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啊!求推薦票啊!求月票啊!

廣寧前屯衛薊遼總督府。

自被天啟皇帝親命為薊遼總督以來,王在晉便同孫承宗在職權上進行了細緻劃分,二人是一主前、一主後;這樣的劃分明確了雙方職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從根本上也杜絕了‘令不統一’的境遇。

同孫承宗的治軍理念不同,對王在晉來說雖然其也主張置地有點,但更多的他還是喜好主動出擊,就同定遼侯在遼東時所搞出的那一套。

為此王在晉便自己思索在兵部時留意的將才,並透過上奏的方式向天啟皇帝闡明自己的治軍觀念。

對朱由校來說他之所以會派遣孫承宗、王在晉二人前去擔任薊遼督師、薊遼總督,這一方面是為了保障京城安危,畢竟這遼西都快讓建奴給侵佔完了。

另一方面卻是為了保障自家師傅在遼東的安危,畢竟這遼東今已被建奴呈左右夾擊之勢給團團相圍,想要解決外部壓力,那就必須要有一支力量從外牽扯住遼西建奴方可。

也因為這樣使得天啟格外重視來自薊遼一線的軍情,當御覽完王在晉所呈奏摺時,天啟皇帝便頒佈了聖旨命九邊等地抽調兵力前去襄助。

艾萬年、湯九州、姜名武、姜、猛如虎、虎大威、王來聘、徐彥琦等一應悍將、猛將便從九邊、直隸等地前去,一時便讓王在晉麾下將領填充上了。

有了艾萬年他們的加入也讓王在晉的整軍之路變得輕鬆許多。

雖說王在晉並未從山海關中抽調一將,但這原先在山海關的將士卻被其抽調了小半,並同九邊、浙地將士為骨幹組建了一支5萬餘眾的野戰軍。

至於廣寧前屯衛的駐防軍則僅有2萬餘眾,但即便是這樣每年朝廷調撥到薊遼總督府名下仍需200多萬兩軍餉,這還不算調撥的糧草、軍械等必需,若算下來每年單在廣寧前屯衛就耗費500萬兩不止!

但在這期間卻沒有一絲的好消息傳到京中,你說這事兒搞得還沒有被圍困在建奴重重包圍下的遼東半島玩的好,最少人家從未向朝廷要過一兩銀子!

當然,這天啟皇帝非要給的並不算,畢竟人家秦鋒從未主動要過,身為自家人,怎能坑自己徒兒呢!

王在晉自擔任薊遼總督以來從未懈怠過絲毫,自艾萬年、湯九州、姜名武、姜、猛如虎、虎大威、王來聘、徐彥琦先後來投後,其所做的便是整軍備武。

而在堅持了這麼久之後,王在晉在心中認為是時候該做些反擊了!

為此這薊遼總督府也變得熱鬧起來了。

只見王在晉端坐於主位,看著底下的一應將領,便講道:“今日本督將你們叫來只為一件事兒,自我薊遼總督府立於這廣寧前屯衛已有一年有餘,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也遭受了朝中大臣的許多非議,說我王在晉只懂向朝廷要銀子,卻根本不懂得打仗,恐早已暗中投效了建奴;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我王在晉雖心想張名,但現實卻告訴我,想證明一切那就必須在戰事上取得成果,為此也多虧諸位將軍襄助,使我‘關寧軍’終得以練成,爾等可懼乎?”

不同於以往這率先坐鎮的是孫承宗,當王在晉選擇坐鎮前線,並從大明各地抽調兵馬來團練,這也使得關寧軍從王在晉手中誕生了!

並且這軍中所配將領質量也是槓槓的!

那猛如虎聽後便第一個站出道:“總督大人,在京的那些都不過是只懂說說的軟貨罷了,今我猛如虎願當先鋒,為總督大人拔得頭籌!”

大明現今普遍存在的現狀就是文官地位高於武將地位,這也使得武將對一切文官皆顯得畢恭畢敬,在到了王在晉麾下做事時艾萬年、湯九州他們很懂得規矩的。

為統領他們的文官老大發聲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不然你就會被捱整!

當然這樣的現象在遼東半島卻不存在!

任何意義上的富強那都是需要文武兼備方能成就一番事業,若出現文強武弱、文弱武強的情況,那往往也就代表著一個畸形的現象。

以手中刀開拓疆域,以手中筆治理地方;當二者相輔相成之際也為走向強者之時。

“好!既然猛如虎這般請求,那本督便命姜為先鋒軍主將,猛如虎為副將,統8000精兵前去攻打建奴於寧遠之地!”這王在晉見猛如虎如此熱情,那便不能冷了歸化之人的心啊!

因為猛如虎、虎大威是從塞外逃歸的漢奴,自幼生活在塞外也使得二人難免沾染塞外之人的豪爽,可也因為這層身份使得王在晉對二人並不表現的多麼熱情,儘管此二人是難得的猛將!

聽了王在晉此言那猛如虎本興奮的臉一時也凝住了,而在旁的姜便躬身道:“末將領命!”

雖說在明軍仍存在著不少精銳存在,但就是因為這讀書人的自認為的區別對待使得這些人漸漸被寒了心,而被拋棄在戰場上的精銳更是數不勝數?

為什麼建奴能夠以一小勢力一步步兵佔華夏嗎?

很多時候這都是來自大明的那些自以為是的傢伙所造成的,而這其中尚有不少是對大明有著幫助的,但對歷史的局限性也使得其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明逐步走向衰敗。

雖說王在晉比較看重‘關寧軍’,但那更多的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他想要的只是向朝廷證明他這個薊遼總督並非是吃幹飯的!

也因此雖說其麾下將領強大,但這並不代表著王在晉必然會正眼好好看他們咯,尤其是像猛如虎、虎大威這樣的粗鄙將領咯。

有辱斯文啊!

有些時候這心裡的瞧不起要遠比表面上呈現出的傷害要大得多,畢竟這表面瞧不起那就直接不甩對方了。

而心裡的瞧不起還需表面做功夫,可這有些時候面由心生啊!

在這種情況下你做出的兩種態勢會更讓人覺得很不爽的,可能王在晉在治理地方上是把好手,可在凝聚人心上卻不咋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