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雖然是窮,但人窮志不短,更何況現在是自己迎來命運轉折的大好機會,豈能因為這仨瓜倆棗的斷送了自己的前程,一進門,就衝著自己的老婆喊道:“去弄幾個小菜,再燙一壺酒,有貴客前來。”

這位老師傅的老婆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什麼貴客?這都多少年了,都不見什麼貴客前來。說來也奇怪,前幾年跟著自己老頭子時,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他每個月都能往家裡拿不少錢,說是自己的手藝好,東西賣的快,當時自己也沒多問,一個婦道人家管那麼多幹什麼,只要自己的男人好好幹活,往家裡拿錢就是了。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兩年前,日子突然就不行了,今年更是緊張,過了年之後,他幾乎就沒有給家裡拿過什麼錢,只是靠著之前的積蓄過日子,這積蓄已經花的差不多了,他們一家四口也已經很久沒有吃過肉了,今天這個老家夥是怎麼了,竟然領來一個陌生人說是什麼貴客,還要為他破費。

很顯然,這位錦衣衛千戶將自己的真實身份隱瞞的很好,就連自己的家人都不知情,單從這一點來看,他就是一個稱職的特務。

鐵匠師傅見到自己的老婆一陣狐疑的眼睛,知道這個婦人在嘀咕什麼,女人嘛,眼睛裡總是盯著那麼點罈罈罐罐,絲毫沒有長遠的目標,聽她們的話,容易壞了自己的大事,當即心中一怒,沉下臉來喝道:“聽見沒有!塊去啊!”

車崗見此情景頗為不忍,你家都窮成這樣了,還怎麼好意思吃你的酒席,又見這位婦人可憐,跟著他過了這麼久的苦日子,立即擺了擺手,打了一個圓場,道:“老哥,不必了。咱們說幾句話就走。”

“那怎麼行?你親自來到我家裡來,再怎麼樣也得吃了頓飯再走。咱現在雖然是落魄了,但身上的那股英雄氣概可是不減當年,連請人吃頓飯的魄力都沒有,將來還怎麼替…東家當差。”那位鐵匠師師傅大手一揮,豪氣滿懷的說道。他的那張原本已經皺巴巴,被生活打磨的沒有神采的臉上突然容光煥發起來,一雙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又開始冒出精光,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叱吒風雲的年代。

“這…..”車崗愣了一下,看了一下屋子的四周,見家裡只有他和他的夫人兩個人,看他們的年紀應該是有孩子的,孩子不在家,多半是去上學了,腦子轉了轉,略微想了一下,猜到這位錦衣衛千戶應該還沒有把自己的身份告訴他的家人,他這麼做也是有支開他的老婆,好方便兩人談事的動機,臉色為難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道:“如此,那就多謝老哥款待了。”

那名婦人雖然有些不情願,但是既然自己的丈夫都這麼說了,她也不敢當眾駁了他的面子,更何況他瞭解自己的丈夫,做事還是比較細緻靠譜的,見來人的打扮和氣質,應該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剛才他們也在說什麼給東家當差的事,難不成真有貴人看上了咱家的這個糟老頭子,願意提攜咱家,想到這裡婦人的心中又多升起了一絲期待,抱著內心的一絲期望,跨上籃子出門買菜去了。

眼見自己的老婆走遠之後,這位錦衣衛千戶立即向車崗下跪行禮道:“小人參加大人,大人萬福金安。”

車崗故作驚訝地扶起來這位鐵匠打扮的錦衣衛千戶,和氣的說道:“老哥這是幹什麼?我哪裡是什麼大人,我只是來找老哥打一把軟劍的。”

錦衣衛千戶略帶鄙夷地看了車崗一眼,都這個時候了你特麼還裝什麼裝,你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你剛才說的那些話,分明就是在說我是來招安你的,藉著車崗的扶力緩緩地站起來,苦笑了一聲道:“明人不說暗話,大人為何要戲弄小人。”

“哈哈哈!”車崗仰天一笑,說實話他雖然出於工作需要,一些事情、一些話只能藏著掖著,但他的骨子裡還是喜歡痛快脾氣的人,這個錦衣衛千戶很對他的胃口,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臉欣賞的笑道:“老哥果然快人快語,車崗很是喜歡。”

