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玩具是漢族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宋代的宴幾演變而來的,原為文人的一種室內遊戲,後在民間演變為拼圖板玩具,它本來的面目是「燕幾圖」,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几,引發這個點子的人是北宋進士黃伯思,他先設計了六件長方形案几,於宴會時能視賓客多寡適當調整位置,隨後又增加一件小几,七件案几全拼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分開組合可變化無窮。已和現代七巧板相差無幾了。

到後來,明朝戈汕依照「燕幾圖」的原理,又設計了「蝶翅幾」,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而組成的,拼在一起

是一隻蝴蝶展翅的形狀,分開後則可拼成出一百多種圖形,足以排悶破寂,算得上是一種高難度的遊戲之一。

而楊崢製作的這塊七巧板,則古人有些不同,他將正方形切割為五個小勾股形,將其拼湊成各種事物圖形,如人物、動植物、房亭樓閣、車轎船橋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進行比賽。利用七巧板可以闡明若干重要幾何關係,其原理便是古算術中的“出入相補原理”。這樣一來,可以利用七巧板教導小朋友辨認顏色,引導小朋友領悟圖形的分割與合成,進而增強小朋友的手部智慧、耐性和觀察力。亦可用以說故事,將數十幅七巧板圖片連成一幅幅的連貫圖畫,即可當漫畫般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先拼出數款貓、幾款狗、一間屋,即可說出一美妙動人的故事,可以說絕對是一款好玩具。

他還怕一件七巧板太過單調,特意製作了一個風車,看起來還不算太寒酸。

帶著禮物出了府門,便往宮中趕去,由於是皇帝請客,京城凡是是五品以上的官兒都要去赴宴,所以這一路上,沒少碰上什麼同僚,不過看人家,不是藍妮小轎,便是緋色大轎,就是那些官職比不上自己的,也弄了一頂轎子坐坐,再不濟也有一匹高頭大馬,似自己這樣走路去皇宮的,他還是頭一個。

不過他到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平的,按照他現在翰林院掌院,神機營左軍參將,正三品的官兒,按照規矩,可以坐上一頂八抬綠呢官轎,隨行的護衛,也可以舔上四個,按照規矩,這種就算是在洪武年,也算是得體的,但規矩是規矩,須得量力而行,一來朝廷沒這個規定,二來,養這麼幾個人,可不是一筆小的開支,雖說從彭家開始,他就賺了不少銀子,可比不要的浪費,他還是不想浪費,再者,沈豔秋的那番話兒也不是沒道理的,他年紀輕輕就位居高位,早已被人看在眼裡,若是太過高調,必然引起不少人不滿了,他雖不怕,可也不敢不小心,所以從來京城的第一天起,他就秉著為人低調些總沒有壞事,再者自己還沒到走不動的哪一步,側著年輕在這京城裡多走走,多看看,所可比坐著官轎子,做官家老爺有趣多了。

正低頭急行,忽聽得一個聲音道:“楊小弟,楊小弟是你麼?”

楊崢順著聲音一扭頭就看到一頂八人抬藍色的大官轎,急速走了過來,楊士奇掀開窗簾的一角,衝著他喊道。

楊士奇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如今你內閣閣臣,當朝一品官兒,這種規格並不算壞了規矩,可見人家也是低調行事。

“這也能碰上你,楊大哥不會是故意跟著我吧?“楊崢打趣的道。

楊士奇讓轎伕停了轎子,掀開了簾布翻了一個白眼,道:“你以為你是黃花大姑娘麼,老夫還用跟著你,這不是進宮赴宴麼?“說著看了一眼楊崢道:”你如今也是三品官了,怎麼連頂轎子也不坐,這不是丟我大明一朝的臉麼?“

楊崢道:“這叫什麼話兒,不坐轎子就給大明朝抹黑了,我要是坐上木牛流馬,是不是就給朝廷長臉了?”

楊士奇倒也不計較,哈哈一陣大笑道:“木牛流馬,你還別說,若是你楊小弟坐了,還真是給朝廷長臉,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坐的?”

楊崢還要反駁兩句,楊士奇卻是一擺手道:“好了,別貧嘴了,這天兒也不早了,老夫這轎子還算寬敞,你也上來作吧?“

楊崢道:“好意我心領了,這裡離宮裡也沒幾步路,我還是退著去吧,再說了,我這三品官兒,坐上你這一品官兒的轎子,怎麼說也算是違了規矩,若那個看我不順眼的再參我一本,我可有理說不清了。

楊士奇知道他說的是實話,看了看他道:“你這是何苦,堂堂三品官兒,自己給自己難受?”

