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德四年九月初六,仁親王弘晴與軍機大臣張廷玉聯名上了本章,言稱烏衣巷與九門提督衙門大牢兩案皆已審結,據查,皆是因白蓮教暗中作亂所致,主兇耿榮等多名嫌兇在逃,已嚴令刑部下發海捕文書,舉國緝拿,另,對涉案之順郡王弘曦、九門提督耿三飆皆提出了懲處意見,前者建議革去王爵,貶為多羅貝勒,後者擬調雲貴。帝閱之,以為可,事遂做定論,另委原豐臺大營提督赫達為九門提督,不久,又調陝西總督孟光祖回京就任刑部尚書,併入軍機處聽用,調陝西巡撫梁緒文為順天府尹,原順天府尹榮柱為禮部尚書,其餘諸大員皆不動。

誠德四年九月十九日,工部尚書瀋河、大清科學院院長戴梓聯名上本,奏請全面啟動兩條試驗性鐵路以及配套工程之建設,帝並未即刻准奏,而是下詔讓工部準備蒸汽機車之演示;十月初一,帝率諸般臣工親臨延慶州科學院分院視察,親眼目睹了蒸汽機車之試運行,以為尚有可取處,遂準了試驗性鐵路之章程,並令工部主持相關事宜。

誠德四年十月初九,鐵路佈局計劃奠基典禮在河北保定隆重舉行,仁親王弘晴、愉親王允禑、莊親王允祿等諸多權貴到場為賀,次日,蒸汽機車廠在保定破土動工,十月十五日,兩座大型鋼鐵廠分別在保定以及江蘇的江陰行奠基禮,而原京師、唐山兩家中型鋼鐵廠也開始了擴建工程,連帶著周邊數省之水泥廠也紛紛開始了擴建,再加上工部原先規劃的公路網之建設,舉國之基礎建設已達到了大清開國以來的頂峰,隨之而來的經濟拉動效應自然是極大,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不老少的問題,最為突出的有兩條,一者是投入的巨量資金難以在短時間裡見效,至於其二麼,便是勞動力出現了不足之狀況。

經多年的休養生息以及海外良種的大面積推廣,大清的人口已然過億,按說勞動力應是不缺的,更別說還有十餘萬被俘的戰俘參與基礎建設,可偏偏麻煩還真就出在此處,沒旁的,這麼些年來,大清的經濟雖是發展得極快,可小農經濟的真面目卻始終依舊,大量的農民寧可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地裡刨食,也不願到工廠或是工地上打工,往日裡依靠著城市中的富餘人口,還能支撐得住各種工廠的興建與運轉,可此番大規模基礎建設一上,勞動力不足的窘境也就此爆發了出來。

此番勞動力危機爆發得有些突然,儘管早在各項基礎建設正式開始時,便已有了些預兆,但並未引起工部諸般官員們的重視,可待得開春之後,絕大多數趁著冬日農閒出來打零工的農民歸回土地,勞動力不足的窘境便瞬間暴露了出來,除了兩條鐵路是因著呼叫那些戰俘之故,不曾受太大的影響之外,其餘大量的建設項目不得不就此陷入了半停頓的窘境,各地告急文書紛紛傳來,工部上下官員們措手不及之下,自不免為之頭疼不已,連續開了幾次辦公會議,都未能找到個妥當的應對之策,身負重責的工部尚書瀋河可就不免有些著急上火了,偏偏戶部那頭又死活不肯增撥資金,無奈之下,不得不向弘晴提出了求援之要求。

“此事本王知曉了,爾工部那頭對此可有甚解決之策否?”

雖說手握朝廷大權,也有著“尖刀”這等利器在手,然則弘晴卻也無法保證面面俱到,還真就沒想到勞動力危機會來得如此之快——有著前世的經驗在身,弘晴自是清楚資本主義從萌芽狀態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必然會因此引發勞動力危機,根源麼,自然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此,也早已有了相應的解決之道,問題是弘晴所考慮的解決之道須得有兩個根本基礎,一是他能對朝局絕對掌控,二麼,便是市場經濟已然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今,這兩個先決條件顯然都尚未達到,也就意味著原先思忖的解決之道暫時難以派上用場,要想應對眼下這等突如其來的危機,就須得另尋它策,很顯然,這並不是件容易之事,弘晴一時半會也尚未能考慮周全。

“回王爺的話,下官已召集諸般官員商議了數回,對此事已有數條建議,只是都有所欠缺,實難言穩妥。”

