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為東徵之舉勢在必行,理由有三:其一,我大清之國威不容輕辱,若不滅此朝食,何以震懾宵小;其二,倭奴兇蠻,素懷異志,自唐以降,屢屢犯我中華之地,今掠我船隊之罪若不得懲,其氣焰必起,前明時之倭亂難保不會有重演之可能;其三,我大清水師廢弛已久,有海無防,藉此機會重整軍備,當可一舉而兩得焉,是故,兒臣以為當戰,還請皇阿瑪聖斷。”

三爺所言其實與前面諸般主戰者並無太多的不同,然則身份卻是迥異,以其皇長子之位份言戰,分量自是十足。

“陛下,臣等以為誠親王所言甚是,肯請聖上明斷!”

“陛下,臣等皆以為此戰勢在必行,還請聖上早做決斷!”

“陛下,臣以為誠親王此言乃謀國之道也!”

……

三爺話音一落,額滿順等一眾八旗都統們盡皆來了精神,紛紛出言附和不已,不多會,朝臣中也有不少大臣出面響應,主戰之聲已成一面倒之勢。

“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為此戰還須得慎重,兵危兇險,若無萬全之準備,恐於社稷不利也,還請皇阿瑪三思。”

一派主戰的呼聲中,唯獨四爺再次跳了出來,抓住機會便又扮演起了孤臣的角色。

“皇阿瑪,兒臣以為四弟之言看似有理,實則大謬也,兵聖有云:兵無常形,水無常勢,應地制宜也,所謂萬全準備,不過是空話罷了,尋常戰事有七成之把握,便已可全力而為,更遑論此番東征,我方已有八成以上之勝算,何愁不能破敵。”

三爺今兒個可是一心要將四爺打壓到底了的,這不,四爺話音剛落,不等老爺子有所表態,三爺已是毫不客氣地又將四爺之言駁斥了一番。

“八成以上勝算?呵,眹倒是好奇得很,就不知這勝算又是從何得出的,嗯?”

老爺子本心就不想戰,只是格於形勢,不好將這層意思表達出來罷了,此際聽得三爺如此說法,眉頭立馬便是一揚,似笑非笑地便開了口。

“回皇阿瑪的話,此非是兒臣信口開河,而是經計算所得,個中詳情,唯晴兒最為瞭解,還請皇阿瑪垂詢。”

三爺雖是聽過弘晴的詳細講解,然則到底不是親自演算出來的,值此大議之際,自不免擔心言語間會有所疏漏,自不敢真兒個地回答老爺子的提問,不過麼,這也難不倒三爺,但見三爺一躬身,轉手便將難題向弘晴處丟了過去。

“嗯,晴兒。”

一聽是弘晴所算之結果,老爺子心下已是有了猜測,不過麼,卻並未表現出來,僅僅只是神情淡然地點了點頭,將視線落到了站立在工部佇列最前方的弘晴身上,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不動聲色地點了名。

“孫兒在!”

聽得老爺子點了名,弘晴自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忙大步從佇列裡行了出來,疾步搶到了御前,恭恭敬敬地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爾且說說看,這勝算從何而來?”

老爺子漠然地看了弘晴一眼,卻並未叫起,而是就這麼任由弘晴跪著答話,顯然是對弘晴背後搗鼓出的么蛾子有著極大的不滿。

得,老爺子不爽了,我勒個去的,回頭一準得吃掛落,麻煩!

弘晴精明得很,只一看老爺子這等問話的架勢,又怎會猜不出老爺子這是很不滿意了,奈何在此事上,弘晴還真就沒有退縮了餘地,除非他不想改變後世那些必然會發生的慘劇,再說了,朝議都已發展到了眼下這般田地,也容不得弘晴有所退縮了的。

“回皇瑪法的話,孫兒以為戰勝之道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今,倭人殘暴,妄殺我大清子民,是謂不仁,我天朝興義師,乃以有道伐無道,故,天時在我;再,倭國雖遠在海外,有大洋相隔,看似有地利之險,然,我大清鉅艦卻可蹈海如平地,又熟知大洋之水文,破此地利易如反掌,且,我艦隊乃機動之師,倭國各處皆頻海,處處皆防,等若處處皆不防,是故,地利實也在我;至於人和,我大清上下一體,舉過同心,而反觀倭國,眼下其國之皇乃傀儡,國之大權盡在德川幕府手中,且各地之大名紛紛割據,戰亂不斷,難有齊心之可能,彼雖眾,卻不堪一擊,我大軍一到,一舉便可蕩平其國!”

弘晴早就已做好了相關之準備,此際儘管心中嘀咕不已,可回答起老爺子的問話來,卻是快捷得很,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下來,已是將大體的戰略思想表達了出來。

“就這麼些麼,嗯?”

