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王山再聰明一點,這會兒大可不理會,今日這事兒他推的人不假,但看見的也沒幾個人,以他背後有王振這座大靠山,就算他不說,旁人也不敢說什麼,況且外面的那些小官,根本還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正伸長著脖子張望,王山這麼一問,無疑是將百官的目光吸引到他的臉上,頗有幾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效果,以王朗、王文的精明,自然看得出來章郎的用心,雖說身為王振的人,但這事兒干係不小,為了前途著想,兩人同時選擇了沉默,況且兩人心思與章郎一般無二,場上諸人,能抗下這份責任而沒有任何風險的唯有王山,所以原先對立面的幾個人,此時竟為了同一個目的將這份罪責推到王公公的頭上,不知在上面看著的王公公若是知道了不知作何感想。

王山怒道:“姓章的,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你說清楚點。”

章郎似怕場上的諸官兒聽不明白,故意將語調提高了幾分,道:“這還不明白,哪位大人為了勸王大人注意讀書人的斯文,卻被王大人給推到在地,大人用力大了些,把人給推死了,一人做事一人當,這人既是你推的,這殺人的罪名,當然得你來擔了與我等可沒有半分的干係。”

這王山為人雖魯鈍,但還不至於傻到好賴不分,一聽章郎這話兒頓時明白了他的用意,一張臉漲得紅如豬血,忽的一把跳了起來,伸手指著章郎的鼻子破口大罵道:“好你個姓章的,你按的什麼好心,別以為本官聽不明白,告訴你想要我王山做這替罪羔羊想都不想要,今日殺人的在場都有份兒,一個都別想跑?”

心事被人叫破,章郎面上一熱,道:“王大人這話兒從何說起,諸位大人可都看得一清二楚,這人可你推的,我們可一點都沒碰,如今這人死了,縱然是王大人無心之舉,那人畢竟是死了吧,怎麼能說與你沒干係呢?”

王山忽然冷笑了幾聲,道:“人是本官推的這個不假,可那個看見是本官把人給推死了?”說完冷笑了聲,把臉轉了過去,盯著左側的一個小官兒問道:“你看到了麼?”

那官兒不過是衙門裡一個小得可憐的觀政,這種官兒你說它大也大,說它小那也是真小,自洪武至永樂朝,進士觀政制度是朝廷培養行政人才的重要舉措,也受到朝野的普遍重視。永樂初年,觀政制度已經發生變化──所取進士除去前幾名仍然直入翰林院、承敕監為庶吉士、中書舍人者,並不是餘下的進士全部觀政,而是只留部分觀政,其它的有直髮諸王府為輔佐官,更多的則“悉遣歸進學”。這應該是因為一段時間內無官可補採取的臨時舉措,並非定例。此外,永樂朝後期,開始直接任命及第進士為行人司行人。

《明太宗實錄》永樂二年夏六月己丑:“吏部尚書兼詹事府蹇義等言:……今年所取進士,諸司無缺銓注,各王府教授、伴讀多缺,擬於第三甲內選用,仍令食進士八品之祿,第二甲、第三甲擬量留七十員,分隸諸司觀政,遇缺取用,餘悉遣歸進學,凡冠帶舉人亦令歸進學,以待後科會試。諸司歷事監生例應三月後授官,近因少缺,有一年未授者,而內府辦事監生止是謄寫奏本,查理文冊,稽算數目,別無政務,比內官監,奏準半歲授官,而歷事監生有政務者,授官及遲,今後宜令所司,內府辦事監生月日滿者,定例給賞,仍令回監進學,依次歷事出身。上皆從之。”也就是說,朝廷設定這官兒的初衷是好的,如果嚴格實行,應該可以起到鍛鍊人才,使之儘快熟悉政事的作用。但任何政策執行既久就會弊端叢生。有些進士假借、利用觀政身份,騙取驛傳待遇,甚至成了某些人謀取小利的工具。各種恩寵,各種弄虛作假,最大的原因在於觀政的日子並不長,起不到根本上的作用,所以從永樂末年,就有不少官兒針對這一情況上奏,沒少上奏,奈何這是朱元璋親自制度的規矩,永樂不便更改,才沒做理會。

那官兒陡然聽得王大人問自己話兒,不免感到驚訝,隨即大喜,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當即將胸脯兒一挺,顧不得百官怒目而視的目光,大聲道:“方才人多,王大人退了於大人不假,可於大人倒在地上的時候,人還是活著的?”