瀋河就是因無法拿出個穩妥的章程,這才會前來尋弘晴拿個主意的,此際聽得弘晴見問,自不免老臉微紅,頗為無奈地解釋了一番。

“哦?且說說看好了。”

基礎建設乃是大清經濟騰飛的根本之所在,那是斷然不能有失的,眼下不過方才剛開始而已,若是不能及時解決勞動力問題,後頭的鐵路佈局以及重工業基礎建設也就成了無本之源,斷難以為繼,對此,弘晴自是不敢掉以輕心,在自身思忖尚未周全的情形下,自是很想聽聽工部諸般人等對此事之見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爺明鑑,下官等商議之結果有三:一是由聖上下詔書,徵調各地民壯,此法應可在不增撥投入之情況下,滿足各項工程建設之需要,只是如此一來,各地之農務恐大受影響,非不得已,實不能為也;其二,奏請增撥銀兩,招募民壯,以滿足建設之所需,此法當可在確保農務不受大的影響,只是投入恐須得翻番,下官曾去文戶部,卻遭三阿哥嚴拒,若非王爺出面協調,此策也難有實現之可能,至於其三,下官以為或許可稍稍縮減些建設規模,先行確保重點工程之建設,其餘各省之道路、橋樑建造暫時壓後,待得農閒之際再行開工,如此一來,倒是無須顧慮人手之不足,只是各項建設之進度恐將遷延無期,上述三策各有利弊,下官等不敢遂決,還請王爺明斷則個。”

聽得弘晴見問,瀋河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趕忙一躬身,細細地將工部上下所商議出來的解決之策解說了出來。

“唔……,爾等能想出此三策,足見已是用了心了的,只是此三策在本王看來,都非良方,縱使能解一時之危,也難保證將來之虞,若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後果實不堪設想,此事終歸須得尋個長久之計方妥,本王對此雖有些思忖,只是一時尚難周全,且容本王再行琢磨一二,過幾日再做計議好了。”

弘晴靜靜地聽完了瀋河的陳述,但卻並未急著發表評論,而是默默地尋思了良久之後,這才謹慎地點評了幾句。

“是,那下官就先行告辭了。”

瀋河也知曉此事干係重大,自不敢逼弘晴趕緊拿出個解決之道來,這一聽弘晴的言語中已是微露逐客之意,也自不敢再多囉唣,這便起了身,朝著弘晴便是一禮。

“嗯,沈大人回去後還須得嚴抓鐵路之建設,萬不可出甚岔子,至於勞動力不足一事麼,就不必掛心了,本王自會料理停當。”

這一見瀋河要走,弘晴也並未多加挽留,僅僅只是聲線平和地吩咐了一句道。

“是,下官告退。”

兩條試驗性鐵路之建設都是由俄羅斯戰俘與青海各部戰俘在興建,於勞動力方面,倒是無甚大礙,只是在管理上事端多多,瀋河自不敢掉以輕心,恭謹地應了諾之後,便即匆匆告辭而去了。

還真是有夠麻煩的!

弘晴並未去送瀋河,而是獨自在書房裡默默地思忖著,心裡頭浮現出來的解決之策不少,可真要說到實用性麼,卻頗有些堪憂,一時間還真有些個頭疼不已的——身為穿越眾,弘晴自是清楚前世那個時空裡的資本主義發展史,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德等老牌列強,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期,都遇到了勞動力不足以及小農經濟的阻礙,這些帝國的解決之道幾乎一模一樣,那就是武力解決,以所謂的“圈地運動”奪取農民的土地,最後透過戰爭,擊垮作為小農經濟代表的皇家,從而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一勞永逸地解決小農經濟之困擾,這等手法無疑是簡單而又粗暴的,當然了,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得很,只是弘晴卻是斷然不會加以考慮,不說這等解決之道代價巨大,就說弘晴本人便代表著天家,又怎可能自己去革自己的命來著。

在弘晴原先的規劃中,要解決小農經濟的阻礙可以分兩步走,一是加速工業化建設,以國家的投入來達成重工業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業的近代化,個中的根基便是土地兼併,以形成規模化與機械化,從而全面解放勞動力,而這一點,不單需要時間,還須得弘晴能掌控全域性,從而將農民因失地而造成的惡果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至於第二步麼,則是鼓勵民間投資,從而產生巨大的就業機會,以吸納富餘的農村人口,最終形成良性之經濟基礎,進而穩步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之目的,若能實現這兩步,大清成為天下第一強國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的,只是規劃歸規劃,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眼下基礎尚未打牢,矛盾卻已是先行爆發了出來,該如何解決就成了擺在弘晴面前的一道棘手之難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