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西洋之行是禍國殃民之舉,楊士奇也不會答應,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六下西洋,其壯舉舉世無雙,足以比得上秦始皇修築長城,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了,但這兩朝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秦朝二世而亡,隋煬帝更是死在運河上,可大明不斷沒有這種禍端,甚是西洋之行,還幫著應付了永樂的幾次大手筆,單從這一點上看,西洋之行就不是禍國殃民之舉了,再說了作為當年的西洋之行的見證者,早在西洋之行前,重開了市舶司,透過西洋之行,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在歐洲國家價格暴漲,而轉運東方貨物的“馬六甲航 線”,更是一片忙碌,可極是如此,大明依舊是透過“朝貢貿易”。隨著國力的衰退,朝廷已不堪“朝貢貿易”的負擔。一面是市舶司管理鬆弛,外國朝貢使團往往違反規定,帶來超過限額的貨物進行交易,為了“面子”,明王朝基本都是照單全收。“朝貢”的越多,大明賠本也就越多。同時從永樂末年開始,土地兼併嚴重,國家田賦收入連年銳減,朝貢貿易也就越發力不從心,如此重重給了天下人罵西洋之行的藉口了。“

“當然不是!下西洋最頻繁的永樂時期,我大明各種大型建設不斷上馬,建北京城、建紫禁城、營建昌平皇家陵園,建武當山、建大報恩寺、五次出兵北元、修繕長城、疏通南北大運河,無一不是全國性的大工程,若不是下西洋帶回來的好處,單靠朝廷的那點稅收,只怕難以應付?“

楊崢道:“可不是麼,永樂年六下西洋,我大明百姓充實,府藏衍溢!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後,國家幾乎沒有什麼重大工程,國家的財政反倒是捉襟見肘,處處為難。這樣的壯舉為何行不得?“

楊士奇道:“你也知道,這是祖宗規矩……?“

楊崢道:“難道就為了一個祖宗規矩,而讓我大明戶部捉襟見肘,處處為難,堂堂天子,五年還過不上一次生日麼……?“

楊士奇道:“話雖如此,廢除海禁可是國家大事,涉及海岸邊防,皇上豈能草率決定?況且海禁是祖訓,多數大臣不會同意?“說到這兒,楊士奇頓了頓,看了一眼楊崢,道:”我不怕跟你說了實話,老夫雖知道這西洋之行,並非如士林所言乃禍國殃民之舉,可讓你讓老夫答應皇上開海禁、再下西洋,老夫是絕不會答應的?“

“這是為何?”楊崢急道。

楊士奇道:“海禁一開,海盜、倭寇便會橫行,我大明剛剛陳平,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應付他, 若不能壓制他們,沿海的情勢勢必會是一片混亂,如此對我大明又何好處?”

楊崢輕輕嘆了聲,道:“ 片板不許入海”的禁海令,不過是當年洪武爺為了對付張士誠、方國珍的威脅罷了,當時我大明最主要的威脅來自逃往蒙古的元朝殘餘勢力。洪武爺將重點軍事力量放在北部邊疆,防衛和追剿並重。而東南海疆的反抗勢力威脅在其次,輕重緩急的選擇,使得當時對於東南海岸線上的敵對勢力,只採取防守政策,這也是洪武爺爺禁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時過境遷,祖宗的規矩,適合的是祖宗的疆土,未必適合眼下,小弟一直覺得楊大哥見多識廣,必不會與那腐儒一般只會抱著祖宗規矩這張大旗,做些有害無益的事情,可如今看來楊大哥也不必如此,為了所謂的祖訓,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著實讓小弟失望的很,前兩日的朝會,楊大哥想必還記得,堂堂戶部不足八十萬兩銀子,就算今年應付過去了,明年呢,後年呢,我大明難道年年就以這麼點銀子應付麼,堂堂皇帝難道就過不開一個生日麼,這還不說碰上一個災年,碰上一個戰事,如今蒙古人勢頭日盛,對我大明虎視眈眈,哪一樣不是要銀子,不開海禁,不下西洋,銀子從何而來,變或許會錯,可不變難道就一定不錯麼?未必見得,說句大不敬的話兒,成祖爺本是一個藩王而已,若守著祖宗規矩,又何來靖難之役呢,可見變有時候才是出路,如今的大明形式,楊大哥肯定比我看得更清楚,想要充盈國庫,想要打造一個強大的大明,需要巨大的財富,而開海精,海上貿易就是壯大我大明唯一的出路!”

