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成見楊承志這樣說,他也沒有辦法,只能同意帶著黍稻的種子回去研究,具體最後能不能研究出增產的方法,這就不是他關心的了。

反正政府交給他的任務他算是圓滿的完成了,能帶回黍稻的種子這說明楊承志還是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要不然的過來的是別人的話楊承志還不一定讓往回帶黍稻種子呢。

其實在過年那幾天人們在第一次吃食炎帝糕的時候,楊承志家中的那幾個老爺子也曾經和楊承志提及過把黍稻到其它地方。

楊承志當時也不好意思推脫只能交了實底,當這些老爺子知道黍稻產量太低,這話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沒想到這幾天鋪天蓋地的報道說的都是黍稻的事情,這不就連華夏政府也出面派過來周國成,大打親情牌,想讓楊承志交出黍稻種子。

結果沒成想,楊承志痛痛快快就把黍稻種子叫出來了,可就是種植的技術死活也不同意,這讓這些老爺子也沒有辦法。

人家楊承志都說了,自己這種技術是從一本孤本古籍中學到了,要想種植的話還需要一個中藥配方把這些中藥加在水中澆灌的話黍稻才能增產。

這種方法不適宜大面積種植,因為中藥的成本太高,要是種的多的話黍稻氾濫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聽楊承志這樣說,家中的那些老爺子也不能再說什麼了,他們只能寄希望於華夏的農科院了,希望他們能像水稻一樣研究出新一代的黍稻,這樣的話就可以造福人類社會了。

在周國成在楊家溝呆了兩天後,帶著楊承志從後院地窖中搬出來的一大袋子黍稻的種子離開了楊家溝。

在周國成回到燕京後,立即把楊承志說的話上報給了中央,中央立即責成曾經培育出高產水稻的雜交水稻之父袁大師帶領專業團隊開始著手研究黍稻增產的問題。

他們希望在一年或者幾年的時間內爭取把黍稻增產的問題給解決了,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第一年種植的時候,黍稻的產量並沒有楊承志說的那樣低,一畝只有幾十斤,在第一年種植後,每畝畝產都在一百多公斤。

這讓農科院的專家都認為楊承志說的不真實,他們根本沒有用什麼方法,黍稻畝產就能達到一百多公斤。

這要是在進行雜交的話,畝產上個幾百公斤肯定不在話下,不過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等到第二年的時候,種植的黍稻畝產一下就變成了幾十斤。

可用從楊家溝帶回的種子的話,畝產還是在一百多公斤,這讓農科院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從人家那裡帶回的種子就能高產,自己培育出來的種子就變成地產了。

可這些農業的精英們根本不信邪,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一直致力於研究黍稻雜交的問題,可到頭來無論他們怎麼研究,黍稻的產量都是在幾十斤。

到最後沒辦法,農科院只能放棄研究黍稻增產的問題,他們在轉而和楊承志研究黍稻和做的問題,要求楊承志培育黍稻種子,他們負責栽種。

而和華夏政府的農科院抱著相同目的的還有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他們紛紛派了間諜特工之類的精英,都到楊家溝打著旅遊的幌子,到楊家溝偷偷往回去帶黍稻的種子。

可沒想到他們帶回去的黍稻種子,和華夏政府種植的黍稻大致一個樣子,剛帶回去的黍稻種子還能產的幾十公斤,可等第二年的時候種出的黍稻每畝只能產上幾十斤了。

到了最後,這些國家的科研機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因為黍稻的產量過於低,不得不放棄種植黍稻的想法。

他們就想不出那個青年怎麼擁有那種可以讓黍稻增產的方法,能讓黍稻和小麥一樣可以達到畝產四五百公斤。

不過也只能羨慕,他們可不知道楊承志擁有神奇的空間,他們只能寄希望於能從楊承志手中拿到那個中藥的配方。

在黍稻制出來的食品神奇功效的刺激下,很多國家都大力發展中醫,他們都希望透過研究中醫能找出楊承志手裡的配方。

還別說在幾十年以後,還真有個國家的一個學習中醫的天才研究出能用中藥使黍稻增產的配方。

而這一切都是楊承志根本沒有預想過的,他最初是怕人們知道他擁有神奇空間,只能說種植黍稻需要特俗的中藥配方。

他根本沒有想到就因為黍稻的事情,世界上掀起了一場中醫熱,並且還湧現出了一大批的中醫天才,在幾十年以後真的讓華夏中醫名滿世界了。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後話,現在的楊承志根本不會想到以後的事情,他在送走二伯父周國成之後,開始著手黍稻和空間中早已成了規模的香蒿的種植問題。

黍稻倒還好說,只要能達到灌溉的地方就可以成面積的種植,可香蒿這種作物對環境要求相當苛刻。

香蒿需要生長在陽光充足,地方略顯乾旱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可不好尋找,沒辦法楊承志只能在山坡上專門劃了一塊地,種植香蒿。

今年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吃食了香蒿面的味道,對於這種和黍稻差不多一樣低產的作物,楊承志憑藉空間水又信心讓它變成楊家溝的一道特色麵食。

現在楊承志後院的地窖中,那些從陝省溫家莊帶回來的藥草,都被楊承志收到了空間中,現在地窖中堆放的都是黍稻種子和香蒿的種子。

隨著天氣變暖,大院前面那片六千多畝的山坡已經都翻過一次,變成了一道道梯田,同時從水庫到山頂修建了幾級的引水工程。

因為畢竟水庫距離山頂太高,一次性想把水庫中的水引到山上不可能,只能透過逐級引水,最終才把水庫水引到了山上。

現在從楊承志的大院朝山上望去,整個山坡一片明亮,雖說這些天平城這邊的天氣有點變暖,可依舊是零下幾度,所以從水庫中引到翻起來的土地上用不了多長時間就結冰了。

楊承志在給平城那些病人治病的同時,又讓賈明亮開始跑外,除了訂購一批當年可以掛果的果樹之外,還讓賈明亮到了一趟東北,他想從東北哪裡引進一批梅花鹿到時候放養在山坡上。

