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又拿起那根還串著一塊烤肉的樹枝,輕輕一撣衣袖,放在他和虎娃之間的酒罈與杯子、跪坐在那裡的宮嫄,瞬間都被一股力量往後移除了二尺。宮嫄正在倒酒,身子莫名就被移到了後面,酒卻沒有灑出來。

這裡本是長著淺草的山坡,地上的雜草也瞬間消失了,和地表的泥土混在一起全部化為了細沙狀的粉末,這二尺方圓的地面竟變得平整如水面。中年人不經意之間又露了一手駭人的大神通,但他倒不是刻意在顯露什麼手段,而是為了幹別的事。

只見他以樹枝在地上輕輕地畫了幾道彎曲的紋路,然後笑呵呵地問道:“孩子,認識這是什麼嗎?”

不僅是虎娃,宮嫄、候岡、盤瓠都伸長了脖子在看著。虎娃低著頭看了半天,又把腦袋歪了過來看了一會兒,這才點頭道:“嗯,橫著看我就認識了,這是太昊天帝當年所畫的符文,八卦之一,名為坎。它既包含了結繩之數理,又象徵著水,同時又蘊含著萬物中的流變之理。”

中年人很滿意地接著問道:“看來尊長教過你這些,但他應該沒有教過這個。……你再看看,告訴我認出了什麼,或者心裡想到了什麼?”

說話間,他又在那“水紋”旁邊以樹枝畫了個東西。虎娃微微一怔,隨即就笑了,雖然地上刻畫的紋路非常簡單,就是象徵那麼個形狀和意思,但東西很好猜,因為實物就放在旁邊呢,便是那個酒壇子。

而中年人的話中有神念,肯定不是讓他猜酒壇子,而是地上的符文象徵什麼事物,就像是在和他在玩一個遊戲。這種玩法虎娃是所能理解的,因為他也見過不少圖騰,都以抽象的符文象徵某種事物。

虎娃笑眯眯的答道:“您先畫了水紋,又在水紋旁邊畫了這個酒壇子,一看就是知道是酒,我們不是正在喝嘛?這誰呢個猜不到!”

宮嫄弱弱地插話道:“原來是酒的意思呀,我就沒猜到。”

虎娃一擺手:“那是因為你沒喝酒。”

中年人仍然呵呵笑道:“你怎麼不說是因為她笨呢?……那麼這樣,你又有什麼感覺呢?”只見他一彈指,將酒壇子旁邊的水紋給抹平了。

虎娃眯著眼睛道:“我想到的還是酒,所看的不僅是這罈子的形狀,更重要的是我想到了——這罈子是幹什麼用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中年人連連點頭道:“好,好,好,非常好!”他一邊說了幾聲好,然後看著虎娃道,“孩子,我們再換一種玩法吧,我先來,然後你再來。”

他再一彈指把方才的圖案抹平了,然後很認真地又在地上畫起東西來。而虎娃的感覺瞬間也變了,收攝心神端坐於一旁觀看。因為那樹枝每在地上劃出一道痕跡,都帶著一種奇異的神念。他此刻已可以確認,這中年人的修為絕不僅止六境,至少在七境以上,至於還可能有多高,他卻說不清。

因為中年人所使用的神念手段,並非直接印入虎娃的元神,而是賦予了地上所畫出的各種紋路。

在路村的寨牆上,也有歷代族人刻畫的不少圖案,紋路大多很簡單卻很傳神,能辨認出山中各種鳥獸,還有人們狩獵時的場景。蠻荒野民刻畫這些,是寄託著一種期望,希望神明護佑,能在山中順利地打到各種獵物。

虎娃小時候經常盯著這些刻痕發愣,彷彿隱約能夠感受到那些符文、或者說刻下那些符文的祖先,當時所寄託的心情、向後人傳達什麼樣的資訊。

路村的前輩當然沒有中年人這等神通,此時無需虎娃自己去聯想和體會,便有種種場景印入元神。中年人在地上畫的是會“說話”的紋路,能將複雜的資訊“告知”他人。

地上簡單地劃出一道紋,虎娃看見的就是一個盤子。盤子上又畫了幾道,那是用美玉結成的兩條絲串,接著那盤子下面出現了一個祭臺。樹枝在祭臺右方又簡單勾了幾筆,虎娃腦海中出現的便是一個垂手侍立的人。

虎娃忍不住問道:“先生,這就是賦予萬事萬物的御神之念嗎?”

中年人看了他一眼:“你倒是很有見識,我所施展的便是這種手段。但御神之念並非憑空而來,也包含著人們對萬事萬物的觀察與理解。”

說著話他放下了樹枝,那御神之念消失了,地上只留下了這麼一個很複雜的符文,與虎娃所見過的各種圖騰皆有相似之處,卻又都不太一樣,然後問道:“孩子,這又是什麼?”