楊崢今日來是摸準了楊士奇見識不凡,凡事以國事為重,才敢來請他幫忙,沒想到他也不同意自己廢除海禁。如果連楊士奇這樣開明的大臣都不同意,那明日的一戰,未必就幾分勝算,所以最後這一番話兒,語氣不免重了幾分。

楊士奇臉上神色陰晴不定,也不知在想什麼。

楊崢也沒催他,如他所說,廢除海禁可是國家大事,涉及海岸邊防,需要慎之又慎。

沒人說話,書房裡立即便的安靜下來,楊爭光不急不躁的喝著茶湯,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功夫,才聽得楊士奇輕輕嘆了聲道:“此事就算老夫應允了,群臣未必肯答應,你做好了準備麼?“

一聽這話兒,楊崢頓時面上一喜,這話兒聽得含糊不清,但瞭解楊士奇的楊崢立即聽出的話中的鬆動之意,只要能鬆動,凡事就好商量了。

“隨時準備拋頭顱,灑熱血!“楊崢玩笑的道。

楊士奇被他的話兒逗得一笑,道:“你啊,你讓我說你什麼好,不過讓皇帝開海禁而已,弄得跟打仗似的?”

楊崢道:“可不是打仗麼!今日楊大哥這裡是第一仗,明日就是第二仗,若楊大哥都不支援小弟,那明天群臣又怎麼會支援的小弟呢?“

楊士奇盯著他看了看,道:“你真要勸說皇上開海禁、重下西洋?”

“什麼勸說皇上,明明是勸說你們這幫老頑固好不好?”楊崢心裡嘀咕了聲,面上卻用力的點了點頭道:“海洋是大明最大的財富,不開海禁豈不是可惜的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士奇點了點頭道:“話雖不錯,可重下西洋,若還是走到朝廷貿易,就算老夫答應了你們,也未必可行?“

楊崢立即明白了楊士奇的擔心,按照永樂年的鄭和六下西洋的規矩,大明為了安撫和籠絡其他國家,於是又有了“朝貢貿易”,即允許其他國家以官方名義帶一點商品過來,然後在中國換一點東西回去。來華的人員、時間、所帶的商品品種和數量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這其實已經不是什麼貿易了,因為其本身全無經濟意義,尤其從經濟價值上分析,中國完全是“虧本買賣”,別人“朝貢”的東西值不了多少錢,而我們的“賞賜”卻格外豐厚,這就是所謂的“厚往薄來”。用朱元璋的話說,那些不知禮儀的小國既然萬里迢迢地來進貢,誠心表示傾慕,那麼我們在賞賜的問題上就不要斤斤計較,“以示朝廷懷柔之意”,如此一來,不要說楊崢讓大明戶部充盈的鬼話難以實現,就是大明文官各方背後的商家,也難以從中獲取的好處,沒了好處,他們憑什麼要答應下西洋之舉……?“

這話兒雖有些含蓄,但楊崢是什麼人,哪裡聽不出來,心頭暗笑:“好你個老狐狸,說了半天,什麼祖宗規矩,不過沒看到好處吧了?“

見楊崢看著自己,楊士奇面上一熱,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海禁之所以難開,西洋之行之所以重啟,不是我大明沒這個本事,而是天下百官為了一個“利“字在作怪,若楊小弟能解決了這個“利”字,所謂的祖宗規矩不攻自破,你可明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