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由於地域廣博,境內多有山巒,再加上受限於科技水平,因此很難修築出合格的道路,所以水運自商周時期就是運輸物資的重要手段。

在這個時代大規模軍團行軍起來,可以說是非常的艱難。

古代絕大多數道路的條件後世的鄉村街道都不能相比,大多數的泥土路只能容許二三人並行。這就導致了軍隊行進的過程中,都需要排成兩列到四列。

如果一支軍隊排列城兩排,而每個士兵佔據一米。這樣算起來,李南這支三萬人的軍隊,就會長達一萬五千米,也就是說這支軍隊要佔據三十裡的道路。

而這還僅僅說的是步兵,要是騎兵的話,隊伍的規模會加龐大。

除此之外,軍隊的人數過多,還不能從一條路行進。

因為三萬人馬分散的時候還好,但是一旦聚集在一起,就會變成恐怖的怪獸。這些士兵和戰馬幾乎會吃光路上的一切,甚至道路上的沙石都會被踩爛,沿途的一些水源也會被喝幹。

史書上常常記載某將軍兵分幾路,其實不是那些將軍不懂得集中兵力,而是他們受限於環境和後勤能力,只能如此罷了。

中華帝國的都城長沙,距離宋國的東京城有將近兩千裡。

就算這一路上毫無阻礙,天氣良好,不刮風下雨,按照最快的行軍速度來計算的話,每天也不會超過百里,這還是李南率領的三萬帝國精銳,並沒有攜帶任何的重型武器和輜重車隊等等。

按照這個理論速度來計算的話,帝國的三萬大軍要想到達目的地東京城,至少也需要一個月左右,如果按照實際路況來看的話,估計兩個月都到不了那裡。

如今兩路金兵攻勢甚猛,如果真的等上五六十天才能抵達戰場,那軍隊糜爛的大宋恐怕早就被金兵攻破東京城了。

考慮過所有因素後,帝國國防部的眾多參謀為李南謀劃了一條看似遙遠,但實際上最節省時間的路線。

三萬大軍先在本國境內橫向東行,到達福建行省後再向南走,穿過兩國的國境抵達宋國兩浙路的州府所在地杭州,到了那裡就可以從京杭運河坐船向北行進了。

中華帝國經過多年征戰,早就意識到道路的重要性,佔領每一處疆土之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築道路。

如今的帝國境內,各處州府間都修建了平整的水泥路,架設了馬拉列車使用的鐵軌。

馬拉列車歇人歇馬不歇車,可以日夜執行還不影響速度,完全可以跟水運相比。

自從有了這種方便快捷,還可以大批量運輸人員和物資的陸上交通工具後,帝國全境之中從最南端的交趾行省到北方的都城長沙,僅需數日而已,稱得上方便快捷。

數月之前,帝**隊佔領了江南西路、福建路和荊湖兩路之後,大量來自明教、宋軍和觸犯了帝國律法的囚犯,就已經開始爭分奪秒的修建道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馬匹奔跑速度為二十到六十公裡每小時,但大多數馬匹奔跑四十公裡就已經非常疲憊了,不過由於可以在沿途車站更換馬匹,並且是日夜兼行,所以幾日後,三萬大軍便跨越了上千里,來到了福建行省的福州懷安縣。

這一路上,李南頻頻向列車外看去,當他發現道路兩邊的農田裡都有百姓在勞作時,總算是放下心來。

宋國的這幾年並不消停,先是花石綱和應奉局的那些貪官汙吏,將江南地帶搞的民不聊生,隨後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明教起義。

兩浙路、江南東西兩路,福建路都飽受亂兵摧殘,那真是十室九空,浮屍遍野。

短短半年時間,方臘的叛軍攻攻破六州五十二個縣,共殺死官民二百萬人。方臘的軍隊也搶掠婦女,當方臘被童貫所率軍隊攻破後,**在樹林中上吊自殺的被擄(奸)婦女,前後相望十餘里。

江南地區原本是宋國最繁華的魚米之鄉,也是最大的產量區,可是經過這些天災**之後,百姓的數量銳減,大片的良田也都荒廢了。

童貫擊敗方臘的叛軍後,宋國朝廷也曾為江南百姓開倉放糧,但那點糧食面對數量龐大的流民群之後,宛如泥牛入海,瞬間無蹤。

公正的說,帝**隊貢獻了這幾路的州府後,救活了無數的百姓流民。

數百萬石的稻米、農具、種子,從佔城行省,從交趾行省,從大理行省,從廣西等行省向這幾路州府匯聚……

中華帝國不但供給這些受災百姓足夠的食糧,還為他們搭建統一的住房,發放種子和農具,甚至還有耕牛,幫助他們用最快的時間重新開始新生活。

人心都是肉長的,宋國讓他們流離失所,易子而食,而帝國卻用實際的行動感化了這些百姓。

當道路兩邊正在耕作的農夫,見到飄揚著雙龍旗的運兵列車經過時,雖然歡呼聲零零落落,但畢竟不再是以前的仇視了,這就是最大的進步。

三萬大軍進入宋國的兩浙路境內後,看到的還是一片荒蕪,不過看到在此地迎接帝**隊的宋使之後,易容過的李南還是頗為驚訝的。

這次徽宗趙佶派來協調帝**隊入境的使臣,乃是李南當年在東京城的故人,蔡京之子,如今歸位少傅的蔡攸。

蔡攸此人或許是受到了他父親蔡京的影響,雖然依靠阿諛奉承獲得了徽宗的歡心,登上高位,但不思政事,一心只求銀錢富貴,甚至因為權利竟然跟父親爭鬥。

見到是故人蔡攸,跟他打過交道的李南反而笑了。

如果來的人是李綱那種為國為民的強硬派,李南還真怕對方會鋌而走險,不顧金兵之圍先致自己於死地。

對於李南來說,蔡攸這種愛好名利錢財的貪官比較好腐蝕交流,但是李綱那樣的油鹽不進的傢伙,才真正要人頭疼。

故意變換了一下嗓音,李南下馬來到滿面恭敬笑容的面前,仔細端詳了片刻,這才明知故問的說道:“宋使可是宋國少傅,蔡攸,蔡居安麼?”

雖然面前這個人給自己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但蔡攸不敢多問,微笑應道:“在下正是蔡攸,敢問將軍大名?”

李南摸了把臉上黏著的絡腮鬍子,大笑道:“好說,本將軍姓霍,叫霍溶金。”

蔡攸雖然貪財好色,喜好爭名奪利,但是他縱橫大宋官場數十載自然不是個蠢人,一聽便知道對方報的乃是假名,不過他並未點破,依舊稱呼李南為霍將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