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此處洞天後,虎娃和玄源不禁都怔了怔,假如換作他人,簡直會懷疑自己仍留在原地。古往今來,誰見識過的仙家洞天結界最多,除了列位天帝恐怕就是虎娃了,但虎娃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地方。

是洞天結界中的景物太過特殊嗎?不,情況恰恰相反,這裡毫無特異而是太過普通了,簡直就和方才的山野一模一樣!

這片洞天比赤望丘秘境稍小,方圓四十裡左右,群峰聳立、風光秀美,花草交映、點綴著溪流湖泊,感天地靈息一片清爽,分明就是洞天外的那片山野嘛。虎娃甚至有點懷疑,是不是來到了類似宗門道場的修行福地,而根本就不是洞天結界?

仙家福地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洞天結界,以開闢空間結界之法、溝通天地靈息施展虛空搬運神通造就。倉頡當年曾特意對虎娃講解其玄理,從空間神器到洞府神器、再到仙家空間結界,手段越來越玄妙高深。至於山河圖那種洞天神器,則更是不可思議之仙家大神通。

但無論手段高低,其玄理相類,都是開闢一片原本看似不存在的地方。而另一種手段相對比較簡單,其實就是利用已有的地域加以改造,以禁制法陣守護,常人不得見,就像很多宗門的福地道場。

打造這樣的福地道場比開闢仙家洞天結界更簡單,甚至無需地仙修為,但也可以使用很多高明的仙家大神通手段去做更多的佈置。

樹得丘就是那樣的地方,它明明就是巴原北荒中的一座山,但是凡人看不見也上不去,它整個被大型法陣籠罩。勉強做個類比,就像是修了個院落將一座山都給圈了進去,但手段可比凡人修築院落高明多了,還包含了空間法陣的佈置。

其實炎帝仙宮所在的神民丘,同時存在著兩種仙家福地。神民丘山中有一片地方,是被仙家大陣籠罩,進去之後,另有洞天結界就是炎帝仙宮。虎娃如今遊歷以及將來要挪移的,當然就是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仙家洞天結界,也是如今已隱跡人間的上古洞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這處上古仙家洞天,所開闢的景象就是和外面的山野一模一樣。既如此,為何不佈下一座法陣,就將外面的山野籠罩其間,豈不是更省事?

虎娃忍不住笑道:“難得此地這般有趣,正可仔細一觀。”

顯而易見,當初的上古仙家開闢這片洞天結界時,就是在“複製”此地的山野景象,但是五百多年後,內外兩“界”還是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差異。比如虎娃和玄源在外面的山野中發現了幾條羊腸小徑,是如今山外的居民偶爾進山踩出的道路,但在這裡面卻是沒有的。

外面的山野中還有一處洞府遺蹟,依此地風光最好的山坡而建,層疊往上宛如仙府宮闕,依稀可見當年的奢華精緻,但如今早已廢棄。洞府中器物無存、就連很多建築材料都被拆走了,就算曾有過守護法陣,當然也都不存在了。

那是邪修鉤諸的洞府。南疆眾妖邪被斬殺後,黎民幾位大巫公也帶著麾下高手來過,破開已無人主持的法陣禁制大肆蒐羅了一番,連房子都給拆了。就算當時還有什麼遺漏的小器物、有價值的建築材料,這些年來偶爾有山外的黎民至此,肯定順手也被拿光了,留下的只是一片漸漸被植被覆蓋的廢墟。

而洞天結界之內,當然未曾有過鉤諸的洞府以及其留下的廢墟。更令人費解的是,竟然連洞天主人所居住的洞府痕跡都找不到,當然更沒有神器一類的遺物。難道未曾有人在洞天內修行嗎,那麼是誰開闢了它、目的又何在?

說來也有意思,洞天結界的門戶就在當年鉤諸建造的洞府附近,而鉤諸卻從來不知此地另有洞天。就算鉤諸知道而且也能開啟門戶進入,估計也會挺失望的,這裡不就是他已佔據的山中福地嘛!

對於虎娃而言,這片洞天的存在卻很有意義,最有價值之處在兩點,可以見證世事的變遷與天地自然的演變。

在這裡,透過對比內外兩界微妙的差異,再施展推演神通以及仙家回溯之能,就可以看到很多平常很難看到的東西。人們所居住的天地,因為種種原因已有太多的改變,那麼能否透過某種手段,再現其當初風貌?