弘晴倒是說得個慷慨激昂,然則老爺子卻顯然並不為所動,不單表示嘉許,反倒是眉頭微微一皺,略帶一絲不滿地追問了一句道。

“皇瑪法明鑑,先前所言不過大勢耳,至於我大清具體之優勢所在,且容孫兒詳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老爺子這話問得有些寒,不過麼,弘晴卻並未在意,面色平靜地磕了個頭,再次出言請求道。

“講!”

老爺子不願東征東瀛,並非是怕打輸,實際上,在老爺子看來,區區一個倭國壓根兒就算不上甚大事,舉手便可平滅了去,之所以不想打,不過是不想多生事端罷了,正因為此,老爺子對弘晴羅列出來的優勢其實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是礙於場合,卻又不好拒絕,應允的話語裡自不免就帶了幾分的不耐之意味。

“好叫皇瑪法得知,船隊此番損失雖是慘重,卻帶回了倭國之重要情報,據查,倭國共有人口約一千三百萬左右,各地大名皆擁兵自立,其中勢力最大的德川幕府約有兵力三十一萬五千,大體集中在其國都京都附近,兵雖眾,卻不精,所用之武器大體以竹矛、長刀為主,輔以部分弓弩手,火炮雖有,數量卻是不多,且基本部署於各港口附近以及城牆之上,能隨軍轉運之輕便火炮少之又少,其軍戰鬥力可謂低下,破之不難!另,有賴皇瑪法之洪恩浩蕩,工部製造庫掌印郎中戴梓經多年之研發,先已大有所得,不單戰艦所用之巨炮皆已研制成功,步兵便炮也大有改進,更有步兵所使用之步槍、機關槍等利器問世,諸般武器威力之大,實非言語所能形容,若以之成軍,只須萬餘眾,便可橫掃倭國無虞!”

弘晴是鐵了心要推動此番東征的,至於會不會惹得老爺子不高興麼,這當口上卻已是顧不得那麼許多了,一口氣便將敵我優劣勢詳詳細細地分析了一番。

“皇阿瑪,兒臣願率軍出征,不滅倭奴誓不還朝!”

弘晴話音剛落,不等老爺子有所表示,卻見十四爺已是大步從兵部佇列裡閃了出來,疾步搶到了御前,就跪在弘晴的身旁,昂然地請命了一句道。

“皇阿瑪,兒臣以為有十四弟率軍出征,必可大勝凱旋!”

“皇阿瑪,十四弟乃我等兄弟中最善兵者,有其為帥,何愁倭奴不破,兒臣懇請皇阿瑪恩准!”

……

老十四這麼一出頭,九爺、十爺立馬全都跟著站了出來,異口同聲地為十四爺搖旗吶喊不已。

“陛下,臣以為此議可行,有十四阿哥為帥,大局可定矣!”

“陛下,臣也以為十四阿哥正是為帥之不二人選!”

“臣附議!”

……

九爺、十爺這麼一動,納蘭揆敘、阿靈阿等親近八爺的大臣們也紛紛站了出來,齊齊為老十四助威不已,這麼呼啦啦數十名文武官員齊齊出頭,陣容當真是蔚為壯觀。

我勒個去的,老十四這混賬小子,還真是能抓機會!

儘管早就知曉老十四斷不肯錯過此番攬軍權在手的大好機會,可值得老十四這當口上站將出來,弘晴一時間還真不好唱反調的,沒旁的,只因老爺子都還沒說要戰呢,這會兒若是說老十四不行,萬一要是老爺子來個順杆子往上爬,徹底將出征一事押後處置,如此一來,弘晴一番苦心的謀劃豈不就全都白瞎了去,正因為此,哪怕心中對老十四橫插一竿子的做法極為的惱火,弘晴也只能是無奈地保持著沉默。

“嗯,老十四有此忠心怕不是好的,眹很是欣慰,至於掛帥麼,乃是大事,眹還得先聽聽諸般臣工的意見,晴兒,爾還有甚要說的麼,嗯?”

面對著一眾八爺黨們的群起進諫,老爺子欣慰地一笑,很是和煦地誇獎了老十四一番,不過麼,卻並未順勢將帥位交給老十四,而是轉而問起了弘晴的意見。

嘿,老爺子,算你狠,自個兒不想說的話,卻要咱來說!

弘晴多精明的個人,只一聽便知老爺子此言的用心之所在,沒旁的,老爺子對老十四也有著不小的戒心,當然了,也不乏將老十四當做繼位者候選之一的考慮在內,自是不會輕易讓老十四掌了兵權,這等隱蔽之心思自是不方便宣之於口,很顯然,這就是要借弘晴的口來唱反調了,問題是這個反調並不好唱,哪怕弘晴早已有所準備,這當口上,卻也不得慎之再慎,若不然,還真有陰溝裡翻船之可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