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略感失望,嘟著小嘴哦了聲,正要轉過身來去。

忽的帷帳一動,夜風徐徐吹來,大小姐只覺得肩上一涼,尚未來得及反應,便見楊大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了過來,一張張開的大嘴便覆蓋在她的小嘴,狠很吸允幾下,這種粗暴而簡單的方式,大小姐還是頭一次,頓時覺得有些迷糊嗚嗚了兩聲,便徹底的迷失了。

夜寂靜如水,風徐徐吹來,風吹葉落嘩嘩作響,偶爾伴隨著幾聲輕吟,宛如一曲江南小調,或柔美、或哀怨、或歡快,卻又綿綿不絕。

玉泉山位於京城的西北郊外西,五六裡。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東麓的支脈,在“山之陽”,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

因這裡泉水,“水清而碧,澄潔似玉”,故此稱為“玉泉”。明初王英有詩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音零)不與眾泉同”。這座山也因此稱為“玉泉山”。但京城的百姓都稱這座山為寶山,之所以有這種說法,自是大有原因的。

在百姓的眼裡,玉泉山是寶山,當然是延續了幾百年的傳說,說是在前朝的時候,這玉泉山還是一片沼澤,人們只能在山邊種上幾塊薄田度日。一到夏天,就能看見湖裡噴出老高的水柱,都說這裡是個海眼。

後來有個守北京的官,想為百姓做件好事。他動員四周的百姓擔土抬石填海眼,想把這個水窪地填平。一連填了三年,堆成個小山頭,可是海眼仍然沒填上。有一天,大家正歇著犯愁,只見工地上來了一個黑鬍子老頭,挑著鋦鍋的擔子,一身青布褲褂,白邊千層底鞋,裡邊是件月白汗衫。他見人們唉聲嘆氣,就問:“你們這是怎麼了?幹麼都這麼發愁?”人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頭聽了說:“是啊,我倒有個主意。”大家聽老頭講他有主意,可高興了!這訊息像長了翅膀,立刻傳到工地總管的耳朵裡。總管立即來見老頭兒。一看這老頭,外表平凡,可精神卻不平常,雖不似神仙下凡,可也叫人肅然起敬。於是總管很敬重老人,並向他講了三年來治水的過程,老人聽後說:“你給我招來一千個棒小夥兒吧?”總管說:“行!行!別說一千個,就是您老需要一萬個也不難呀!”老人又說:“你能找人幫我造一千份我挑來的這種傢什嗎?”總管說:“中!半個月內保準齊全。”老人說:“好!現在所有的人跟我上山,在山上修個‘饅頭’。”於是,他在海眼北邊的山頭上丈量了尺寸,就修起土“饅頭”來了。半個月後,總管帶著一千名小夥子,每人擔著一份鋦鍋的傢什來見老人。老人笑呵呵地說:“每二百五十人一組,東南西北各自分開,生起風爐化鐵吧!”人們分頭化起了鐵水,夜晚映得漫山通紅。七天時間過去了,在老頭的指揮下,人們從四面把鐵水向土饅頭頂上潑去,於是,一個巨大的鐵鍋造出來了。可惜還差一爐鐵水,結果鐵料沒了,鍋沿有一缺口,沒鑄成。老頭說:“算了!咱們大家一齊使勁兒從北往南把鍋翻過來,聽我喊號子一齊使勁!”人們果然從北一使勁兒掀起大鍋,只見巨大的鐵鍋仰面朝天翻了過來,順著山勢向南滾去。黑鬍子老頭上去趁鍋未翻穩的當兒,飛起一腳,鐵鍋順勢又翻了一個身兒,不偏不歪正扣在海眼上。人們為了把大鍋壓住,在鍋上蓋起了這座七級玲瓏寶塔。當海眼被壓住之後,大家在工地上到處找那黑鬍子老頭,可怎麼也找不見了,人們這才知道那是魯班師傅“顯聖”。有人說:“可惜這鐵鍋沿兒少了一塊,要是不少這塊兒可有多好。”不久,人們發現,從這缺口往外滲出一股清泉,像玉那樣潔白透亮,又清涼又甘甜。這股泉水便成為附近的水源。在這股泉水所流過的地方種出的稻子便是有名的“京西稻米”。人們吃著那油光柔軟、香噴噴的清水稻的大米飯時,都想起魯班師傅幹活考慮得多麼周全!把後世子孫的幸福都想到了。從此,人們就把這山泉叫“玉泉”,管寶塔山叫玉泉山,把鑄鍋的山叫鍋山。也就打這時起,這裡水退泊幹,成了一大片平原,這自是百姓的說法,在官家的眼裡,這座山山勢為西北走向,狀如馬鞍,縱深四百丈,東西最寬處約一百四十丈。山中奇巖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風水寶地一說,最為他們津津樂道的便是元大都的修建,據說修建元大都的 劉秉忠、郭守敬師徒二人本對此地不滿意,奈何元世祖忽必烈對此地很滿意,著手二人修建,二人不得不為止,但北京山勢既定,且水流不夠。二人迫於壓力,不得不引地上、地下兩條水脈入京城。地上水,引自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經太平橋--甘水橋--周橋,直入通惠河,因水來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脈,也是來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恆定,後來成為皇宮祭祀“龍泉井神”的聖地,自此後玉泉山寶山之名不脛而走。

