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淮安府海州儒學學正曾秉正上言:“竊觀近來蒙古、色目人,多改為漢姓,與華人無異,有求主官者,有登顯要者,有為富商大賈者。古人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得無隱伏之邪心,懷腹誹之怨諮。宜令複姓,絕其番語,庶得辨認,斟量處置。其典兵及居近列之人,許其退避“。朱元璋閱後大喜,將曾秉正提拔為思文監丞。雖然在建國之初,朱元璋礙於天下尚未安定,採取了打拉兩手的,對停止與中國的對抗的異族是準備以同化方式解決的,但這種方式並沒有很好的延續下來,一旦局面穩定,國策基本上是打壓,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詔復衣冠如唐制,禁胡服、胡語、胡姓名。婚姻嫁娶上也做出了巨大的限制,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其中國人不願與回回欽察為婚姻者,聽從本類自相嫁娶,不在禁限。”除非漢族人不與回回通婚,回回才可以自相嫁取,否則就要為奴。這種強制同化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於漢族人的血統觀很強,良家大姓一般都不願意與異族通婚,所以不少少數民族們往往透過與貧賤出身的漢族相嫁娶,以此使其能漢化,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有不少民族混入了不少漢族血統,但並沒有使其真正漢化,也沒有起到這一政策削弱瓦解蒙古族群的初衷,並且這種國策隨著朱元璋政權的鞏固,對蒙元所遺的皇族以及蒙古人和回回色目人的清算逐漸展開。明朝的“胡藍之獄”,尤其是藍玉一案,之所以牽扯面如此之大,固然有明太祖剷除不法功臣的原因,但也未必不是借雞生蛋處置降附軍中的蒙古和色目人的一個契機。經此一獄,軍隊中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基本被清洗殆盡,與唐朝寬容的民族政策可謂是大不相同。

其次,是在手段上,李唐採用三條較為柔和的政策:其一、和親政策,把宗室女子嫁給少數民族首領為妻,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其二、羈縻政策,把少數民族首領任命為羈縻府州長官委任管理,如唐高宗在突厥故地設立瀚海都護府;其三、歲賜政策,賞賜給少數民族大量金銀財帛,如唐肅宗允許回紇取走被安史叛軍佔領的洛陽城內的金銀財帛,開放而柔和的政策,加上大唐強大的軍事勢力,造就了一個輝煌而穩定的大唐。

與大唐相比,大明的締造者朱元璋自登基之初,就走上了一條與唐朝相反的民族策略,如果去看明朝戰史,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剌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愛玩的,有荒謬的……可是明朝的每一個皇帝,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朱家子孫對外的聲音,在這種聲音下,自然沒有那個不開眼外族來湊熱鬧了,久而久之也侷限了明朝自身的發展,事實上大多數的時候,蒙古是不想打仗的,他們一次一次的入侵,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是虧本的買賣,大明仗著城厚兵多,武器先進,往往遇到堅決抵抗,一場大戰打下來,自身損傷頗多,再加上蒙古草原在經濟上對內地的依賴關係增強,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和蒙漢人生活的需要迫使他們對大明依賴越來越大,更多的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戰事,而是互市貿易,好換取布帛糧米和生產工具來改善自身的生活,只可惜這個簡單的要求延續了將近一百年,才得以實現。

作為一個大明二品高官,楊崢思索的不是一場戰事的成敗,而是透過這場戰事,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一舉消去大明最在意的隱患,這個機會未必是走上大唐的路子,但一定是和睦相處的,事實上在這一點上,朱棣也曾積極做過努力,永樂初年,韃靼、瓦剌同時遣使入貢,朱棣熱情接待,其後又利用經濟手段大力拉攏蒙古各部,永樂六年朱棣下令在西北設定多處“馬市”,用以招募蒙古部落,他還在邊境劃撥土地,招撫歸降的蒙古人。永樂七年,先是韃靼“國公”阿灘布花率部歸降,繼而韃靼“丞相”暫卜率眾三萬歸附寧夏,朱棣皆“宴厚勞之”。明軍還時不時在邊地招募蒙古人從軍,授予官職且賜予漢名,即使偶爾出現歸附後叛亂的情況,朱棣的態度也相當寬容。

