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官員亦是心頭不服輸,可對方是皇帝,新皇帝登基的第一條號令,倘若群臣都反對,不免有些欺負新皇帝的嫌疑,再者,這種事情楊榮、楊溥、夏元吉、黃淮這等老狐狸都不曾啃聲,自己何必做那出頭鳥,一旦被皇帝不喜,日後少不了給自己穿些小鞋,場上大多數官員多是這樣的想法,一陣沉默後,竟無人說話,大殿內寂靜無比。

場上楊榮與楊溥等人各自望了一眼,今日來的都是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員,御史,六科的人也不少,他雖不知皇帝這麼做有何目的,但依著他對朱瞻基的性子來看,這位新皇帝身上頗有永樂皇帝雄才和仁宗儒雅的影子,似這樣昏君之舉是斷然不會去做的,而如今這麼做了,那只有一種可能,皇帝有什麼大事需要諸位官員配合。

想到了這種可能與楊溥嘀咕了幾聲,楊溥點了點頭從班位走了出來,畢恭畢敬的對著朱瞻基行了一禮道:“皇上這麼做,定有皇帝的道理,我等該配合皇帝的旨意才是?”

眾人素來佩服楊溥的雅望,見他走出來,本指望他能說服皇帝收回這等無禮的成命,誰知卻是聽了這樣的一番話,眾人驚訝之餘,對楊溥投去了不屑的目光。

楊溥渾然不覺,說完又對朱瞻基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

朱瞻基點了點頭,楊溥雖只是說了一句話兒,但足以表明了內閣眾人的立場,那就是接受皇帝著錦衣衛與東廠監視群臣的建議,朱瞻基略顯蒼白的臉上立即升起了一抹紅暈,眼裡湧出一絲笑意,道:“難得楊愛卿這麼深明大義,朕深感欣慰!”

眾官員聽得心頭暗恨,堂堂內閣大學士對皇帝如此無禮的指令,不但不阻止,還挺身支援,倒顯得自己這些臣工不通情達理似的,這楊溥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果然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眾人心頭暗恨,卻也無可奈何,一個是皇帝,另一個還龐大的內閣,這形勢不用看,也知道該如何做了,紛紛咬著牙應了幾聲。

站在一旁的王振看著這些平日裡不拿正眼看他的文武大臣,竟落得這般下場,感到有些好笑,喃喃自語的道:“原來這些大臣也不過如此而已?“

朱瞻基眼看眾位大臣都答應了,冷峻的面上總算湧出了一絲笑意,今日他之所以要做出這等看似昏庸之舉,是有自己的打算,眼下自己返回京城的訊息尚未傳出去,漢王並不知曉,而自己剛剛登基,局面尚未完全控制,誰也不敢保證,漢王在得知自己登基後,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為了給自己留下掌控朝局的時間,他決定讓自己回京登基的訊息掩蓋起來,可要做這件事,並不容易,畢竟他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登基為帝,就算他三令五申,訊息也不免走漏,為此,他決定借用錦衣衛和東廠。

這廠衛人經過永樂一朝後,早已滲入大明各個角落,想要監視群臣的一舉一動,再容易不過了,再者,錦衣衛、東廠素來惡名在外,詔獄更是這些官員的噩夢,就算有些官員想要走路訊息,也得掂量掂量!

本還有些擔心楊榮等人不能理會自己心思,如今看來父王說得沒錯,這楊士奇、楊榮、楊溥倒是一等一的人才,我只不過有了這個心思,楊榮便能領會,立馬做出支援,果然有些過人之處,日後得好好重用才行。

“諸位臣工不必擔心,朕只是讓錦衣衛監視你們一個月而已?一個月一過,監視自會解除?”朱瞻基淡淡的道,語氣裡透著一股威嚴。

“一個月?”這下群臣傻眼了,本以為皇帝不過是剛剛登基,想對諸位臣工摸一下底子而已,玩個三天五載的,哪知竟是一個月,剛剛安靜下來的大殿,再一次變得熱鬧了起來,眾人你來我往的說個不停。

這些人倒也不敢對皇帝如何,爭論了一番,再一次將目光看向了劉觀,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你們言官不是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糾察百司、百官,巡視、按察地方吏治麼,如今皇帝做出了這般荒唐的舉動,怎不見你們言官規諫?目光裡多了幾分鄙視,劉觀也知道自己剛才的表現太丟人了,若不趁機挽回些顏面,日後的聲名算是壞了,當下也不看朱瞻基的面色,咬了咬牙走上前抱歉道:“皇上的旨意,我等做臣子的自當遵從,只是陛下這麼做,可否給諸位臣工說一說?”

