兵四萬,實則兩萬,僅千餘騎兵。劉延慶早就和童貫眉來眼去,希望能像種家那樣掌控永興路軍,其子劉光世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秦州渭州老種、小種坐鎮,擁兵四萬,實則三萬不足,騎兵合計三千。種家歷年對西夏作戰,子弟為國捐軀不下百人,功勳卓著。

种師道文武雙全,知兵善謀,每次作戰均有佳績,深受趙佶的賞識。遂成為西軍靈魂人物,被稱為老種相公,其弟種師中被稱為小種相公。

熙河軍系姚古叔侄駐守,擁兵兩萬,實則一萬餘。在西北,姚家也是名門望族,姚古機智多變,姚平仲勇武過人,加上每年派子弟到東京上下打點,獲得極大的資源,隱隱能和種家抗衡。

至於苗家、高家、吳家等數十個中小將門一個個依附在這四大將門羽翼之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魯智深悄悄給林沖介紹西軍各個將門的特點和背景,間隙穿插一些野史秘聞,讓林衝大有收穫。

依據童貫的西北討逆方略,西北諸軍合計出兵十五萬攻伐西夏。劉延慶統兵五萬進攻夏州取鹽州威脅興慶府,种師道五萬經會州奪威州直搗西夏國腹心,自己則帶著五萬大軍居中策應,逼迫李乾順投降。

童貫得意洋洋的稱之為分進合擊,一戰抵定西北乾坤。

林沖對於古代戰爭瞭解不多,即便林沖本體記憶中大多是一些陣法、行軍要略之類的兵書學識。

但是西夏騎兵驍勇,加上地廣人稀,宋軍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在敵國進軍,很容易被党項騎兵集中優勢兵力伏擊。

所以這個所謂的分進合擊策略,明顯就有很大的隱患。但是趙佶和童貫看起來,都是洋洋自得信心百倍的狀態,估計反對意見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既然趙佶用出征西夏的由頭解救自己,去就去吧,總好過在東京城整天面對高俅的死亡威脅。

說不定到了西北,碰巧立了戰功,加官進爵,再回來和高俅打擂臺。所以對這兩個不知兵的主僕,順著毛捋就好了。

“官家明鑑萬里,西北攻伐方略樞密使大人籌劃的已經很詳盡了,微臣也沒有更高明的見解。不過十年練兵,有些小小心得,或許可以達到奇兵的效果。”

哦,趙構和童貫都抬起頭,林沖練兵的心得?還可以稱之為奇兵?

童貫追問道“林教頭,那你說說怎麼個奇兵之道?”

這些年對西夏也打了不少仗,趙佶聽著文臣武將在朝堂上,在演武場,在校閱場上,無數次聽到過對西夏如何如何的意見和建議,形形色色。

到後來,他都不知道該聽誰的了,反倒是童貫自西北掌軍開始,對西夏打了很多次,兩國各有勝負。但是畢竟拿回來大片土地,而且西夏國力隨著長期作戰的拖累,兩國攻守易勢。

趙佶期望這次林沖能給自己新的思路和見解,最好能夠展現出過驚豔的指揮藝術,能夠在對西夏的作戰中獲得重大功勳。

那樣就能把林沖包裝成新一代名將,用他控制西軍或者其他邊軍。即便不成,也沒關係,反正自己不過是舉手之勞,還給童貫下了一劑眼藥,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趙佶想得很美,十餘年後在他美好但不切實際的想法下,把文明鼎盛的大宋敗壞的支離破碎。

女真鐵蹄呼嘯南下,數十萬軍隊一鬨而散,大半個宋朝牆倒屋塌,北宋滅亡。漢家無數百姓慘死,數千宮室女眷被擄掠到北國飽受摧殘,徽欽二帝最終也落得客死異鄉。

林沖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接班人,紅色教育沒少接受,為了給自己後是學來的戰法包裝一下,林沖背誦了一段尋子兵法。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是孫子兵法的虛實篇,意思是遇到具體事情要用相應的辦法解決,不要拘泥於固有形式和規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童貫忌憚趙佶的因素,便客氣的說“林教頭熟讀兵書果然難得,可是這和西北方略如何奇正相合?”

趙佶卻高深莫測的假裝點頭,不斷唸叨“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妙!”

林沖藉機再度奉承,“聖明無過官家,針對党項作戰,堂堂之陣必不可少,但是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戰法作為配合。這樣可以有效重創敵軍,減少我軍傷亡,甚至在關鍵戰事上扭轉乾坤。”

趙佶好奇地問“想必林愛卿一定知道何種戰法適合西北戰事,不防講來。”

“山地特種作戰!”林沖斬釘截鐵的說“只有訓練出一種適合西夏山地作戰的部隊,不論嚴寒酷暑,忍飢挨餓,白天黑夜,他們都能緊盯敵軍的一舉一動。為大軍做好前趨和導向,才能高效的打擊党項軍隊。疾如風,猛如虎,穩如山,無論党項出動多少人馬,我們叫他有來無回!”

硬朗的面容,高大的身材,激揚的神情,張楊的手勢,林沖如同指揮若定的大軍統帥,面對四散潰逃的敵軍下達了全面進攻的命令。

魯智深激動地一擊掌,“賢弟,說得真好,就該這樣狠狠打擊党項人。你不知道,他們的騎兵太厲害了,每一次辛辛苦苦奔波數百裡,他們一拍馬屁股就跑了,我們西軍上下全都憋悶的厲害。”

童貫下意識地問“誰可以練出這種山地作戰的軍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