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赤壁的那場大戰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雙方主將在前線不斷派人交流,無非是想就接下來的安排做個商量。

最後,周瑜得到孫權授意,只要敵軍願意罷兵休戰,任何要求都可以考慮。而高忠這邊,終於也得到了陳風的回信,同意休戰。

只是,陳風在信中特意提出幾點。第一,務必贖回所有被俘虜的將士,還有戰死者的屍體,如果敵軍不願意用江東軍俘虜或者屍體交換,那就用糧草錢財贖回。

第二,有感於之前一番大戰,荊州健兒雖奮勇廝殺,然戰法落後,戰船老舊。從今日起,繼續整頓荊州水師,打造新式戰船,提高船工待遇,一併納入將作營統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三,揚州和赤壁這邊先後都派人送回一份情報,敵軍在短兵相接的時候採用了一種可以連發的怪弩,這極有可能是敵軍研發的新式武器,前線將領務必打探出有關於這種怪弩的具體情況。

至於其他要求,陳風還會繼續派人傳來。眼下這三項任務,高忠必須儘快完成。第一條還好說,周瑜那邊迫於壓力也必須贖回江東本土的將士,至於第二條,只能說接下來休戰期間都會忙活這件事情。

有關於那種怪弩的事情,其實不用陳風要求,高忠都會格外上心。可以說,當初短兵交戰的時候,江東軍能夠那麼快突破江面上的數道防線,除去大火和東南風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這種怪弩了。

五十步範圍內可接連發射,箭矢可破甲入肉,對於缺少防護的水師將士來說,確實是不可多得的短兵交戰利器。

當時戰事結束後,高忠立即命人搜尋敵軍遺落的怪弩。但是,似乎敵軍將領早就料到這點,愣是沒讓高忠這邊抓到一名帶弩的弩兵,更別說繳獲一把怪弩了。

而實際上,當時持有這些怪弩的三千弩手,全都是諸葛亮的部下。雖是兩家聯合,但諸葛亮依舊不願意把這種利器的製作工藝傳授給他人。

那三千人,都受過諸葛亮的特訓,一個個的,早就把人在弩在,人亡弩毀刻在心裡。當夜蔡瑁命人放火的時候,一千多弩手衝殺在最前邊,為烈火所焚,他們的諸葛連弩,也毀於戰火。

而後荊州軍這邊雖然抓捕了不少俘虜,其中也有諸葛亮訓練的弩手,但他們無一例外的在被俘前都自動摔碎了諸葛連弩。

故而,高忠派人仔細搜索,也只是得到了一堆碎零件。沒有圖紙,沒有樣弩,陳風交待的這個任務,高忠還是很難完成。

幸運的是,還是有幾個水手在江中打撈屍體的時候,意外打撈到一把儲存較好的連弩,雖然已經不能使用,但高忠如獲至寶,連忙派人嚴加看管,送往長安。

長江兩岸的談判還在持續,雙方都不知道對方不想再打下去,但誰也不肯在利益上鬆口。為此,高忠派出的使者蔣幹不得不多次往來於江面上,只為儘快達成和解。

最終,江東軍最先扛不住壓力,主動鬆口,雙方約定同時後撤三十裡。荊州軍這邊交換了所有的俘虜和戰死者屍體,而江東軍這邊,卻放棄一部分俘虜和戰死者屍體,轉而向荊州軍索要了一批糧草。

當然,這件事情是不能聲張出來的,江東軍背不起這個黑鍋,荊州軍這邊暫時又不能破壞兩家的關係,對於那些被拋棄的江東軍俘虜,雙方同時選擇了忽視。

江面上,周瑜站在甲板上遠眺前方。這是長江,曾經,他認為這裡就是他的主戰場,只要他還能統帥江東水師一天,敵軍就絕不可能討到好處。

而事實上,周瑜做的已經很好了。在兵力處於劣勢,輿論和士氣都對江東軍不利的情況下,他還是能把敗局打成平局,逼得對手罷兵休戰。

別人或許會佩服他周瑜才能無雙,但周瑜心裡清楚,這一戰,從表面上看確實是江東軍佔了便宜,可從長遠來看,江東軍是吃了大虧了。

“大都督,江上風大,還是早點回去休息吧。”

良久,諸葛亮緩緩走到周瑜身邊,手上拿著周瑜送給他的羽扇,這麼冷的天氣,他還時不時的給自己扇兩下,也不知道是真熱,還是非得裝作有風度的樣子。

“此戰,看似為我江東爭取到數年喘息之機,但卻也埋下我軍敗亡的伏筆。下一次大戰開啟的時候,敵軍攻勢怕是會強上數倍不止。

這陳風,當真是好大的手筆啊,竟然敢派遣一群年輕小輩鎮守前線,雖說在之前的交手中,這些小輩漏洞百出,可經此一戰,他們已經成為後輩之中最優秀的統帥和將領,對我江東年輕俊傑而言,乃是天大的禍事啊。”

“呵呵,大都督能在勝利中看到這些,在下十分佩服。只是,只要有大都督在,他們再怎麼優秀也是不可能打過長江的。”

“孔明先生也是這麼自信嗎?對了,玄德公已經入土,劉氏基業毀於陳風之手,荊南那邊也就剩下一個司馬懿還在堅持。

先生高義,又天資過人,眼下既然無處可去,何不留在江東輔佐我主。你也看到了,放眼天下,能與陳風對抗者,唯我江東孫氏而已。”

周瑜似乎猜到了諸葛亮的來意,聰明如他,自然不願意諸葛亮開口離開,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堵住他的嘴,可惜,他小瞧了諸葛亮的決斷。

“大都督之忠心,在下佩服。只是,我主雖死,但少主仍在,劉氏基業不會就此斷絕,孔明此次來,就是為了向大都督告別。

此間戰事已了,孔明會率本部兵馬離開,他日敵軍若是再次南下,只要大都督一紙召喚,孔明必率部前來。”

“這,也罷,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挽留了,先生整頓好兵馬後跟我說一聲就是,唉,與先生相伴的這段時日,真是令人難忘啊。”

“他日定再有機會與大都督相聚,告辭、、、、、、”

諸葛亮走了,走的很果斷,他當然知道周瑜是真心舉薦他。但是,他更清楚周瑜自己現在已經陷入一場漩渦之中。

對於諸葛亮來說,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存實力,他相信,自己這顆金子,終究還是會放光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