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大宋在南線出現戰爭,全力支持朝廷北伐,聽到李南話語中濃重的威脅之意,連忙上前幾步,恭敬的說道:“王爺,您要是真的想吃洞庭銀魚,我馬上讓盧知州給您送到王府。”

李南冷聲說道:“本王喜歡的東西會自己去取,用不著別人送,告辭!”

眼看著戰象開始移動,王黼高呼道:“王爺,請留步!”

從遼國手中奪回燕雲十六州,基本上已經刻在了大宋趙家每一代皇帝的骨頭上,徽宗趙佶現在已經完全沉浸在這件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上,可以說任何阻礙這件事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不管是誰。

王黼可以想到,如果自己跟李南的談判失敗,南線戰爭再起,那回到東京城後,政敵、仇家以及徽宗趙佶,都不會放過自己。

大宋一般不對士人執行死刑,但是王黼想到那些由他親手整治的犯官,一個個家中財產全部抄走,所有男子全被流放,女眷盡數被送往教坊司任人凌辱的慘狀,真的是不寒而慄。

恐懼會讓人喪失鬥志,但同樣也會給人勇氣。

王黼鼓起勇氣走下高崗,站在李南騎乘的那頭高大戰象前,卑微的說道:“王爺,如果您不滿意這些條件的話,咱們可以好好商量一下,您認為呢?”

李南新近佔據了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和廣南東路,手中的兵馬除了要屯駐在這些州府彈壓百姓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士兵防禦臨近的吐番諸部和真臘帝國,真的可以說是人手匱乏。

簡單的說,李南現在跟宋國一樣,根本就不想開戰,也沒有能力開戰,他需要時間來消化新領地,但是幸好對方不知道這點。

李南低頭看著彎腰執禮的王黼,不悅的說道:“本王出自宋國,對其有很深厚的感情,故而也不願意輕啟戰端。但徽宗趙佶實在是欺人太甚,竟然就拿一個鎮南王的虛名來敷衍?”

“那王爺還需要些什麼?”王黼宛若不是宋臣一般的說道:“您儘管開口,微臣定然會全力爭取!”

“很簡單。”李南舉起兩根手指說道:“大宋既然能給西夏和遼國歲幣,那本王的鎮南國也需要同等的待遇;”

“歲幣?”王黼先是一驚,但他想到既然朝廷北伐,那就不需要再給遼國歲幣,完全可以用省下來的前錢買個平安。

只待北伐結束之後,收回了燕雲十六州,到時候大宋重新集結兵馬,那面前的李南和他的鎮南國也蹦躂不了幾天了。

想到這裡,王黼說道:“歲幣不是問題,不過王爺也知道微臣不是做主之人,這件事還需要聖上來決定。”

王黼、徽宗趙佶,還有宋國那些文武大臣的心思,李南心裡清楚,不過既然可以確定大宋此次北伐必敗,那他也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現在還是狠狠的敲竹槓比較好。

“好。”李南收起了一根手指,繼續說道:“除了歲幣之外,本王久慕趙家帝姬,知道她們盡是知書達理,花顏月姿之女,正好本王缺少一位王妃,不知道王相公可能成全此事啊?”

“這……”聽到這個條件,王黼的臉上馬上露出難色。

其實大宋的帝姬著實不少,徽宗趙佶就有三十多個女兒,但是李南想迎娶帝姬卻是件基本不可能事情。

和親,也就是送出公主換來和平的政策,這在華夏歷史上並不少見,然而宋朝卻從來沒有與少數民族政權進行和親,基本上持拒絕和親的態度,並提出“和親辱國”的看法。

宋朝強烈的民族偏見、理學思想的影響、雄厚的經濟基礎、“內重外輕”的軍事政策、皇室與“將門”的普遍通婚都成為了宋朝拒絕和親的主要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宋有錢,所以一般都用歲幣來解決問題。

如果說給鎮南國歲幣一事,王黼還有幾分把握的話,那麼將一位大宋帝姬嫁給李南,他的心裡就一點底都沒有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見到王黼呆立原地不言不語,李南不悅的拂袖說道:“怎麼?不行?那就算了。”

“且慢!”事到如今,王黼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只能應道:“王爺的兩個條件,微臣都已經知曉了,希望您稍安勿躁,待我將此事稟告聖上定奪。”

“有京杭運河在,荊湖到東京城往返一次大約三個月,希望你們快些定奪,否則就不要怪本王去洞庭湖吃魚了!”

撂下了一句帶有威脅性的話語,五十頭戰象各分兩邊,李南乘坐的那頭象王進入陣中,戰象群衝著南方疾奔而去。

李南離去之後,剛才還能憑著一股勇氣支撐的王黼,頓時如同洩了氣的皮球般,萎靡的坐在了地上。

由於李南給出的時間並不多,因此王黼也不敢耽擱,連忙率領親兵日夜兼程的北返,向徽宗趙佶彙報這次的和談內容。

就在王黼急著返回東京城的時候,在金國的再三催促下,宋徽宗徵調了五萬西軍精銳和東京城駐紮的十萬禁軍開始了北伐。

在江南打了大敗仗的童貫,或許因為跟徽宗趙佶感情深厚,或許是因為他給其他重臣賄賂的緣故,或許因為他是太監的緣故,所以依舊沒有失去聖眷。

童貫成為了河北、河東路宣撫使;而開府儀同三司蔡攸為宣撫副使,這兩位便率領著十五萬大軍攻向了遼國。

在宋徽宗趙佶和童貫等人的心目中,此時的遼朝五京之地已經被金國打下了四處,只剩下了南京,遼國皇帝天祚帝已經被金兵追的生死不知,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在南京登基,整個遼國可謂是群龍無首亂成一團,只要大宋十五萬大軍一到,到時候整個遼國就會不戰而降。

臨出征時,徽宗趙佶志得意滿地囑咐童貫和蔡攸:“如燕人悅而取之,因復舊疆土,上也;耶律淳納款稱藩,次也;燕人未服按兵巡邊,下也。”

在宋國君臣看來,燕雲十六州乃是手到擒來之物,但事實並非如此。

五月,但童貫和蔡攸率領著十五萬北伐大軍抵達了前線高陽關,見到了在此地的河朔駐軍。

在兵部的記載中,河北四路應該有兵力30萬1千,其中有禁軍14.5萬,廂軍1.1萬,鄉兵14.5萬,但實際上連十五萬都沒有。

童貫也是在西軍待過多年,知道吃空餉乃是常情,但是這些河北駐軍不但數量不夠,而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之須用百無一有,城戍守御之物悉皆無備,鬆弛得不成樣子的。

整個宋遼的邊境線上,像樣的城池根本就沒有,就連朝廷以前花費了不少銀錢和精力修築的塘泊防線,也早就成了一堆枯河爛壩。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