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飽受富戶退田影響的米價,再一次攀上了新高,五兩一斗的米價,絕對是開大明六十年來最新高,不僅如此,南鋪的票卷也再一次成了搶手貨,短短幾日的功夫,愣是售出了三千多張,雖說不如大雪災的輝煌,但來日方長,他相信只要水災,春荒還在,南鋪的商卷將會再攀新高,因為比起其他票卷,自己南鋪的票卷是唯一經受了大雪災,水災、春荒三重災難而屹立不倒的票卷,而其他的票卷或多或少有些影響,就拿名聲最好,最為響亮的萬福記餅卷,先前不是因為無法滿足百姓的兌換而被迫停產了麼,後來雖不知為何又開始製作,但在餅卷的發行上,據說只出不進,已大不如從前了,非但如此,他這個蘇幫的商會會長也不是白當了,利用商會的便利,他成功的吸收了各大商鋪的票卷,然後利用南鋪建立的絕對信任度,愣是將這些票捲髮了出來,這種空手道白狼若是就此錯過,老天爺不會答應,這是他沈家崛起最好的時機,積攢沈家人幾代的心血,他豈能放過,事實上他的眼光很準,手段也運用得體,短短半年不到的功夫,他便憑著米價,憑著這些票卷整整積攢資產鉅萬了,當然了比起祖上 “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還是有些差距,可這個目標也不是不能透過努力實現的,至少眼下他沈衡有這個底氣。

這份底氣除了來自他斂財的手段之外,更多的是來自他置辦的田產、房產,店鋪,短短數月比起南京的那會兒足足長了一倍不止,資產的累積,讓他開始嚮往了對住處的追求,他嫌先前的住處不夠優雅,命人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園內清溪縈迴,水聲潺潺。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端是十分優雅無比,單是這些他尚未不滿意,竟不顧年過七十的身子,親自用絹綢茶葉、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的金碧輝煌,宛如宮殿,儼然是蘇州第一家的氣派。

與這座莊園的東側則是沈老爺子最新的住處,這一處經過他反覆琢磨,經過數月的佈置,總算是合乎他的心意,院子並不大,總共只有一大一小一間半,坐北朝南。小軒兩側各是一個小天井,沈老爺稱“蟹眼天井”,分植海棠和天竹。天井有小洞門與軒前院子相通。院內僅海棠二本,翠竹一叢,與瘦漏的太湖石一起,依著南牆白壁,不忍落筆的樣子。而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成海棠花紋的鋪地,卻早已筆墨恣意了。不知何時,軒內建著一古琴,很少有人會彈了,偶爾不懂事的小孩會好奇地撥弄幾下,少不了被府上下人呵斥幾句,但孩子不以為意,嘻嘻笑笑而去,憑空給這座院子添了幾分生氣,蘇州有一個方言,在形容雖地方狹小然清淨不受外擾為“塢逸”,這等方言,原本只是世人說說笑笑,當做假意隨音罷了,卻不想沈老爺子卻是極喜歡這句話兒,愣是弄出了海棠春塢做了院名,不得不說這詩一般的名,竟與這院子十分的吻合,四個字兒經過能工巧匠之手,嵌於院之南牆,磚書卷式磚額,造型別緻,讓人走進來情不自禁的端詳一番,與石刻相比,院內的海棠才是正角兒,佈置於院落四周的數株海棠,初春時分萬花似錦,嬌羞如小家碧玉秀姿豔質,頗有超群脫俗之態,每日沒少吸引路人的惦著腳尖,伸長脖子看上一看,這也是每日沈家熱鬧非凡的所在,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聞花香而動,或是提筆謳歌,或乾脆鋪開筆墨紙硯,潑墨而舞,不過花開的幾日的功夫,沈老爺子的書房便多了厚厚一疊的畫卷,詩卷,雖多是即興而作,但也不乏驚豔之作,但沈老爺子志不在此,畫卷,條幅堆積如山,卻從不去看上一眼,他更多的時候,讓人搬上一張湘妃竹榻,擱在幾株海棠樹下,一杯清茶,一碟松子糖,玫瑰瓜子仁,就著鮮花酔飲三月的陽光安詳躺了下來,一卷透著墨香的古籍,被他抓在了手中,氣息輕輕一吐,便大聲誦讀了起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聲音起先還能保持著固有的節奏,才一篇文章朗誦完畢,那聲音便小了許多,再後來聲音似有似無,跟著鼾聲四起。