“車崗?”那名錦衣衛千戶瞪大了眼睛,似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由於長期潛伏在肅國執行任務,肅國的大小官員他都知道,車崗的名頭更是如雷貫耳,他可是肅國的特務頭子,跟他們也算是冤家,他已經想到了肅王會派一個大官前來爭取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肅王居然將他手下的特務頭子給派過來了,足以看出對他的重視,心中不免一熱,臉上當即掛起了一副十分感動的表情,道:“原來是車崗大人親自來了,恕小人眼拙,有眼不識泰山。”

“不知者不罪,說實話,本官也是對閣下神交已久啊,有心結交,但奈何你我各為其主,為了避嫌不能像今天這樣面對面暢所欲言啊。”車崗一臉感嘆的說道,隨即一屁股坐在了他家的座位上,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似乎二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似的。

那名錦衣衛千戶也是老於世故之人,而且長期從事特務工作,早就練就了一番十分犀利的察言觀色的本領,從車崗的語氣和表情中完全可以看出來,他說的不是場面話,而是實打實地真心話。

錦衣衛千戶頓時起了惺惺相惜之意,人生得一知己,便死而無憾,更何況他們這些從事特務工作的人,更是難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今天能得到肅國最大的特務頭子的肯定,他感覺自己的這一輩子也算是值了,當即跪在地上,感激涕零地說道:“多謝大人抬舉,大人若是有用得著小人的地方請儘管開口,小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哈,老哥快起來,一會兒嫂夫人回來看見這一幕不好。”車崗大笑著,將跪在地上的錦衣衛千戶扶起來,道:“不是我要用你,是肅王殿下要重用你!自從皇上解散錦衣衛以來,你們過得日子是什麼樣的,就不必我多說了吧。說句心裡話,我也挺替你們可惜的,當年你們錦衣衛為皇上辦了多少事,別的不說,胡惟庸案、藍玉案這兩個硬骨頭可是你們啃下來的,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說了。可是,事情辦完之後,再也沒有誰能威脅到皇上的寶座的時候,他就為了自己賢君的名聲把你們一腳踢開,鳥盡弓藏,讓你們自生自滅。這是拿你們當什麼?當夜壺啊,用得著的時候手裡捧著,用不著了就嫌你們騷了。”

這番話說的錦衣衛千戶嗚嗚地大哭起來,誰說不是呢,當年我們為了防止奸臣篡奪朱家的江山,出了多少力,挨了多少罵?可是事情完結之後呢,就沒有我們什麼事了,皇上為了自己賢君的名聲,為了和大臣緩和關係,不僅將錦衣衛的刑具全都焚燬,下令不再設立錦衣衛,還將兩任指揮使全都殺了。這何止是鳥盡弓藏啊,簡直就是兔死狗烹!車崗說的對啊,這完全就是拿他們當夜壺啊。

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他也抱怨過,但時間長了就想開了,當今聖上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啊,當年跟著他打天下的那群兄弟老哥們有幾個有善終的?對自己的老兄弟都這樣,更何況是他們這群見不得光的特務!他區區一個錦衣衛千戶,小小的五品官能左右的了什麼?還是好好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吧。

沒想到今天能遇上車崗車大人這個知音,更沒想到的是肅王居然想重用他,這個訊息又燃起了他很久之前就已經湮滅的英雄心,誰願意一直身處社會底層,被人踩著過日子,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養不活?一旦有了機會,相信每個男人都願意捨命搏一把。

反正都是給他朱家打工,給老朱幹跟給小朱幹有什麼區別,而且看小朱的為人跟他老子似乎很不一樣,還是蠻有人情味的,應該不至於將他們當做夜壺,立即一把鼻泣一把淚地跟車崗說道:“大人的話說到小人心坎裡了,這些年我和我的兄弟們過得都不好,多虧了蒼天有眼,讓我們遇到了王上,遇到了大人,這才使得我們有了翻身的機會。請大人回稟王上,原錦衣衛千戶趙國勝願意為肅王殿下前驅,鞍前馬後,在所不辭。”

車崗一把扶起他來,十分動容的說道:“趙老哥快起來,王上已經任命你為儀衛司正四品指揮僉事,希望你將你的舊部都召集起來,一起為王上做事。”

趙國勝掠過一絲驚喜,之前跟著皇帝幹的時候也就是個五品千戶,現在另投明君一下子就升了一級,雖說這藩國的四品官跟朝廷的四品官不一樣,但王上已經夠意思了,畢竟特務頭子車崗才三品。

