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接替蕭何做漢朝的相國,所有的事務都沒有改變的,完全遵守蕭何制定的規約。選拔郡和封國的官吏:呆板而言語鈍拙、忠厚的長者,就召來任命為丞相史;說話雕琢、嚴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聲的官吏,就斥退趕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見到曹參不做事,來的人都想說話。來到的人,曹參就把醇厚的酒給他們喝,一有空,官員們想要有話說,曹參又讓他們喝酒,喝醉以後才離開,始終不能進說,認為這是常規。相國官邸的後園靠近官員的住處,官員每天飲酒唱歌呼喊,曹參的隨從侍吏厭惡他們,但不能對他們怎麼樣,就請曹參到園中遊玩,聽見官員酒醉唱歌呼喊,隨從侍吏希望相國召來他們制止他們,曹參竟反而取來酒設座唱起來,也唱歌呼喊跟他們彼此呼應唱和。曹參見到別人有小過錯,一心給隱藏遮蓋,相府中沒發生過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曹參的兒子曹窋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岑接替了蕭何做了相國,卻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麼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時回家,閒暇時陪著父親,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

到上朝的時候,惠帝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我讓他規勸您的。”

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聖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

惠帝想了想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

惠帝又想了一下說:“您好像不如蕭何。”

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麼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後,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

自從漢惠帝對曹岑再沒有怨言,而曹岑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這就是史稱“蕭規曹隨”。

此時朱瞻基有些恍惚的看了一眼李浚,遲疑的道:“孤不明白李大人此話何意?“

李浚道:“殿下以為漢王與成祖皇帝相比何如?“

朱瞻基正色道:“皇爺爺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豈非漢王可比?“

李浚道:“殿下好眼力!”頓了頓又問:“漢王實力與當年成祖相比如何?”

朱瞻基心道:“皇爺爺以藩王造反奪取了皇位,對藩王多有顧忌,登基後鑑於前朝之失,對控制藩王極為重視,或以謀反等罪名,分別削去他們的封爵、屬官、護衛,取消統領駐軍的權力,最初的幾位勢力極大的藩王,都被削得損失慘重。而邊境上的藩王們,更大多被遷入了內地。比如遼東,宣府等邊境地區的王爺,更幾乎無一倖免,哪怕保留爵位,也要挪地方。這樣的後果,一是鞏固了朝廷權力,但更深遠的後果,作為邊境重地的遼東地區,防務大為削弱,從此都要靠當地部落鎮守維護,即便是這樣,皇爺爺當年還是不放心,對於存留的藩王們,更是極力削減力量,各地藩王的武裝,被想方設法削減。藩王干涉軍務乃至地方zhen務的現象,更是明令禁止,發現了就抓。在那以後,朝廷對藩王的禁令越發嚴苛,甚至藩王們不但不能與官府結交,更不許從事士農工商之類的行業。連出城郊遊都要被監控。這樣的王爺比起祖父當年領兵數萬,自不可同日而語?“

“不能比?“朱瞻基輕聲道。

李浚頷了頷首繼續道:“殿下以為當今聖上比建文帝如何?“

這一下朱瞻基並沒有意外,而是目光明亮了起來,想了想道:“建文帝柔仁,但不善用人,所用之人不過是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三人矣,此三人皆書生,倉猝行削藩之計,不知兵事,當年皇祖爺爺單旅孤城,利於戰不利於守,利於合不利於分。如果建文帝當初下令山東、河北諸將各擁眾數萬,憑城堅守,年深日久,皇祖爺爺實力弱小,勝一仗敗兩仗,又一直逡巡在河北、山西狹窄地帶,熬過一陣熬不過兩陣,軍隊人心最終會轟然瓦解,又何來四年靖難呢,如今的天下怕輪不到父王來坐了?“說到了這兒微微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父王幼年即讀儒家經書,生性仁厚儒雅,沉靜好文,言行識度,很早就知儒家治國之道,以聰慧仁德著稱,雖是如此,但父王並不懦弱。奉命居守北平期間,團結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父王能文能武,單是這一點,建文帝就比不了父王。

再說,父王這一年來,所展現的政務寬仁的政務能力,先是赦免建文帝時的舊臣和皇祖爺爺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允許他們返回原籍;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了一些大臣的官爵;選用賢臣,削汰冗官,任命楊榮、楊士奇、楊溥輔政;修明綱紀,廢除古代的宮刑,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

其次,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愛民如子,下令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珠寶採辦,以減輕百姓負擔;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

最後,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並善於納諫。使得朝政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在科舉制度上,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規定了取中比例為“南六北四”,綜觀這一樁樁的大事,父王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豈非那建文帝可比?“

“殿下所言甚至?”李浚由衷的贊了聲,道:“當今聖上,仁厚不失柔弱,乃千古明君也?“說完看了一眼左右,壓低了聲音道:”漢王不比成祖,當今聖上也不是建文帝,試問殿下,漢王若效仿成祖結果如何?“

這話有些大膽了,但朱瞻基此時知道對方是想告訴自己一個態度,隨即壓低聲音道:“必敗無疑!“

李浚見朱瞻基說此話一臉的自信,暗暗點了點頭,心道:“果然是好聖孫啊?“

“既如此,微臣又豈會明知是死,還有撲上去呢?“李浚同樣一臉正色。

這一下朱瞻基放心了,點了點頭道:“難得李大人在漢王的淫威之下,還能心繫朝廷!“

李浚掃了一眼城門道:“眼下漢王多有行動,微臣已經探出,漢王近日已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以濟南為應。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諸衛所,盡奪傍郡縣畜馬。並設立五軍都督府,看樣子是有所行動?“

朱瞻基吃了一驚,心道:“想不到漢王動作這麼快,山東都指揮靳榮都被他拉下了,難怪這些漢王府的護衛會如此囂張跋扈?”心頭雖驚訝,但多年的皇太子生涯,早已讓他變得處事不驚,喜怒不形於色聞言只是嗯了聲,道:“多謝李大人提醒?”

李浚道:“這是微臣的本分!“頓了頓道:”此地是漢王的地盤,殿下還是早些離開才是?卑職雖丁憂在家,但漢王對卑職信任有加,殿下可以跟隨卑職出城?“

王振暗笑道:“可剛才?“

李浚道:“殿下放心,他們一定弄個清楚了微臣與漢王的關係,定不會為難與卑職,卑職的馬車便是最安全的地方?”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