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沒好氣的抿了抿嘴,道:“錯在景帝,若不是他信用晁錯之言,執意削藩,那些藩王們也不會造反。你將來繼位之後,要善待你的叔叔們,你們叔侄一心,共同保衛朕給你們打下的基業,這樣以來,就沒有誰敢動我朱家的江山了。”

朱允炆低著頭,沒有說話,他心裡還是忌憚這些藩王的,尤其是像燕王、肅王這樣的強藩,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君臣之禮,一見面就“允炆,允炆”地叫他,一點都不拿他這個皇太孫當幹部。

朱元璋對這些事都了然於胸,他也明白朱允炆的顧慮,但是他還是想讓朱允炆明白,以他的能力,獨自掌握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血親之人幫助他,所以他一直都在努力調和他好和藩王們的關係,慢慢悠悠地拿出一個奏摺,扔到朱允炆跟前,道:“這是你十四叔給朕的一份情報,你開啟看看。”

朱允炆雙手拿起奏摺,小心翼翼地將它開啟來讀,越讀眉頭皺的越緊,這份情報是關於中亞的帖木兒的。

朱楧將帖木兒是為頭號敵人,對他的一舉一動自然是格外重視,早就派人將滲透到帖木兒帝國,將他的行動做了一次次彙總,寫成了這個奏摺。

朱楧在奏摺裡將最近幾年,帖木兒滅掉的國家和他軍隊的大致數量做了一個說明,可以說是滅國無數,用兵數十萬,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搞了一個蒙古人聯盟的組織,日夜想著滅掉大明,中興元朝。

所有的一切都讓朱元璋十分地憂心,雖然他滅掉元朝的過程是很簡單隨意的,但朱元璋心裡很清楚,若不是元朝內亂,窩裡鬥,他絕不可能這麼輕易地贏得天下,因此他心裡對蒙古人的勢力還是很重視的,做了皇帝之後,還是不斷地降低身價,一而再再而三的拉攏王保保,希望他能投降。

為此,還把王保保的妹妹邵敏郡主許配給他的二兒子秦王,姿態擺的相當不高,一點也沒有他在國內時的一言九鼎,雷厲風行。

因為他知道,國內的這些人不管是平民還是大臣,都奈何不了他,他不高興可以一殺殺一片,但是國外的蒙古勢力依然很強大,除了瓦剌和韃靼以外,還有帖木兒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等大勢力,他們若是真的聯合起來進攻大明,復興元朝,真的夠他喝一壺的,為此他開國之後不斷地發動北伐,希望能徹底的解決蒙古問題,讓他的後代免受這些人的威脅,只可惜沒有成功。

可以說,蒙古人的一舉一動朱元璋都很關心,因為這意味著他的江山是否能長治久安,他是一個實幹家,是從最底層一步步幹上來的,因此十分實際,他根本不相信儒家說的那一套,更不相信他們編寫的史書,彷彿只要你這個皇帝按時上下班、少搞點女人、多重用文臣、多聽他們罵罵自己你這個王朝就亡不了。

人家只要比你強就可以滅掉你,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跟你上不上班,搞不搞女人有什麼關係?

他認為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那個什麼帖木兒帝國就算沒有大明的實力強,也不會差太多,更何況他還要搞什麼蒙古人聯盟,這對大明就是最大的威脅了,比哪裡出現了水災,哪裡有幾個毛賊造反要威脅大的多。

朱元璋看著朱允炆的樣子,知道他的內心也開始擔心起來,略微地舒了一口氣,道:“允炆,若是這個帖木兒打過來,你一個人行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允炆將奏摺放在桌子上,低著頭,沒有說話,但是臉色並不是特別好看,皇爺爺這話是什麼意思,豈不是太看不起他了,憑什麼說自己打不過這個帖木兒,只要自己像書上說的那樣勤於政事,任用賢臣,怎麼可能會被打敗?

