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兵初戰1

官渡之戰後,曹操雖然大勝,但其後方不穩,所以才沒有及時追擊袁紹,才使得袁紹能及時逃回冀州。

但是,曹操又順勢攻下倉亭,只是這時候劉備在汝南鬧事,曹操才不得不退兵。

等曹操解決劉備後,官渡之戰已經結束了將近一個月,這次,曹操再次出兵,大有攻下冀州之意。

其實,這個時候是並不適合出兵,但是曹操得到可靠消息,袁紹暴斃,冀州內部不穩,曹操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想一統北方。

戰機一縱即逝,曹操不願意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讓冀州那邊緩了口氣穩定下來的話,那曹操以後再想攻打就是千難萬難了,所以,曹操才會這這個時候出兵。

曹操屯兵官渡,各路大軍正在集結,陳風軍少,輜重不多,再加上戰馬充足,故而比高幹早三天抵達前線黎陽,黎陽目前有駐軍四萬,其餘地方也有小股部隊駐紮。

剛到黎陽的時候,陳風就派人出去勘察情況,目前黎陽城內群龍無首,各路將校誰也不服誰。

要不是曹操大軍尚未聚齊,恐怕黎陽早就被攻下,所以,現在,黎陽城內,情勢其實非常危急。

陳風安營紮寨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視軍營,一天下來,他的心情也很是沉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黎陽城內兵心渙散,將無鬥志,尤其是最近有人將袁紹暴斃的訊息偷偷傳播開來,使得本就不穩定的軍心更加渙散。

袁紹暴斃的事情,冀州其實還沒有正式傳達到前線,就是怕影響軍心,現在這種情況,必是曹操細作潛入了黎陽。

高幹還有兩天左右就能抵達,到時候,高幹必定會採取手段將黎陽的四萬大軍的軍權抓在手中,所以,陳風的時間不多。

陳風知道自己聲望不足,但是,現在來說,不論是陳風還是黎陽城內的士兵,都急切需要一場勝利,最好是一場大勝。

這就是陳風唯一的機會,他需要用戰功來折服這些潰軍。袁紹死了,確實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但同時,這也是陳風的機會。

現在軍中並無知名的大將,若是河北四庭柱還有一人在此的話,恐怕黎陽城的形勢也不會這麼危險。

各路將校誰也不服誰,關鍵是大家官職都差不多,誰的背後沒點北背景,他們憑什麼服從別人。

再說了,除去官職和背景不談,黎陽城內的幾個將領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根本不可能讓別人心服口服。

陳風思考完畢後決定明天出兵,不管怎麼樣,躲在黎陽城內是不會有戰功的。

曹操現在還未出動,肯定是糧草或是大軍還為抵達,所以現在是陳風出兵的機會,等到曹操大軍集結完畢之後,恐怕他也就只有躲起來了。

現在駐守官渡的乃是曹操麾下大將徐晃,另外,降將張頜跟高覽也被安排在此。本來,對於降將,正常情況下是不應該安排在這種前線的,而且還是跟舊主對陣。

可是,曹操用人自由他的高明之處,當初他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因為手上兵力有限,曹操不可能帶張頜高覽二人去穩定後方。

再者,上次官渡之戰,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這張頜,高覽二人就參與了這次大戰。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人的拼命,袁紹也不會敗得這麼慘。再加上這二人對北方戰事比其他人都更熟悉。

所以,官渡之戰結束後,張頜,高覽就被留了下來。而且,曹操只給了二人三千兵權,就算鬧事,這二人也不會掀起多大風浪。

曹軍目前已經有將近兩萬,徐晃為人沉穩,曾被曹操稱讚有西漢周亞夫之風,所以,官渡有徐晃防守,曹操很是放心。

第二天,陳風領兵一萬出城前往官渡,路上,陳風一再思索後,將部下七千人分作幾路埋伏起來,等到陳風趕到官渡時,只剩下三千兵士。

打仗不一定靠人多,但部下必須得精銳。兵貴精不貴多就是這個道理。陳風對這個說法也是深有同感。

陳風領兵抵達曹軍營前,曹軍這邊早就有人報與徐晃。徐晃聚齊眾將商議軍情。

現在前線戰事全由徐晃負責,他可得將優勢局面維持下去,等到曹操抵達的時候就可以展開進攻。

當得知袁家豎起一杆陳字大旗的時候,徐晃疑惑的問張頜,高覽道:“兩位將軍可知,這次敵軍主將是誰?

