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很無奈,儘管他認為這一次他的顏面和朝廷的顏面喪盡,但是他最後沒有說話,而是壓制住了自己的憤怒。

憤怒!對,很久都沒有這種狀況了。

他是有宋以來權力最大的帝王,這種無奈而屈辱的滋味很久都沒有嘗過了。

經過自己的的刻意而為,朝堂上充斥著奸臣佞黨,而且王公大臣們每日裡都歌功頌德,爭相獻媚。

自己但有所求,群臣無不應允,只為搏自己一笑。艮嶽耗資億萬,居然還能博得“豐享豫大”的美名。

儘管,看著他們像貓狗一樣醜態百出,趙佶卻從不斥責,更不會顯露厭惡的表情,一切都那麼和諧。

與這幫貓狗不同,趙佶更相信自己曾經是天上仙家,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這一世被貶謫到凡間受苦受難。既然是仙家,就要受到照顧,可是自己卻被一個武將折騰的苦逼,難道仙家也分三六九等?

更讓他納悶的是,為什麼一個區區禁軍教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擁為禍西北的實力?十萬党項軍,十萬禁軍的聯合絞殺居然不能動他分毫。

而且聽种師道的意思,若是不懲辦童貫劉法,他就有意東進西京。

西京距離東進兩三百裡,騎兵兩天就到,如果這個叛逆進了西京,下一步必然惦記東京。

無論如何不能讓他進西京!

此刻,一個成語蹦了出來“養虎遺患”。

哎,枉費自己的賞識和關照,林沖就是一條養不熟的白眼狼。

蔡京一副苦瓜臉,眉頭都皺到一起去了,時不時搖搖頭顯得異常痛苦。

高俅儘管面色沉重,但偶然間露出的堅定和銳利的眼神,完全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王黼眼中噴火,呼呼喘著氣,春寒料峭的時節們居然這貨頭上有一團霧氣,看來是真的著急上火。

朱勔風淡雲輕,最近江南奉應局收穫巨大,屢屢有奇珍異寶進貢,他自然春風得意。

比如窮搜江南奇花異石,然後透過漕運一船一船送到東水門。其中最知名的“百鳥朝鳳”太湖石,魁梧巨大,根本進不來。

然後這貨大嘴一張“拆城牆,拓河道”。

結果東水門就被拆成八丈闊的缺口,而東水門到艮嶽的河道,也被直接被拓成四丈寬的大河溝,沿途民居頓成一片瓦礫。

朱勔和他老爹最近幾年都在蘇州,朝堂之上的爭鬥碰的不多,但是他心裡很清楚。高俅懟童貫是必然的,不然武將第一人他爭不過童貫,但是童貫在林沖手裡,效果就不一樣了。

論資歷,論感情,武官之中再沒有能和他爭鋒的人。所以,這次最好的局面就是讓林沖幹掉童貫,高俅也就能名正言順的提升到樞密院。

蔡京和童貫不合是公認的,蔡京之所以這次為難,就是不認可林沖送來的最後通牒。

士大夫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鬧起來連趙佶都架不住。所以,蔡京只是表達了對林沖的譴責,順便表明了自己尊重同僚們的意見,不接受最後通牒。

王黼受梁師成的指示,無事也要鬧三分,總之不讓大家好過。

至少要救下童貫的性命,不能讓高俅太得意,任何一個重臣一枝獨秀肯定不行。而且對於西軍的掌控,除了童貫和劉法,梁師成還沒有更好地人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本來這麼大的事,大家討論個十天半個月都是常有的事,可惜,滿打滿算,林沖只給了他們一天時間。

最終,到了午後,趙佶都很不耐煩了,各個大佬依舊相持不下。適逢回京述職的梁中書揣摩眾意之後,提出了一個類似於遮羞布的建議。

“宣撫使童貫,素來剛愎自用,欺上瞞下。其一,伐夏之戰應對失據,損兵折將有辱國體,其二,對野狼軍同室操戈罪無可恕,即可交大理寺革職查辦,永不敘用。西軍統制劉法,為虎作倀,一併移交大理寺,與童貫併案查處。”

革職查辦還沒辦就定下來永不敘用,這完全就是按照林沖的意思辦了,至於這兩個貨到邊關是幹苦力,還是挖煤窯,沒有人會在意。

梁中書接著說“西北邊陲,歷來為重中之重。如今各軍各部蝟集,互通有無殊未必要。故此,微臣提議設定交通使一職,以供各部各軍便宜行事。”

這就是林沖提議的互相派駐監察員,互相進行通報,避免雙方的誤判,梁中書也是照單全收。

“眾所周知,三冗問題由來已久,朝廷、樞密院時有整頓,可惜啊成效不顯。但此時宜早不宜遲,提議朝廷選擇賢能幹臣,酌情梳理,務必一查到底,不使疏漏。”

改革軍制牽一發動全身,不是急切之間就能幹成的事,林沖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打算,說梁中書的三條建議除了棄掉童貫和劉法,別無傷害,而且還把主動權勉強移到自己這邊來了。

這三個建議引起大佬們的一片嗡嗡聲,好幾個大佬還想再次反駁,但是看了看眼睛要噴火的趙佶,都選擇了閉口不言。

官家都不要臉面了,自己還湊個什麼勁,更何況,林沖那個賤坯子打得一手好仗,萬一惹火上身何苦呢?

所以,出現了梁中書獨自一人提議,沒任何人反對的情況下,居然透過了有關西北整頓軍務懲辦宣撫使的決議。

政事堂立即形成文字,趙佶圈閱,再經高俅這個新鮮出爐的樞密院使的簽印,急腳軍遞八百裡加急奔赴金華谷。

趙佶省心,蔡京終於報仇,高俅榮登武魁之首,梁師成也保住了童貫的性命,士大夫們終於爭回了臉面。至此,東京朝堂權貴大佬們各得其所,自然一派祥和。

种師道看完詔書,馬上就推斷出這是怎麼樣的爭鋒博弈才促成的決議,不僅嘆了口氣。

眼下的難題看似得到了解決,實際上卻埋下了禍根,將來在北方、西南遇到這樣的事又該怎麼處理?

飲鴆止渴,卻無可奈何,大宋的五臟六腑都爛透了,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羸弱不堪。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種小種商議到深夜,決定先儲存自己的實力,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大宋最後的壁壘。

林沖接受了詔書上的說法,無非就是個面子問題,痛快的答應了,於是,童貫、劉法隨即被押往東京大理寺受審。(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