朱楧將儀衛司這個特務組織的級別定的很低,其實是怕引起民眾的恐慌,畢竟讓老百姓感覺自己的國王很重視特務不是什麼好事,容易造成道路以目的場景,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對此,車崗等人也是心領神會,從來不要求增加級別,對領導的心理可謂是把握到了極致。

車崗與趙國勝客套了一番後,就直接拿出了朱楧的誠意——十兩黃金,拍在了桌子上,笑道:“這是王上給你這個月的活動經費,你就用它來召集舊部,重新建立起情報網,跟弟兄們說清楚,只要今後誠心誠意跟著王上幹,錢財之類的不會少了你們的,但是誰要是玩心思,搞貓膩,咱的手段你們應該也是知道的。”

趙國勝看見桌子上的黃金眼睛都直了,他是有多久沒有見過這種東西了,想當年錦衣衛風光的時候,出手可比這闊綽,不過現在風光不在,有這個待遇也已經很不錯了,當即將黃金踹到懷裡,衝車崗一拱手道:“大人放心,肅王殿下在咱們最困難的時候拉了咱們吧,誰要是敢跟肅王殿下過不去,那就是良心被狗吃了,不用大人動手,兄弟第一個不饒他。”這也是朱楧的算盤,雪中送炭的成本永遠要比錦上添花低的多,而其效果也高的多。

“好,咱就喜歡趙大人這種爽快之人!今後我們就是同僚了,以後可要互相幫襯,多為肅王殿下效力。”車崗滿面春風的說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這次行動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朱楧掌握了原本潛伏在肅國境內的所有錦衣衛,不僅加強了自己的耳目,徹底掌握了肅國的一草一木,還得知了許多朝廷的情況,花的價錢卻是很低,絕對是大賺特賺了一把。

而以趙國勝為首的錦衣衛們則得到了新的主子和新的收入來源,不必再像之前那樣吃了上頓沒下頓,飢寒交迫了,而且一樣也是給朱家做事,沒有人會說他們不忠。

吃飯的時候,車崗和趙國勝都喝了不少酒,可謂是賓主盡歡,藉此來慶祝這個雙贏局面。

隨著原來錦衣衛的歸順,東廠也初步建立了起來,朱楧的情報網可以說是遍布全國,但他還不滿足,力主將情報網向外延伸,獲取肅國之外的情報,主要的物件自然是大明、瓦剌、回鶻和西邊的帖木兒帝國。為此,朱楧花了不少價錢,但他認為,花多少價錢都是值得的,因為不僅是古代還是現代,資訊總是至關重要的,一條有價值的資訊簡直是千金難求,有時候比千軍萬馬還要管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棣能靖難成功,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在南京的太監給他送來了南京空虛的情報嗎?要不然靖難之役不知道還要打幾年。

後世的美國工業如此強大,但仍然對資訊領域極度重視,不僅率先研究出了網際網路,還成立了資訊高速公路,發達的信息系統不僅對他們的軍事,更對他們的經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打伊拉克的時候,美軍直接將伊拉克所有的軍事目標都錄入到了電腦裡,想打哪個用滑鼠一點飛機和導彈就過去了,真的跟打遊戲一樣。拉登那麼囂張的一個人,不一樣也是被美國中情局發現的嗎?伊朗的核設施也是被美國的一個帶著病毒的優盤搞癱瘓的,這就足以說明了資訊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東廠建立起來後,如何發展,如何獲取全國乃至外國的情報,朱楧就不管了,這些細節都交給李培勝和車崗負責就行了,畢竟他們是專業的,自己是外行的。更何況,自己是堂堂的國王,要是事無巨細什麼事都管,那還不累死了,而且也幹不好,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為國王只要掌控好朝局的平衡,把握住發展的大方向就行了,其他的細節就不再過問了。

反正反對的大臣都已經被寡人打壓下去了,路已經給你們鋪好了,怎麼走是你們的事,什麼事都要寡人來操心,養你們何用?

