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如今天下看似太平,人稱永樂盛世,但靖難所牽連的流徙尚未歸鄉,戰爭所導致的瘡痍尚未恢復,百姓仍然為溫飽擔憂。陛下仁義為懷,敢於糾正成祖皇帝的錯誤,實乃難得,身為臣子,的確應該多多扶持!“楊士奇話音一落,楊榮接過話頭道。

黃淮見兩人明明明白了自己話中所指,偏偏給自己打馬虎眼,心有有些不悅,皺了一下眉頭道:“這些我當然知道,若非明白這些人當年是被冤殺,今日皇帝早朝時為方孝孺等人平反,我豈能不說話,我是在想,皇帝最近一些舉動著實有些奇怪,想問問皇帝這麼迫不及待的做這些舉動之外,是不是想做什麼大事?“

楊士奇道:“黃大人怕是多心了吧,皇帝素來寬厚仁慈,不過是做了些平反的舉動而已,還能做什麼大事情?你啊,不要胡思亂想了?“

黃淮哼了聲,道:“那可未必,皇帝若當真只想給方孝孺等人平反,那撤兵安南,停止下西洋,取消了邊境的茶、馬貿易,並停派去雲南和交趾(安南)的採辦黃金和珍珠的使團作何解釋,我看皇帝絕不只是平反那麼簡單?“

蹇義與金幼孜相視一望,心頭各自一動,皇帝這些天的舉動,他們不是沒察覺到,只是沒深想,此時聽黃淮這麼一說,似有所悟!

金幼孜沉吟了片刻,見夏元吉自進來一言不發,忍不住道:“夏大人你是戶部尚書,依你看皇帝這麼做,是不是在收斂國庫?“

夏元吉是洪武年間中舉,被推薦入太學。適逢朱元璋挑選太學生充實朝廷,夏原吉被選中抄寫文誥。同去的太學生對抄抄寫寫不感興趣,在房內嘻笑喧鬧,只有夏原吉正襟危坐,一絲不苟地抄寫。朱元璋對他十分賞識,破格提拔他擔任戶部四川司主事,從此,夏原吉在戶部任職。

永樂後,被朱棣任戶部左侍郎,旋與蹇義一道官封尚書,共同制訂賦役制度,夏以民為重,對國計民生提出多項建議,均為朝廷採納。永樂四年,夏原吉主持戶部,奏請裁減冗員,平均賦役,嚴格執行鹽法、錢鈔等制度,以便商民;清理倉場,廣加屯種,以富國庫。有關戶口、庫存、田賦盈虧資料等,都心中有數,每當成祖詢問,對答如流。他雖為國家“財神”,但為人清廉,永樂十九年直言諫阻,成祖發怒,將其囚禁並抄家,次年,成祖遠征漠北,以糧盡退軍。接著連年軍事失利,退到榆木川,成祖憂勞成疾,悔不納忠言,以左右說:“夏原吉愛我”。成祖死後三日,太子親到監獄,泣訴噩耗,請夏出獄,共議國事。對其頗為敬重。

聽金幼孜當頭一問,微微愕了一下,皇帝最近的舉動,的確是減少了國庫的支出,光是撤兵安南,阻止鄭和下西洋,就盛夏了一筆不少的銀子,他原以為皇帝生來性子如此,便也沒在意,如今想來皇帝自登基便急著收斂國庫,的確不像是性子勤儉那麼簡單了?“

“皇帝登基便收斂國庫,到底是想做什麼?“夏元吉也有些明白了。

黃淮嘆了聲道:“若是我沒猜錯的話,皇帝是要遷都了?“

“遷都——?“金幼孜、夏元吉吃了一驚,同時喊了出來。

黃淮猶豫一下道:“我在就聽說皇帝喜歡南方,當初永樂皇帝議遷都的時候,聖上還是太子之時,便多有反對,只是本來就不討永樂皇帝歡喜,地位不穩固才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如今聖上登基為敵,我大明一朝,經洪武,永樂兩朝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四方安定,此時遷都群臣必然紛紛響應,所以才有了種種舉動。“

楊榮道:“遷都南京,這可不是小事,聖上剛剛登基,根基未必穩固,未必會這麼做,黃大人是否多慮了!”

黃淮哈哈笑道:“楊大人,我本也沒這麼想,只是皇帝最近的舉動太過奇怪,成祖皇帝所作所為中,聖上一一改正,唯獨剩下《永樂大典》與遷都一事尚未做出表示,《永樂大典》乃文化之舉,聖上若由此意,只需召集人才便可著手,用不著如此收斂錢財,唯獨,遷都所需要的是大量的錢財,人力、物力,缺一不可,所以聖上才執意撤兵安南,禁止鄭和下西洋!其目的便是為了遷都做準備!“

黃淮還要說下去,就在這時,聽得太監聲音傳來:“皇上擺駕東暖閣!“

話音一落,被太監攙著的朱高熾一臉笑意的走了進來。

黃淮等人急忙起身,躬身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朱高熾擺了擺手道:“這裡是暖閣,朕也脫了朝服,就不用那麼多禮了?都坐下吧?”

