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極力擴大對外用兵,東征西討,南下南洋西攻歐陸,把初級管形火器輻射到歐亞兩洲諸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四十六年後,旭列兀所率之蒙古軍攻入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使當時初級火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傳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阿拉伯人憑著自己聰明的大腦,發明了馬達法,這種使用法寶,是為步兵設計的,炮身被固定在一根粗長的木棍上,使用的時候左手扶住炮身將木棍夾在腋下,然後用一塊煤炭、一截火繩或者一條燒紅的金屬伸進火門。和手炮一樣,馬達法只能做概略的瞄準;有些阿拉伯的馬達法上還掛有斧頭,以供射手必須近戰時用。不過和騎兵用原始的火繩點燃不同,步兵往往用一根燒紅的金屬去點燃火藥,所以當時火槍陣地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幾個大火盆。阿拉伯人從蒙古人那裡學到了火藥和火器的製造及使用方法,很快,這些技術就透過十字軍的“交流”、同時也透過北非的阿拉伯人帶到了西班牙(那時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摩爾人的王朝和基督徒正處於長期戰爭之中)。當歐洲的基督徒透過這些“交流”也掌握了火器之後,歐洲戰爭的局面就開始緩慢、但確實地開始改觀,此後慢慢開始追趕了大明的步伐,經過數百年的追趕,他們在火器上,不敢說超過大明,但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火器的確比大明的好用。

大明的火器一共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

第二類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多數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裡距離,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相比西方的火器,大明的勝在外觀上,花樣上,但說到實用,就不如西方的火器了。

翰林院的改革後,哪裡就是一塊融合了中西方的科技之地,那些天之驕子本身就是聰明人,往日不過被仕途矇住了雙眼,眼裡只有四書五經,認為這天下只要明白了聖人的道理,能寫一首好文章,便算是學識淵博了,隨著楊崢引入西方傳教士,讓他們代為授課,傳授西方的自然科學,才算是徹底開啟了他們的雙眼,他們驚奇的發現,原來這世上的學問,除了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之外,還有自然科學,在認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後,他們一個個如同一個個剛出生的嬰兒,貪婪的吸收著西方的知識,經過將近十年的研究學習,總算是學有所成,他們先是學風上做出了改變,越發講究學以致用,對於傳統的工藝上也做出了許多改良,當然了,最顯著的還是在火器上,而能做到這一點,多虧了楊溥與楊崢大力的支援,否則三大營神機營也不會經過十幾年的太平盛世後,還能保持獨當一面的風範,說起來,這些天之驕子的確有些本事,他們先是利用神機營作為實驗地,他們在組織工匠仿製的過程中,除保留和吸收國外火器的優點長處外,還作了許多新的革新和改進,使之更適於明軍各種條件下實戰的需要,最突出的算是改進大明的火槍了,他們聽說西方有一種火繩槍,一種半機械式的點火裝置,這種火槍是在槍托的外側或上部開一個凹槽,槽內裝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成扳機,可以旋轉,並有一個夾子夾住用硝酸鉀浸泡過的能緩慢燃燒的火繩。槍管的後端裝有一個火藥盤,發射時,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著的火繩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將彈丸或箭鏃射出。而且還改進了槍托並加裝了護木,使火槍可以抵肩射擊,大大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這種火槍是用手持點火物引火發射,在戰場上使用非常不便,他們經過不斷的研究,竟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鳥銃,這種火器的特點首先是銃管前端安有準心,後部裝有照門,構成瞄準裝置;其次是設計了彎形銃託,發射者可將臉部一側貼近銃託瞄準射擊;再次是銃管比較長,長度和口徑的比值約為50:1~70:1之間,細長的銃管使火藥在膛內燃燒充分,產生較大推力,彈丸出膛後的初速較大,獲得低伸彈道和較遠的射程;最後則是發火機的不同,用火繩作為火源,扣動扳機點火,不但火源不易熄滅,而且提高了發射速度,增強了殺傷威力,自從發明出來,就一直為軍中將士所歡喜,為了更完善,這次神機營將近五成的人都用上了這種新型的鳥銃,為了避免生鐵不耐用,這批鳥銃特意用上了精鐵,雖說銀子花費上如流水,但是讓今日的大明戶部有的是銀子呢,所以往日捨不得用的精鐵,這次也全部用於了生產,當第一批鳥銃生產出來的時候,皇帝親自展開了一場圍獵試了試鳥銃的威力與質量,最終自是人人叫好了。

除了火器之外,其他的兵器生產,皇帝也沒有絲毫的放鬆,他怕戶部給的銀兩不夠,特願從內庫中拿出二十萬兩加入生產,並且明確告知參與生產的官員,一把質量過關的武器,是將士在戰場多殺敵人,抱住性命的關鍵,絕對不許出現問題,一旦武器的那個環節的質量不過關,必定嚴懲不貸。為了保證質量,沒生產出來的武器,他都親自讓專業人員,進行檢驗,甚至不少都是他親自去演練,那些生產的官員,看皇帝如此重視,加上銀子也給的足,知道朝廷這次對瓦刺是動了殺氣,所以在武器上,誰也不敢心生糊弄,沒一把武器都是做到質量合格,好用,好拿,只是這樣一來,戶部給的八十萬兩銀子,竟在武器上去了一半,算上皇帝給的二十萬兩,這次給的軍費一共是六十萬兩,按照現在的標準略顯少了些,可放在永樂,洪武年,絕對是保質保量,但為了鼓舞將士們計程車起,最後戶部又在原先的八十萬兩白銀上,重新追加了二十萬兩,這個訊息傳到兵部,自是人人歡喜,短短幾日大明出征計程車起可是一日高過一日,彷彿過年一般,唯獨作為主帥的楊大人悶悶不樂

倒不是說他不願意做這個主帥,事實上對於足以改變大明保持輝煌的格局,他還是從心裡上願意的,只是他有多大的本事,自己心裡清楚,韃子可不是彌勒教那種烏合之眾,也不是黎利那種沒有經過大戰洗禮的臨時部隊,他們是天生的將士,生下來就是為了戰場上,在漫長歲月裡,他們的血液裡早已融入了廝殺,融入了血腥,戰場上他們無往不利的。當一個叫成吉思汗的男人,把他統一起來的時候,他們就是一群餓狼,對是餓狼,他們跟隨著成吉思汗這頭狼王,不斷的向南、向西、向東,席捲了整個亞洲。接著蒙古軍隊又從波斯出發向西北方向推進,短短數十年的功夫,他們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 ,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土,所到之處敵人莫不是望風而逃,可以說他們在一個世紀裡,他們的是不敗的。

他的擔心主要有四點,其一這些瓦刺人,他們在馬背上長大,從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時候就早可以算成職業軍人了。由於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求,爬冰臥雪在其視為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蒙古軍人擁有東西方各定居的農耕民族素無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被抓來的百姓永遠難望其項背的。

其二,和所有的敵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質上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佔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對財富的渴望對殺人帶來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幾乎沒有停止對外發動戰爭時候。蒙古人放手讓士兵可以任意屠殺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讓殺人的血勇刺激軍人的好戰情緒和原始勇氣,使得蒙古軍人成為極其勇敢野蠻的戰士。肆意的掠奪則部分解決了蒙古軍隊後勤供應問題。

其三,另外,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幾乎把對外戰爭作為民族生存的依靠,遊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國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為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蒙古人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他們被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