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除去少量精銳軍隊駐守各地要隘之外,其餘兵馬現在都在田地裡忙活。

就連精銳將士,也得在訓練之餘下地幹活。這場景,倒真是有點特殊,不知道的,還以為日南這邊要發生什麼大事了。

收割紅薯的事情超乎了高忠的想象,之前,他為了儘量滿足自己義父提出的要求,於是就開墾了大量荒地,全都種植了紅薯。

畢竟開墾的這些荒地大都是山地,不適宜種植常規的作物,於是乎,紅薯成了日南、交州一帶的特色。

“麻煩了,這下子,不把紅薯解決完,我是沒辦法率軍上戰場了,真是的,早知道這樣,就得多抓點奴隸來幹這活啊。”

在忙碌的人群裡,呂玲綺直起身來捶捶自己的小蠻腰。像這樣幹活,她是有點排斥的。

可是,連高忠和沈玄都下地了,她也不能裝慫啊。再怎麼說,軍中早就傳言,呂玲綺的本事,可是打遍全軍無敵手。

總不能說,就因為能打,然後就不用下地幹活了吧。要知道,主帥高忠,軍師沈玄,哪一個不厲害。

“看我的,將軍說了,誰收穫的紅薯多,今後上戰場立功的機會就多,嘿嘿,這不就是比賣力氣嘛,誰比得過我。”

眾人之中,恐怕也就沙摩柯有點另類了。春天的時候,他拉著自己的坐騎下地幹活,現在,他自己也下地抗紅薯,順便也帶上了他的那頭蠻牛。

作為沙摩柯的坐騎,這蠻牛的日子,也真是不好過。戰場要上,農田也要下,什麼活都幹。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種植紅薯的百姓還開開心心的摘收紅薯的莖葉炒菜吃,一個個還都讚頌陳風和高忠的功績。

至於現在嘛,紅薯地太多,要在限定日期內收割完畢,這任務可不輕,甚至可以說,相當的重。

而且,其他作物也快要成熟,水稻等重要作物也是在收割之列,這下子可算是有得忙了。

好在勤勞的百姓們都願意去忙碌,甚至現在每天都改成了三餐,吃的飽飽的,然後去田地裡搶收糧食。這樣的場景他們也喜歡,至少,這樣他們就能多存點糧食在家裡了。

“不知道啥時候能忙完啊,累的我都直不起腰了。”

山地裡,高忠自己也在忙碌。

“下次要多弄點勞動力來才行,最好的去扶南打幾仗,抓點俘虜也好啊。他娘的,應該提前開戰的啊。”

不得不說,高忠是個實幹派,再加上他手上的人手也還不算少,所以這農活雖然忙了點,但至少還能撐住。

一袋袋粉條,一袋袋加工後的澱粉,一罈壇紅薯釀的酒水等等,都擺滿了日南、交州各地的倉庫。

為了給後邊要收割的糧食騰出地方,高忠已經讓附近的船隊,戰船等滿載這些加工後的食物送往幽州。

當第一批從日南方向駛來的船隊,抵達漁陽碼頭的時候,幽州這邊的夏糧收割工作也開始了。

好在這裡的人手更多,而且,畝產量還沒那麼恐怖,所以總體來說任務量沒那麼重。

“什麼,你說多少?”

碼頭上,陳風正在聽著船長們的彙報。

“僅僅是加工好的粉條就有百萬石,其餘澱粉也有幾十萬石?紅薯釀的酒你們還沒計算出來?你們沒算錯吧。”

對於這樣的收穫,陳風是欣喜的,同時,他也清楚紅薯裡纖維含量比較多,所以,將紅薯加工成粉條或者澱粉的話,這重量肯定是要減少很多的。

“不會有錯的,高將軍讓我們抓緊時間送來這第一批,後面還有更多。”

一名船長連忙回答,看他那樣子,似乎比陳風還興奮。

“主公,今年南方收穫的紅薯太多了,到我們離開的時候都才加工了一半。

高將軍說儘量不要用其他糧食釀酒,現在,日南那一帶都是用紅薯釀酒,我們都沒倉庫裝了,只能儘量往幽州運。”

“這下玩大了,準備工作沒做好啊。”

陳風摸了摸自己的額頭,好似,已經有汗珠流了下來。

“行,你們趕緊卸貨吧,然後把碼頭附近倉庫裡的商品全部搬上船,運到朱崖、交州去,這段時間就辛苦你們了,糧食就是命,必須儲存好啊。”

“沒問題,主公,誰叫我們都是農民出身呢,我們可是把糧食看的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的。”

“話可不能這麼說,你們的性命,那是無價的。好了,大夥都忙起來,撐過了這個夏糧收割的季節,回頭我論功行賞。”

、、、、、、

得知紅薯的產量,在南方已經達到這麼恐怖的程度,陳風立即召集幽州這邊的農事官員商議收割紅薯的事情,同時,所有屯田地附近都建立起了加工紅薯的工廠。

在抓緊時間建造更多倉庫的同時,陳風現在也將紅薯加工成的粉條和澱粉列為常用食物之一。

同時,用粉條和澱粉交換那些農戶收割上來的紅薯,如此一來,倒是沒讓幽州這邊出現什麼問題。

相比於日南、交州和幽州這些地方的忙碌場景,冀州就要差上許多,收穫也沒那麼恐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作為水利設施最完備,糧食產量最高的北方富裕之地,冀州向來都是產量重地,尤其是當年皇甫嵩主政冀州的時候,更加奠定了冀州產量重地的基礎。

當初,袁紹就是佔了這個便宜才迅速成為天下第一諸侯,要不然,他哪來那麼多糧食和人口折騰。

想當初,中山無極甄家的商隊,在北方售賣糧食那可是出了名的,附近的幽州、幷州的世家大族誰不得看看甄家的臉色。

可惜的是,這些年,袁家的人太會折騰了,以至於這麼好的地方竟然年年糧食減產。

不過,幸好有當年的那些農業和水利基礎在,要不然,現在袁尚都不知該該去哪收割夏糧了。

相比之下,袁譚佔據的青州就慘了些,青州早些年經歷過黃巾之亂,人口和農業基礎都沒冀州好。

再加上這些年袁譚自己也會折騰,在夏糧產量方面更加不如冀州,這也是袁譚拼了命也要攻打冀州的主要原因。

要是讓袁紹知道,自己的這對寶貝兒子,將自己留下來的這份家業折騰成這樣,也不知道他會怎麼想。

再怎麼說,北方的農業基礎,也應該超過其他地方才是,可惜,這對兄弟,沒關注這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