此話一出,百官憤怒,王山大笑,頻頻對那官兒點頭。

那官兒姓王單名一個璉字,自幼讀書,過目不忘,看一眼就能背誦。於正統元年中了進士,被提拔做了戶部官政,剛想大展身手,卻不巧碰上了父親去世,不得不回家丁憂三年,好不容易期滿歸來,卻碰上了觀政上的大改革,先是正統三年年初,吏部尚書胡瀅上奏說:“朝廷設定觀政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明達政體,擴充見聞、礪煉經驗。並不是說,在禮部、戶部觀政,就不需要瞭解兵部、刑部的事體;在兵部、刑部觀政,就不需要瞭解禮部、戶部的政體。但現在的情況是,因為進士選官既有京職,又有外放,在刑部、大理寺觀政者,只諳熟刑名,本衙門則往往題本欲就地任用。這不過是徇私之舉,為人大開奔競之門,破壞祖宗成法。刑部、大理寺現在非要任用在本衙門觀政之進士,但南京刑部、大理寺遴選則依據成例,廣泛選擇,但也沒聽說出現用刑錯誤的。請立即命令吏部,今後依據進士及第名次,送各衙門觀政,不許擾亂定例,以樹私恩。

兵部尚書楊崢也往裡面遞了一道奏摺,大意是,進士觀政各衙門三月,乃始選除。近科以來,觀政僅參謁之虛文,不知所觀何政?!為大臣者除卯簿畫押而外,亦不可言何政當觀而有所指示,有所省試也。無何而請假歸裡矣,無何而謁選之任矣。臣請自今伊始,觀政令典宜實實舉行者。曰詢事考言,或進相質辯而得之,或退悉敷陳而得之,嘿察其品,曲盡其材,一一別識之而密緻之閣部。閣部再加諮訊,而登之選除。酌量於成例之中,轉移於選法之內,將使博雅者就館職,心計者主錢穀,文理者典儀章,謀斷者司兵務,明辨者折刑名,精敏者督工作,丰采才猷可以率屬勵俗剸繁理劇者任州守,及各郡巖邑之推知。其間或才有餘而凌厲過當,德有餘而強幹不足者,器使之,令得各見所長。儻更有大識,力大風節,能排大難、決大疑,扶植大綱常者,另儲以待破格不次擢用。如蒙正之夾袋、允文之才館,陶鑄而簡任之。庶幾,皇上崇重養成之意不為具文,而祖宗責實求才之典可收成效矣。

南京太僕卿沈春上言:‘二三年來,今日以建言防人,明日以越職加人罪,且移牒諸司約禁,而進士觀政者,復令堂官鉗束之。夫禁其作奸犯科可也,而反禁其讜言直諫;教其砥行立節可也,而反教以緘默取容。此風一開,流弊何極。諫官避禍希寵不言矣,庶官又不當言;大臣持祿養交不言矣,小臣又不許言。萬一權奸擅朝,傾危宗社,陛下安從聞之。針對觀政種種弊端,朝廷與年初在三法司觀政者例除本衙門之例。而進士們因此例,希望留在三法司得京職,而外放者因此有怨言,王大人仗著才情勉為其難的留在了京城,入了戶部,但他心裡明白似他這種無背景,無權勢,無名望的小官,想要留在京城無疑是難於登天了,最好的法子是抱上一顆大樹靠一靠才好,苦於一直沒機會,卻不想機會從天而降,可謂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雖說是王振的侄兒,這可有什麼關係,只要名望有些好處,就算依附太監又如何,那些眼熱的官兒想依附,還麼這個機會,所以王大人很知趣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大人得這小官的指點頓時大喜過望,連連點頭道:“不錯,不錯,人是本官推的,可本官推的時候人可沒死,章大人若是覺得王某出手重了些,本官大可送點銀子賠償便是,千兒八百的銀子,王某還是出得起的,可要我認這個殺人罪,可就由不得章大人了,本官雖位卑職小,可也不是任由諸位大人胡來的人,誰膽敢昧著良心做那虧心之事,就算本官大人有大量可以放過諸位,我那叔叔怕也是不會答應。”