建立情報體系的工作就暫時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朱楧就要趁熱打鐵,建立一項新的制度——考成法。

考成法是後世的張居正變法的兩大主要措施之一,與另一條措施一條鞭法比起來,它的名氣可以說是小到幾乎沒有,沒有專門研究過歷史的人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個東西。

其實,在朱楧看來,那個名氣十分巨大的一條鞭法並不是促成張居正改革成功以及萬曆中興的主要因素。因為一條鞭法說到底只是稅收領域的改革,涉及的層面比較有限。而且一條鞭法最主要的還是給商人們提供方便。因為一條鞭法規定,從今往後大明朝的賦稅不收實物,全部改成徵收銀兩。

誰有銀兩,當然是那些商人們。這樣以來,普通的農村百姓就會收到商人們的盤剝,因為朝廷規定不能交實物了,之前能用來交稅的小麥和大米現在都行不通了,必須先去換成銀子。

而這時候,大明朝的那些精明到腦袋都冒煙的商人們就會趁機加價,藉此盤剝繼續用銀子交稅的百姓。

比方說,平時一石米能賣一兩銀子,但由於你急著交稅,我只能給你九錢銀子,你愛賣不賣,不賣就沒錢交稅,交不上稅就得吃官司,說不定今後還要蹲大牢。所以說,那些商人們藉著這一條鞭法狠狠地發了一筆。

但是,總體來說,一條鞭法還是有益於百姓的,首先,大明朝的商人不止你一家,你出九錢銀子,還有出九錢五的呢,商人們之間有競爭,所以沒辦法對老百姓進行殘酷的剝削,只能一個人少來點,以量取勝。

第二,交銀兩比交實物更容易核算。之前交實物的時候,當官的說你這石米質量不好,只交一石不行,得交兩石,你也沒話說,沒關係的話只能吃啞巴虧,畢竟這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行不行全在當官的一句話。

而現在不同了,所有的稅收摺合成銀子,一兩就是一兩,二兩就是二兩,當官的賴不掉,你還敢說皇帝製作的錢是假的不成?雖說他們還會想其他辦法來一下字,但說好了只是一下子,不能找後賬,因此撈的少了很多,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好過了不少。

最後,交銀子的成本要比交實物的成本少很多,從一個邊遠山區將一百石糧食押運到省城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要遠遠大於押運一百兩銀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所以一條鞭法推行之後,還是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節約了收稅的成本,增加了國家的收入。

不過,與跟他比起來名氣小很多的考成法比較起來,一條鞭法的作用還是次要的。因為考成法影響的是整個大明朝的官場,進而影響的是整個大明朝。這個考成法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績效考核,具體的考核方式就是記賬。

比方說你是一個布政使,在你就任之前,張居正大人會讓吏部給你記一筆賬,記賬的內容就是你接下來一年之內需要幹的事情,比如說:收稅五萬兩,開墾荒地兩萬畝,修理河堤二十裡,全部都量化。

到年底的時候進行考核,如果都幹完了就評為合格,讓你接著幹布政使,幹的好的,還可以給予獎勵。如果你沒有完成組織交給你的光榮任務,那張閣老會很不講情面的處理你,處理方式就是降級。從布政使降成知府,如果你成了知府還是依然故我,依然個性,依然不把組織的工作放在心上,那就接著降成知縣,直到你捲鋪蓋滾蛋為止。

於是,在這個考成法的督促之下,大明朝的各級官吏全都一改之前的那副懶散頹廢、快到中午了才上班,吃完午飯就回家的作風,變得比朱元璋還勞模,只求能完成今年的任務,確保級別不會掉。於是整個大明朝的國家機器瞬間變成了“朝令而夕奉行”的高效率國家機器。

據說,有一次山東遭了災,當地的官員滿以為張閣老會給他們減免任務,所以一開始並不用心去工作,結果到了最後發現任務一點沒減,又加班加點地去幹,結果還是差一點,就差這一點,這幫難兄難弟被集體降了級。

看到這裡,很多書友可能經不住會問,在這麼嚴厲的考成法的逼迫之下,各級官吏肯定會大力剝削當地的百姓,遭了災也收稅,可能會造成那些遭了災的百姓活不下去,家破人亡,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你如果能這麼想,證明你很善良。但這年頭,善良的人往往被人欺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張居正是什麼人?十足的寒門子弟,靠著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先考上進士,在選為庶吉士,只是一個區區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就得到了當時明朝最大的老滑頭徐階的賞識。而後在徐階與嚴嵩的政治鬥爭中屹立不倒,最後搞掉擠走徐階的大滑頭高拱成為首輔,登上權力的頂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