永樂八年,蒙古歸附首領虎保誤信流言,率部叛逃,朱棣禁止明邊軍追殺,並派使者騎快馬追上虎保,宣佈赦免其罪過,並表示“來去自由”,感動得虎保最後率部南歸,後被安置在甘肅臨洮一帶定居,此後為保衛邊疆出生入死,終生對大明忠心耿耿。懷柔之下,終明一世,蒙古人南下歸附的事件史不絕書,朱棣的永樂時代尤其多。

至於蒙古三部中力量稍弱的兀良哈,因跟隨朱棣參加“靖難之役”立功頗多。戰後,朱棣將寧王南遷至江西,把原屬寧王的大寧地區盡數劃撥給兀良哈三衛,並於永樂三年在吉林開原設立馬市,開展貿易,到永樂十一年,數次遭明王朝沉重軍事打擊的韃靼部“太師”阿魯臺,接受了明朝“和寧王”的冊封。至此,從朱元璋到朱棣,將近四十年的苦心經營,韃靼、瓦剌兩部皆接受明王朝的“封號”從而建立了蒙古各部相互牽制且由明朝“垂拱而治”的統治體系。然而蒙古局面變數太多,朱元璋、朱棣一手打造的互相牽制的局面,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隨著永樂初年,蒙古人在邊疆騷擾的次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加上朱棣本人的軍事天才,給了朱棣極大的信心,最終親手將自己小心維持的了四十年的政治體系打破,開創了與蒙古彼此爭鬥不休的局面,並且延續到明末,不得不說一個巨大的遺憾。

楊崢思索得正入神,腦海裡的那點模糊的影子,似是有了具體的輪廓,正要進一步深入,看能不能更具體一些,忽聽得唉喲一聲,突如其來的驚叫,把他嚇了一大跳,腦海裡的那點模糊的影子,經過這麼一嚇,跑得無影無蹤,楊崢倒也不在意,反正日子還長,今日想不出來,大不了明日再繼續,再退一步說,反正自己的是來打仗的,能打贏就好,管那麼多幹嘛。

這麼一想,心頭頓時釋然了不少,側目看去,便見沈豔秋捏著衣衫的左手手指一端,湧出了米粒大小的血珠,晶瑩透亮,十分顯眼。

不用說被針頭扎到手指了,楊崢看著有趣,哈哈一笑,道:“小小繡花針,用起來不如你的寶劍順手吧?”

沈豔秋瞪了他一眼,將手指放在嘴裡吸允了片刻,重新開始針線,只可惜這活兒終究比不了手中的那把長劍,剛殺入衣衫,尚未來得及拉扯,便又是一聲驚叫,鮮紅的血珠,讓沈豔秋有些氣惱,嘟噥道:“小小繡花針,竟是這麼難?”

楊崢哈哈大笑道:“當然難了,人類從

養蠶栽棉到紡紗織布,從穿針引線到縫衣置服開始耗費了上下五千年,不難才怪呢?你聽那歌謠是怎麼唱的,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人家都被針紮成了這樣,你還笑?死沒良心的?一點不知道心疼人家?”沈豔秋難得抱怨了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崢一笑,忽的伸出了大手,一把抓住了哪只柔軟的小手,將五根晶瑩剔透的手指,放到了雙手的中間,輕輕搓手了幾下,柔聲道:“好些了麼?”

沈豔秋面上一熱,頷了頷首道:“好多了?”

楊崢一笑,徑自從那圓桌上拿起了那件長衫,也不見他如何運作,那口繡花針便在他手中活了起來,穿針引線猶如練了數十年的老手一般,把一旁的沈豔秋驚得半天沒說話。

眼看著一件長衫就在他手中縫補完整,沈豔秋又是驚訝,又是羨慕的伸手接過,左看右看了好一陣,才感慨了一番,道:“我一個大姑娘做針線竟不如你一個大男人,傳了出去,還不別人笑話死?”

楊崢道:“你不說,我不說,就無人知道,自然也沒人笑話了?”

沈豔秋頷了頷首道:“這倒是!”將衣衫放下,又拿起了一塊錦帕著手刺繡了,因有了些領悟,加上這些時日沒少運作,相對於縫縫補補就簡單多了,加上刺繡,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雖有些繁瑣,但勝在針大,線粗,運作起來不至於扎到了手,楊崢見她手腕微微抬起,手中的一根繡花針倒也運轉自如,便放下心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