在承包了這片山坡之後,楊承志心中就有了打算,在種植少量的蔬菜之後,大面積種植果樹,同時在果樹林中大規模的養殖梅花鹿黃羊山雞野兔之類的動物。

這樣果樹既可以得到這些動物糞便的給養,也可以為這些動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已達到雙贏的目的。

他之所以選擇養殖這些動物,主要是他大院中有已經變成奇獸的梅花鹿黃羊,他知道有了這幾個傢伙的領導,果樹園中的這些動物基本上不用害怕跑丟。

至於說大院中的野山雞,這些傢伙也沒少服食空間水,雖說現在還不是奇獸,不過也是略通人性,有了這一群山雞的引導,山裡的那些山雞肯定能再林中安家落戶。

在安頓好這一切之後,楊承志找到了村支書楊鳳山,把裝在心裡有一段時間的想法說給了楊鳳山。

這個想法其實在楊承志心中醞釀了起碼有一年多時間了,可一直沒有實施,不是因為別的,主要因為資金不太充足。

從前些天從水頭村村支書常玉林家中暗室中得到了三十多億華夏幣的橫財之後,楊承志的這個想法也就擺放到桌面上了。

楊承志夢想中一直想把楊家溝打造成一個人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外桃源,在過完年看到傳承了幾百年的溫家莊之後。

這種想法更加激烈了,不過這也只是想一想,楊承志當時還打算,在今年或者明年的時候,自己手頭的資金寬裕,村民腰包鼓起來之後,就把這個想法實施。

可沒想到今年無意中得到一筆橫財,有了這一大筆錢財,楊承志心中的理想有近了一步,這不在忙活完村裡的一些瑣事之後,立即去找楊鳳山商量這件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鳳山和村裡的幹部們聽楊承志的這個想法之後,都是感到了震撼,不是因為楊承志的這個想法大膽。

在現在楊鳳山和村裡的所有村民心中,楊承志說幹什麼他們肯定會同意,可問題是楊承志說的這個想法也太駭人了。

整個村子推平以後重建,並且修建的還都是那種復古式的古建築,楊承志約莫估計了一下,整個楊家溝就按照一百戶村民來說,就需要一百多這樣的古建築。

一棟建築的造價楊承志說至少需要一百萬華夏幣,這一百多戶至少就需要一個億的華夏幣,這其中還不說其他的一些零碎的東西。

楊承志設想要把村裡的住戶同意劃分一下,再在村裡修建一些娛樂設施,以及像古代的那種酒肆,飯莊之類的設施也必須齊備起來。

這麼一來,楊承志至少要投資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的資金,這可不是小數目,楊承志也說了只需要每戶投資五萬華夏幣,剩下的錢財都是他給出資。

不過他可不允許村民們私自改動房屋的設計風格,同時房子可以居住,只要是楊家溝的村民都可以無限制的居住,但是不可以出售,要想出售的話就按照市場價賠償楊承志的一切損失。

楊鳳山他們這些人在聽完楊承志的解釋之後,在感到震撼的同時也感到了濃濃的欣喜,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楊承志的心中會有這樣大理想。

村民們基本不用花錢,就可以收到分紅和工資,只不過他們必須的聽從村裡的同意安排,要是那種好吃懶做的人,楊承志有權收回修建好的房子。

不過這種事情基本上不會發生,因為現在楊家溝的村民們都把楊承志當成了天,楊承志這一年多為他們所幹的事情他們可都是親眼目睹了。

楊承志現在有為他們做這種事情,他們怎麼會違背楊承志的意願,只有傻子才回幹出這種事情。

楊鳳山等人也勸說了楊承志半天,他們可不想讓楊承志這大半年賺來的錢財,就這一下就投到了楊家溝。

可勸說了半天,楊承志只是笑了笑說。錢財只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夠花就行了,只要楊家溝的村民們能開心幸福,這就是這輩子他最大的收穫。

見楊承志這樣說,楊鳳山他們也不好在說什麼,只能同意楊承志的想法,這幾天他們就開始動員村民們。

等天氣變暖後,採購一批帳篷搭建在村北頭的打穀場上,同時讓村民們把家裡的那些零碎東西都變賣掉。

因為等那種房屋修建好後,這些明顯帶著現代元素的東西肯定不能再擺放在家中了,楊承志也說了到時候,他會從廠家特別定製一些復古的傢俱和電器。

這樣的話復古的屋子既美觀也不讓傢俱同屋子格格不入,在楊承志離開大隊之後,楊鳳山立即通知村民們到村北的打穀場上開村民大會。

等楊鳳山把楊承志說的事情通知給村民之後,村民們彷彿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個天大的驚喜。

楊承志這一年來天氣給了他們多少好處,他們可都是知道,就說是一年的分紅人人都得到了十多萬華夏幣。

可問題是現在說的是楊承志每戶出資好幾百萬華夏幣給大夥修建房子,好幾百萬華夏幣就是在燕京這種地方都能購買到一套差不多的樓房了。

可楊承志就這樣白白拿出來給村民了,這讓他們一下還真接受不了。人們在聽楊鳳山說完之後,都追問楊鳳山是不是和他們開玩笑。

有幾個和楊承志關係不錯的村民紛紛拿出電話打給楊承志,想從楊承志那裡得出這個訊息的正確性。

等楊承志說楊鳳山說的都是真的後,村民們一下變的都呆呆的,他們真的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