據我所知,袁軍之中並無陳姓大將吧,難道是哪個世家大族的子弟不成,可又有哪個世家大族敢在這個時候走上風口浪尖呢?我倒是好奇了啊。”

張頜高覽二人相視一眼後都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他們是真不知道,袁紹麾下有幾個陳姓的將領他們當然知道,可那幾個人有誰有資格統帥大軍前來抵擋曹軍,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

徐晃見二人不回答,又想到這二人也是忠義之輩,背離舊主後這二人心中愧疚,故此,每當與袁家對陣,這兩人不曾有什麼建議,徐晃心中體諒二人,故此不再為難。

見眾人商議不定,徐晃部將史渙站出來說道:“將軍不必焦慮,想當初袁紹軍容鼎盛之時也不是我軍對手,當年威震中原的河北四庭柱亦被我軍擊敗,今天來個不知名的小毛賊,領了區區三千人馬又有何懼。

末將不才,願領兵兩千前往破敵。請將軍應允。”

說完,史渙挑釁的看了張頜跟高覽一眼,張頜,高覽二人臉都氣紅了。

曹軍眾將,除了徐晃,張遼幾人,其餘人對他們態度都非常不好,經常主動挑釁,雖然曹操也曾阻止過,但是暗地裡,這些曹軍老將根本就看不起這二人。

不論在哪,各個派系之間的鬥爭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張頜與高覽是降將,曹軍中有不少將領曾在他們手底下吃過虧,如果說不怨恨,那絕對是假的。

再者,背棄舊主本就是一件讓人很不恥的事情,哪怕這兩人有說不出的苦衷,但叛徒就是叛徒,這是誰也無法更改的事實。

徐晃本想以防守為主,一切等到曹操來再說不遲,但是現在對方只領了三千人馬前來挑戰,如果自己這邊不應戰,肯定會被對方笑掉大牙的。

仔細一想,這也有可能是敵軍的疑兵之計,畢竟袁軍現在需要的是士氣,大軍需要勝利,只要他們能取得點小勝,那回去之後肯定會大吹特吹用來鼓舞士氣。

現在,對方才三千人,徐晃完全沒有必要懼怕,看著帳中眾將都有意出兵,徐晃只得下令道:“好,史渙,你領兵三千前去迎戰,若事不成,可速速撤軍。”

“將軍,末將有一事懇求。”史渙再次說道。

“說,何事。”徐晃疑惑的問道。

“末將懇請張頜,高覽兩位將軍為我壓陣。”

“這?兩位將軍意下如何?”徐晃轉頭問道。

張頜二人暫時還不想得罪曹軍將領,只得領命。不多時,史渙等人點齊兵馬,出營迎戰陳風。

陳風遠遠就看見對方軍中打出史,張,高,三面大旗,待自己部下介紹後,陳風才知道這次出戰的乃是史渙,張頜,高覽三人,看著對方大約有六千人馬,陳風心中主意已定。

陳風笑著對身邊眾將說道:“曹軍領軍將領是誰,怎麼犯如此低階錯誤,今日,我必破敵軍。”

說完,陳風哈哈大笑,一副萬事盡在掌控之中的神情。袁家眾將士看著陳風如此淡定,當下也不驚慌,都沉著應戰。

史渙領兵列陣後拍馬出陣,手中長槍直指陳風吼道:“來將可報上姓名,我槍下不殺無名之人。”

陳風從副將手中接過長槍拍馬出陣,眼睛只盯著遠處的張頜,高覽二人。完全不將史渙放在眼中。

陳風對張頜,高覽二人說道:“兩位將軍,久違了,主公曾言,此生最後悔的之事,莫過於冤枉田豐先生和驅趕兩位將軍,不知兩位將軍近日可好?”

對於袁紹,張頜,高覽二人還是很有感情的,當初要不是郭圖陷害,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會投降曹操,現在陳風故意提出袁紹,張頜,高覽二人也羞愧的答不出話,就連二人麾下的三千士兵,也大都羞愧的低下了頭。

他們本是河北將士,當初在河北的時候都風光無限,可現在他們竟然成了叛徒,自己的家人和父老鄉親都在河北飽受嘲諷。

從受人尊敬的勇士成為被人唾棄的叛徒,這個轉變讓很多將士都很難承受。

河北兒郎又大都是血性漢子,他們心中存著忠義,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煎熬,讓他們都痛苦不堪。

或許,他們這三千人還算是好的,比起其他被關押起來的降軍或俘虜,他們至少還能在軍中效命,沒有生命危險。

史渙見陳風如此輕視自己,心中甚是惱怒。當即也不再廢話,立馬挺槍上前,陳風完全不在意,眼睛仍然直盯著張頜,高覽二人,似乎是在等二人回話。

就在史渙離陳風還有二十步的時候,陳風哈哈大笑,然後策馬轉身就走,陳風身後三千騎兵也立馬撤退,史渙心中大怒,陳風領兵前來竟然不交戰,這讓史渙如何能接受。

當下,史渙立馬揮兵追趕,張頜本想制止,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不得已,張頜二人也只得揮兵追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