外界已是今日,洞天中仍猶如五百年前,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山野中的湖澤。外界可見碧水清流,而洞天內的湖澤遠望多呈白色。這裡的水清澈見底,而水底生長著白色的藻類和水草,時常可見游魚出沒,水中的很多魚類後背也呈淺白色。

這就是外界山野五百年前的樣子。如今外界的湖澤中還能見到白色的藻類和水草,但已不像五百年前那樣分佈成片、幾乎佔據了所有的水底,更多的是其他的藻類與水草,還有不少裸露的碎石散佈,而白色的魚類幾乎已經看不見了。

但是這片洞天中的景物,說是五百年前亦非五百年前,因為它在這樣一個獨立的環境中同樣也自行演化了五百年。外界的山野中有竹林,這裡卻沒有。據虎娃所察知,五百年前洞天中是有竹子的,卻在自行演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只有某些遺留的痕跡。

這裡曾有一種擅鑽地打洞的小獸,以竹為食,啃筍與枝葉嫩芽,在洞天中卻無天敵,一度繁衍氾濫,最終與竹同絕,只在地底還留下了一些遺骸。

洞天結界中如果有高人居住,時常溝通天地靈息、打理洞天景緻,倒不會有什麼大的變故發生。可是一旦失去掌控之人而自行運轉,那就要看開闢洞天時所構造的環境是否穩定了,是否能夠自行運轉下去不發生崩潰,或者自行演化出種種其他的風貌。

這處洞天構造得非常好,或者說它幾乎完全就是參照外面的山野所開闢的,環境並沒有崩潰,只是在自行演化中發生了一些改變。而外面的山野,所呈現的則是另一種變遷。

虎娃和玄源當然不是來看風景的,他們要將這洞天結界中的一切事物體察入微,感悟當年仙家的造化手段,還有超出仙家開闢手段之外的大道衍化玄妙。玄源道:“此地名叫白澤界,瑤池金母卻沒告訴我它的來歷。”

虎娃:“這樣一處洞天結界,內外對照而觀,可印證天地自然之道。當初開闢此地的上古仙家,當真有趣,堪稱微妙玄通……”

這時突然有個聲音傳來道:“虎君過獎了,我當初可真沒想這麼多!倒是軒轅天帝說過與您差不多的話,說此白澤界無意中有真意,高明的倒未必是當年的我,而是能從中領悟真意之人。”

虎娃和玄源皆吃了一驚,方才洞天中方才分明無人,他們倆將其中事物皆體察入微,若是有誰進來也不可能不察覺。開口者肯定不是從洞天門戶進來的,而是莫名就出現在此地,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對方是從無邊玄妙方廣中下界直接至此。

夫妻二人轉過身來,趕忙行禮道:“原來是巫知道友,此洞天結界就是您開闢的嗎?”

來者也是老熟人,想當初大禹治水,軒轅天帝曾派三位仙家下界相助,第一個來的就是巫知。巫知擅知,簡直是無所不知,而且有一個特點,就是太喜歡說話了,一開口就止不住,治水那一路上簡直是對大禹極大的考驗與磨礪。

沒想到,虎娃今日所見的白澤界竟是巫知當年所開闢。那麼此地雖是上古隱跡洞天,但也不能算無主,因為巫知還在,只是已成就真仙飛昇。

巫知則反問道:“此地名為白澤界,虎君可看出我的跟腳?”

虎娃未答,玄源卻有些驚訝地開口道:“難道您就是傳說中的白澤神獸?”

巫知點頭道:“不錯,那就是我!”

傳說軒轅帝當年曾得到一頭白澤神獸,此神獸不僅能口吐人言,更通曉萬物之情、知鬼神之事,曾講述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也就是指白澤神獸會說人話,知道的非常多,認識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形態各異的東西。這還僅僅是它講出來的,沒說出來的尚不知有多少呢。

擅辨物、知物,就是白澤獸的天賦神通。白澤是天地所化生的瑞獸,與獬豸、諸犍之類是同樣的來歷,有此天賦神通,在民間也被稱為神獸,如獬豸一般。

玄源又問道:“我曾聽侯岡道友談上古諸事,言軒轅帝巡狩、東至海,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說的原來就是您?”

巫知解釋道:“那是後來的事情了,我早年就在此地修煉,尋得這麼一片福地。軒轅帝曾南巡至此,見到了我也指點了我,並叮囑我修煉有成後再去追隨他。我開闢此福地並非是為了嘗試自造仙界,而是僥倖突破九境修為後為印證神通手段。

那時我尚淳樸,最喜歡的就是自己找到的這片地方,開闢洞天結界時根本沒想那麼多,就是原樣來了一遍。我歷天地大劫成就真仙後,便下界去找尋軒轅帝,相遇在東海之濱,從此追隨身側。後來軒轅帝也到過這裡,並說過那樣一番話……”

巫知自稱那時的他“尚淳樸”,虎娃聞言多少有點想笑。誰能想到後來一開口就收不住的巫知先生,早年為印證修為而開闢洞天結界時,做法是這麼簡單而天真,就是原樣“複製”了自己所居的修煉福地,既省心又省事。

“淳樸”的巫知後來的“毛病”,應該是成仙下界後、追隨軒轅帝行走四方時是養成的。真是無奇不有,不可以常理度之,由此亦可見,就算是已經成就了真仙,也有可能沾染上毛病。

後來軒轅帝來到這裡,和虎娃今日一樣,從中看到了天地自然演化以及人間世事變遷之道。無論是當初的軒轅還是今日的虎娃,其修為都比開闢洞天時的白澤神獸高得多,所能窺見的境界也不同,反倒是開闢此洞天的白澤神獸自己並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太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