眾人本就是這個心思,朱瞻基素有賢名,似這等荒唐之事是斷然不會做的,再者,就算要行這荒唐之舉,總得告訴眾人一聲,這是為什麼,殺人不過頭點地,不帶這麼折磨人的。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今日之舉多少有些荒唐,若不說明白,用不了幾日,自己只怕比那商紂王還要昏庸無道,他可不想以登基為帝,就落下這樣的聲名,再者,這些人有錦衣衛和東廠監視,也不怕這些人會走漏風聲,也有對眾人說明之意,聽了劉觀這話兒,總算是點了點頭道:“諸位臣工不必驚慌,朕這麼做,實乃是被逼無奈,父王剛剛大行,朕倉促登基,朝局尚未穩固,朕著實有些擔心,為此想讓諸位臣工幫忙朕保守朕已登基的秘密?“

此話一出,眾人都面露驚異之色,感情不是自己犯了什麼錯,也不是自己收了禮品被發現了,是皇帝不想自己已登基的訊息被傳了出去?一片寂靜後,大殿又是一片熱鬧。

楊榮、楊溥等人相識一望,各自點了點頭,楊榮心道:“果然如我所料,皇帝這是對自己那個叔叔有防備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朱瞻基這番話兒一出口,場上的文武大臣多半已經明白了皇帝的心思,那些不明白的經過場上的諸位大臣一番密語也漸漸明白了皇帝要做什麼,最初的不理解,不滿,如今竟是人人點頭。

場上的眾人多少四品官以上,還有不少皇親國戚,這些人都是從永樂年過來的,對於漢王與仁宗皇帝的那段太子之爭都是親眼見過的,就算沒有見過,也聽過,當年仁宗皇帝身子不適,留守後方,漢王卻是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際,朱棣也曾許願說:“努力吧,皇太子身體不好,多有疾病。”?。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tai祖皇帝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朱棣,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而且朱棣也曾親自許願將皇位傳給他,就朱棣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立太子一事上,一直猶豫不決!

但最終朱棣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明朝的內閣制度和漢族的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制度在某種程度制約著帝王。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永樂二年立仁宗為太子。

然而漢王並沒有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機行動,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後慘遭殺害,然後私養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藩樂安,這段太子爭奪才算是告一段落,這些年也不見漢王有什麼動作,似乎當真做了一個富貴王爺,但滿朝文武誰都不相信當年那個自比唐太宗的漢王真會甘心做一輩子的富貴王爺,他遲早會效仿唐太宗做出玄武門之變的。

場上眾人起先不理解,待聽皇帝如此一說,頓時人人松了一口氣,同時還暗暗讚揚皇帝心思細膩,雖說讓錦衣衛、東廠監視自己讓心裡多少有些不痛快,可不這樣做,誰也難以保證訊息不被送了出去,當年的漢王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望極高,自己不會走漏消息,不代表那些與漢王親近的武將不會說出去,皇帝這樣做果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明白了皇帝的心思,眾人紛紛上前表示擁護。

朱瞻基本有些擔心那個不知趣的官員會趁機鬧事,今日畢竟是自己第一天登基,做出這般無禮的要求,的確有些說不過去,此時看眾人一個個擁護,暗暗松了一口氣,心道:“看樣子,我這二叔平日裡得罪了人不少啊?”

^^^^^^^^^^^^^^^^^^^^^^^^^^^^^^^^^^^^^^^^^^^^^^^^^^^

第二更了,今晚能不能碼出第三更,第四更就看諸位給力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