庭院鋪地用青紅白三色鵝卵石鑲嵌而成海棠花紋。院內茶几裝飾圖案均為海棠紋樣。處處有景點題,庭院雖小,清靜幽雅,的確是一個讀書睡覺的理想之地。

也不知睡了多久,與院中傳來一陣嬉笑聲,跟著一個婦人帶著一個孩子走了過來,那婦人約莫六旬上下,一身素雅的藍衫,手中挎了一個籃子,緩緩而來,雖說已是耳順之年,卻是面容嬌好,額頭眼角雖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其風韻還在,看得出年輕的那會兒是個難得的美人。身旁的孩子,不過是七八歲的年紀,一雙漆黑的大眼珠子骨溜溜地一眨眨,有些好奇地看著四周的景色,碰上好看的少不了要指指點點一番,如對面的閣樓四周,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一幅動人畫卷,那孩子忍不住賣弄一番,搖頭晃腦的將自己新學的一首詩大聲念了出來:“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閒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女嫁常遲。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剛唸完,便挺著胸脯,仰著頭對那婦人道:“奶奶,你聽聽,阿錫這詩兒念得可好?“

那婦人笑顏逐開,宛如一朵盛開的桃花,透著歲月留下的嬌豔,衝著那孩子用力的點了點頭道:“好,好,阿錫讀書用功,等將來長大了,就去科舉,也給咱們沈家中個狀元做做?“

那孫兒聽了這話兒忽的嘴角一撅,道:“我才不當什麼狀元呢?“

那婦人微微楞了一下,面上神色卻未變,依舊笑著問:“我孫兒這麼好的學問,不做狀元做什麼?“

那孫兒忽的將胸脯一挺,朗聲道:“孫兒要做就陶朱公,壯大我沈家門楣?“這樣的豪邁之餘,從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嘴裡說出來,若是尋常人家少不了一陣歡喜,可這婦人微微一厄之餘,那張臉上卻是露出淡淡的憂傷之色,嘆了聲道:“天下能人不少,孫兒為何要做這陶朱公呢?“

那孫兒稚嫩的臉上,洋溢著幾分自豪的神情,大聲道:“爺爺說了,我們祖上本是天下第一商,沈家男兒本就是天下第一的人物,只因祖上想以自己的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因此得罪了皇帝落了一個流放的下場,咱們沈家才被世人瞧不起的,爺爺還說了,那陶朱公是個比爺爺還要厲害的人物,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這天地間最絕頂的人物,什麼讀書人都不及他,孫兒要做就做這天地間最絕頂的人物,當然得學陶朱公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番話兒從一個六七歲得孩子口中說出,的確讓人感到驚喜,但那婦人面上看不到半分的驚喜,反而有股淡淡的憂愁,望著那孩子稚嫩的臉蛋輕輕嘆了聲,幽幽的道:“學什麼不好,偏偏就是從商呢?沈家已因這個”天下第一“陷入幾代人了,難道還不夠,還要再陷進去麼?”這話兒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對那孩子說。

那孫兒不過是六七歲的孩子,雖在讀書上早慧,可畢竟不能理解大人的憂愁,聽婦人自言自語的半天,卻聽不明白,仰著一張稚嫩的臉蛋,奶聲奶氣的問:“奶奶,你說什麼呢?“

那婦人忙道:“奶奶沒說什麼?“

“不對,我剛才聽你在說話呢?“那孫兒似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人,執意否認。

那婦人到了這會兒才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那雙清澈見底的眸子,看著眼前孫兒洋溢著生活的滿足,看了一會兒才柔聲道:“奶奶說啊,阿錫聰明著,這麼長的詩詞都會背下來,奶奶這麼一把年紀了還不會,將來啊做個狀元就好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