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在樂安州也算是大戶人家,族中人口也有四十多口人,族中弟子除了誦讀詩書外,其餘眾人多從事務農,日子並不寬容,但也不緊吧,在樂安州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戶人家,加上家中出了李浚這號人物,所以在樂安州倒也沒人小看了李家。

李家坐落在樂安州東側的街道上,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四合院,整個院子 “目”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房舍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大大小小房舍竟有十五間之多,按照四合院的規矩,三進院落,第一進院是垂花門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進院是廂房、正房、遊廊組成,正房和廂房旁還可加耳房,第三進院為正房後的後罩房,在正房東側耳房開一道門,連通第二和第三進院。在整個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後院,互不影響。所以陳剛與兩個侍衛,獨自去了廳堂。

一番通報後,族長李珣率領李家大大小小的男女老少迎了出來,陳剛畢竟是漢王的人,又是百戶,所以族長不敢怠慢,忙讓人沏茶,送上點心。

不多時幾杯清茶,幾樣北京城的瓜果端了上來,李珣請陳剛入座,雙方互相禮讓了一番後,陳剛按照漢王的吩咐,先將李浚誇獎了一番,什麼文采風流,少年英雄等等說了一大堆,說到最後道:“王爺說了楊,說李大人是樂安州的少年才俊,素來有賢名,理該受到重用,為此王爺特意向朝廷推薦,希望李大人能進入都察院,只是礙於李大人丁憂在身,朝廷才沒了回應,如今李大人丁憂期限將至,王爺特意讓下官來慰問,聊表心意。”

李家難得出了這麼一個人物,自是人人寵愛,此時聽陳剛如此誇獎,王爺也愛惜其才學,登時人人滿臉喜色,李珣道:“陳大人言之有理啊!”

陳剛將他神色看在眼裡,嘴角輕輕一勾,心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御史而已,瞧你們得意的樣兒,也不害臊!”這些話兒,他可不敢說出口,眼下王爺對李浚極為看重,而且說服李浚投靠漢王府也算他功勞一件,他可不想將這件事辦砸了,畢竟誰也不會跟功勞過不去。

雙方又說了一會兒話,眼看氣氛差不多了,陳剛才對著身旁的侍衛丟了個眼神,對方會意,捧著一疊簿冊走了上前。

陳剛接過賬冊道:“王爺得知李大人丁憂之期將至,無以為賀,這裡是十頃良田的契約和簿冊,王爺特意讓下官給李大人給送來?”

李珣心頭一驚,十頃良田的契約和簿冊,這份賀禮未免太重了些,李家雖是樂安州大戶人家,所得良田也不過才四傾,這王爺一出手就是十傾良田,讓他有些錯愕?“

倒是一旁的兒子李道滿臉熱切之色,看了一眼那賬冊,低聲道:“父親,這個可是王爺送的,若不答應,駁了王爺的面子,只怕對我李家不利啊?“

李珣為人厚道,但不失精明,自己的侄兒,雖說有些才需,官職在這樂安州也不算太小,可畢竟是三年的丁憂,一切還需從頭再來,誰知道朝廷會給個什麼官職, 而這王爺卻如此重視,卻在丁憂之期將至之時,送上這麼一份大禮,隱隱的讓他覺得此事有些不妥,一時沒有去接那些賬冊。

李道見父親有些為難,道:“爹爹,此事與四弟有觀,不如去聽聽四弟的意見,讓他拿個主意?也好過爹爹在這裡胡亂猜測?”

當真是一句話驚醒夢中人,李珣立即一笑,道:“是啊,這事情畢竟與浚兒有關,此事還需他他來辦?”

陳剛此行的目的,本就是為了讓李浚投靠漢王,若正主兒都沒見著,就送出了這麼一份大厚禮,不免有些辦事不利之嫌,再者,他相信,沒有人面對這份厚禮,而不心動的,所以他也樂於去見一見李浚,便道:“也罷,本官就隨李族長一起去見見李大人,打擾之處,還請族長莫要見怪才好?”

李珣道:“陳大人說哪裡話,我正擔心大人不肯去呢?”

兩人彼此客套了幾句,便開始動身,按照丁憂的解釋,丁,當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據《尚書V;說命上》:“憂,居喪也。”所以,古代的“丁憂”,就是遭逢居喪的意思。“遭逢居喪”時,兒女們會憂傷,會居喪,會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規定“守制”,這顯然比單純“人丁憂傷”包含的內容要廣泛得多。“丁憂”,體現了古人對文字運用的爐火純青。丁憂期限三年,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李浚這三年來,早就在山上搭了一間草棚,平日裡誦讀詩書,除了有兩個僕人照料之外,再無他人。

此時李浚正在誦讀詩書:“「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身旁的一個書童模樣的年輕人撲閃著一雙大眼睛,聽到了這兒道:“少爺,真好聽,這是什麼書兒啊?”

李浚聞言呵呵一笑,道:“這書叫《中庸》是道德準則和自然法律。讀書人必須要誦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哦,書童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道。

李浚看了一眼這個陪伴了數十年的書童,道:“你想讀麼?”

那書童臉上一紅,道:“想是想,可稚兒笨得很,怕誦不會,少爺還是先給我說說這書兒吧,等我明白了意思,看難不難才決定要讀不讀好不好?”

李浚呵呵一笑,道:“讀書可不能有畏懼艱難的情緒!”

那書童吐了吐舌頭道:“可我覺得這讀書便是天下最難最難的事情了?”

李浚道:“瞎說,這天下的事情是沒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麼困難也變得容易。不做,那麼容易也變得困難。人們做學問有困難與容易的之分嗎?去學,那麼困難也變得容易;不學,那麼容易也變得困難。

四川邊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另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要去南海,怎麼樣?”富和尚說:“你憑藉什麼去?”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多年來想要僱船順流而下,還沒能夠去成呢,你憑藉什麼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返回,把(達到過南海)這件事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面有慚愧之色。

四川的西部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裡的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窮和尚到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遠的地方的和尚嗎?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侷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那書童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道:“少爺懂得真多,這些話兒說起來真好聽,這麼說還要肯下功夫,我也能誦讀詩書了?“

李浚點頭道:“當然了?你看窮和尚憑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碗就去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途中艱難可想而知了,可人家不怕艱險就是去了,這讀書也一樣,你啊,只要用心誦,用不了多久,你啊,就會喜歡讀書了?”

“真的是這樣麼?”那書童問。

“你家少爺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所以我每天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有些人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麼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也不是一場不變的,你啊,只要肯用心學,就一定學得好的?”李浚循循誘導道。

那書童想了一會兒,終於咬了咬牙道:“那好吧,少爺教我讀書吧?”

李浚點了點頭,正要教書童誦讀這篇《中庸》,就在這時,陳剛等人走了進來,那書童一看有人進來,忙道:“少爺,我不讀書了,我去招呼客人了?”

李浚搖了搖頭苦笑了聲,放下了書本,也起身走了出來,只見門外大伯,以及兄長等人都積聚在此,除此之外王府的陳剛也在。

他眉頭微微皺了一下,似乎已明白對方來此地的用意,正想著待會兒如何拒絕,卻見陳剛抱拳迎了上來,道:“李大人好久不見啊!”

^^^^^^^^^^^^^^^^^^^^^^^^^^^^^^^^^^^^^^^^^^^^^^

第二更了,請圍觀,請訂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