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歷史上分為北宋和南宋。

歷史記載中,從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登位起至公元117年止,首尾歷時168年,共傳了9位皇帝。因為這一時期定都在北方的東京,史稱"北宋"。

從宋高宗於公元117年南渡起至公元179年正月元軍攻佔崖山止,首尾歷時15年,也共傳了9位皇帝。因為這個時期定都南方的臨安,史稱"南宋"。

相比於國土完整的北宋來說,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宋就遜色了許多,後世能讓人記住的人物也並不是很多,其中還有好幾個昏君和奸臣,但唯有一人世人皆知,那就是岳飛!嶽鵬舉!

望著跪在金鑾殿上,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岳飛,李南腦中頓時浮現出他的生平履歷。

岳飛110年月4日出生,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於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後投軍,從建炎二年遇到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

靖康之難後,因為宋國皇帝徽宗趙佶和欽宗趙桓都被金人擄走,高宗趙構繼位,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

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

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無奈畏金如虎的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關於高宗趙構和秦檜為什麼要殺岳飛,後人根據有限的歷史資料,做出了無數猜測。

一般來說,都認為岳飛此人軍事才能無敵,但缺乏情商和政治觀念,不但建立了一支越來越強大的岳家軍,還因為他打算贏回被擄走的徽宗和欽宗,所以南宋的皇帝高宗趙構才必須除掉他。

李南向來不相信歷史記載,因為他從來不相信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根據李南的理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麾下還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才是岳飛被害的主因,至於迎回徽宗和欽宗二帝,對已經徹底掌控了南宋朝廷的高宗趙構來說,威脅並不是很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宋國的趙家一脈,自從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每一位子孫似乎都對權利過大的武將十分的忌憚,生怕類似的事件上演,所以才有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

如今坐在了龍椅之上的李南,因為身份的變化,倒是也對趙家人這種心理比較瞭解,也基本贊同。

國家以民為本,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軍隊才能掌握權力,要是連自己的權利都保不住,那說其他的也是無用。

中華帝國目前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李南有時也考慮關於忠誠的問題,在他這一代此事倒是沒什麼問題。

因為不管是斯巴達克斯、克雷斯,還是阿莎和阿特米西亞都是他的追隨者,有著系統的制約,根本無法反叛他。

將心比心,李南如果將自己放在高宗趙構的位置上,自然也不希望看到一個完成了所有百姓夢想,聲望將會越來越高,還掌控著一支強大軍隊的武將存在。

任何國家如果出現了這樣的人物,那麼至少削弱和制衡的手段是必須要實施的,高宗趙構只不過是做的太急迫,太露骨,太極端了一些罷了。

想了這麼多也就是幾秒鐘的事,望著殿中岳飛這樣有勇有謀的武將來投,缺少各種人才的李南自然是喜出望外,連忙起身從高臺上走了下來。

伸出雙手扶起岳飛,李南望著他笑道:"嶽將軍如此年輕,就能跟我麾下大將鬥的難分難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帝國歡迎你的到來!"

初次見面就能得到帝國皇帝如此的認可,就算心憂芥蒂的岳飛,也不禁為之感動,連忙說道:"陛下謬讚了,在下乃是敗軍之將,當不起人才二字!"

"哈哈哈..."李南長笑道:"我觀人向來沒錯。這樣吧,嶽將軍初來,先到李綱統帥的帝國第六軍團擔任副將,在軍中歷練熟悉一番,此後朕再重用於你!"

岳飛也知道帝國軍團的大概建制,如今聽到皇帝陛下竟然讓自己去五萬人的大軍團去擔任副將,不由驚喜交加,連忙拜倒謝恩。

收完了岳飛之後,李南心情大好,環視群臣,開口稱讚道:"宗澤和斯巴達克斯在外忙碌之時,也不忘為帝國發掘人才,此舉大善,朕心中喜悅,當重賞之!"

"多謝陛下賞賜!"沒有人會嫌棄賞賜的,宗澤和斯巴達克斯露出笑容,齊聲謝恩。

處理完了岳飛之事後,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大臣阿舒爾,出班開始介紹起了帝國近期的商貿情況。

如今帝國的主要賦稅都在商貿之上,尤其是跟海外諸國的遠航貿易,獲利豐富,可以說帝國的商業稅完全超過了農業稅。

百姓富足之後,手中有了餘錢之後就會購買商人販賣的貨物,而商人獲利後會繳納賦稅,這樣的一個不錯的迴圈體系,也讓帝國的經濟保持了穩定上升的趨勢。

宋國原本就有不少的港口,例如廣州、明州、泉州和登州四大港口,不過因為島國的鎖國政策,登州逐漸頹敗,直到帝國強行開啟了島國的國門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宋朝時期的遠航航線一般是在冬季從中國的泉州或廣州出發,四十幾日後到達蘇門答臘的亞齊,然後在當地博賣、再採購當地貨物後,第二年初再航行一月到達印度喀拉拉邦。

再搭乘小船航行一個月抵達阿拉伯地區。亞齊、故臨都是華夏遠洋航線的重要中轉站,亦是遠航貿易的重要地區。

阿拉伯地區並不是中國宋代遠洋貿易商人的終點站,對於少量宋代商人來說大食亦是一個中轉站,據說華夏商人最遠已經抵達東非地區。

遠洋船舶滿載著華夏的絲綢、瓷器、銅鐵、藥材等物品出發,又從阿拉伯、印度、東南亞等地運回香料、珠寶、象牙、犀角、玳瑁等特產。

自從中華帝國建立之後,由於國家的鼓勵和支援,甚至還有艦隊維護海域的安全,遠洋貿易更為蓬**來。

如今各大海港中的遠洋貨船不計其數,船上滿載的貨物品種也多達上百,帝國已經成為了當世最大的出口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