朱元璋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麼?微微地嘆了口氣,道:“元朝雖然亡了,但是蒙古人的勢力還是很大的,據朕所知,他們統治的國土面積絲毫不比大明小,所統治的人口也不比大明少,若是他們聯合起來進攻你,你該怎麼辦?”

朱允炆抬起頭,用無比堅定自信的目光看著朱元璋,似乎是在宣示他已經成年,有能力統治好大明朝,昂然道:“孫兒可以任用賢將去征伐他們,孫兒相信我大明還是有衛青和李靖的。”

“那也可能是司馬懿,是安祿山。”朱元璋加重了口氣指點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人你對他再好他也很難跟你完全是一條心。你的叔叔們雖然有人囂張跋扈,但到底是家裡人,血濃於水。你十四叔現在幹的不錯,你應該高興,萬一哪天那個帖木兒打過來了,也有他給你在前面頂著,他們兩個交戰一場,不管誰贏,都會受到不小的創傷,對你的威脅也就會降低。”

自古以來,外姓人功勞太大進而篡權的例子還是少數嗎?朱元璋對此可以說是無比擔心,外姓人若是奪了他的大明江山,可以說他的龍子龍孫們一個都跑不了。

朱允炆沒有說話,將頭又低了下去,他似乎覺得皇爺爺說的有些道理,可是那些藩王們就沒有異心嗎?他們可是老朱家的正根,造起反來更加名正言順,對他皇位的威脅就更大。根據他的一些眼線報告,他的一些叔叔,在地方上多行不法,根本不拿朝廷的法令當回事,皇爺爺在的時候他們都這樣,皇爺爺不在了,他們還會老老實實地對自己俯首稱臣嗎?

朱元璋看到他的這個樣子,微微地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個孫子對藩王的忌憚可謂是深入骨髓了,自己苦口婆心勸他跟藩王搞好關系,怕他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更何況有那些儒家的大臣們攛掇,這孩子不會一上來就削藩吧。

想到這裡,朱元璋心中微微地一怔,他深知元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內訌,生怕他的兒孫們也會像元朝那樣打來打去,最後被英雄豪傑趁機奪了江山,因此他才一遍遍的不厭其煩地跟他們將一家人要和睦的道理。

他對當年的太子朱標還有現在的太孫朱允炆講的是皇帝要愛護藩王,要真正拿他們當手足,就算他們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處罰他們,以免傷了皇家的感情。

而他對藩王們又是另外一番說辭,不斷地勸導他們要尊重皇帝,要服從皇帝的旨意,一家人一條心,共同努力保衛大明的江山,將他所提倡的“親親之誼”進行到底。

看這樣子,朱允炆怕是多半沒有聽進去啊。朱元璋的心裡閃過了一絲擔憂,生怕他的孫子自以為是,盲目削藩,進而引起天下大亂,若是這個時候,有人趁機渾水摸魚,摸了他大明的江山,那他辛苦一生所創下的基業豈不是嗚呼哀哉?向朱允炆招了招手,道:“允炆,你過來一下。”

朱允炆不知道老朱突然叫他是為什麼,但還是十分乖巧地走向前去,道:“皇爺爺。”

朱元璋伸出長滿老繭的手在朱允炆的後腦勺上摸了幾下,感覺他的後腦不太圓啊,按照迷信人的說法,這種骨相的人很難守住富貴,莫非他真的做不了太平天子?朱元璋的心中開始猶豫了起來,雖然他已經猶豫過很多次了,但這一次是最強烈的,面無表情地對朱允炆說道:“朕累了,扶朕回去休息吧。”

朱允炆懵了一下,不知道朱元璋摸他的後腦勺是什麼意思,看了看朱元璋,最終還是忍住不敢問,乖巧地將朱元璋扶到了屋內休息。

人不服老總是不行的,老朱一窮二白打天下,天不怕地不怕,誰都奈何不了,唯獨這歲月,是他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的。到底是老了,精力不如從前了。

朱元璋躺在床上的動作都有些吃力,躺平之後,對朱允炆說道:“你也累了一天了,早點回去休息吧。你十四叔難得回來一趟,沒事就跟他多走動走動。”