楊崢道:“楊大哥,這你就不懂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可不是找罪受哦?”

楊士奇看他態度堅決,倒也不多說,催著轎子走了。

楊崢繼續靠著兩隻腿繼續往前走,約莫半柱香的功夫,宮門歷歷在望,而這個時候,轎子也特別的多,什麼綠呢、藍呢轎,四人抬的、八人抬的,兩人抬的,有帶儀仗的,也有沒帶儀仗的,有看上去威武的,也有看上去的落魄的, 整個皇宮門外,落在他的眼裡,立即彙集成了一副人生百態,原本那點不平立即去得乾淨,心道:“若不是腿著來,哪裡看到這等景象!”

不過,這一段路程他也整整走了一炷香的功夫,效力可謂不高,等日頭開始移到中天的時候,從四面八方彙集的官兒都聚集了在皇城門外,而宮門已經開啟了,從門外望去,裡面是紅毯鋪地,金銀煥彩,御林森嚴,宮娥、太監忙忙碌碌,一片熱鬧,因為沒聽到皇帝的召喚,眾官兒也不敢貿然進去,都積聚在門外說話。

楊崢因沒穿官袍,在眾多的官兒當中,並不顯眼,所以也沒人找他說話。

他斜眼瞥了一眼,場上多文官則是圍著三楊說話,武將則是圍著張輔、薛祿、鄭亨等人,文武雖不搭腔,但說的事卻是上次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楊崢沒有尾隨大軍前往,所以對於御駕親征之事所知並不多,此時聽得好奇,不免順著耳朵聽了起來,聽了片刻,也就明白了個大概。

原來雙方說了是已革晉王朱濟熿的事情,這朱濟熿是周恭王朱?的第三子,是第二代晉王朱濟熺之弟,也是第三代晉王。

洪武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生,初封昭德王,因行為不端而不受父親朱?喜愛,父親因而寵愛長子朱濟熺。朱濟熿不喜歡父親寵愛其兄,可對於父王這份偏愛,他也沒法子,唯一的結果就是耐心等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在他等的時間並不長,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晉恭王朱?去世,由世子朱濟熺嗣王位。朱濟熿作為庶子,受封平陽王,本與晉王之位無緣。但晉王朱濟熺為人寡德暴戾,在他嗣位八年的時間裡,不斷被人告發其罪過,一來二去,引起了皇帝的不滿,而這些告訐者中,既有宗室慶成等王,也有府中官校軍士匠技,唯獨平陽王朱濟熿上告較少,給朝廷留下良好的印象。有人認為這些針對晉王濟熺的告訐,都是濟熿隱在背後挑撥誘導。不管事實是否如此,濟熿是最終的受益者。濟熺在長年累月的攻訐中終於垮臺了,永樂皇帝朱棣因為他過犯太多,將他和世子美圭都廢為庶人,而封朱濟熿為晉王。

按說事情到了這兒也就該結束了,可多年的壓抑,讓朱濟熿嗣封后,驕恣暴橫的本態暴露,他先是向嫡母晉王妃謝氏下毒,更軟禁朱濟熺及侄子朱美圭,這事兒,被晉恭王宮中老媼入訴朝廷,朱棣知道了廢晉王濟熺父子被濟熿囚禁虐待十年的情況,頓時大怒,可這晉王是自己封賞的,加上當初朱濟熺父子的確對自己多有不滿,所以對此事只是低調處理,將晉王朱濟熿狠狠呵斥了一番後,再在北征途中親自召見了朱濟熺父子,見父子二人著實可憐,朱棣了動了惻隱之心,遂封侄子朱美圭為平陽王。

這個結果讓晉王朱濟熿大為惱怒,可這是皇帝的意思,他也說不得什麼,只好再尋機會報復。

但天算不如人算,朱美圭封王后,朱棣駕崩,仁宗即位,對二人不聞不問,這下可給了朱濟熿機會,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兩人彼此互相攻訐,經常勞煩朝廷出面調停,弄得朝廷多有怨言,朱高熾也覺得這叔侄二人鬧得有些不像話,下旨呵斥了機會,兩人倒也收斂不少,但好景不長,仁宗朱高熾登基不足一年就駕崩西去,而剛剛登基的朱瞻基一心鞏固局面,加上漢王朱高煦在一旁虎視眈眈,倒也將這叔侄二人忘記。

^^^^^^^^^^^^^^^^^^^^^^^^^^^^^^^^^^^^^^^^^^^^^^^^^^^^

星期五有些忙,請見諒!第二更了,還有一更,會晚點!(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