虎娃答道:“先生方才賦予它御神之念,地上的符文已經解釋了它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場祭禮。”

中年人搖了搖頭道:“你已有四境修為,元神清明,能無礙解讀這些神念,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交流。但我畫完之後,此符文就留在這裡,它僅僅是一場祭禮嗎?”

虎娃眼神一亮道:“它就是‘禮’,是象徵‘禮’的符文。”

中年人一彈指,祭壇右邊那人形的紋路被抹去,他又左在邊畫了一個方才那樣酒壇子,這回卻未用御神之念,然後問道:“孩子,你又想到了什麼?”

虎娃眨了眨眼睛道:“還是‘禮’,方才您在祭壇邊畫了行祭禮之人,現在您在另一側畫了祭禮所用之酒。”

中年人微微點了點頭,彈指抹掉地上所的有紋路,又重新開畫。這次他又畫了一個垂手而立之人,其含義已經不用再解釋了,然後在此“人”身前,很輕巧地用樹枝畫了一道從上至下又向旁邊挑出的弧線。

這一道弧線又帶上了御神之念,虎娃彷彿看見了一個在舉行祭禮儀式的人,將酒澆向地面,酒在空中的軌跡形成了那一道紋路。虎娃笑著點頭道:“你畫的還是‘禮’,同樣的場面,你用不同的符文來象徵,但傳達的都是同一種含義。”

中年人解釋道:“禮為理之文,我方才向你演示的,便是這世上圖騰符文的各種變化,最後這個倒是最簡單的,幾下就能畫出來。……孩子,再來一杯,我們接著玩。”

兩人各從宮嫄手中拿過一杯酒飲盡,中年人又在地上畫出了橫豎交錯的紋路,卻組成一種奇異的圖騰。虎娃看見這些紋路的時候,腦海中出現的便是被中年人剛才剖開的那塊石頭。因為樹枝畫在地上的御神之念很簡單,就是這塊石頭被剖開後內部露出的紋理。

中年人停下樹枝又問道:“孩子,這是什麼字?”

這是中年人第一次用了“字”這個稱呼,在虎娃以前的概念裡,“字”就是語言中的一個音節,中年人卻用符文將“字”給畫了出來,並且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畫法。虎娃點頭答道:“這應是‘理’字,卻非方才的祭禮之‘禮’字。”

中年人剛才說“禮為理之文”,那麼看他在地上畫的這些似圖騰般的符文,難道也能意味著“字為言之文”?虎娃從來沒有玩過這麼好玩的遊戲,越玩越覺得有意思了。

中年人以隔空法力又將地上的紋路抹平,樹枝再落下時線條很簡單,只勾勒了左右兩道,帶著御神之念。虎娃還沒等他問呢,便看向旁邊的田地搶答道:“這是‘人’,您畫的是於田間勞作之人。如果您想問它是什麼字,若為言之文,那便是一個‘人’字。”

中年人不說話,抹掉地上的紋路接著畫,這回他畫了一個張開雙直立之人,又在此人腳下畫了一條直線,表示大地。宮嫄突然開口道:“我知道了,先生畫的是君王、是大地上的王者,這是一個‘王’字,我父王的王。”

要想清晰無礙地解讀御神之念,至少要有四境修為,三境以下修為就比較勉強了。但中年人方才所賦予那些圖文的御神之念很簡單,且不傷人,就算普通人的腦海中也能隱約有所感應,只是沒虎娃那麼清晰而已。

中年人瞅了宮源一眼道:“這個字你倒是沒看錯,但你不應該稱呼你的父親為父王,而應稱作父君,他只是相室國之君,還沒有王達巴原。假如你無意中總是用這種稱呼,巴原其餘四國中人聽聞,便知你父那小小野心了。”

王達巴原,居然只是小小野心,這中年人好大的口氣,宮嫄當不敢亂接話。然後中年人又一指虎娃道:“你手裡也有一根樹枝,你來畫吧。”

虎娃撓了撓後腦勺,很為難的說道:“先生,我可沒有您這等本事。……要想像您這樣在地上畫出字,為言之文,至少要有七境修為啊。”

中年人卻瞪眼道:“誰說的?這未必須用御神之念。你既然是巴原修士,難道沒有見過巴國的圖騰嗎?那就畫出來讓我看看!”

巴國的圖騰標記,虎娃當然熟悉,他那塊國工信物的正面就刻著呢,在這巴原上幾乎人人都認識。象徵巴國的圖騰看著像是一條大蛇,但它的形象已經有標準的樣子,如今巴原五國都以此圖騰為標誌,雖略有差異卻基本相同,虎娃順手就在地上畫了出來。rs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