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後又接著爆發的“愛爾蘭事件”,則就更讓意大利人如同是墜進了雲裡霧裡,即便打破了腦袋,他們也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了。

一八九一年,太平天國紅軍全部撤出愛爾蘭的第十個年頭,鑑於共產黨人的追求目標更能保障廣大下層人民的利益,也更能讓絕大多數的民眾切實地感覺到公平和公正,查爾斯?斯圖亞特?帕內爾所領導的愛爾蘭自治黨宣佈與愛爾蘭共產黨正式合併為愛爾蘭勞動黨。

而這個新的愛爾蘭勞動黨的宗旨,是要領導著廣大的愛爾蘭民眾,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幾個月後,愛爾蘭勞動黨以絕對的多數,贏得大選。

接著,在愛爾蘭勞動黨推動下,全新的愛爾蘭憲法出臺。

新憲法明確指出:

愛爾蘭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愛爾蘭勞動黨是全愛爾蘭人民的領導核心。

工人階級經過自己的先鋒隊愛爾蘭勞動黨實現對國家的領導。馬克思主義、鄭南林海豐思想是我國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其實,對於發生在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的相繼鉅變,不要說已將意大利人和法蘭西人弄得是稀裡糊塗,就連北京的中國黨人,也同樣是有不少的人感到觸目驚心。

當然,這些中國黨人在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又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慶幸之情。

他們慶幸什麼呢?

他們慶幸的是,在他們的中國黨內有著兩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的偉大人物——鄭南和林海豐。

一八七七年,為了贏得世界反殖民主義大戰的最後勝利而暫時終止了的太平天國共產主義同盟會的代表大會和太平天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繼召開。

太平天國共產主義同盟會的代表大會決定,太平天國共產主義同盟會更名為中華共產黨,並選舉出了以中華共產黨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鄭南為首的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

而緊隨其後召開的太平天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討論並最終確定了國家的新的國號。

說起新國號的確立過程。也相當地有意思。

當有著眾多人民代表簽名的關於更改國號的議案拿到桌面上交付全體人民代表討論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民代表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鄭南和林海豐的身上。

因為他們相信,作為新一屆黨的領導人,鄭南和林海豐必定能為自己的這個國家提出一個絕對恰如其分的、響亮的名字來。

但是,鄭南和林海豐卻讓代表們“失望”了。

道理很簡單,鄭南和林海豐想的卻是要遵循人民的意願。

於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中華人民民主國”,“中華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華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以及“中華聯邦民主共和國”等等的提議,讓人民代表們爭論的是熱火朝天。甚至是面紅耳赤。

而爭論的結果,令鄭南和林海豐頓感欣慰的是,新國號最後果然竟集中在了叫到底是叫“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叫“中華人民民主國”兩者的選擇之上。

這個時候,剛剛卸任了太平天國政府駐歐洲公使職務的傅善祥的發言,最終得到了絕大多數人民代表們的贊同。

傅善祥認為,“共和”這個詞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也就沒有必要再進行重複,新的國號。還是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來的更直接,也更言簡意賅。

大會最終確定的新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到了這裡。鄭南和林海豐就不由得不為這片國土上的人民而發出由衷的讚歎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接受了楊秀清的退休申請,選舉石達開為國家主席,蘇三娘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洪仁玕為政務院總理。

作為中華共產黨的第一副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的林海豐,則在全體代表的一致呼籲中,再次擔綱國防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

大會還透過了關於貨幣的提案。即以紙質的人民幣,替代現在流通中的“天圓”,人民幣紙幣與銀元“天圓”的兌換比例,則確定為二比一。

伴隨著人民幣紙幣取代銀元,新一屆政府同時決定開始全面提高國內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尤其是米麵這兩類主糧的國家收購價,增長的幅度達到了一倍之多。目的只有一個,提高廣大鄉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及開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很顯然,農產品收購價格的上漲,勢必會帶動城鎮成品糧的價格上漲。為了保障城鄉居民的利益,同時減少浪費,新一屆政府又出臺了相應的糧油配給政策。

城鎮按人頭配給供應的主糧和食用油的價格,僅較以前上漲百分之五十,即另外的百分之五十由國家財政予以補貼。

而配給供應之外的糧油,則與收購價的漲幅同步。

儘管新一屆政府進了最大的努力,但對於工資並未上漲,卻還要承擔著定量主糧和食用油漲幅過半的城鎮居民們來說,直接的利益還是受到了損失。

不過,在太平天國,不,已經是在新的中國,以產業工人為主的廣大城鎮居民們,是很能體諒新一屆政府的一片苦心,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的艱苦的。

因為沒有廣大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的巨大付出,也就沒有如今的新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到了現在,也是該好好地回報回報廣大的農民們了。

政府對農業生產一貫的精心呵護,是中國農民自信與創造力的動力源泉。

自一八七零年起,由青海、甘肅、山西等省份開始,原有的股份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演變成了以村為主體的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社,走上了爭取集體共同富裕的道路。

到了一八七七年,經過七年的發展,全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股份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都已經發展成為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社。

伴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對於農業生產的管理,也在變。

村有獨立核算的農業社,鄉、縣有肩負業務指導功能的農業聯社。

為了確保廣大農民們的利益不受侵害,全國農民協會總會,及至省、縣、鄉、村的農會力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

以村為例,不脫產的村農會,實際上就是針對村農業社的監察組織。

農業生產合作社向農業社的轉變,以及政府對農村的政策傾斜,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讓全國人民走上自由、民主、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鄭南和林海豐的畢生追求。

但是,鄭南和林海豐又都深知,要想讓廣大人民能夠真正在這條道路上走的平平穩穩,走的紮紮實實,還有一樣更重要、更艱鉅的工作需要他們去做。

那就是怎麼才能保證屬於廣大人民的江山萬年永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