諸官兒心頭一震,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了,剛剛還躍躍欲試的幾個官兒立即縮了縮脖子,退了回去。

章郎眉頭皺了皺想要反駁幾句,目光落在了王山惡狠狠的目光上,嘴唇動了動,輕嘆了聲終究是一言不發。

王山甚至得意,揚天哈哈大笑了幾聲,轉身便離去了,剛走了幾步,卻聽得一個聲音,道:“王大人請留步,下官不才,願與王大人同行可否?”

王山對這個知趣的小官兒頗有印象,聽了這話兒,道:“你願意跟來,跟來便是。”

那官兒也不顧及,嘿嘿笑道:“願意,願意!”說完三步兩步跟著去了。

眾官兒你看看我,我看看,誰也沒說話,任由王山一干人等的身影消失在太倉庫外,漸漸不見了蹤影。

景陽宮位於紫禁城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是東西六宮中最冷清的院落,當初修建這座宮殿的時候,永樂皇帝特意請了欽天監來看了位置,哪位據說是唐代袁天罡的後代的天師,以《周易》推演了一番,稱“其道光明”,“景陽”即景仰光明之意。永樂皇帝很是喜歡景陽二字,又因該宮殿位於東六宮東北部,對應八卦中的東北方向艮位,便以為景陽二字做了宮殿之名,並做了妃嬪宮殿,仁宗後景陽宮的規格卻因住著該段的妃嬪犯了事兒,這座陽光的宮殿便成了後宮冷宮之一,雖說在宣德年這一情況有所改變,但地位規格終究不如坤寧宮了,冷清也成了這裡的常態。

平日裡這裡除了幾個宮娥,太監出入外,並沒什麼太多的人,偶爾有幾個外廷的官兒,也只是來坐一坐就走了,沒有太多的逗留,但今日有些例外,自一早這裡就熱鬧起來,先是小皇帝領著人來了,跟著連多日不曾露面的孫太後也來了一趟,只是來得也快,去得也快,不到小半日的功夫,這裡又重新恢復了冷清,留下了殿外值守的幾個侍衛在咬舌根子。

一人從懷裡摸出一張麵餅來,左右看了一眼,便迅速將其一分二遞給了對面的侍衛一半,道:“餓了吧,來吃點餅充充飢?”

對面的侍衛也不客氣,況且今日跟著小皇帝身後忙前忙後,累得夠嗆,這會兒過了吃午飯的時候,早上吃的那點稀飯麵餅早就不見了蹤影,真餓得慌一看大餅吞了口口水,一把接了過來,微微卷了半邊,張開大嘴就吃了起來,邊吃邊含糊的道:“可不是餓壞了,今日是太皇太后四十八歲壽辰,還以為皇上會大操大辦呢,為此我今早還特意留著肚子只吃了一碗飯菜,哪知小皇帝全沒這個意思,領著一干群臣來看看就拍拍屁股去了,可害苦了我等差點沒餓死。”

“這可不能怪小皇帝不地道,我聽說是太皇太后聽說咱們戶部沒了銀子才沒讓小皇帝大操大辦的,說是不想因一個壽辰苦了百姓。”另一個侍衛吃了一口大餅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太皇太后倒是個好人,只可惜小皇帝不懂百姓之苦啊,你這看兩年光是三座大殿就翻修了好幾次,你沒聽外面的那些官兒說麼,說是如今的三座大殿可算是歷朝之最了,凡店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者”,“凡百營造,祥無不與”耗費的銀子可不下千萬,先帝爺打造了那點家業全都用在這上面了,戶部有銀子才怪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