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比較細緻的檢視,這兩條溪流各自在申公城的南北兩側,兩條溪流各自距申公城都沒有超過三公里的距離,而耕地基本上是在溪流的兩岸進行開墾,為方便取水,最遠距離溪流不超過一到兩公裡的距離。

這樣看來,這塊耕地的寬度的總距離不超過五公里的寬度。

為了方便出行和勞作,而這些耕地又依託溪流向申公城東西兩側蔓延出去了五到六公裡不等。也就是說這塊耕地的總長度越有十到十一公里的距離。

而溪流走向是由西北方向流經申公城,而後在七八公裡之外,逐漸開始匯入距離申公城的那條大河之中,與申公城形成了一個相對的角度。

也就是說,這裡的地勢,總體上西北方向略高,而東南方向略低。

依照這樣的情況,那我們修建水渠的走向也將要按照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引入水透過水渠對耕地進行灌溉。

這樣一來,我就要依託溪流修建四條主幹渠,兩條溪流分別舊件兩條主幹渠。考慮到南側地勢低,所以溪流南側的乾渠將緊挨著溪流南岸進行修建,而北側的乾渠則需要在耕地的最西側前端,以夾角的方式將水渠修建到耕地的北側,而後在耕地的北側筆直而下,最終在耕地的北側進行灌溉作業。

這樣一來對於修建兩條溪流北側耕地的水渠工程就要相對增加不少。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地勢本就是北高南低,要是和南岸一樣,將水渠修建在緊靠溪流的地方,工程是省了,但因為地勢的原因,註定了引入水渠的水不可能對北岸的耕地灌溉不了。畢竟,水往低處流這個定律是不可能被更改的。

無奈,我也只能選擇這種方式來規劃北岸的水渠修建了。

除了從兩條溪流中引水的這四條主幹渠之外,我還必須分別在兩條溪流的水網之內加入四到五條分渠,加起來總共就是在需要修建九到十條分渠。

這些分渠將會把溪流兩岸延伸出去的耕地以每三百到四百米為間隔在劃分成一個個區塊。這樣做的目的也是便於灌溉。

畢竟,你不可能指望一條水渠就能夠灌溉長度有一公里多的耕地吧,總的要把這些耕地劃分成三四百米長度,才有可能進行澆灌作業。

因為溪流兩岸土質大多為沙性土壤,土質比較疏鬆,滲透性較強,水最多流到三四百米遠的距離就會完全滲入地下。這樣一來就必須要每隔三四百米的距離就需要另外修建一條水渠來完成灌溉作業,不然灌溉作業就是無用功了。

整個溪流的耕地長度在十公里左右,四條主幹渠就是將近四十多公里的施工,再加上九條分渠,那又是九十公里的長度。當然分渠不管在寬度還是在深度都不可能和主幹渠達到一樣的標準,而我制定的兩米寬,一米五深那是主幹渠的標準。分渠寬度有一米到一米二左右就差不多了,深度能夠達到一米左右就行,標準基本上要比主幹渠減小一般。

這樣一算,九十公里的長度減少一半,那就是四十五公里,再加上四條主幹渠近五十公裡的長度,總計加在一塊那也是近百公裡的大工程了,這個工程量不可謂不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我們參加開挖水渠工作的人力足有四萬之巨!

百公裡的長度按照人頭來分的話,攤到每個人的頭上也就只需要每人完成二點五米的水渠長度就可以全部完工了。而一個成年的壯勞力,開挖兩米寬,一米五深的水渠,一天的時間綽綽有餘,但算起來簡單,可是真要是幹的話可不能這麼算。

畢竟,還是有很多困難因素和不確定因素存在的,所以說真幹起來,不一定就會像計算的那樣順利。

首先,因為這個時代的工具還十分落後,要是放在我們部族還好一點,一色的鐵器,不管是遇到什麼堅硬的土石什麼的,都不用費多大的勁。

但是申公族則不同。申公族金屬工具十分匱乏,而申公族人手中大多都是拿著石鎬石鋤等工具,這還算好的,還有不少申公族人手中就拿著一些用木頭做的木鏟!

你想,用這樣的工具來進行挖掘工作,怎麼能快的起來!

我想,他們能夠保證一個人一天能夠挖掘一米我我所定下的標準就不錯了。更遑論他們使用的工具又很不結實,要是壞了什麼的,還要修補或者更換,這也得耽誤大量的時間。

加上,雖然這項工作比較簡單,只要簡單的把握好標準,有把子力氣就能勝任。但說說簡單,做起來可不是那麼回事,肯定就會有很多不可預料的困難出現。更何況他們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工作,肯定不熟練,這樣一來再加上工具上的簡陋,他們能夠用五到六天的時間完成這四縱九橫的主幹渠和分渠的挖掘工作就不錯了。

接下來還有若干支渠的修建,將耕地進一步分劃成更小一些的地塊,方便灌溉。而這些細小的支渠工作量也絕不再乾渠和分渠的工作量之下。

如此一來,四萬人力,能夠用十天左右的時間完成總共八萬畝耕地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建那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所以,在一開始,我就沒有打算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工作,而是踏實保守的打算用十天左右的時間來進行這項工作。

不過,雖然工作量依然艱鉅,但我們也不能被這巨大的工作量給嚇到了不是。首先我就把這個整體的攤子給全部鋪展了開來。

計劃首先開展四條主幹渠的修建,而且這四條主幹渠還是以劃分各點各段,以分散的方式齊頭並進,全力開工修建。

四條主幹渠,剛好四萬人,每條主幹渠分配一萬人進行同時展開作業。以每人一米的距離進行劃分,一個小組一百人,就是一百米,而一萬人是一百個小組,這一百個小組剛好可以完成十公里的施工工作。十公里左右正好是一條主幹渠的總長度。

這樣一來整個四萬人力將會分配在四條主幹渠上,以人排列出的長龍在四條主幹渠上同時開工工作,這樣的場面不可謂不壯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