朱允炆十分乖巧地作了一揖,道:“是,孫兒遵旨。”然後,緩緩地走出殿外。

年紀老邁的朱元璋躺在床上卻無論如何也睡不著覺,他行嗎?他行嗎?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在心裡問自己這個問題。

朱允炆人很聰明,孝順,也愛讀書,本來是個很好的苗子,深得老朱的喜歡,可是立他為儲君之後,他動不動就要求削藩,好像跟他本是同根生的叔叔們是他的階級敵人似的,一點都沒有領會朱元璋本人設定藩王的目的。

他還是太年輕啊,太天真,以為照著書上寫的去做就可以長治久安,做一個千古聖君,可是他不知道,書是誰寫的?都是那些文人寫的,他們在寫書的時候難免會夾帶私貨,宣傳自己的作用,讓君王認為他們很重要。

所以,書上賢明的君王都有這麼一條,知人善任,禮賢下士,一見到稍微有點本事的人恨不得跪下來求他來做官,文王拉車八百步,三顧茅廬,多好聽的故事啊。彷彿不這麼做就成不了大業,就要失敗一樣。

其實是什麼怕是很難說了吧,誰不想做官一展抱負啊,誰願意守著一個草廬過一輩子?亂世之中君擇臣,臣亦擇君是不假,但無論什麼時候,資本方都是佔據優勢的,只要你手裡握著資源,就不缺有才能的人投奔你。

後世的大企業中,哪個董事長會死乞白賴的求一個業務不錯的人,你想走就走,這活也不是你一個人能幹,你走了之後,我再從新找一個罷了,想藉此抬高身價,要求不過分可以,要求過分了免談,錢永遠比人才重要,沒錢誰會給你賣命?

就拿起點中文網來舉例,自從起點成立以來,有多少大神出走了?有的還是有著相當影響力的至高神,但是他們走一批,起點就會造一批新的大神,因為它有強大的以支援正版閱讀的付費讀者為主的資源,有專業的編輯團隊管理這些資源。因此,只要你有兩把刷子,它就有能力把你捧成大神。大神走了那麼多,閱文不一樣上市了?

曹操能有良將千員不是因為他會死乞白賴的求人,而是他的屯田之政和民政搞得很好,地盤穩固,糧草充足,人口繁多,手裡的資源多,人們就會紛紛投奔他,好希望可以攀龍附鳳,實現自己的價值。

畢竟人家提著腦袋跟你打天下要的是富貴,而不是你的繁文縟節。

朱元璋對文人也很不尊重,劉伯溫是他綁來的,著名的浙西四賢在他的集團裡也沒有多重的地位,不也一樣贏了?

歷史上禮賢下士這一點做的最好的怕是要屬李世民了,不過他也不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他的底子實在是太黑了,他又很在乎史書中對他的評價,因此不得不去壓著性子,討好這群文人,以求換取他們對自己的歌功頌德。說白了,是交易而已,而那些文人也正好利用這一點,將他塑造成千古聖君,順便說一句他之所以是千古聖君是因為禮賢下士,好給朱允炆這樣的小白皇帝洗腦,讓他們繼續重用文臣,藉此抬高文臣集團的身價。

這幫人的心眼兒真是壞啊。朱允炆這麼天真的人怎麼可能玩的過他們,別說是朝中出現王莽、楊堅之類的人物,就算是再出一個胡惟庸,他搞得定嗎?

朱元璋對此深表懷疑,怕是這個皇太孫被人家賣了還會幫人家數錢吧。

將自己的江山交到他的手裡合適嗎?朱元璋又一次動了易儲君的心思,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動這個心思了,但是他想了又想,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個念頭。

不是因為什麼深謀遠慮,也不是出於對宗法制度的維護,而是出於感情,對前太子朱標的感情。

朱元璋是帝王,是雄才大略,同時也是史上最兇殘的帝王之一,但他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他對別人的感情雖然很單薄,但是對他的兒子們,尤其是太子朱標的感情卻是情深義重,無以復加。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