眾人道了聲謝,各自坐了下來,早有宮娥送上茶湯,點心。

艾窩窩、 糖卷果、芝麻酥糖、薑絲排叉兒、 糖耳朵、 麵茶、饊子麻花擺了不少,朱高熾身子胖,容易餓,每日早朝後,需要準備些點心在身旁。

朱高熾坐下喝了口茶湯後,掃了一眼眾人,眼裡忽有了些晶瑩的東西跳動,當年的場驚心動魄的鬥爭之中,無數人都認為他不可能坐上皇位,便是當朝的駙馬都不看好他,無數人背叛了他,背離了他,但只有他們始終在他身旁,無論是他是世子,還是太子,還是今日的皇帝,他們忠實地跟隨著他,不離不棄,數次挫敗了朱高熙的陰謀,最終讓朱棣改變了主意,傳位與他。

他的這個皇位,大半的功績是眼前這些人的,沒了他們,今日的皇位上坐著的怕是朱高熙了。

往日如風一般在他的腦海裡吹動著,望著眼前的眾人,一股暖流在他心底湧起。

^^^^^^^^^^^^^^^^^^^^^^^^^^^^^^^^^^^^^

朱高熾注視著眼前的六人,輕輕的吐了口氣,語帶嗚咽的道:“昔年,朕監國二十年,不斷有小人想陷害與朕,無論時局之艱難,形勢之險惡,心中之苦,諸位都於朕共同承擔,幸虧父王英明,才讓朕做了大明的皇帝,說起來,朕能有今天,諸位愛卿功不可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往日的一幕一幕讓朱高熾心中感動,感觸良多,說著說著竟流下了眼淚。

場上眾人也多有感觸,當年的那場戰場,歲不是上戰場,卻絲毫不遜色與戰場,無數人倒下了,又有無數人站起來,正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站起來,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有了大明的繁榮昌盛。

場上眾人也泣不成聲,楊士奇嗚咽的說道:“先帝之明,也是被陛下的誠孝仁厚所感動的啊。”

“正是!正是!“

“嗚嗚——?“

東暖閣內,一片哭泣之聲,引人感動。

“真是的,我們哭什麼?如今聖上得以繼承大統,陛下仁慈寬厚,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登基數月,便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撤兵安南,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我大明走向繁榮昌盛指日可待,我等能侍奉陛下,實我等之福啊?”黃淮抹著眼淚道。

楊士奇一笑,道:黃大人說得極是,陛下寬厚仁慈,愛民如子,實乃我大明之福,百姓之福,只要陛下能一如既往,當年的那些苦楚又算得了什麼呢?“

朱高熾深情的望著眾人,用力的點了點頭道:“諸位愛卿放心,朕絕不會辜負諸位愛卿的希望!“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經過這麼一鬧,東暖閣的氣氛除了一絲淡淡的憂傷外,倒也融洽了許多。

黃淮是個急性子,心中可藏不住事,擦了一把眼淚,拱手道:“皇上,請恕老臣獨膽問一句?“

朱高熾對黃淮極為看重,聽他語氣鄭重,忙正色道:“黃愛卿請說?“

黃淮咬了咬牙,略一沉吟道:“老臣敢問皇上是否有遷都之舉?“

此話音一落 楊士奇,楊榮、楊搏、夏元吉、金幼孜紛紛扭頭,看向了朱高熾。

朱高熾並沒有立即答話,而是看了一眼眾人,輕聲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呢?“

朱高熾的聲音不大,但傳達的意思是最清楚不過了,皇帝確實有遷都之舉。

對於北京,朱高熾登基時起,就有遷都之意,他設南京為守備,並派他信任的將軍和宦官去指揮,這一切一切的舉動,無不是在為遷都做準備,他對父王北征不感興趣,也不喜歡北京,在南京監數十年,熟悉南京的情況,那裡才是他的所在,只有回到了南京,他才能大展拳腳,所以他對遷都,極為動心。

暖閣裡一陣沉默後,朱高熾又道:“朝廷中至少七成官員都是南方人士,想必也想念家鄉,若是朕遷都,諸位愛卿覺得可行麼?

“皇上,遷都茲事體大,不可兒戲,成祖皇帝當年以北京為都城,乃是天子守國門之舉,此舉甚得人心,陛下登基不足數月,便要行遷都之舉,怕是引起群臣反對啊?“黃淮想了想道。

朱高熾眉頭微微一皺,看了一眼楊士奇道:“楊愛卿,你對朕遷都之舉,意下如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