這樣的一座皇家園林,自不是尋常人能進去的,大明遷都北京城後,進去過的官兒也不過七個人而已,第一個是明永樂年的大才子解縉,據說永樂三年,永樂皇帝因立誰為太子而煩惱,便尋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最後朱棣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國本這等大事得以順利解決,永樂皇帝很高興,便在玉泉山設宴獎賞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期間胡廣作詩:“玉泉之山下出泉,泉流樹色鏡中懸;卻帶西湖連內苑,直下通津先百川。”解縉詩曰:“笑指蓬萊石,春桃幾樹花;仙潭馴白鹿,童子戲金沙;一榻居士室,三車長者家;憑君磨素壁,重過賦青霞。自此玉泉山這座皇家莊園名揚天下,官家人莫不以為進此莊園為榮,但多年來,也不曾見人進去過。

比起莊園的森嚴冷清,離莊園不遠的街道可就熱鬧非凡了,此處是天子腳下,算得上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段,隨著西洋順利海航,來京城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商人住不起京城最繁華的房舍,但做買賣卻是門兒清,這裡人多熱鬧,買賣也是最好做的,所以這這些外國的客商以帶來的香料、藥物賣給中國官僚,再從中國買回珠寶、絲織品和瓷器等。因此,這條街道中有許多外國商人開設的店鋪,如波斯邸、珠寶店、貨棧、酒肆等。店鋪一多,人也就多了,京城許多官家的老爺也時時來這裡走走,如此一來,吸引了大量伴隨官家而展開的商業,各種高檔的貂皮、狐皮、平機布、棉花、酒、寶石、金珠、藥材、犀象等,比起這些,最吸引人的還是沿著街道兩旁修建的醉紅顏,醉玲瓏兩家勾欄,因這裡的老鴇子眼光獨特,手段新穎,購買了大量的西域女子,其中還有不少隨著西洋諸國前來的女僕,這些女子比起大明江南女子的婉約含蓄,她們更是大膽火熱,自兩家勾欄開張以來,這裡嫣然成了整個街道最熱鬧的地方,每日天色剛剛擦黑,剛剛下了廟堂,退去了官袍的官老爺便從四面八方趕了過來,各種呢喃小轎、馬車、騾子都擁在了門前,店家的姑娘也不含糊,堆著笑容,唱著曲兒便迎了上來,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這裡是夜夜笙歌不斷,日日絲竹聲聲,已是紙醉金迷的最佳去處。

此刻,醉玲瓏的一處上等的廂房裡,剛剛走進來了兩個客人,為首的一人約莫五旬上下的年紀,生得虎背熊腰,一臉的絡腮虎鬚根根如銀針,一雙漆黑的眸子大如牛,看著著實有些嚇人,跟著身後的是一個年級的小夥子,若不是少了一臉的虎鬚,兩人幾乎沒有分別,這樣的兩個人,實在太過吸引人,而且兩人身上的服飾與漢人有些不同,一身棕色長袍肥大,袖長,與漢人的溫爾爾雅的服飾是大大有別,這樣兩個怪異的人,老鴇子起先不太樂意讓他們進來。(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